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响下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2022-04-13杨柳袁铭甘佺鑫
杨柳 袁铭 甘佺鑫
【摘要】本文采用“互联网+”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广西财经学院2020届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就业需求和期望获得的就业服务等情况进行调查,根据得出的数据,深入分析疫情影响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并提出政府部门、用人单位、高校应多方联动,全面落实民营等企业的稳就业政策;多方整合,建立高校毕业生一站式网络服务平台;重点发力,增强广西南宁等城市吸纳毕业生就业的能力;多措并举,增加毕业生就业机会,优化精准就业服务等的建议。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 广西高校毕业生
就业需求 就业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03-0041-06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许多中小企业难以抵抗疫情冲击,大大减弱了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能力。而我国逐年增加的庞大的高校毕业生群体也因此受到影响,就业面临更大的压力。2020年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当前经济工作,首次强调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運转六方面工作的重要性,其中,保就业被放在了最为突出的位置。学术界亦关注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冲击,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问题和对策开展一系列研究。已有文献主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等视角分析了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进而分析该影响下的就业问题。如徐明和陈斯洁(2021)研究了青年就业政策工具及其组合应用以及如何提升政策效能问题。诸建芳和刘博阳(2020)研究认为当前就业问题更多体现为结构性和季节性特征。一是海外疫情对国内行业需求萎缩使部分出口贸易型企业就业受到冲击;二是受制于大城市防疫要求,生产生活需求未得到充分释放,这亦将对就业造成冲击。但是,从中长期看,中国劳动力市场将进入供需两端相对平衡状态。沈国兵(2021)等研究发现,本次疫情对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经济活动造成了不利冲击,对就业产生不利影响。现有研究还从政策、需求、社会、心理、权益、就业工作、就业信息、就业抗风险能力、就业心理压力、就业帮扶、完善校友企业建立机制、建立联动机制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对策(彭仲生等,2020;刘亚蓉,2020;郑棉文,2020;耿海霞,2020;占成,2020;孙晓旭,2020;史慧莹,2020;孙文博、颜吾佴,2020)。
综合上述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相关研究,学术界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进行了深入的梳理和探讨,也总结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但以高校毕业生为调研对象,围绕高校、政府、用人单位如何开展稳就业工作的研究不多,而这正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为了更好地分析和解决疫情影响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文章采用“互联网+”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第一手数据,对毕业生就业选择、就业需求和期望获得的就业服务情况展开调研。
一、2020届高校毕业生疫情期间就业需求调研分析
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的影响,教育部及时部署,指导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由线下转为线上。广西财经学院积极响应上级主管部门号召,及时调整就业工作部署,主动落实毕业生线上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为了能使线上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更有成效,学校开展了广西财经学院2020届高校毕业生疫情期间就业需求调查。本次就业需求调查问卷由广西区人才市场设计,以广西财经学院2020届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问卷共设计了16个问题,其中,第1—5题调查的是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学校、性别、学历、生源地、就业状态五个方面;第6—9题调查的是本次疫情对调查对象就业选择的影响;第10—16题调查的是调查对象的就业需求和期望获得的就业服务。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参加本次问卷调查的学生均为2020届毕业生,共有3 063人参与调查。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从反馈的情况来看,值得关注的是参加本次问卷调查的调查对象当前的就业状态。截至2020年2月底,有13.32%的调查对象已签订就业协议,落实了就业单位,但绝大部分调查对象处于未就业状态。
(二)本次疫情对调查对象就业选择的影响
