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2-04-12王晓群

科学家 2022年2期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

摘要:“产业绿色化,绿色产业化” ,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建设,是区域经济体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打造区域经济面向高质量发展增长极的重要思路。在此方面,区域经济体要锁定区域经济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方向,努力延伸绿色产业链条,加大生态农业示范区和绿色产业聚集区建设力度,加快夯实具有区域特色绿色经济根基。

关键词:绿色产业体系;区域经济体;高质量发展

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建设,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现实选择。

一、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锁定区域经济绿色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

当前,区域经济体在谋划自身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必须锁定绿色发展,真正建立起能够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绿色产业体系,才能大幅提升绿色经济水平,形成低碳循环的合理布局、率先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幸福的绿色转型发展区,为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高度融合,最终完成绿色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为此我们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要抓好融合,把绿色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体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体系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经济健康发展与生态持续改进的和谐发展之路。传统发展模式向绿色发展模式的路径转换既要强调生态环保的共性约束,又要强调绿色发展的引领带动,既要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又提升以绿色经济的催生带动能力,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此,首先要以“绿色生态链”和“蓝色生态链”替代“灰色生态链”和“黑色生态链”的转型催生新产业,为区域经济体提供更为巨大的总量跃升空间。其次要以加大生态投资力度来催生新项目,为区域经济体提供更为宽松的发展方式转化空间。最后要以生态消费理念不断深入催生新需求,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为宽广的产业拓展空间。

(二)要抓好转化,把绿色产业竞争力提升与区域经济生态资源的比较优势结合起来,确保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更加牢固。客观地看,一些区域经济体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是丰富的,但缺乏转化。因此,要把的良好生态环境转化为绿色旅游的品牌,要把“品种多样、品质卓越”的农业资源转化为生态产品的市场占有,只有做大做活生态这个亮点,区域的资源特色和优势才会彰显出来。

(三)要抓好规划,把绿色经济布局与区域经济主体功能区定位和城市转型升级的总体布局结合起来,确保实现永续发展的道路更加宽广。

未来区域经济体的经济发展不仅需要快速发展、和谐发展,而且需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坚持将自生、竞生、共生、再生的生态规律与开拓、适应、反馈、整合的创新精神根植于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之中;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化价值导向与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根植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最终促成区域经济进入“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良性发展轨道。

二、努力延伸绿色产业链条,加快夯实具有区域特色绿色经济根基。

绿色产业链是一种在整个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管理模式,绿色产业链的塑造能力和延展的广度、深度直接关系到区域绿色经济发展。

(一)以生态农业为牵引,形成“绿色+品牌农业”的现代农业产业格局。

区域经济体要依托自身优质的生态资源和农业产业基础优势,以标准化基地建设为载体,突出发展有机、绿色、高效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切实提高本区域农业发展的规范化、集约化、优质化水平,尽快形成生态农业产品的“品牌原料基地+品牌生产企业+品牌产品专卖+全程质量可追溯”新模式,逐步建立起高附加值的新型绿色农产品结构体系及研发激励体系,使绿色有机农产品成为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振兴发展。

(二)以工业结构转型升级为牵引,形成“绿色+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格局。

区域经济体尤其是在产业结构中传统产业所占比重大、能耗高,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的区域,要以绿色发展为契机,推进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建设,推动工业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降低工业能耗物耗,推进域内工业高质量绿色发,重构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支撑。为此,首先要加快传统产业向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协同制造、服务制造转型升级;其次是要突出资源循环和链式控制,加快淘汰落后装置和调整产品结构,打造绿色产业循环经济园区,积极提升传统“双高”产业的清洁生产水平;三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根据资源开发潜力和发展基础,加大水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煤层气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力度,打造地区清洁能源基地。

