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状胃在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中的应用效果
2022-04-13金晓超
金晓超
摘 要:目的 探究在临床上实施食管癌手术的患者,选择管状胃手术方案干预后对胃食管反流情况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1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医院收治的食管癌手术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实施管状胃手术方案,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方案。详细对比临床上患者的检查时间、术后DeMeester监测指标、临床疾病疗效、胃食管反流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立位、总检查时间均明显多于对照组,但卧位所用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最长反流持续时间、>5 min反流持续时间、pH<4.00时间较对照组更短,食管反流(DeMeester)总评分更低,24 h酸反流次数较对照组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胃食管反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食管癌手术患者采用管状胃手术方案,是一种极其有效、恰当、科学合理的干预方式,能够提升立位时间,缩短卧位时间,减少DeMeester总评分,降低24 h酸反流次数,减少胃食管反流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食管癌;手术治疗;管状胃;食管反流;DeMeester評分
中图分类号:R65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2)-7-00-04
食管癌是临床较为常见一种恶性肿瘤,发病年龄多在
40岁以上,男性患病多于女性,全世界每年大概有20多万人死于此病,且在各国的患病率与病死率差异极大[1]。食管癌典型症状表现为进行性吞咽困难,在最初患病时患者会出现干燥的食物难以下咽的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连半流质食物也无法吞咽,晚期患者甚至唾液也无法吞咽,严重威胁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2]。目前胃代食管吻合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需将肿瘤切除后再重建患者的消化道,但术后会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甚至可能出现食管腺癌。因此,手术后的关键在于减轻胃食管反流的现象,研究出有效的治疗方式减少胃食管反流成为临床重点[3]。在新时期的食管癌治疗发展过程中,管状胃吻合术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全胃代食管吻合术,本研究为了探究在实施食管癌手术后,管状胃对胃食管反流的应用效果影响,对2018年5月~2021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医院收治的10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开展治疗,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2021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医院收治的食管癌手术患者,共10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划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实施管状胃手术方案,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方案。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54.38±6.79)岁。观察组男33例,女17例;年龄28~71岁,平均年龄(54.44±6.78)岁。两组患者各项指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且本研究已被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资料详细者;②无活动性心肌缺血;③具备手术条件;④符合食管癌诊断标准[4];⑤沟通能力正常;⑥无糖尿病病史;⑦四肢健全。
排除标准:①免疫功能严重低下;②妊娠或哺乳期女性;③合并精神疾病;④生命体征不稳定;⑤临床资料不全;⑥合并原发神经肌肉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方法。经第6肋间,在对左胸后外侧作切口后入胸膜腔,清扫淋巴结,进行食管游离操作。胃游离到幽门位置,切开左侧膈肌。切断、结扎处理胃左右动脉、短动脉,保留胃网膜右动静脉。随即把胃体提至主动脉弓,切除大部分食管、贲门,保证胸上段和胃底食管的吻合,经包埋的方式缝合吻合口。需要注意,手术中判断肿瘤能否切除和食管癌传统切除术能否顺利等存在直接关联性,应避免错误地把无法切除的肿瘤视为能够切除的,勉强实施手术,或者是错误判定能够切除的肿瘤为无法切除而放弃手术治疗,否则会增加患者的经济和心理负担,也无法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同时注意胃壁和膈肌间缝针不可太疏,避免出现膈疝。
观察组实施管状胃手术方案。基于保留网膜、胃右血管基础,选择幽门近端大概6 cm处做管状胃的起点,在上腹正中位置作一切口,离断从管状胃起点开始到近端3 cm处的胃网膜出血,通过机械切割缝合设备,把胃制成长度15 cm,直径3 cm管状胃,放置第一个吻合器,促使正常残余的食管、管状胃吻合,最后再将直线吻合器置入。手术时间大概3 h,相对无创,减少吻合口瘘,保证管状胃有良好的血供。
1.4 观察指标
术后1 d时对比临床上患者的检查时间、术后DeMeester监测指标、临床疾病疗效、胃食管反流发生率。①术后接受检查的时间[5]:主要包含总检查所用时间,以及立位、卧位检查的时间。②术后DeMeester监测指标:食管反流(DeMeester)评分[6]主要通过DeMeester 评分系统对相关指标进行监测,酸性反流为pH<4.00,正常人24 h酸反流次数<46.90次,持续时间>5 min的反流次数≤3.45次,19.90 min为最长反流持续时间,pH<4.00的时间低于总时间的4.45%,DeMeester总评分<14.72分。分值越低,表明患者反流程度明显减轻。③临床疗效判定标准[7]:无效为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状态加重或并未改善,经心电图检查显示为无改善;有效为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稍作缓解,经心电图检查显示为稍作改善;显效为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状态和其他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经心电图检查为几乎恢复到正常状态,基本处于健康水平。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④术后胃食管反流发生情况[8]:详细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胃食管反流发生率。