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异文类型及其教学应用

2022-04-13刘思文

语文建设 2022年3期
关键词:考据古文教学语文教材

刘思文

【关键词】语文教材,古文教学,异文类型,考据

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分别将“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1]与“增强规范意识,学会辨析和纠正错误,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2]作为课程目标内容。根据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引导学生认识语言现象和问题”[“3]把握古今汉语词义的异同”[“4]发现与汉字、汉语有关的某些问题”[“5]灵活运用合适的方法解决语言文字运用中的问题”[6]是古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中学语文教材所选古文,在长时间的流传与刊印中,因形、音、义相近或相通产生了一些异文,给古文阅读与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何辨析和运用教材中的异文,成为中学古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异文是文字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语言现象,也是当代语言文字规范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古文选编和设计,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当前关涉中学语文教材异文的成果,主要从版本角度阐释教材部分篇目中的异文,忽略了从语言文字学视角整体考察教材中的各类异文分布情况。语文教材中古文致异的原因复杂多样,从语言文字学角度说,主要有形音义近致异、音近或同致异、义近或同致异和文字历时演变致异四种。鉴于现有中学语文教材的使用情况,这里以统编版教材为中心,兼及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等不同教材,从异文类别、致异原因、教学方法等方面阐述,以期为今后的教材选编与古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形音义近致异及其教学应用

形音义近致异是中学语文教材中古文致异常见的一种现象。具体来说,它又可分为形音近致异、形义近致异和义音近致异三个方面。形音近致异方面,如初中选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中的“讥”,人教版、苏教版同此,统编版、北师大版作“议”,“讥、议”古音疑见旁纽,歌微旁转,“讥”指讽刺,“议”指讨论,二者形音近致异。形义近致异方面,如高中选文《赤壁赋》“舳舻千里,旌旗蔽空”中的“舳”,统编版、人教版、北师大版同此,苏教版作“舶”,“舳”古音为定母觉部,指首尾衔接的大船,“舶”古音为并母铎部,指航海的大船,二者形义近致异。义音近致异方面,如高中选文《春江花月夜》“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之“徘徊”,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同此,统编版作“裴回”,“徘、裴”古音属并母微部,“徊、回”古音同属匣母微部,“徘徊”指在一个地方来回走,“裴回”则指徘徊不進貌,二者为义音近致异。

针对古文中常见的形音义近致异现象,教学时可结合具体文献用例,从古今字、正俗字、或体字、繁简字等字际关系角度来阐释异文内在联系。从古今字来说,如高中选文《登高》“潦倒新停浊酒杯”之“停”,统编版、人教版、苏教版同此,北师大版作“亭”。“停、亭”古音同属定母耕部,均有留、止意,二者形近音义同可通。《文选·谢灵运〈初去郡〉》:“止监流归停。”李善注:“停,与亭同,古字通。”“停、亭”为古今字关系。从正俗字来说,如高中选文《苏武传》“因泣下霑衿”中的“霑”,人教版、北师大版同此,统编版作“沾”。“霑、沾”古音同为端母谈部,均指浸湿、附着,二者形近音义同相通。《干禄字书·平声》:“沾霑:上通下正。”“霑、沾”为正俗字关系。从或体字来说,如初中选文《核舟记》“箬篷覆之”之“箬”,统编版、人教版同此,苏教版作“篛”。“箬、篛”古音同为日母药韵,均指编竹笠的竹子,二者形似音义同可通。《集韵·药韵》:“箬,或作篛。”“箬、篛”为或体字关系。从繁简字来说,如初中选文《愚公移山》“以残年余力”之“余”,统编版、人教版、苏教版同此,北师大版作“馀”。“馀、余”古音同属余母鱼部,“馀”指剩下、将尽的,“余”为第一人称,二者形义异音同相通。《尔雅·释诂下》:“烈,馀也。”郝懿行《尔雅义疏》:“馀,通作余。”“馀、余”为繁简字关系。类似可根据字际关系阐释异文内在联系的还有:初中选文《桃花源记》“男女衣着”之异文“着、著”和高中选文《兰亭集序》“俯仰之间”之异文“俯、俛”、《陈情表》“祖母刘悯臣孤弱”之异文“悯、愍”等,它们古音义近,字形不同。针对这类异文,教学时应回归形音义之本,重视对字际关系的梳理,以厘清文字内在关联。

二、音近或同致异及其教学应用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古文除因形音近、形义近、义音近致异外,音近或音同致异现象也很普遍。音近致异方面,如初中教材《望岳》“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之“曾”,统编版、人教版、苏教版同此,北师大版作“层”,“曾、层”形义异,古音精从旁纽,蒸部叠韵,二者为古音近致异。音同致异方面,如初中选文《三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之“溯”,统编版、人教版、苏教版同此,北师大版作“泝”,“溯、泝”形义异,古音同属心母铎部,二者音同致异。

对于教材中音近或音同致异的古文异文,特别是依靠现代拼音无法准确辨析内部关系之异文,教学时可借助语言文字学中的古音学知识来揭示其中的规律。如初中选文《唐雎不辱使命》“勤王不悦”之“悦”,人教版同此,统编版、北师大版作“说”。“悦、说”古音同属余母月部,音同可通。《玉篇·心部》《广韵·薛韵》:“悦,经典通用说。”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言部》:“说,叚借为悦。”“悦、说”为通假字关系。又如高中选文《鸿门宴》“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之“强”,统编版、人教版同此,苏教版作“疆”。“强、疆”古音同属群母阳部,音同互通。《说文·虫部》:“强,蚚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强,叚借为疆弱之疆。”《尔雅·释言》:“强,暴也。”郝懿行《尔雅义疏》:“强,通作疆。”“强、疆”为通假字关系。类似可从古音角度揭示异文内部规律的还有初中选文《饮酒(其五)》“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之异文“辨、辩”、《唐雎不辱使命》文题之异文“雎、且”和高中选文《琵琶行》“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之异文“服、伏”、《滕王阁序》“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之异文“舳、轴”及“遥襟甫畅,逸兴遄飞”之异文“甫、俯”等,它们形义有别,古音相近或相同,字音是揭示其异文内部规律的关键纽带。对于这类异文,教学时应抓住古音这个线索,借助工具书梳理其字音关系,以找出古音相通之规律。