(三)大力發展绿色服务业,积极推动 “绿色+现代服务业”的第三产业优化升级

一是推进绿色生产性服务业。推进一批以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研发设计等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项目,促进与工业的联动发展,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二是推进绿色消费性服务业。要利用我国绿色消费理念兴起所带来的市场机会,着重推进一批以文化、旅游休闲、健康养老为主的消费性、生活性服务业项目。三是大力发展绿色金融。要着力建立地区系统重要性机构风险监测制度,加强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创新,提高绿色产业政策和绿色金融政策的协同性。

三、加大生态农业示范区和绿色产业聚集区建设力度,积极培育绿色经济增长点

生态农业示范区和绿色产业聚集区是区域经济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载体。客观地看,目前很多地区生态农业示范区和绿色产业聚集区发展态势良好,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其实现绿色跨越、绿色赶超、绿色崛起的发展目标还有一定差距,这里我们探讨生态农业示范区和绿色产业聚集区的发展不想囿于某个或某几个具体园区的设计与规划,而是希望从生态农业示范区和绿色产业聚集区发展的共性规律上提出建议:

(一)要强化对生态农业示范区和绿色产业聚集区运行的绿色管理,积极推动绿色设计平台建设、绿色关键工艺突破和绿色供应链系统构建。重点在粮食生产、农产品加工、化工等行业选择领军型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以及科研院所等组成联合体,协同推进绿色制造系统集成。

(二)要引导和支持生态农业示范区和绿色产业聚集区内的微观主体加强环保设施建设,鼓励其开展废弃资源的管理和综合利用,最大限度的减少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对大气、水源和土壤的污染;大力提倡节水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在钢铁、化工、食品加工等行业实施清洁化改造。

(三)努力提升生态农业示范区和绿色产业聚集区的绿色产业基础能力,重点提高绿色核心产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鼓励发展绿色关键基础材料产业化、市场化进程,推动绿色产业关键技术的研发及成果转化,夯实绿色产业技术基础。

四、积极构建绿色产业人才支持体系,夯实绿色经济发展的智力支撑

人才支撑作为绿色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绿色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必须极构建绿色产业人才支持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分布不合理、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匮乏等问题,通过各种手段、各种途径进行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人才战略规划、制度建设、机制创新、政策引导和结构调整,抢占人才競争的制高点,确保人才发展方式和区域经济的绿色经济发展要求的高度匹配。

(一)以人才与绿色产业发展互动模型为基础,确立人才支撑绿色产业发展项目体系的基本框架。人才与绿色产业发展互动模型就是以打造支撑绿色产业发展的人才高地位目标,通过区域人才理论体系创新和方法体系创新,把区域产业发展战略及规划和人才理念、人才战略及人才环境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良性互动,构建起适应绿色产业要求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平台,确保区域绿色产业发展获得良好的人才支撑。

(二)以绿色产业发展战略为导向,确定人才支撑产业发展项目的重点内容。首先,围绕绿色产业,突出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围绕域内绿色经济领域中的重大项目、重要领域,重点引进一批掌握前沿技术的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创新团队;其次,围绕绿色产业功能区和生态建设示范区建设,大力开发绿色产业基地、园区建设急需紧缺人才。围绕做大做强域内绿色产业的战略规划,打造一支规模宏大、能够与绿色经济发展目标相匹配的高端人才队伍;

(三)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明确绿色产业人才聚集的关键路径。积极探索开辟高层次绿色产业人才与域内生态农业、绿色工业、绿色服务业对接融合的绿色通道,不断强化人才市场化配置机制,建立灵活多样的融智模式。提高绿色产业人才交流的水平,根据绿色产业发展的突出需求举办专项人才展会,使人才会展业成为既能满足域内绿色产业人才基本需求,又能展示地方绿色发展的经济亮点。

作者简介:王晓群,1973年7月,男,汉族,吉林吉林人,本科,教授,研究方向:经济学。

猜你喜欢

高质量发展
关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思考
加快建设适应与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工业经济
加快发展现代种植业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大力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完善制度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