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介入何以影响农户绿肥种植意愿?*
——基于南方稻区农户调查的实证分析

2022-04-12李福夺尹昌斌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22年1期
关键词:绿肥意愿补偿

李福夺,尹昌斌,2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 100081;2.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081)

一、引 言

当前,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发展质量进程中,往往更关注绿色新要素投入,而忽视传统绿色农业要素的挖掘。传统绿色农业要素是指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积淀、经过长期农作实践检验、与我国区域耕作制度相匹配的具有产量高、无污染特性的农业生产要素。由于存在学习成本,农户采纳新要素的经济负担高于采纳传统要素,从这一点来看,挖掘利用传统绿色农业要素更具价值。事实上,三千年的农耕历史和文化为我国积累下丰富的绿色生产要素,之所以这些要素在现代农业中被弃置,有些是因为产出效率较低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物质需要,有些是源于农作制度变迁降低了农业系统的特定要素需求,还有一部分则是由于更高效的替代性合成要素出现,挤压传统自然要素的生存空间。一方面,随着近年来粮食产出不断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市场消费需求开始由“量”向“质”转变,倒逼农户在生产时不仅要关注产量,还要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另一方面,近三十年来我国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等投入品过量使用,已造成严重的环境退化问题,威胁农业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深度挖掘和利用传统绿色农业要素,充分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推进化学要素替代,在保障粮食产出的同时,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绿色转型,有助于应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双向挑战。

绿肥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清洁生产要素,在粮食丰产、土壤改良和环境改善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作为覆盖作物,绿肥能有效减少降雨造成的土壤侵蚀,起到保持水土作用(陈蕾蕾等,2017);豆科植物通过固氮作用能大量增加土壤中的营养物质、改善土壤结构;翻压还田后,腐解质直接转化为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Almagro等,2014)。此外,绿肥腐解质还可在一定程度上钝化土壤重金属,从而有效缓解农田污染(Manyevere等,2014)。在我国,绿肥曾是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生物肥源,然而,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化肥工业崛起,化肥逐渐取代绿肥成为最主要的作物营养提供者。化学肥料的长期不合理使用,造成土壤性状恶化、面源污染和农产品品质下降等问题。对此,有学者开始重新定位化肥和绿肥在农业生产中作用,并发出“营佳壤务农之本,种绿肥生态之根”的呼吁(杨纪珂,1996)。当前,国家在耕地质量提升和农业环境治理的诸多行动中开始关注绿肥的作用,绿肥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重点挖掘的传统绿色农业要素之一。

绿肥改善农业系统的价值发挥有赖于农户广泛地参与绿肥种植实践。然而,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当前农户绿肥种植参与度并不高,“上热下冷”的现实困境制约了绿肥政策实施和相关农业环境目标实现。事实上,农户无绿肥种植行为仅是绿肥推广困境的表象,而深层次原因是农户普遍缺乏种植绿肥意愿。从这一点来看,探究农户绿肥种植意愿的影响因素成为解决当前困境的关键环节。目前,国内外鲜有对农户绿肥种植意愿的探讨,但对农户亲环境意愿、绿色技术采纳意愿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却非常丰富。根据这些研究可知,在意愿产生前,由于自身缺乏对外部环境的认知和对采纳客体的了解,农户很难通过内部驱动产生意愿。此时,外部干预是引导农户产生意愿的必要路径(李曼等,2017;乔娟等,2019)。种植绿肥可产生显著的生态效益,但经济效益相对较低,换言之,对农户而言,绿肥种植是一种高生态效益而低经济效益的农业生产行为(李福夺等,2019),农业自然规律下经济激励效应的缺失提出了政府介入的必要性。已有研究指出,政府一方面可通过自身权威或公众信服的工作机制对农户态度、认知和行为施加影响(翟黎明等,2017),另一方面,还通过制定激励管控政策将绿肥的生态效益转化为农户实际可获得的经济效益(李福夺等,2019),从而多角度夯实意愿产生基础。那么,在绿肥种植决策中,政府介入如何影响农户意愿?探讨这一问题对促进绿肥支持政策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鉴于此,本文拟利用农户调研数据,通过建立综合解析模型探究农户绿肥种植意愿对政府介入的响应机制。具体将探讨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构建政府介入机制?二是政府介入如何影响农户绿肥种植意愿?相关研究结果可为破解农户绿肥种植意愿障碍、引导农户积极参与绿肥种植实践提供政策依据。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本文从政府形象、信息公开、监管、激励四个方面界定政府介入范畴,解构政府介入对农户绿肥种植意愿的影响过程,并在考虑农户禀赋等内部因素影响的基础上,建构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

