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声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2022-04-12周新国
摘 要 赵声是辛亥革命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民族民主革命家、军事家和宣传家,是黄花岗起义的总指挥。赵声对辛亥革命具有重大的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系统梳理百年来海内外有关赵声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赵声遗墨、赵声传记、纪念赵声的文章、研究赵声的论文、赵声遗址保护等。拓展赵声研究,传承其革命精神,应在发掘考订整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后裔和相关人士的后代进行口述采访,集中力量对相关事件、人物和区域开展专门研究,建立研究网站,筹建基金会,适时召开关于赵声研究的国际研讨会议。
关键词 赵声 辛亥革命 黄花岗起义 《保国歌》
赵声(1881—1911),原名毓声,字伯先,江苏省丹徒县大港镇(今属镇江市镇江新区大港街道)人,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民族民主革命家、军事家和宣传家,对辛亥革命具有重大的历史贡献。然而,由于赵声去世较早、相关史料散落各地等原因,进一步深入研究赵声相当困难。本文拟对海内外关于赵声的研究成果进行细致梳理,并就拓展赵声研究提出建议,以进一步推动相关研究。
一、赵声研究的回顾
近百年来,关于赵声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赵声遗墨
赵声是文武全才,从事革命斗争的同时,也留下了部分笔墨资料。目前,赵声遗墨主要分为三类,分别是赵声文章、致同志函和诗词。
首先是赵声文章,共有三篇,分别是《祭母文》《赵伯先日记鳞爪》和《步兵一队战斗教练之讲评》。《祭母文》①是1900年11月赵声撰写的悼念母亲的文章,记录了赵声母亲葛氏的孝慈温慧、持家有道和对赵声的教诲,表达了赵声对葛氏去世的哀痛和对母亲的深切怀念。《赵伯先日记鳞爪》②是赵声于1901年1月25日—7月19日(农历正月初七至六月初四)的生活记录,反映了当时赵声就馆金陵、结交友人、忆母念父、书院考试等情况。虽然只是对数月生活的片段式記录,但仍是研究赵声重要的可信史料。《步兵一队战斗教练之讲评》赵声:《步兵一队战斗教练之讲评》,《南洋兵事杂志》,1906年第2期,第8-10页。是赵声观看新军步兵散兵训练后的感悟和对日后训练需改正之处的建议,着重强调训练即战时,此文目前未被任何赵声文集收录。
其次是赵声致同志函,共有十封,分别是致柳诒徵信三封、致柳砥如信一封、致孙中山信一封、致谢良牧信一封、致柳亚子信一封和联名信三封。第一,致柳诒徵信三封。前两封信丹徒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丹徒文史资料》(第3辑),1986年,第5-6页。的内容均为阅报茶社的事宜,赵声请柳诒徵寄来进步书刊。后一封信丹徒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丹徒文史资料》(第6辑),第18页。的内容为赵声邀请柳诒徵参加安港小学堂开学典礼,并记述了筹备小学堂的艰难过程。第二,致柳砥如信一封。丹徒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丹徒文史资料》(第6辑),第19页。内容为赵声邀请柳砥如到校教书,共同安排安港小学堂开学前的事宜。第三,致孙中山信一封。丹徒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丹徒文史资料》(第5辑),1990年,第1-2页。内容为赵声劝说孙中山从速起事,勿推迟延后,并表明自己以身许国的志向。第四,致谢良牧信一封。柳亚子于其所著《丹徒赵君传》中曾引用。信应作于1911年,内容为赵声为黄花岗起义筹款事宜。但是,目前未见任何书刊发表相关照片或文本。第五,联名信三封。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编:《黄兴集》,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32-37页。依次为与黄兴致邓泽如,与黄兴、胡汉民致加拿大域多利埠致公堂,与黄兴、胡汉民致冯自由,内容均为他们为黄花岗起义筹款事宜。
