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院校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探索

2022-04-13刘桂宇

广西教育·C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艺术院校实效性

【摘要】本文以广西艺术学院为例,论述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策略,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创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模式、在实践活动中深化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厚植大学生爱国情怀、在艺术交流中拓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视野等具体策略。

【关键词】艺术院校 爱国主义教育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03-0034-04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艺术院校要培养具有爱国情怀的艺术人才。文艺代表时代风貌,文艺引领时代风气。以艺术赋能教育,丰富教育载体,实现艺术与思想的融合,是高校推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方式及特色所在。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长期以来,广西艺术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明确“德艺双馨”的人才培养目标,将红色文化主题艺术创作展演与学科专业特色相结合,通过实施在课堂教学中创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模式、在实践活动中深化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厚植大学生爱国情怀、在艺术交流中拓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视野等策略,多措并举帮学生把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唱响艺术文化育人中的爱国主义主旋律。

一、在课堂教学中创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模式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将爱国主義精神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长期以来,广西艺术学院在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注重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积极创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教学模式,打造特色课堂,致力于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发展、政治素养与艺术情操共同提升。同时,注重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强化教研结合,以成果凝练促进教育成效提高。

(一)善于利用艺术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

思政课教师要把学生从教室引向展厅和舞台,拓展教学平台,丰富思政课第二课堂;根据所教授学生专业的特点,立足课堂内容,寻找两者的有机统一,将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艺术资源融入思政课堂中,同时挖掘思政课堂内容里的艺术表达元素,丰富思政课堂内容的表达形式,让思政课更具活力和生命力,使更好地理解思想政治理论的基本内容,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将红色艺术资源融入思政课堂教学,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推进专题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沉浸式体验教学、案例式教学、观摩(实践)教学等方法的应用,能够提高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如在给绘画专业学生讲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弘扬中国革命道德的内容时,融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油画的赏析作为导课;在给音乐专业学生讲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想信念内容时,融入“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喜爱的《红梅赞》歌曲作为导课,可以拉近学生与课程的距离,激发学生爱国情感,提高课程思政实效。

(二)注重构建“德艺交融”的课程思政教研体系

学院倡导以“艺术+思政”理念为主线,将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深度融合。着重突出专业特色,深度提炼专业知识体系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扎实推进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艺术创作和艺术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如以“长征”艺术作品为切入点,从文学、影视、音乐、美术、书法等作品的视角,通过对艺术作品进行鉴赏评析,立体展现红军长征付出的巨大牺牲和波澜壮阔的斗争图景,激发学生爱国爱党的情感,以及珍惜当下、奋斗未来的意愿。同时,通过红色艺术文化融入创新教学体系的研究。如立足区域民族特色和学校发展特点,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红色文化有机融入课程体系,组织编写如《抗战艺术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富有艺术院校思政教育特色的著作,组织开展“抗战艺术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研讨会、“红色艺术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开课等活动。

二、在实践活动中深化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的理解

实践出真知,实践有助于认识的深化。贴合学生成长规律,迎合学生学习兴趣,致力学生专业发展与德育并进,引导学生强化对爱国主义的理性认知,涵育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实现“知、情、意、行”合一,是广西艺术学院持续开展有针对性、有特色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追求。

(一)实施爱国主义“特色党课”育人工程

结合国家每年重要周年庆的时间节点,将红色文化主题艺术创作展演与学科专业特色相结合,逐渐形成具有艺术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品牌。如实施由“六个一”项目组成的爱国主义“特色党课”育人工程,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爱国情怀。一是办一场主题式文艺晚会。发挥舞蹈、音乐、戏剧等专业优势,精心组织和排演一场文艺演出。文艺演出中学生以演绎爱国题材的歌舞等生动的形式,再现中国共产党人不屈不挠、浴血奋战的光辉历史。二是办一次主题式书画展。发挥绘画、书法等专业优势,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美术类专业相结合,举办别开生面的书画作品展。三是唱一支主题式红歌。整合音乐专业师生和非音乐专业师生,组织开展学生歌咏比赛、教职工歌咏比赛。通过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红色歌曲,将党的丰功伟绩、祖国的大好河山热情歌颂出来。四是编一台主题式话剧。发挥影视与传媒等专业优势,组织师生编排如《艺海丰碑》《邓小平与李明瑞》等原创话剧,再现历史伟人的真实情感历程,唤起广大师生爱国、爱党、爱校的情怀。五是上一节党史展示课。将党史与舞台艺术实践相结合,录制如《我们的旗帜高高飘扬》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党史教育网课。六是建一个主题式网站。建立由校园网、微信公众号、广播、电视、宣传栏、易班工作站等多种媒体融合的宣传教育网络体系,根据主题分成不同的专题在不同的网络平台进行推送和宣传,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线上课程和线下活动相结合,推动爱国主义教育线上线下联动,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充分发挥校内外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协同育人功能