政府形象是指政府在特定社会管理活动中展现出来的精神风貌,以及民众对政府工作业绩及服务态度表现的总体评价(黄婉璐,2020)。具体而言,政府形象包含两个维度的内涵,即主观形象和客观形象。客观形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主观形象源于民众的直接观察和评价,随政府表现而发生变化,故在前期研究中,学者多关注政府组织的主观形象问题(欧阳帆,2020;唐雪梅等,2021)。学术界普遍认为,良好的政府主观形象能带来广泛的社会信任,进而引致民众做出符合政府预期的一致性行为(沈瑞英等,2017)。据此,预期政府形象与农户绿肥种植意愿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信息公开是指政府依法依规向社会公众发布政策信息的行政管理活动(章燕等,2021)。信息公开一方面有助于民众及时获取行为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降低信息搜索成本,提高政府信息服务满意度(张华等,2020);另一方面,政府掌握的信息对民众而言通常具有稀缺性,民众在政府信息公开活动中自身的知识积累和政策的理解能力得以提升,有助于促进其作出理性的行为决策(李学,2015;罗开艳等,2020)。据此,预期政府信息公开与农户绿肥种植意愿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监管是指政府利用行政手段对民众行为进行规范和控制。适当地监管能够保障民众按照社会规范行事,有助于改善社会秩序、提高社会经济系统运行效率(王瑞雪,2017)。然而,若存在过度监管的情况,民众往往会因为行为受到不当约束而产生“逆反心理”,从而降低政府行动的评价(周升强等,2019)。同样,在农业环境治理领域,农户生态行为离不开政府监管,但过度监管会提高农户亲环境成本,抑制其亲环境行为的发生。据此,预期政府过度监管与农户绿肥种植意愿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在环境经济领域,生态补偿是政府激励的主要政策工具。生态补偿的本质即通过保护资源环境的行为进行补偿,提高行为收益,从而激励行为主体增加因其行为发生带来的外部经济性,最终达到保护资源或环境的目的(Feng等,2018;Zhang等,2020)。其中,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是生态补偿的两个核心。前期研究表明,个体对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的满意度越高,通常越愿意为获取补偿资金而采纳生态行为(邓祥宏等,2011;李玉新等,2014;胡振通等,2015)。据此,预期农户对政府生态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的满意度与农户绿肥种植意愿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根据上述分析,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1:良好的政府形象有助于提升农户绿肥种植意愿。

H2:政府信息公开有利于提升农户绿肥种植意愿。

H3:过度监管对农户绿肥种植意愿具有负向影响。

H4:农户对生态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的满意度越高绿肥种植意愿越强。

此外,绿肥种植意愿还会受到农户禀赋等控制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受访者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身体健康状况等个体禀赋(蔡书凯,2013;姚科艳等,2018;史雨星等,2019),家庭农业劳动力数量、家庭收入、耕地面积等家庭禀赋(李卫等,2017;储成兵,2015),耕地性质、兼业情况等经营禀赋(周力等,2019),村干部身份、党员身份等社会禀赋(刘可等,2019),以及土地细碎化、地貌类型等自然禀赋等(徐秀英等,2014;汪冲,2019)。基于以上分析,构建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理论研究框架

三、数据、变量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南方稻区是我国传统的绿肥种植区,在化学农业前,绿肥作为一种养分高效的天然肥源,一直是该区域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本文数据主要来自2018年10月~2019年4月在南方稻区的湖南、广西、江西、安徽、河南5省开展的三次农户调查。其中,第一次农户调查开展时间为2018年10月2日~10月16日,为期15天;第二次调查开展时间为2018年11月5日~12月16日,为期42天;第三次调查开展时间为2019年3月22日~4月17日,为期27天。农户调查时间受绿肥种植周期影响较大。一般而言,南方稻区绿肥会在每年的9月底或10月初播种,次年3月底或4月初在绿肥盛花期刈割、翻压还田。因此,所选时间段开展的调查获取的是2018年的绿肥种植信息。此外,三次农户调查时间实际上也正对应着绿肥生长周期中的播种—生长管理—翻压还田三个阶段,便于课题组深入现场、更直观地观察和收集一手信息。

农户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开展:在每个省随机选择3个样本县(考虑到河南省只有信阳市在地理区位上属于南方稻区,因此只在信阳随机抽取了1个样本县),在每个样本县随机选择4个样本乡镇,在每个样本乡镇随机选择3个样本村,在每个样本村随机选取7个样本农户。最终,得到有效问卷1 217份。农户调查样本分布见表1。

