APP下载

疼痛护理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干预效果

2022-04-13仲丽华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7期
关键词:疼痛护理疼痛程度干预效果

仲丽华

摘  要: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疼痛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医院2019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动态随机分析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模式,观察组则开展疼痛护理干预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VAS评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对高于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PSQI评分、SAS评分以及SDS评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PSQI评分、SAS评分以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通过进行疼痛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疼痛情况,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患者的满意度比较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关键词:疼痛护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干预效果;疼痛程度;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2)-7-0106-04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主要是患者全身动脉性硬化在其局部的肢体表现,患者出现全身性动脉内膜,并且在中层出现增生性以及退行性改变等情况[1-2]。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主要患病人群为中老年群体,此类疾病的患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升高[3-4]。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常因供血量不足使得机体出现疼痛感并且疼痛剧烈而持久,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治疗中需要实施有效的护理手段进行干预配合[5-6],目前临床上实施的常规护理干预的效果不明显,基于此,研究学者发现,疼痛护理干预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7-8]。本文主要研究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实施疼痛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效果,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医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00例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以动态随机化法分组。观察组50例,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51~86岁,平均年龄(73.12±4.75)岁。对照组50例,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52~81岁,平均年龄(63.85±4.26)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且本研究已被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过临床诊断[9],确诊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

排除标准:①患者出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出现多发性的动脉炎、出现急性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患者;②出现脑、肝、心、肾、肺等合并症器质性的疾病;③患有凝血功能的障碍问题;④患有恶性肿瘤以及严重感染者;⑤精神以及智力障碍;⑥不能积极地配合本次治疗的研究者。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心理护理以及患者的患肢护理等。①心理护理:患者患病时间长,并且常常伴随着难以忍受的疼痛,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抑郁、悲观、焦虑等负性情绪,大大降低治疗的信心。护理人员应该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到患者的内心想法,帮助患者开展治疗做辅助,为患者分析治疗的具体过程,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疾病知识。建立患者的治疗信心,开展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以和蔼可亲的态度来解决患者所有的问题,并且为其列举相应的治疗成功案例,消除患者悲观的情绪。

②患肢管理:为了更好地保护患者皮肤的完整,首先要做好患者相应的保暖工作,通过控制室温在23~25℃范围内,尽量避免患者接触到冷空气,防止血管出现痉挛的问题。如若患者出现疼痛,可帮助患者按揉下肢,以此减轻下肢的疼痛感,并且更好地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

观察组则采取疼痛护理模式。①肢体锻炼。帮助患者进行肢体锻炼,保持仰卧状态,抬高患肢呈45°停留2 min,伸10次以上,此动作重复20 min,3次/d。患者可以行走以后,护理人员应该协助其做好下床运动准备,通过合理控制活动范围,缓解患者疼痛感,并且对患肢进行按摩,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以此来缓解疼痛感。

②音乐护理。为患者营造舒适的环境,用播放音乐的方式,缓解疼痛感,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特别是当患者存在明顯的疼痛时,指导患者采取冥想放松法等手段缓解疼痛。

③疼痛分级护理。为了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评价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疼痛感越剧烈。若患者的VAS疼痛评分达到了6分以上,按照医嘱为患者进行疼痛药物护理干预,缓解疼痛;若患者VAS疼痛评分为4~5分,可以采用转移注意的方式缓解患者的疼痛,如果没有明显改善,则应该遵医嘱,采取药物干预的方式;若VAS疼痛评分为3分及以下者,可以采取播放音乐、患肢按摩等方式,促进疼痛的缓解。

1.4  观察指标

①两组护理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患者的情绪状态。患者得分分数越低则表明患者的心理状态越好。

②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从患者的健康状况、躯体疼痛、生理活动、精神健康和社会功能等方面进行评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则表明患者恢复状况越好。

③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睡眠质量越不好。

④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3个维度,总分为100分。不满意:<60分,满意:60~80分,非常满意:>80。总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⑤比较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值范围为0~10分,患者得分分值越高则表明患者的疼痛程度越深。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得到明显降低,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比较

护理后,两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均有明显的改善,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全身动脉性硬化在局部肢体的体现,该疾病会引起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进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10]。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主要高发于40岁以上的患者,患者常出现下肢供血不足的情况,使得患者的疼痛感持久并剧烈[11-12]。因此,临床治疗中需要实施有效的护理手段干预配合,通过改进患者的护理方式,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13-14]。