一方面,立足校内,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学校新生开学教育、主题党日团日、主题班会、军事训练、升旗仪式、传统节日庆祝、重大纪念日纪念等系列教育活动中。如策划开展新生入学爱国主义舞台情景剧表演活动、“启笔书爱国,泼墨绘长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团日活动、“爱国歌曲大家唱”主题团日活动、烈士纪念日主题升旗仪式、“广艺学子用奋斗的青春深情告白祖国”宣讲活动、“共抗疫情、脱贫攻坚、爱国力行”主题书画展等,师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精神的洗礼。另一方面,走出校园,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教学实践、暑期实践、志愿服务等系列社会实践之中。依托专业优势,号召师生“拿起画笔,走上舞台,投身创作,服务社会”,鼓励师生开展采风实践、田野调查、暑期三下乡、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实践活动。同时,注重挖掘广西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组织师生前往百色、龙州、桂林、平南等地的抗战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实地参观考察,引导学生在考察过程中认真聆听红色故事、感悟红色精神,自觉传承红色基因;鼓励学生学史增信,在党史国史的学习中,在对烈士英雄的仰慕敬畏中,强化家国情怀及保家卫国的使命担当。总之,充分融合校内外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积极开展教、学、展、演、画等实践活动,可以深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大学生爱国主义行为自觉。

三、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厚植大学生爱国情怀

爱国包括爱祖国灿烂的文化。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广西有着丰富多彩又极富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长期以来,广西艺术学院注重将艺术创作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引导广大师生立足民族区域特色,利用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进行艺术创作,持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内涵,勇于扛起广西民族文化艺术传承与发展的大旗。

(一)以广西民族区域特色为导向开展艺术创作

在长期的艺术创作中,广西艺术学院打造出许多体现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特色和民族精神的精品力作。如由音乐学院教师创作的音乐作品《印象三月三》,充分表现了壮乡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赞美,其创作历程、创作技巧均在学生中引起较大反响,让学生深切感受壮乡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深入了解广西壮族文化的愿望。该作品还应邀在国家大剧院上演,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由舞蹈学院教师编导的舞蹈《田埂上的歌》,以广西非遗传统舞蹈“壮族扁担舞”为创作素材,巧妙运用扁担和凳子的各种造型变化以及生动的舞台调度,在舞台空间中营造出一幅田埂上的壮乡女人欢乐劳作之景。学生在参与舞蹈编排的过程中,深切体验了丰富的壮乡文化,积淀了浓厚的壮乡情怀,作品荣获全区、全国多个奖项。民族舞剧《京岛人家》的作曲和舞美创作也出自本土艺术家,演员均为学校舞蹈学院学生。学生在演绎过程中将专业与情感相融,再现京族人民在爱情、劳动、信仰、民俗方面的独特文化,呈现民族生生不息、坚韧不拔、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与精神。