从调查对象所反馈的情况来看,疫情对其就业意愿、就业地域选择的影响并不是很大,绝大多数调查对象的就业意愿、原计划就业地都没有发生改变。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本次疫情对调查对象就业选择的影响
从调查反馈的情况来看,疫情对调查对象的就业信心仍有一定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调查对象的焦虑情绪。有15.05%的调查对象“因疫情造成的影响而感到焦虑紧张,觉得离校前找不到工作”,29.38%的调查对象认为“大家对疫情比较忧虑,感觉离校前签订就业协议有难度”。持这两种观点的调查对象占比合计达到44.43%,由此可见,疫情对调查对象求职就业心理还是造成了比较明显的影响。
(三)调查对象的就业需求和期望获得的就业服务
调查对象在疫情期间的就业需求主要集中在获取信息方面,包括招聘信息、招考政策、就业创业政策、技能指导培训、就业手续办理等。其中获取用人单位招聘信息是调查对象最为迫切的就业需求,需求人数占比达到82.86%。其次是了解公务员、事业单位等考试政策的需求,需求人数占比达到52.40%。了解就业创业政策、获得求职就业指导、了解就业手续办理、获得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人数占比均达到40%以上。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调查对象的就业需求情况
调查对象获取就业岗位信息的渠道,以广西人才网和微信公众号、本校就业网站、本地人才市场的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为主要渠道。而调查对象期望获得线上服务和帮助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省级、地方公共人才市场,本校和自行关注的人才网站,就业微信公众号等渠道获取资讯。
调查对象对获取线上就业服务和指导的类型也和前文提及的需求相符合,主要期望获得的就业服务包括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及各类招聘会发布的信息、符合个人求职意向信息或所学专业的岗位信息以及远程视频面试信息等;主要期望获得的就业指导包括网络求职技巧、与职业规划相关的辅导、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求职就业心理辅导等。
从线上招聘的形式来看,70.42%的毕业生希望参加按照行业分类的线上招聘会,67.68%的毕业生希望参加综合类型的线上招聘会,54.36%的毕业生希望参加按照地区分类的线上招聘会,另外还有42.31%的毕业生希望能够使用远程视频面试功能参加相关单位的招聘活动。
从线上就业指导的内容来看,74.01%的毕业生希望获得网络求职技巧方面的指导,71.47%的毕业生希望获得与职业规划相关的线上辅导,58.47%的毕业生希望获得就业创业政策方面的线上指导,49.46%的毕业生希望获得求职就业心理方面的线上辅导。
此外,调查对象线上求职也遇到了一定的困难,有71.76%的毕业生不了解网络求职的安全防范知识,57.56%的毕业生不熟悉网络求职的流程,53.09%的毕业生不熟悉招聘网站,50.47%的毕业生不熟悉网上简历的撰写技巧。具体情况详见表4:
表4 调查对象期望获得的就业服务情况
二、疫情影响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的特征
从调查问卷的样本来看,该校参加本次问卷调查的2020届毕业生人数为3 063人,占总毕业生人数的46.03%,因此,从调查样本数量来看,覆盖面比较广。从调查问卷所反映的情况来看,毕业生在疫情期间仍然比较关注求职就业信息,也有比较强烈的就业指导服务需求。综合上述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明确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在疫情影响下呈现出以下特征。
(一)毕业生就业计划并未受到太大影响,总体调整不大
首先,从该校毕业生求职就业的区域来看,仍以广西区内和珠三角地区为主,反映出毕业生对就业地域的选择并未出现大规模的调整。
其次,该校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仍以民营企业为主。除此以外,吸纳该校毕业生就业较多的单位类型还有国有企业、金融单位、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调查中虽然有27.85%的毕业生就业意愿有所调整,但是调整的范围也基本局限在上述几类就业单位,只有少数毕业生将就业意愿调整为升学或入伍。
由此可知,此次疫情对该校毕业生就业地域和就业单位类型没有产生太大影响,毕业生整体就业意愿调整不大。
(二)高校毕业生信心与焦虑并存
从当前该校毕业生的签约率来看,截至2020年2月24日,该校毕业生签约率为13.32%,比上年同期签约率低0.91%,差别不大。而从调查反馈来看,有55.57%的毕业生认为疫情不会影响求职就业,或者说即便存在一定的影响,但也能够在毕业离校前找到工作。可见,毕业生对就业前景比较有信心。
但调查中也有29.38%的毕业生对就业感到忧虑,认为在毕业离校前实现就业有难度;甚至有15.05%的毕业生因疫情造成的影响而感到焦虑紧张,觉得离校前无法实现就业。这两部分对疫情感到焦虑的毕业生占比达到了44.43%。毕业生感到焦虑主要是因为受疫情影响各种招聘、考试面试均向后延迟,压缩了毕业生求职就业的时间,增加了就业的不确定性。
总体而言,在本次疫情面前,毕业生对就业信心与焦虑并存,信心略大于焦虑。
(三)高校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的需求更加迫切
从调查反馈情况来看,在疫情期间毕业生最迫切的就业需求是获取用人单位招聘信息,需求人数占比达到82.86%。其次是获取公务员、事业单位等考试政策,需求人数占比达52.40%。就业政策咨询、求职就业指导、就业手续办理、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人数占比也都分别超过40%。
