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法”养娃合力育娃
——谈农村小学教师引领家庭教育的策略

2022-04-12唐山市丰南区涧河小学贾继坤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合法共育家风

唐山市丰南区涧河小学 贾继坤

唐山市丰南区毕家瞿阝小学 李秀娟

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需要家校有效整合各自的教育优势、资源和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完成育人的职责和使命。学校怎样引领家长做好家庭教育,让《家庭教育促进法》植根家庭呢?

一、科学分析,准确定位

当前农村学校家校共育矛盾主要体现在三点:一是因为文化程度教育理念不同,学校教师与家长在教育方法上存在认识分歧,互相推诿;二是不少父母因外出务工、出海作业(我校大多是渔民的孩子),没时间陪伴孩子,致使隔代抚育孩子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父母教育责任缺失;三是沟通策略单一,教师对家长多是一味灌输,多以单向传导为主,使家长参与学校教育表面化。抓住了家校教育的矛盾点,才能科学分析、准确定位、因“家”制宜、家校共育。

二、因“家”制宜,家校共育

怎样因“家”制宜?认真分析学生所处的土壤,改良土壤、适时引导播种,智慧接力、达成共育,才是解决家校共育矛盾点的明智之举。

1.建立家庭台账。

如果学生是一粒种子,那么家庭就是他们生长的土壤。开学初,学校将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做成详细的台账,就是做好了土壤分析。家庭信息台账包括四个方面:家庭类型分析;家庭成员文化程度、学习力分析;家庭成员职业、特长分析;家风分析。

关注家庭类型:在正常家庭、离异家庭、隔代抚育家庭中,特别要关注后两种家庭的孩子。在我校,离异家庭、隔代抚养家庭占到三分之一,这样家庭的孩子生长土壤贫瘠,教师应该制订出相应的家校教育策略。

关注父母文化程度、学习力:这是教师精准施策的根基,不论是对教育理念的培训、教育策略的沟通补给,还是课程实施中对其教育行动的引领,以及学校亲子活动设计中参与配合,都是前提条件。

关注抚养人职业及其特长:对于家校教育而言,抚养人的职业及其特长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其“利”,摒除其“弊”,会让家校共育事半功倍。比如我校大多学生父母从事个体经营,学生自立、自理、吃苦耐劳的品质可以在这样的家庭早扎根、早发芽。另一方面,父母不重视家庭教育,放养式育娃,也会让孩子各种不良习惯滋生。

关注家风:大量“家风案例”说明孩子的行为是父母人格习惯的折射,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所以关注家风实际上是关注家校共育的底色,每一股“温馨的家风”引入学校,都会为良好校风的形成蓄积力量。

2.植入正确教育观。

在农村,排在前三位的错误教育观念是:补课是提升成绩主渠道,家庭陪伴就是作业的看管,小学生没有心理疾病。老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剔除家长的错误观念,植入正确教育理念。

吃好“正餐”:根据不同家庭类型,采用不同方法,引导家长重视学生学好学校的课程。让他们意识到依赖“小灶”的孩子长不壮身体,靠课外补习提高成绩终究有限。

培养特长:让有学习力和一技之长的家长,意识到创新性、独特性是未来孩子立足社会的重要品质,应该科学利用家庭资源培养孩子的一技之长。

健康身心:让家长认识到健康的身心是孩子学习生活之本。家庭教育的缺失,可能会使学生心理不健全。

三、课程引领教育行动

如果说改变错误观念,植入正确观念是合力育娃的“根基”;那么巧妙利用学校课程,让家庭成为“实验基地”是合力育娃的“羽翼”。

1.劳动课程引领家庭劳动教育。在实施劳动课程过程中,把家庭作为孩子的实验基地,让父母和孩子自然融入。组织“我是家庭小厨师”“我是家庭清洁工”等实践活动,教育孩子有序、科学地安排家庭生活环境。通过课程引领家校共育,让家长相机而教,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潜移默化,言传与身教相结合。

2.校本课程开发传承优良家风。学校开发相应校本课程,以良好校风引领良好家风,以良好家风促良好校风。通过了解家族史、奋斗史、苦难史,让学生传承良好家风;让孩子在“开海日”设计、组织、参加相应出海仪式,感受父辈、祖辈渔家文化,并秉承渔家人坚毅、刚强、豪迈的品格。

3.活动课程设计助推家长融入。学校搭建平台,利用特殊节日进行主题活动课程设计,让所有家庭融入活动之中,增进彼此的信任。母亲节我校设计“我们一家”专题活动:“给宝贝(妈妈)唱首歌”“花式夸宝贝(妈妈)”“我的超人宝贝(妈妈)”“母亲节(宝贝)食谱”等,让孩子感恩母亲,让母亲以宝贝为荣,鼓励亲子之间情感的表达,特别是父母对子女情感的表达,从而达成合力共育。

新时代,新教育,需要学校引导家长“合法”养娃,家长配合学校合力育娃,从而双剑合璧“智慧”育娃!

猜你喜欢

合法共育家风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合法外衣下的多重阻挠
西班牙推动废除合法卖淫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风伴我成长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