再次是赵声所作诗词,共有十八首,分别是《口占三首》《赠吴樾诗四首》《登越王台》《己酉初度寄友》《阅书报社门联》《赠林文诗二首》《专诸刺王僚》《海角亭口占》《诗钟二首》《第九镇军歌》和《保国歌》。《口占三首》赵声:《赵伯先日记鳞爪》,《建国月刊(上海)》,1934年第5期,第1-10页。节选于《赵伯先日记鳞爪》,内容均为赵声就馆金陵期间怀念父母双亲及弟妹。《赠吴樾诗四首》邹鲁:《中国国民党史稿》(下册),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1年,第1367-1368页。内容为赵声鼓励吴樾同为革命牺牲,反映了二人的革命情谊。《登越王台》邹鲁:《中国国民党史稿》(下册),第1368页。内容为赵声登台北望,欲提兵收复中原。《己酉初度寄友》邹鲁:《中国国民党史稿》(下册),第1368页。内容为赵声向友人感叹革命事业的艰难及事业成功后的打算。《阅书报社门联》肖梦龙:《民主革命家赵声壮丽的一生》,《钟山风雨》,2001年第5期,第34-39页。内容为赵声向乡人表明开办阅书报社的目的,即开拓乡人眼界,灌输革命思想,去除封建思想。《赠林文诗二首》丹徒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丹徒文史资料》(第6辑),第34页。内容均为赵声痛心国家处于专制统治之下。《专诸刺王僚》赵声:《专诸刺王僚》,《精武画报》,1927年第2期,第3页。内容为赵声歌颂专诸行刺吴王僚的无畏献身精神。《海角亭口占》邹鲁:《中国国民党史稿》(下册),第1368页。内容为赵声感慨钦廉起义因郭人漳背信弃义而失败。《诗钟二首》丹徒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丹徒文史资料》(第6辑),第26、36页。为赵声与友人饮酒唱和之作,前一首以“线”字、“营”字为限,后一首以“桂”字、“红”字和“庙”字、“舟”字为限。《第九镇军歌》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辛亥革命回忆录》(第1集),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61年,第461页。内容为赵声勉励第九镇新军士兵勤奋训练,日后光复汉家天下。《保国歌》祁龙威、周新国:《辛亥革命江苏地区史料合集》,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72-73页。是大陆目前所藏最为重要的赵声遗著,内容为赵声号召人民起来,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二)赵声传记
1911年5月18日,赵声逝世。赵声逝世后,生前好友柳亚子、章士钊等便为他立传,记录赵声一生事迹。新中国成立后,大陆有关专家开展文史资料征集工作,也出现了部分赵声传记;在台湾,杨宗莹为赵声立传。就目前所见,各种赵声传记长短不一,共有19篇,分别是柳亚子所著《丹徒赵君传》(附跋)、章士钊所著《赵伯先事略》、柳诒徵所著《赵伯先传》、束世澂所著《赵声传记考异》和《赵声传》、外史氏所著《赵声传》、天目所著《辛亥革命先锋赵声史》、张相文所著《赵声传》、中国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所著《赵声传》、肖梦龙所著《赵声》、陆潮洪与祝瑞洪所著《赵伯先》、杨宗莹所著《一腔热血千行泪——赵声传》和江慰庐所著《赵声事迹系年》和《赵声事迹系年补遗》,以及著者不详的《革党赵声之历史》《赵声事略》《赵声》《光复伟人传赵声》《赵烈士事略》。这些传记主要内容大同小异,都记载了赵声从事革命斗争的一生,只是在部分细节描述上有所差别。综合来看,价值较高的有柳亚子所著《丹徒赵君传》、章士钊所著《赵伯先事略》、柳诒徵所著《赵伯先传》、束世澂所著《赵声传》和《赵声传记考异》、无名氏所著《赵烈士事略》、肖梦龙所著《赵声》、陆潮洪与祝瑞洪所著《赵伯先》、杨宗莹所著《一腔热血千行泪——赵声传》、江慰庐所著《赵声事迹系年》和《赵声事迹系年补遗》。