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上,通常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方式,主要对患者的身体指标进行实时的监测观察,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护理,引导患者用药以及说明基本的注意事项等[15-16]。常规护理方式从患者的疾病本身出发,忽略了患者自身的接受情况和患者的需求情况,因此临床应用效果不佳[17-18]。而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实施具有针对性的疼痛护理干预,主要侧重患者本身的需求,注重提升患者对疼痛的认知水平,减少相关的疼痛干扰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手段提升患者的疼痛耐受度,减少疼痛因素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的不良影响,疏导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情绪,对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具有积极的作用[19]。本研究通过分析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前后的VAS评分情况,得出两组患者VAS评分在护理干预后比干预前有明显降低,护理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方式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更高。充分说明,通过采取疼痛护理干预的模式,能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护理满意度。采取心理护理的方式为患者提供音乐放松,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从而可以大大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提升患者治疗的信心。同时,通过有效的沟通交流促使患者保持积极的治疗心态,从而使患者接受疼痛护理干预,最终有效地提升治疗的依从性。通过进行疼痛分级的方式,护理人员根据患者不同的疼痛情况,采取针对性的疼痛护理干预模式,根据患者的需求采取个性化的干预模式,获取更好的疼痛护理效果,有效控制患者的疼痛感。通过实施具有针对性的疼痛护理干预的方式,两组护理后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均有一定的改善。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比较无明显的差异;护理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PSQI评分比对照组患者更低。

综上所述,将疼痛护理干预模式运用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取得了较明显的临床护理效果,进一步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黄斯旖,陆信武,成咏.疼痛护理干预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20,19(1):17-20.

[2]陈洪让,李永生,张志功,等.云平台调查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院外疼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19,40(5):56-60.

[3]石晓路,翟取,武乾,等.消瘀降脂胶囊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作用[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21,43(1):43-47.

[4]施敏.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减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肢体疼痛中的效果及护理[J].社区医学杂志,2013,11(1):64-65.

[5]王昊珊.疼痛护理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干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3):112,118.

[6]高琰,杨媛,康进进,等.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40):101-102.

[7]刘冰莹,纪含思,文婷婷,等.一专四化管理模式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治疗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3):481-483.

[8]赵浩,马传荣,张洁,等.定量运动护理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影响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9,(4):551-554.

[9]沈晨阳,李伟浩.《美国血管外科学会无症状性和间歇性跛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解读[J].浙江医学,2016,38(5):311-312.

[10]齐加新,张振美.个体化疼痛管理方案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伴疼痛患者的干预效果[J].山东医药,2020,60(16):59-61.

[11]温志国,梁德安,李文明,等.药涂球囊与金属裸支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比较[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36(4):61-63.

[12]牛青梅,喻英,王培英,等.个体化运动处方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走能力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13):998-1002.

[13]倪达力,秦蕾,卢敏,等.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对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截肢术患者循环系统和疼痛的影響[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0,20(18):206-210.

[14]杨珊,陈秀梅,黄碧灵.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钠联合戒烟教育干预对下肢动脉硬化闭血栓形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19,25(4):57-60.

[15]黄利平,张静,阮强,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居家管理模式的构建及初步实践[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20,19(1):40-43.

[16]张耀泽.桃红四物汤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脱疽)血脉瘀阻证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药信息,2019,36(5):97-101.

[17]闫斌,畅智慧,刘兆玉.下肢动脉钙化研究进展及其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的影响[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9,16(3):57-60.

[18]李承志,林印胜,张红,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减容治疗术中并发症及其处理[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9,16(7):24-28.

[19]王玉涛、庞雪、李安举.小檗碱干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网络药理学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25):65-68,95.

猜你喜欢

疼痛护理疼痛程度干预效果
个体化护理对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效果
规范化护理对癌痛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增强自我管理效能的作用
阿托伐他汀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二级预防和干预效果评价
疼痛护理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应用效果
氢氧化钙碘仿糊剂对48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疼痛程度影响观察
外科术后疼痛护理干预的施行意义评价
骶神经阻滞复合全麻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后疼痛护理体会
联合治疗方法对透析低血压的干预效果
综合性护理措施对前列腺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干预效果
疼痛护理管理在肛肠科病房应用后的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