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对策研究
2022-04-12陈彩年
摘 要:本文主要以课程思政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对策研究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分析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意义,其次从革新教学模式、增强语文教师的思政素养、探寻课程思政元素、优化综合实践活动、重视理论知识和案例的结合、科学评价课程思政元素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相关途径,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课程思政 高职院校 语文教学 实施对策
新时期下,每一所高校都应该重视立德树人理论的实施,在任一学科中渗透课程思政元素。语文课程作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基础学科,不只是具备人人性和工具性,还具备多样性与综合性,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纵观实际的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情况,语文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活动的效率依旧有待提高。由此如何更好地把课程思政运用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确保大学生可以积极健康的成长,这是语文教师应该重点研究的问题。
1 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意义
所谓的课程思政,也就是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格局,让思政理论课程以及多个课程一同发展,彼此之间形成统一的育人目标,把立德树人的思想渗透在学生学习的每一个角落。本质上语文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也就是有机融合思政教育,对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课程思政不是简便的形式,而是一种教学思想,还是培育新时代优秀人员的关键方式[1]。每一所高职院校都要探索课程思政以及学科的内在关系,利用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理念,试图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总体而言,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的融入是悄无声息的,主要是推广主流价值观,渲染和影响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可以明确成长方向,提高院校,教学综合质量。
1.1 课程思政的实质可以健全大学生人格
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力量,还是民族建设的希望,更是社会创新的助推器,学生自身的人格以及国家后续的发展方向密切相关,因此健全大学生人格,这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重点话题。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实践,应该时刻跟随国家的政策方针,巧妙地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语文教师体现课程教学的优势,通过名言警句指引学生,塑造大学生良好的人格,这样学生可以拥有较强的审美趣味,为了满足社會不断充实自己,进而发展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2]。由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是健全学生人格的有效形式。
1.2 课程思政的实施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热情
课程思政体现出一定的特性,可能在渗透课程思政元素时相对枯燥,并且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引领时会受到传统模式的影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理论说教。此种形式化的讲解模式,让思政课程和具体生活出现脱节的情况,不能让学生生成情感共鸣,久而久之降低学生学习兴趣。语文是充满生活元素的一门学科,教师组织学生赏析文学经典,渗透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合两者,这样学生可以在学习期间形成情感共鸣,更加积极的参与语文学习活动,增强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效果。
1.3 课程思政的实施可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
高职院校的语文课程教学,教材中包含丰富的内容,诸多的文章均是专家学者多次挑选形成的,相关文章传递着作者内在思想,所以教师要挖掘教材内涵,正确的指引学生成长,带领大学生深层次研究。教师可以给学生挑选历史意义比较大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学生感知民族在历史演变中不断进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3],培养大学生民族认同感,这样大学生会觉得自己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组成成员感到自豪。
1.4 课程思政的实施可以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大多数都是作者的自我感想,包含作者对生活的感想,也包含作者对人生的感想,涉及较多的经典佳句。在组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时,语文教师科学的引导学生,学生从内心深处和作者的思想达成一致。教师带领学生分析主人公的言行举止,那么学生会在后续的成长中吸取高尚品质,课程思政元素的渗透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品质的内涵,这样大学生可以坚定理想信念,为了国家的建设与发展付出努力。
2 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相关途径
2.1 革新教学模式
语文课程在实际的发展中,依旧是比较传统的,教师关注学生对于教材中的内容充分挖掘,可是教材内容的知识点比较多,很容易降低学生学习热情。那么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选取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参与线上阅读活动分析学习资料,树立学生自主学习意识[4]。师生一同分析文学作品的精髓,受到文学作品的洗礼,熏染学生心灵。并且教师要结合教材进行划分教材内容,挑选鲜明主题的文本进行专题教学。教师巧妙地结合专业知识以及课程思政元素,强调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完成课程思政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比如在学习科普文章时,不一定要求学生全面领悟科学知识,而是组织学生认真鉴赏,得到科学精神的熏染即可。对于《伯格曼法则在北极》,这是一篇说明文,作者对伯格曼法则以及艾伦推论的内容进行验证,重点目的是凸显客观和严谨的精神。那么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对求实精神的领悟,解读文本时带领学生找到作者提供的论据,学生充分了解到伯格曼法则以及艾伦推论都是体现出科学性,之后利用网络参与线上学习活动,再次证明作者的观点。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学习的资料,保证科学精神可以悄无声息的渗透给学生。
2.2 增强语文教师的思政素养
在社会体制的日益发展中,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能力要求有所严格化,以往的课程教学不能适应学生成长需求。所以语文教师要明确这一个事实,重视自身素养的提高,充分做好学生成长路上的引导者。高职院校给教师提供素养提升的机会,设置多种培训活动和专题讲座活动,让语文教师的思想政治能力可以提高。语文教师也不能够满足自我具备的知识能力,而是不间断地得到新时代知识,积极探索和实践,让自身业务能力可以发展[5]。除此之外,语文教师应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明确自身一言一行会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因此语文教师要强化政治学习,抓住提高自我素养的机会,日常生活中更多的关注时事政治发展,善于思考如何把语文教学和课程思政结合起来,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教师通过线上向下或者多媒体技术等媒介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目的性的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政治思想,学生了解自己在毕业之后面临的社会竞争压力,主动提高自身的职业综合素养,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正确判断是非,由此体现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成效。