具体而言,柳亚子所著《丹徒赵君传》(附跋)柳亚子:《丹徒赵君传》(附跋),《镇丹金溧扬联合月刊》,1946年第1期,第14-18页。将赵声比作诸葛亮、岳飞,对赵声评价极高。就目前所能见到的赵声传记而言,此传当为最早。之后,姜证禅为此传作跋,追述了不少其亲历之事。章士钊所著《赵伯先事略》邹鲁:《中国国民党史稿》(下册),第1364-1367页。重在记录赵声在江南陆师学堂学习和印行《保国歌》二事,其后的事,他也不过耳闻而已。不过章士钊回忆江南陆师学堂的事也有错误,北极阁演说者应为赵声。无名氏所著《赵烈士事略》佚名:《赵烈士事略》,《江苏革命博物馆月刊》,1930年第2期,第1-12页。不但叙述了赵声的革命事迹,对其早年事迹也多有记叙。柳诒徵所著《赵伯先传》丹徒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丹徒文史资料》(第6辑),第41-47页。颇引人兴趣,但新意不多。束世澂所著《赵声传》束世澂:《赵声传》,《文史杂志》,1942年第4期,第65-74页。基本上依据已有传记而成,但他曾亲访李树藩并查阅中国国民党党史委员会藏品,故该作有较高史料价值;另外,束世澂结合中国国民党党史委员会藏品和已有材料,著有《赵声传记考异》束世澂:《赵声传记考异》,《建国月刊(上海)》,1936年第5期,第1-7页。,对各传记差异处加以考辨,纠正谬误。江慰庐所著《赵声事迹系年》和《赵声事迹系年补遗》丹徒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丹徒文史资料》(第2辑),1985年,第15-26页;丹徒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丹徒文史资料》(第5辑),第6-8页。,为赵声简单的年谱,将部分材料依年编列,并引用部分新材料。陆潮洪与祝瑞洪所著《赵伯先》陆潮洪、祝瑞洪:《赵伯先》,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年。近25万字,分30个章节,属于传记文学,由于编著时间较急,该书内容的若干细节呈现为史料的堆砌。这种偏文学作品性质的人物传记,采取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需要在细节上进行发挥,赵声生平之中,空白不明之处甚多,更有发挥的余地。与此同时,还有肖梦龙所著《赵声》肖梦龙:《赵声》,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和杨宗莹所著《一腔热血千行泪——赵声传》杨宗莹:《一腔热血千行泪——赵声传》,台北:近代中国出版社,1980年。等。
(三)纪念赵声
赵声逝世后,时人和后人除了为赵声立传,还写了不少诗词,并且在回忆录中提到赵声。纪念赵声的文章主要分为四类,分别是纪念赵声诗词、追悼赵声新闻、同人回忆、今人缅怀。
首先是纪念赵声的诗词,目前共有20首。分别是陈独秀所著《存殁六绝句(其一)》丹徒縣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丹徒文史资料》(第6辑),第131页。,赵玉森所著《伯先祠》丹徒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丹徒文史资料》(第6辑),第131页。,陶逊所著《丁未八月将自广州归寄伯先广州军次》丹徒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丹徒文史资料》(第6辑),第128页。,徐英毅所著《题赵伯先之生像》丹徒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丹徒文史资料》(第6辑),第131-132页。,柳亚子所著《寄赵伯先香江》《哭伯先用楚伧韵》《饮中八友歌(节录)》《追悼亡友赵伯先先烈和少华作,七十八叠杯、天韵》《谒亡友赵伯先先烈祠庙》丹徒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丹徒文史资料》(第6辑),第128-130页。,古直所著《吊赵伯先先生》广东省文史研究馆等编:《辛亥革命诗歌选集》,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44页。,赵醉侯所著《吊伯先》丹徒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丹徒文史资料》(第7辑),1992年,第44-45页。,钝剑所著《哭赵声先烈》钝剑:《哭赵声先烈》,《社会杂志》,1913年第1期,第44页。,佚名所著《季夏游京口赵声公园》,张素所著《水调歌头》,姜若所著《满江红》,邵蠲尘所著《菩萨蛮》邵蠲尘:《菩萨蛮》,《军国民杂志》,1933年第7期,第83页。,赵绍甫所著《补题与先烈伯先合影——调寄满江红》丹徒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丹徒文史资料》(第6辑),第121-123页。,李竟成所著《致赵声挽联》,徐宝山所著《致赵声挽联》徐宝山:《致赵声挽联》,节选于柳亚子:《丹徒赵君传》(附跋),《镇丹金溧扬联合月刊》,1946年第1期,第18页。和程德全所著《赵声墓志铭》。这些诗歌都回顾了赵声从事革命斗争的一生,歌颂了他为革命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表达了对他的怀念。