(二)以民族文化特色基地为支撑开展艺术文化交流实践

作为广西“漓江画派”人才培养基地及艺术文化交流中心,广西艺术学院为广西加快建设民族文化强区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学院依托漓江画派这一优秀文化品牌,多次组织画家奔赴全区各地开展写生创作活动,创作了大量反映时代精神面貌、地域文化特色和少数民族风情的作品,同时还在区内外举办作品展,广大师生在这些文化交流实践中厚植了民族情怀,树立了文化自信。如2021年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广西艺术学院100多名师生倾力绘制了百米长卷国画《八桂脱贫攻坚图鉴》,生动展现广西脱贫攻坚取得胜利的生动画面。除此之外,广西民族音乐博物馆落户广西艺术学院。该博物馆立足于传播广西传统音乐文化,辐射东南亚音乐文化圈,成为展现广西民族艺术精品的又一个重要窗口。学院依托这一重要窗口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并进行作品创新性转化,为深化广西民族文化强区建设服务做出积极贡献,也为激励广大师生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树立文化自信、强化爱家爱国情感奠定深厚基础。与此同时,广西艺术学院还注重本土艺术文化与其他区域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如开展桂澳写生交流活动、南北雕塑联展等。

四、在艺术交流中拓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视野

多年来,广西艺术学院积极开展对外教育合作与文化交流,先后与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英国格林多大学、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等30余所国外院校和艺术团体开展了艺术交流与教育合作。特别是发挥地缘及专业优势,深化与东盟艺术院校的合作与交流,从国家及世界的视角,拓宽爱国主义教育的新视野和新格局,唱响中国—东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优美乐章。

(一)立足中国—东盟艺术人才培训中心开展国际音乐艺术交流

2012年,中国—东盟艺术人才培训中心在广西艺术学院落户,自落户以来成功举办了9届“中国—东盟音乐周”。它开拓了一条中国与东南亚以及部分欧洲国家音乐艺术交流的“海上丝绸之路”,更是推动了“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中国—东盟音乐周”立足“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民族与世界的融通”特色定位,为中国与世界各國(特别是与东盟国家)的音乐家提供艺术文化交流的平台,为搭建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互利共赢平台提供了帮助,为发展广西文化艺术事业以及推动广西艺术学院师生“开眼看世界”起到良好的作用。

(二)立足中国—东盟艺术高校联盟开展东盟艺术文化交流

2017年,中国—东盟艺术高校联盟秘书处在广西艺术学院设立,这不仅有利于广西艺术学院进一步搭建国际协同育人高端平台,也为推动区域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和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中国—东盟艺术高校联盟秘书处主办的中国—东盟舞蹈教育论坛、中国—东盟建筑空间教育论坛和中国—东盟艺术合作与发展论坛等活动,已逐渐成为广西艺术学院打造的服务中国—东盟的艺术品牌;同时,这些论坛的开设使得广大师生能够近距离、大规模、高密度地接受高端艺术的洗礼,并让负责对外联络与翻译、参与志愿者服务实践、参与演出的学生接触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拓宽国际视野。通过中国—东盟艺术高校联盟秘书处协调来桂就读的广西艺术学院留学生,在不同专业的课程中学习到我国不同民族的艺术文化,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总之,中国—东盟艺术高校联盟的设立,使中华优秀文化海外传播的途径得以拓宽,也增强了广西艺术学院以艺术为载体促进中国—东盟人文交流的影响力。

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对艺术院校的青年学生来说,热爱祖国就是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扎根人民、踊跃创作,推出一批批优秀作品,争做新时代的爱国文艺工作者。社会主义的文艺是人民的文艺,艺术院校的学生是未来文艺工作的生力军。立足文艺的属性,培养具有爱国情怀、崇德尚艺的文艺人才,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是广西艺术学院作为艺术院校的人才培养导向,也是广西艺术学院在推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方式方法上的独特优势。正所谓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充分发挥文艺“铸魂”功能,不断丰富爱国主义教育载体形式,激活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活力,将是今后艺术院校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方向指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N].人民日报,2019-11-13(6).

[2]汪晓东,张炜,吴姗.凝聚起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重要论述综述[N].人民日报,2021-10-02(1).

[3]赵雪吟.“中国—东盟音乐周”对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创作的促进作用[J].歌海,2018(5).

注:本文系2020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新时代广西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境遇与实施策略研究”(编号:20FKS004);2018年度广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中华文化在东盟来华留学生中的传播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广西高校为例”(编号:2018MS0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桂宇(1987— ),硕士研究生学历,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教育艺术院校实效性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等级考试为导向的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研究
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工作研究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中国艺术院校巡礼(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