表1 农户调查样本分布

(二)变量选择与描述性统计

在调查中要求农户对自己心目中的“当地政府形象”进行打分,并设置“差=1;一般=2;好=3”的选项;针对“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府监管情况”,则分别设置“当地政府对绿肥政策信息的公开程度如何?”“当地政府对绿肥种植过程的监管力度如何?”两个问题,并分别设置“低=1;一般=2;高=3”和“弱=1;一般=2;强=3”的选项。借鉴张郁等(2015)研究,以“您对当前绿肥补偿标准满意程度如何?”和“您对当前绿肥补偿方式满意程度如何?”两个问题反映政府激励的影响,并设置“很不满意=1;不满意=2;一般=3;比较满意=4;非常满意=5”的选项。各变量的具体定义与说明见表2。

(三)模型构建与检验方法

1.模型构建

本文被解释变量是二分类变量,可选用二元Logit模型进行分析。二分类Logit模型为:

其中,xi为自变量;β0是截距项;βk是系数,表示在其他解释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某一解释变量每增加1个单位,LogitP相应增加(或减少)βk个单位。

Logit模型回归结果中的Odds Ratios可表述为:

其内涵为,在其他因素固定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解释变量每改变1单位,将带来被解释变量变化exp(β1)个单位。

2.模型检验

采用HL(Hosmer-Lemeshow)方法进行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其公式如下:

式中,J为分组数,J≤10;Yj为第j组事件的观测数量;Nj为第j组中的案例数,Pj为第j组预测事件概率;NjPj为预测数。

四、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一)模型检验

根据表3,无论是从VIF还是CI指数来看,模型解释变量间均不存在显著的共线性问题。“Enter”策略下运用极大似然估计法运算得到的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Likelihood Ratio是模型最大对数似然值之差的-2倍,表明模型总体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在Logit模型中,通常采用NagelkerkeR2和HL进行拟合优度检验。NagelkerkeR2越接近1,拟合优度越高;NagelkerkeR2=0.813,表明具有较高的拟合优度。HL统计量越小,拟合效果较好;HL=0.489,再次验证了良好的拟合度。

表3 自变量多重共线性诊断

表4 模型总体检验结果(Enter策略)

(二)模型估计结果

1.受访者基本特征

从性别结构看,受访者以男性为主。从年龄看,70%以上受访者为50岁以上的中老年农民;从文化水平看,近85%的受访者未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这与当前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低素质化的基本国情相契合。从健康程度看,超过50%的农民自我报告不存在健康危机。从家庭农业劳动力看,3~4人规模的家庭占总样本比例近50%,其次为1~2人规模的家庭,占比为31.14%,而7人以上的大规模家庭较少。从家庭收入看,年均6万元以下的家庭占全部受访家庭比重约为70%,年均不足3万元的家庭约占35%(见表5)。

表5 样本农户及受访者的基本特征

2.结果分析

由表6可知,不考虑常数项的情况下,政府形象评价、政府监管评价、生态补偿标准满意度、生态补偿方式满意度,以及其他5个控制变量均在不同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但政府介入方面的政府信息公开评价,农户禀赋方面的性别、年龄、耕地面积、家庭农业收入、耕地性质、是否有党员、土地细碎化、地形等变量,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表6 模型估计结果(Enter策略)

Enter策略下有12个变量虽被强行纳入方程中,但对农户绿肥种植意愿并未产生显著影响,故理论上不应被纳入模型中。为进一步提高模型精度,本文利用LR策略重新建模。基于LR策略的Logit模型进行了10个步骤的筛选过程,并通过了总体显著性检验和拟合优度检验。表7结果表明,政府形象评价每提高1个单位,农户种植绿肥的可能性提高115.6%;然而,政府监管情况评价每提高1个单位,农户种植绿肥的可能性降低63.0%;生态补偿标准和方式的满意度每提高1个单位,农户种植绿肥的可能性分别提高67.2%和36.2%。

表7 模型估计结果(向后:LR策略)

3.结果讨论

在政府介入中,政府形象评价在1%显著性水平上正向影响农户绿肥种植意愿,假设H1得到验证。农户对政府形象具有良好评价,侧面反映出政府在日常行政管理中确实以服务人民群众为宗旨,实实在在为民办事,农民自然也会信任政府实行的绿肥政策对其有利,遵照政府引导采纳绿肥种植的意愿也得以增强。陈璐等(2017)、谭永忠等(2018)研究均发现政府形象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满意度,这些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上述研究结果。

政府监管评价在1%显著性水平上负向影响农户绿肥种植意愿,假设H3得到验证。过度监管会降低农户按照自身需求分配生产要素和进行差异化田间管理的自由度。农户在绿肥种植过程中需要在恰当的时机投入绿肥作物生长所需的恰当的生产要素并进行适当的田间管理,但由于农户生产和经济条件异质性,立足于全体农户制定的绿肥种植监管政策并不一定完全适合单个农户,这种未考虑农户差异化需求的政策必然会损害某些农户利益。从这一点来看,合理的政府监管措施应允许农户在保障绿肥种植质量的情况下自由安排生产过程。此外,过度监管会增加农户生产成本。当前,各地政府一般都会根据当地总体农业生产条件制定绿肥种植规范,如对绿肥种子用量等做出指导,政府监管越严格,农户为达到政府要求必然会提高生产要素的投入,这增加了农户经济负担,不利于绿肥种植意愿的持续强化。