其次是追悼赵声的新闻。赵声逝世后,埋葬于香港笳菲公园。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追授赵声为上将军,将其棺椁迁回镇江。为此,镇江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后又为其建造铜像、照顾遗属等。同时期的报纸对此都有报道,现收录18条消息,分别为《江皖烈士追悼会启》秦毓鎏:《江皖烈士追悼会启》,《江苏革命博物馆月刊》,1929年第5期,第4-5页。《赵烈士从此不朽矣》佚名:《赵烈士从此不朽矣》,《申报》,1912年4月27日。《镇绅会议追悼烈士办法》佚名:《镇绅会议追悼烈士办法》,《申报》,1912年4月29日。《镇绅电乞总统挽烈士》佚名:《镇绅电乞总统挽烈士》,《申报》,1912年5月11日。《赵烈士灵榇抵镇》佚名:《赵烈士灵榇抵镇》,《申报》,1912年5月20日。《赵烈士追悼会纪盛》佚名:《赵烈士追悼会纪盛》,《申报》,1912年5月23日。《赵烈士举殡盛况》佚名:《赵烈士举殡盛况》,《申报》,1912年5月29日。《赵声绝命诗》佚名:《赵声绝命诗》,《申报》,1922年9月11日。《为赵烈士请恤典》佚名:《为赵烈士请恤典》,《申报》,1916年11月14日。《民国十二年来之江苏》佚名:《民国十二年来之江苏》,《申报》,1923年10月10日。《烈士赵声纪念公园设立筹备处》佚名:《烈士赵声纪念公园设立筹备处》,《申报》,1924年2月27日。《蒋在镇演说赵声革命之功》佚名:《蒋在镇演说赵声革命之功》,《申报》,1927年6月4日。《拨款建筑赵声铜像》佚名:《拨款建筑赵声铜像》,《申报》,1928年2月17日。《准省政府函政务会议议决先烈赵声兄弟子女准予免费入学由》《准省政府函政务会议议决先烈赵声兄弟子女准予免费入学由》,《第四中山大学教育行政周刊》,1927年第3期,第1-2页。《江苏省政府为饬月拨百金抚恤赵伯先遗族令》《江苏省政府为饬月拨百金抚恤赵伯先遗族令》,《江苏省政府公报》,1928年第30期,第29页。《关于赵声公园的决议》《关于赵声公园的决议》,《江苏省政府公报》,1927年第16期,第7页。《议造先烈铜像》佚名:《议造先烈铜像》,《民国日报》,1924年2月20日。《令丹徒县筹赵烈士铜像经费》《令丹徒县筹赵烈士铜像经费》,《江苏省政府公报》,1928年第22期,第18页。。
再次是赵声同人的回忆文章。目前共有10篇文章,分别是庄炳辉所著《赵伯先烈士的追悼会及其葬礼》、陈铭枢所著《陈铭枢回忆赵声》、狄膺所著《苏曼殊与赵伯先》、柳亚子所著《羿楼日札·赵伯先与吴绶卿》、谭人凤所著《谭人凤回忆赵声》、柏文蔚所著《柏文蔚回忆赵声》、江谦吾所著《赵伯先在新军三十三标》、赵绍甫所著《赵绍甫杂记一则及补题与先烈伯先合影〈满江红〉词》、何遂所著《辛亥革命亲历纪实》、黄炎培所著《我亲身经历的辛亥革命事实》。庄炳辉根据时人记录,著有《赵伯先烈士的追悼会及其葬礼》丹徒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丹徒文史资料》(第5辑),第3-5页。,再现了赵声追悼会及葬礼的情景。《陈铭枢回忆赵声》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陈铭枢回忆录》,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年,第8-14页。节选于《陈铭枢回忆录》,陈铭枢记录了在广东黄埔陆军小学、南京陆军第四中学期间与赵声的交往,提及赵声对革命力量的培养。《谭人凤回忆赵声》谭人凤著,文明国编:《谭人凤自述》,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年,第47-62页。节选于《谭人凤自述》,谭人凤记述的赵声在同盟会内争中的活动,为他人所不及。《柏文蔚回忆赵声》柏文蔚著,文明国编:《柏文蔚自述》,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年,第14-16页。节选于《柏文蔚自述》,内容为柏文蔚在第九镇时与赵声的交往,提及赵声在新军中宣传革命思想及被推为长江盟主。