受疫情的影响,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三个最主要的问题:一是用人单位何时开展招聘;二是相关考试面试何时开展;三是毕业生如何参加校园招聘、如何获得就业指导服务。这三个问题归根到底是毕业生就业信息获取的问题。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下,高校、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的线上招聘活动、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和考试面试均对以往习惯了参加线下招聘活动、面对面获取就业指导服务和考试面试的毕业生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毕业生对在线上及时、有效获取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就业指导服务和相关考试面试时间等就业信息,有更加迫切的需求。
(四)高校毕业生对获取就业指导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线上招聘活动,毕业生的要求更加细致:一是招聘活动分类更加细致。按照行业、地区分类,更有利于毕业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选择,综合类的招聘活动则有利于毕业生更全面地了解各类用人单位的招聘情况。二是就业指导服务的内容更有目的性。从目前来看,毕业生还是以一种积极适应的心态来面对线上求职应聘的新情况,对线上获取网络求职技巧的就业指导需求非常迫切。同时,毕业生也期望获得线上职业规划和就业心理辅导来应对疫情影响下的求职就业问题。
三、当前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一)疫情冲击导致企业招聘岗位大幅缩减,毕业生就业机会减少
民营企业是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每年在广西招聘应届毕业生的比例超过五成,以该校为例,每年约有五成毕业生在民营企业就业,约有三成毕业生在国有企业就业,约有两成毕业生在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和其他领域就业。由于2020屆毕业生求职的中小企业中会计与财务、旅游会展、商品销售、进出口贸易等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大,因此到民营企业就业的毕业生比2019年同期下降约20%,到国企就业的毕业生比2019年同期下降约33%。大部分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等招录时间节点延后,各项就业指标与2019年相比差距较大。另外,民营企业为该校提供的就业岗位比2019年同期减少30%,且基本上都集中在线上招聘,其中线下招聘的岗位比2019年同期减少80%。
(二)线下办理流程烦琐,增加了毕业生求职的时间成本
我区毕业生从学校毕业到用人单位就业需通过线下签订三方协议、领取(改派)报到证、档案户口关系转移、党团关系转接和接收地接收这五个环节,分别在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心、公安部门和人社部门等多个部门办理,与广东等经济发达省份线上办理就业手续相比,我区毕业生就业相关手续线下办理流程较多、时间较长,增加了毕业生求职就业的时间成本,线下办理各项业务也加大了疫情传播的风险。
(三)产业链和人才链对接不够,人才集聚效应不明显
广西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产业优势无法体现,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以金融产业链为例,广西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需要大批的经管人才,该校积极结合财经特色联系金融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但从广西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发展状况看,广西的金融產业链和人才链对接仍需加强,南宁五象新区金融中心缺乏人才服务机构、用人单位合作对接平台和资本运营平台等,对金融人才特别是高校金融毕业生的吸纳能力还不足,毕业生想留在南宁工作,但到五象金融区工作的意愿得不到满足,导致广西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人才集聚效应还没有完全显现。
(四)就业地域集中在大城市,毕业生不确定性成本增加
据自治区教育厅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我区24.25万毕业生中在南宁就业的毕业生比例为47.92%,在柳州就业的比例为9.12%,在桂林就业的比例为7.95%,区外就业主要集中在广东,比例为16.74%。从以往的就业区域数据可以估计,区内半数以上2020届毕业生仍会首选在邕就业,而随着高校毕业生进入社会后,没有了在高校享受低廉的食堂伙食、学生宿舍等便利,在南宁等大城市生活除租房、伙食和交通出行等大额支出外,还面临着物价上涨和各项防疫支出,以及疫情造成的不确定性生活和工作成本增加,这些都加重了高校毕业生的经济负担。
四、促进广西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建议
(一)多方联动,全面落实民营企业等用人单位的稳就业政策
建议自治区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多方联动,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更好地发挥各类企业在促进就业方面的作用。可考虑由自治区发改委负责开发各类区级重大项目新增招录毕业生岗位,由自治区工信委负责开发各类工业企业新增招录毕业生岗位,由自治区国资委负责开发全区国有企业新增招录毕业生岗位,由自治区人社厅负责开发各类事业单位新增招录毕业生岗位等。所有岗位信息由自治区教育厅统一向全区应届毕业生实时推送。
(二)多方整合,建立高校毕业生一站式网络服务平台
参考沿海省份的做法,整合各部门毕业生就业资源,建设“广西就业云”或“掌上就业”等便利平台,尽快落实高校毕业生一站式网络平台,让毕业生三方协议签订、毕业生报到证发放和改派、毕业生档案和户口转移、毕业生党团关系转移和实习岗位申请等事项可以通过网站或微信小程序等实现网上办理,让毕业生“少跑腿”。
(三)重点发力,增强南宁等城市吸纳毕业生就业的能力