三、义近或同致异及其教学应用

中学语文教材所选古文中,还有一些异文是因词语义项相近或相同导致的。义近致异方面,如高中选文《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之“孑”,统编版、人教版同此,苏教版作“独”,“孑”训单独、孤单,“独”训单一、老而无子,二者义近致异。义同致异方面,如初中选文《桃花源记》“遂与外人间隔”之“间隔”,统编版、人教版、苏教版同此,北师大版作“隔绝”,“间隔”训间断、隔绝,“隔绝”训阻隔、断绝,二者义同致异。

对于仅从形音不足以了解其致异成因之异文,教学时可从其义项的古今联系入手,解析其语义发展之源流。如初中选文《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之“直”,统编版、人教版同此,苏教版作“值”。“直、值”古音同为定母职部,二者形近音同却非通假,其致异的关键在古今意义上。《史记·匈奴列传》:“直上谷以往者。”司马贞《史记索隐》引姚氏云:“古字例以直为值。值者,当也。”又《尔雅·释诂下》:“梏,直也。”郝懿行《尔雅义疏》:“相当值之值古止作直。”“直、值”古今义通异字。又如高中选文《苏武传》“掘野鼠去草食而食之”之“草”,统编版、人教版同此,北师大版作“屮”。“草、屮”古音同为清母幽部,形近音同非通假,其古今意义亦有关联。《说文·屮部》:“屮,艸(草)木初生也。象丨出形,有枝茎也。古文或以为艸(草)字。”又《荀子·富国》:“辟之若屮木。”杨倞注:“屮,古草字。”“屮、草”同为古今义通异字。面对上述异文,教学时须从义项的古今关系入手,勾勒其语义发展脉络,以呈现古今义通之特点。

四、文字历时演变致异及其教学应用

中学语文教材所选古文中还有因文字历时演变导致同物异名、同地异名、同语异名等异文现象。教师在教学时应以发展的眼光审视这些异文,才能准确把握文字历时演变之源。

同物异名上,如高中选文《琵琶行》“初为霓裳后六幺”之“六幺”,统编版、人教版同此,苏教版作“绿腰”。“六幺”为乐曲名,以琵琶为起调,其散序多拢捻,节奏繁急;“绿腰”亦为乐曲名,源于唐贞元乐工进曲,德宗命录出其要者,因而得名。宋代袁文《瓮牖闲评》:“盖此曲先名‘录要,后改名‘绿腰,而今曲名‘六幺者,偶从省耳,非有他说也。”[7]考察名物历时减省可知,“六幺、绿腰”均指唐琵琶演奏的乐曲,二者属同物异名。

同地异名上,如高中选文《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之“豫章”,人教版、北师大版同此,苏教版作“南昌”。“豫章”为汉郡邑地名,今南昌古称。《汉书·地理志》:“豫章郡,高帝置。莽曰九江,属扬州。”[8]《旧唐书·地理志》:“钟陵,汉南昌县,豫章郡所治也。隋改为豫章县,置洪州,炀帝复为豫章郡。宝应元年六月,以犯代宗讳,改为鐘陵,取地名。”[9]梳理域名历时更替可知,“豫章、南昌”均指今天江西南昌地区,二者属同地异名。

同语异名上,如高中选文《念奴娇·赤壁怀古》“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之“樯橹”,统编版、人教版同此,苏教版、北师大版作“强虏”。“樯橹、强虏”古今音同,均为宋人惯用语,皆有确切的版本出处,区别在于词义与语用不同。“樯橹”指桅杆与船桨,“强虏”指强大横暴的敌人。《玉篇·木部》:“樯,船樯,帆柱也。”又《慧琳音义(卷六十)》“俘虏”注引《考声》:“虏,掠也,强取也。”对比语用历时变迁可知,二者属同语异名。

总括之,古籍流传中产生的异文并不是一堆杂乱无用的材料,它与文字形音义历时发展有一定的联系,能反映出文献所处时代的文字使用特征。中学语文教材虽从过去的多版本逐渐过渡到现行的统编版,但所选的古文中仍存在一些异文,不利于古文阅读与教学。针对古文中常见的形音义近致异、音近或同致异、义近或同致异和文字历时演变致异等文字现象,中学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可借助语言文字工具书,结合具体的文献用例,从字际关系、古今演变、语用发展等语言文字学视角来揭示异文内部联系,以切实提高语言使用的正确性与规范性,提升古文教学的质量。

猜你喜欢

考据古文教学语文教材
古丝路之遗存
清代文人王特选生平及著述考辨
小虚词大学问重夯实促品味
初中语文古文教学的几点方法
论语文教材中古典诗文吟诵教学方法
语文教材中寻找口语训练的契机研究
小学语文教材共有课文的词语编排情况考察
初中语文教材中情感元素的教育价值研究
古文教学中应该如何使用留白法
关于高中语文教学中古文的教学策略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