胃食管反流发生率=胃食管反应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接受检查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立位、总检查时间均明显多于对照组,但卧位所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DeMeester监测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最长、>5 min反流持续时间、pH<4.00时间较对照组更短,DeMeester总评分较对照组更低、24 h酸反流次数较对照组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临床疾病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00%较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0.00%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胃食管反流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胃食管反流发生率为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食管癌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胸闷、胸骨痛,剧烈运动后出现咽喉干燥、有异物感[9]。初期患者并无显著的症状表现,但是随着病情的进一步进展,逐渐出现进水困难、进食哽噎等症状,过晚发现会导致患者的病死率升高,所以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尽早发现患者的疾病,积极实施诊断治疗,对促进患者疾病的快速恢复、改善预后等极其关键[10]。在食管癌手术后,胃食管反流是其中最常见并发症。是食管与胃底间的锐角、膈肌角等正常食管抗反流解剖生理基础,但是术后极易遭到破坏,患者胸胃生理解剖发生转变;术中切断胃迷走神经,加上排空和反流相互影响,延迟术后胸胃排空时间[11]。在重建患者的食管时,用胃组织代替是最常见的方式,其具有较佳的供血优势,对其他器官产生的伤害最小,且和食管的管道长度几乎一致,但是在临床上选择这种方式存在着不足,即造成患者食管腺癌的出现,以及胃食管反流现象的发生[12-13]。
临床上主要研究如何从术式上减轻术后胃食管反流症状,研究发现经管状胃重建患者的消化道,取得的效果较为满意[14],通过大部分切除胃小弯,减少分泌胃酸的主、壁细胞数量最大程度限制胃酸的分泌[15]。食管和管状胃直径几乎一致,便于减少胃液和食物潴留,加速食物蠕动和胃排空[16]。
本研究比较管状胃手术方案和传统手术方法的应用效果,得出下述结果:通过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管状胃手术方案,观察组的立位、总检查时间均明显多于对照组,但是卧位所用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最长、>5 min反流持续时间、pH<4.00时间较对照组更短,DeMeester总评分更低、24 h酸反流次数较对照组更少,总体上观察组手术时间大概3 h,能够保证管状胃有良好的血供。观察组患者在进行管状胃手术方案之后,在具体的制作和游离的过程中,需要将胃短、胃左、胃网膜左动脉等切断,凭借胃右动脉和网膜右动脉维持血运。通过胃壁内动脉能够提供20.00%的血运,通过胃网膜左动脉能提供20.00%的血运,右动脉能够提供60.00%的血运,所以在实际制作管状胃的过程中,保留胃网膜右血管极其关键。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说明观察组的手术方式相对无创,安全性较高;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胃食管反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对患者实施管状胃手术方案干预之后,取得的胃食管反流发生改善情况均更佳,还能够减少吻合口瘘。经本研究结果显示,把管状胃手术方案积极地应用于食管癌手术患者中进行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胃食管反流状态,整体上产生的作用显著。闫文强[17]在相关研究中选择60例食管癌患者,管状胃组所用的检查总时间同本文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除此之外,24 h食管腔内pH监测是临床上有效监测pH的方式,在诊断胃食管反流病和反流等层面有较高的准确率,具有客观、准确、可定量等优势,同时能够确定出胃食管反流的类型和时间,在临床应用广泛。
综上所述,针对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医院所收治的食管癌手术患者,通过采用管状胃手术方案进行积极干预,是一种极其有效,极具科学性、合理性的治疗方式,能够提升立位时间,降低DeMeester总评分,降低24 h酸反流次数,缩短卧位时间,降低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玉,邹志强.管状胃间置在食管胃双源肿瘤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8,17(8):856-860.
[2]姜寿银,张霞.在食管癌手术中应用管状胃食管吻合治疗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12):205-208.
[3]李勃,李宝平,刘凯,等.管状胃代食管在老年食管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肿瘤医学,2017,25(1):130-132.
[4]中华医学会.胃食管反流病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18(7):635-641.
[5]戎保林,郭明发,吴显宁.完全腹腔镜下管状胃制作在食管癌Ivor-Lewis手术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7,20(8):876-879.
[6]张克,李德冰.管状胃宽度与中老年食管癌术后抗胃食管反流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24):5938-5940.
[7]何家贤,陈桂荣,黄俊,等.管状胃宽度与食管癌术后抗胃食管反流的相关性研究[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7,26(3):197-200.
[8]葛姣姣,马可,王帅,等.不同宽度管状胃对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一项倾向配比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2021,28(1):16-22.
[9]石长林,张冉,何鸿晏,等.管状胃-食管吻合术联合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在老年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癌症杂志,2020, 35(8):1294-1297.
[10]肖鑫,栾思源,杨玉赏,等.锥形管状胃联合颈部端端分层吻合在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9, 18(6):542-548.
[11]何晓峰,史敏科,曹彬.管状胃宽度对行Ivor-Lewis术后的食管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8,21(9):1001-1007.
[12]鲍峰,宫为一,于在诚.全胃代食管、缩缝胃小弯及改进管状胃代食管在食管癌术中重建消化道的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 37(6):1452-1454.
[13]王興邦,蒋鹏鹏,朱思宇.管状胃经胸骨后路径与经食管床路径应用于胸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对治疗成功率肺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河北医学,2021,27(5):757-762.
[14]李蕾蕾,石豪屹,秦华龙,等.经食管床管状胃-食管吻合在食管癌手术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8,44(4):441-443.
[15]马敏杰,徐上清,韩彪.管状吻合器辅助食管胃嵌套式吻合法预防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20, 36(5):257-262.
[16]李俊彦,王勇,刘伟良,等.管状胃食管颈部分层吻合与机械吻合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7, 24(1):61-64.
[17]闫文强.管状胃在食管癌手术后对胃食管反流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4):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