着眼于自治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强首府战略、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和柳州万亿工业强市建设等重大战略部署,建议南宁、柳州和桂林三个大城市提高落实促进高校毕业生在当地就业的政策效果。在住房租赁、交通出行、户口落户、就业岗位、创业融资和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并为毕业生提供相关补贴和税收优惠,不断增强区内各大城市吸纳毕业生就业的能力。
(四)多措并举,增加毕业生就业机会,优化精准就业服务
一是加强引领,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加快推进广西公务员、各级事业单位和基层就业项目招录毕业生考试、面试的进度。二是增加经管类等学科硕士点,满足区内人才求学深造的需要。三是精准施策,建立分类推进机制。由各职能部门或各类行业协会落实相关行业毕业生实习和就业工作。由自治区财政厅落实经济管理类高校和金融机构对接落实毕业生实习和就业工作,由自治区工信委落实工科类高校和工业企业对接落实毕业生实习和就业工作,由自治区农业厅落实农业类高校和农业企业对接落实毕业生实习和就业工作等。四是内外衔接,促进毕业生有序流动、主动求职。多方联动,与区外主要就业省份加强对接,如与广东对接,从建立毕业生就业机制、加强宣传、就业岗位供需对接、有序组织使用毕业生专车或专列、毕业生健康监测和核查等方面着手。启动“大学生留南宁就业行动”,在武鸣教育园区等地为毕业生提供便宜的租赁房或购买人才公寓,让毕业生成为强首府战略建设的主力军。五是实行兜底政策,促进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赴见习基地见习。对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由自治区人社厅加快落实《广西促进20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条措施》第二条,推荐未就业毕业生到我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的岗位进行见习,并按照文件落实见习补贴和留用政策,让离校未就业毕业生通过见习顺利实现就业。
综上所述,疫情期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既面临来自经济环境的压力,也来自毕业生自身的因素。一方面要从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和就业心理出发,根据需求采取相应的就业指导服务措施;另一方面要从经济环境着手,高校与政府、用人单位协同发力,做好人才需求对接,落实好各项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疫情影响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徐明,陈斯洁.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青年就业政策研究:基于省级层面的政策文本分析[J].人口与经济,2021(12).
[2]诸建芳,刘博阳.对疫情冲击下就业问题的五点思考[J].金融经济,2020(8).
[3]沈国兵,徐源晗,袁征宇.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及机制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21(12).
[4]彭仲生,刘珍,罗筑华.疫情影响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对策分析[J].中国就业,2020(8).
[5]陈有华,张壮.新冠肺炎疫情认知对就业预期的影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
[6]刘亚蓉.疫情影响下:高校“双困生”的就业帮扶[J].中国就业,2020(8).
[7]郑棉文.基于疫情下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思考与探讨:以湘潭大学为例[J].成长,2020(9).
[8]耿海霞.新冠肺炎疫情对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现代商贸工业,2020(27).
[9]占成.新冠肺炎疫情下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及就业帮扶措施探究:以江苏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为例[J].统计与管理,2020(9).
[10]孙晓旭.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J].新丝路,2020(18).
[11]史慧莹.疫情视角下大学生就业指导探讨[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20(21).
[12]孙文博,颜吾佴.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
注:本文系广西高等教育教改课题“财经类高校课程思政平台的探索与实践”(编号:2020JGZ146)的研究成果,广西教育规划项目“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地方财经院校云求职系统构建研究”(编号:2021ZJY1082)和“社会网络视域下大学生慢就业的形成机理与破解路径研究”(编号:2021ZJY113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杨柳(1984— ),广西桂林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财会专业人才培养;袁铭(1990— ),通讯作者,广西柳州人,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毕业生就业创业;甘佺鑫(1980— ),广西桂平人,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和大数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