农户对生态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的满意度均在1%显著性水平上正向影响绿肥种植意愿,假设H4得到验证。绿肥种植是一种具有正外部性的生态行为,短期内绿肥种植将产生一定的额外成本,而生态效益却无法充分转化为经济效益,因此,农户在行为发生过程中必然会造成部分经济利益的损失。生态补偿正是一种弥合农户生产成本与收益,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经济激励手段。农户对绿肥生态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的满意度反映了其对补偿政策弥合农户成本收益的评价,满意度越高,侧面反映出政府生态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制定越合理,政策激励作用越大。

此外,在控制变量中,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是否有村干部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绿肥种植意愿,而兼业经营具有负向显著影响。受教育程度和健康状况反映了农民家庭的人力资本,受教育程度越高、身体越健康,人力资本越强,农户实施农业生态行为的能力也越强(李尚蒲等,2015)。绿肥种植包括开沟、播种、田间管理、翻压还田等环节,其中涉及到选种、轻简化栽培、减肥配施等具体技术,这不仅要求农民具备适当的知识能力,还要能胜任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这也就解释了人力资本正向影响农户绿肥种植意愿的原因。村干部是政府政策在村庄层面的具体落实者。一方面,村干部知识水平和思想觉悟较高,自觉种植绿肥的意愿较强;另一方面,出于完成上级任务的考量,村干部会率先采纳绿肥种植行为,以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由于种植绿肥将占据一定的劳动时间,对于兼业经营的农户而言,非农劳动的机会成本更大,故一般不愿采纳绿肥种植,更倾向于闲置耕地。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以在我国南方稻区收集的1 217个农户样本为基础,探讨政府介入对农户绿肥种植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形象、监管制度及其制定的生态补偿政策会影响农户的绿肥种植意愿。其中,农户对政府形象评价、对生态补偿标准和方式的满意度均显著正向影响其绿肥种植意愿,而政府过度监管则负向影响农户意愿。此外,农户禀赋方面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村干部正向显著影响农户绿肥种植意愿,而兼业经营负向显著影响农户意愿。基于以上结论,本文认为破除农户禀赋约束、树立政府良好形象、建立适度的政府监管制度、推进生态补偿是促进农户绿肥种植意愿产生的关键。

(二)政策建议

1.完善绿肥种植监管体制,继续提升政府形象

过度监管不利于农户绿肥种植意愿的产生,只有充分尊重农户意愿才能引导其参与。一方面,通过深入调查不同农户的不同需求,制定差异化的监管措施,在监管中引导和激励,结果导向、允许农户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绿肥种植过程,提高农户的行为自由度。另一方面,继续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提升农户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通过维持农户对政府的信任增强农户采纳绿肥的可能性。

2.探讨动态化、精准化、系统化的绿肥种植生态补偿政策

绿肥种植生态补偿政策应进一步向动态化、精准化、系统化演进。动态化主要关注补偿标准,即补偿标准应因时因地而异,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变化和生产主体行为特征变动而不断调整;精准化主要关注补偿方式,即补偿方式应与受偿主体的禀赋特征和实际诉求更加匹配,从而最大限度减少资源错配、提高激励效能;系统化主要关注补偿中的利益相关者,即应充分考虑、分析生态补偿各环节可能涉及到的利益主体及其博弈关系,探寻各主体间良性循环的稳定均衡策略。

3.提升农村居民人力资本,增强其绿肥价值认知和行为能力

强化绿肥知识宣传、优化绿肥知识内容,完善绿肥种植专业培训机制,不断增强农户的知识水平,提升其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在开展农户专业培训时,应进一步明确主要培训对象、识别培训优先序,如首先考虑那些以农业生产为主业的农户,充分发挥村干部的带动和示范作用,利用其在村集体内部的社会关系网络广泛带动普通农户。此外,还应强化农村居民健康投资,改善农民的身体健康水平,积极引导具有特定行为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农民加入绿肥培训。

猜你喜欢

绿肥意愿补偿
一种霍尔传感器温度补偿电路及其补偿方法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旱地麦田夏闲期复种绿肥 保持土壤的可持续生产力
中国耕地生态保护补偿的省级差序分区及补偿标准
冬种绿肥对水稻土硝化作用的影响*
不同社会阶层体育消费意愿和行为的比较研究
绿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培肥土壤
『绿肥黄瘦』
解读补偿心理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