江谦吾所著《赵伯先在新军三十三标》丹徒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丹徒文史资料》(第6辑),第74-78页。,记载江谦吾在三十三标时与赵声的来往,提及赵声训练、团结士兵及被端方撤职前后的活动。在《赵绍甫杂记一则及补题与先烈伯先合影〈满江红〉词》丹徒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丹徒文史资料》(第6辑),第121-123页。中,赵绍甫回忆赵声光辉的革命一生。何遂在《辛亥革命亲历纪实》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辛亥革命回忆录》(第1集),第456-496页。中回忆了自己在三十三标时与赵声的交往,提及赵声编写的《第九镇军歌》。黄炎培所著《我亲身经历的辛亥革命事实》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辛亥革命回忆录》(第1集),第60-69页。,记载了赵声和吴樾的同盟会会员别号,反映了当时同盟会斗争的秘密性。
最后是今人的缅怀文章。新中国成立后,海峡两岸都有人撰文怀念赵声,如沈云龙著《革命先烈赵伯先的一生奋斗》沈云龙:《现代政治人物述评》(中卷),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20册),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年,第98页。、杜英穆著《革命先烈赵声》杜英穆:《革命先烈先贤别传》(下册),台北:名望出版社,1985年,第65-90页。、赵启著《赵声革命事迹》丹徒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丹徒文史资料》(第6辑),第52-59页。、赵俊欣著《纪念伯父、辛亥革命先烈赵伯先》丹徒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丹徒文史资料》(第6辑),第133-136页。和孙亦农著《民主革命先烈赵聲情况简介》丹徒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丹徒文史资料》(第1辑),第157-159页。。
(四)研究论文
迄今,公开发表的研究赵声的论文共有7篇,分别是周新国所著《赵声与黄兴》、赵彭生和赵金柏合著《赵声与辛亥革命》、肖梦龙所著《民主革命家赵声壮丽的一生》、陶耘所著《浅论赵声对辛亥革命时期镇江籍革命党人的影响》、魏志文所著《辛亥革命先烈赵声》、郭孝义所著《赵声评传》、周勇所著《赵声与辛亥革命》。综合来看,学者们大部分从赵声与辛亥革命的角度入手,肯定赵声对辛亥革命的巨大贡献。具体而言,周新国所著《赵声与黄兴》周新国:《赵声与黄兴》,周新国:《中国近现代史论》,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358-366页。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东瀛相识,并肩战斗;第二部分,自日归国,发动起义;第三部分,广州碧血,英雄沾襟。该文回顾了赵声和黄兴的交往及并肩战斗,并对赵、黄二人有较高的评价。赵彭生和赵金柏合著的《赵声与辛亥革命》赵彭生、赵金柏:《赵声与辛亥革命》,赵金柏:《大港赵氏宗谱》第4卷(内刊本),扬州:扬州古籍印刷厂,2014年,第21-52页。不仅交代了赵声从南到北的革命斗争过程,而且着力论述家族文化、父母教育和地方文化对赵声的影响。陶耘所著《浅论赵声对辛亥革命时期镇江籍革命党人的影响》陶耘:《浅论赵声对辛亥革命时期镇江籍革命党人的影响》,《文教资料》,2008年第33期,第89-90页。认为赵声是辛亥革命时期镇江籍革命党人的杰出代表,论述了赵声对镇江籍革命党人(如李竟成、冷遹、马锦春等)走上革命道路的影响。郭孝义走访了赵声在大港和镇江的亲友后人,搜集了大港赵声故居邻里的回忆,与历年来辛亥革命研究成果相综合,著成《赵声评传》郭孝义:《赵声评传》,《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2期,第39-54页。,纠正了此前相传的谬误,如赵声生辰、宗支源流等。周勇所著《赵声与辛亥革命》周勇:《赵声与辛亥革命》,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揭示了赵声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过程。受近代中国政治环境变迁的影响,赵声的思想演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爱国主义思想时期、改良主义思想时期和民主革命思想时期。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赵声在革命思想形成后寻找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历程。在这一阶段,赵声发动新军策划起义的模式已基本成熟。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赵声在广东组织新军发动的数次武装起义,如著名的黄花岗起义。这是赵声对辛亥革命做出贡献的主要阶段。在实践斗争中,赵声在广东革命党人中的权威地位逐步确立。第四部分从各方面肯定了赵声对辛亥革命的贡献。该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赵声在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但仍存在一定缺陷,如未注意家族文化和地方文化对赵声思想的影响。
(五)赵声遗址保护
赵声是镇江近现代著名的革命家、军事家,现存赵声遗址有三处:赵伯先墓、伯先公园(赵伯先纪念馆)和赵伯先故居。分别介绍如下:
1.赵伯先墓
赵伯先墓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南郊竹林寺附近,始建于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目前在南郊文苑公园内。坊柱上镌有“巨手劈成新世界,雄心恢复旧山河”“绿竹径回环劲节雅似君子德,黄花岗缥缈忠魂是有故人游”等联语。坊额有“浩气长存”四个大字。墓前有重建的白石碑,上刻隶书“辛亥烈士赵声伯先之墓”。
2.伯先公园
伯先公园是镇江市为赵声而建的公园。公园位于镇江市云台山南麓,占地面积120亩。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由冷遹倡议筹建。民国二十年,镇江市举行公园落成典礼,为赵声铜像揭幕。园内有伯先像、赵伯先纪念馆、“五卅”演讲厅等。1979年,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为伯先公园题写园名“伯先公园”,现勒石于公园大门右侧。
3.赵伯先故居
赵伯先故居位于江苏省镇江市镇江新区,系清代晚期建筑。故居現有瓦房三进。目前,镇江市政府已经对故居修缮一新,左侧的厢房改为展览馆。展览馆分为六个部分,向世人展示了赵声光辉的一生。第一部分的主题是“青年壮志,以革命为己任”,第二部分的主题是“宣传鼓动民众,培植革命力量”,第三部分的主题是“组织新军,筹划起义”,第四部分的主题是“组织武装,领导庚戌之役”,第五部分的主题是“筹划指挥,浴血黄花岗”,第六部分的主题是“精忠革命,万古流芳”。
二、拓展赵声研究的思考
(一)发掘、考订与整理资料
历史研究是在掌握大量确凿可靠的资料基础上进行的。目前赵声的研究资料主要分为四类,分别是赵声遗墨,纪念赵声的文章(传记、诗词、新闻),赵声研究论文和赵声后人口述。前三类已经在前述赵声研究综述中提及,这里特别说明对赵声后裔及相关人士后代开展口述采访工作的情况。
口述历史是搜集历史资料的途径之一,这类历史资料源自人的记忆,历史学家、记者、学生等访问曾经亲历事件的见证人,进行笔录、录音、录影等,留待日后研究分析。在这些原始记录中,抽取有关史料,与其他历史文献进行比对,可以让历史真相得到更进一步的还原,让人们更加接近具体的历史真实。20世纪50—60年代,扬州师范学院历史系就注意收集整理口述历史资料,将其运用到辛亥革命的研究中。祁龙威教授带着学生走访赵声在大港和镇江的亲友,赵声故居的邻里,征文访献,编成《江左用兵记》《歌保国》等文,收录在《辛亥革命江苏地区史料》中。2016年9月,在周新国教授的指导下,扬州大学口述史团队一行三人再次前往镇江大港镇,走访赵声生前好友李竟成的后人,并就赵声对辛亥革命的贡献等问题对他们进行访谈,并整理成口述资料。
在有组织、有计划地对赵声等辛亥革命名人的后裔进行口述采访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呼吁并征集赵声研究资料。首先,在赵声家庭和亲友的范围内进行。赵声的家庭是革命家庭,赵声夫人严吟凤、大弟赵磐(后改名念伯)、二弟赵馨、大妹赵芬先后参加辛亥革命,并与孙中山、黄兴、冷遹等有来往。据赵声侄孙赵彭生回忆,赵声逝世后,黄兴、冷遹等革命党人对赵声家人甚为关照,且多有信函来往。此类资料仍需进一步发掘。其次,赵声活动范围广泛,足迹涉及国内国外。在国内,他从镇江到过南京、上海、天津、北京、广东、香港多地;在国外,从日本东京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都留有他的足迹。可以对各地档案馆、各种报纸和杂志等进行多方面的搜集,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在此基础上,编撰《赵声研究资料总目》。
在上述资料搜集整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资料考订工作。由于赵声的活动大多处于隐秘状态,大量史料需要经过多方面考释才能令人信服。例如,有关赵声资料的落款署名,既有赵声或赵伯先,又有赵声的化名“宋王孙”“葛念慈”等,这些化名是赵声为躲避清政府通缉和追捕而使用的。值得注意的是,赵声传记中记述了赵声为报馆供稿以换取生活费等情况,其使用过的化名尚需进一步搜集、考证,在此基础上编撰《赵声研究资料考订》。
(二)集中力量对赵声参与的重要事件、涉及人物和区域开展系统研究
鉴于赵声活动之隐秘,资料之分散,应联合相关地区、相关部门开展合作研究,发挥协同研究的优势。在赵声主要活动过的江苏、上海、广东、天津、北京以及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与相关部门、单位开展合作研究。以镇江赵伯先纪念馆、伯先公园、赵伯先故居等为牵头单位,合作编制资料,共同研究讨论,联合出版《赵声研究系列丛书》。
就目前有关赵声的研究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分别是赵声家世、赵声发动新军筹划起义的详情等。其实,赵声研究还有若干需要加深的地方。
第一,进一步研究赵声民主革命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可以从其家族的历史渊源(始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子孙)、镇江大港镇的地理因素与历史传统(位于长江口岸,具有东晋抗前秦、南宋抗金、明代抗倭、清代抗英的历史)入手,并结合镇江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和赵声父母、家族的影响等进行考察。
第二,对赵声最早开展发动新军的实践和对辛亥革命的贡献做进一步研究。将赵声和同一时期其他革命党人注重会党的思想和实践进行对比,突出赵声发动新军掌握武装力量等方面的情况。还应当注意到赵声性格豪爽,交游广泛,与孙中山、黄兴等一大批辛亥名人均有交往,并结下了深厚友谊,这一点当进一步加深研究。
第三,将赵声置于整个辛亥革命史和亚洲民族民主运动史之中进行研究。辛亥革命是历史意义重大的民族民主革命,中华民国是亚洲在20世纪初出现的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孙中山、黄兴、赵声等人都是建立共和国的元勋。赵声的革命活动,无论发动新军组织武装斗争,还是撰写慷慨激昂的宣传文章,在整个亚洲的觉醒中都具有明显的特色。赵声本人先后去过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积极从事革命活动,留下了相当多的印迹。因此,将赵声置于整个辛亥革命史和亚洲民族民主解放运动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能更好地看清其历史价值和意义。
(三)建立研究网站,筹建基金会,定期召开学术研讨会
建立赵声研究网站,汇集各方面赵声研究资料、研究动态和新的信息,使之成为赵声研究的信息交流平台。
筹建赵声研究基金会。在海内外筹措资金,推动赵声研究。设立赵声研究青年学者奖励基金,评审有关的优秀论文和论著,组织出版《赵声研究论文集》,使赵声研究得到可持续发展。
定期召开赵声研究学术研讨会。筹备纪念赵声诞辰和逝世的研讨会,由相关部门提前组织,并向海内外发出邀请函。赵声的革命活动和赵声研究涉及海内外,在条件具备时可策划召开“赵声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从而使赵声研究迈上新的台阶。
〔责任编辑:沈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