2.3 探寻课程思政元素
高职语文课程教学中,由于语文教材包含一些历史观元素、文化观元素和民族情怀元素,涉及的文化思想内容是比较丰富的,所以语文教师在实时课程思政期间,应该全方位分析教材,探索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完善教学流程,促使学生可以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感知专业知识,领悟文本主旨,进而增强政治修养。在进行《梦和泪》的课文学习中,作者创作这篇文章的时代和学生生活存在一定差异,作者的生活经历也是和学生的人生体验呈现不同,相关因素作为学生能否掌握文本意味情味的影响条件,不能保证学生充分分析作者的情感。所以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展示马关条约的签署过程,给学生介绍作者的生活经历,学生感受到屈辱的历史,与作者能够形成情感共鸣[6],深层次的领悟作者自身的赤子之心。给学生纳入时事政治内容,让学生分析洪涝灾害对人们产生的影响,鼓励学生以分组的形式研究洪灾过程中的感人事迹,依托新闻报道和视频资料培养学生阅读情怀,巧妙地进行爱国情怀以及赤子之心等元素融入。这样学生可以意识到在国家处于危难的时刻,自身应该和民族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强调大爱的意义。最后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写作,以掌握文本情感为基础,强化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引进学生熟悉的话题,保证学生能够有话可说。比如分析“别让冰心”的含义,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书写责任和职业的作文,充分贯彻课程思政元素,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如此学生一方面可以科学的认知职场发展,另一方面能够升华学生情感。
2.4 优化综合实践活动
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实时课程思政理念,应该合理的优化综合实践活动。大多数的学生今后都要走进工作岗位,完成身份的转换。因此学生应该更早的接触社会,便于学生适应能力提高。就是优化综合实践模块,确保学生可以亲自和社会接触,从自己的亲身体验出发,掌握国情以及民情,巧妙进行课程,思政元素渗透。比如带领学生走进家乡,让学生以分组的形式进行,第一个小组成员要调查自己家乡类名人事迹、第二个小组成员要分析家乡的名胜古迹、第三个小组成员要总结家乡变化的情况。要求三个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一同制定调查报告,按照课件的形式展现出来。教师给学生一定的鼓励和指引,学生可以全方位掌握家乡风貌以及人文精华,熏染学生心灵。教师后续利用名人古迹和家乡变化情况,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让学生坚定为国家建设做出奉献的信念。
又如带领学生进行“社会热点”问题研究,树立学生关爱生活和公民生活权利的意识,进行低碳生活社区宣传活动,本质上带领学生充分调查和了解低碳生活的韵味,把低碳生活主动纳入在实际生活中。教师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发表自己感想,以社会热点问题为主,反思自己的消费观和行为举止,逐步引导学生养成高尚的品质,体现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内涵。在此期间,教师应该强调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参与程度,尽可能的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语言沟通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可以提高,推动高职院校语文课程中课程思政元素的渗透过程。
2.5 重视理论知识和案例的结合
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不要单一的带领学生参与理论学习,还要适当结合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深层次掌握和领悟,让学生个体鉴赏能力能够提高。在信息技术背景下,网络环境逐步复杂,那么教学信息过时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教师在理论知识教学中,不仅要保证教学方法的科学性,还要鼓励学生做到举一反三,领悟学习的道理。经典文学的作品是丰富多彩的,通过无数的作家充分创作,呈现出作者对人格的追求向往,凸显学生崇高的信念。相关的名著文字包含着课程思政元素,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指引,能够让学生健全人格[7]。所以语文教师应该结合理论知识和案例,让学生能够明辩是非,提高学习资源的利用率,强化学生道德素养培养。并且适当选取学习内容,文学作品包含励志的内容、心理思想的内容或者道德品质的内容,不管是哪一种素材,都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成长,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适当的选取学习内容,强化集体备课效率,挑选对学生成长产生重要作用的文章,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大化的课程思政元素渗透效果。教师选取学生能够接受的学习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主题鲜明的文本实施专题化教学,纳入课程思政元素,带领学生整理时政元素的内容,学生可以更好地在语文学习中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直接增强学生精神文化素养。除此之外,教师要关注给学生营造良好的队伍合作环境,思考学生学习差异,带领学生明确分工判断每一个小组成员的职责,学生能够自主承担考官的责任、策划者的责任和主持者的责任等,让学生感受不同角色的任务,一同努力进行语文知识技能的提升。
2.6 科学评价课程思政元素
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科学的评价课程思政元素,对现有的评价指标进行优化与整合,不只是了解学习目标是否存在具体性,还要明确学习内容是否存在时代性,保证课程思政元素和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衔接,启迪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与生活[8]。教师除了期末考试评价,还可以给学生渗透课前五分钟的思政元素学习评价活动,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升的多少等,引进学生自评模式、小组成员互评模式或者教师评价模式,真正的把课程思政元素渗透在语文教学中。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时代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下,高职学校学生的能力与素质逐步被严格要求化。各所院校要想落实立德树人的理念,需要及时纳入课程思政元素,健全大学生人格,培养学生学习求知欲,坚定学生远大的志向。教学实践中,教师给学生引进一定的案例,优化课程教学体系,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让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全面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输送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珍梅.浅谈职业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中思政渗透路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资助[J].语文课内外,2019,000(2019年25期):20.
[2] 刘娜.“课程思政”视阈下内地西藏幼师班语文教学研究——以M学院为例[J]. 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18(003):104-106.
[3] 王英霄,周宝冬.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实施思政教学的策略研究[C]// 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贵阳会场)论文集.2019.
[4] 王丽霞.提高高职语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J].学生·家长·社会:学校教育,2020(10):2.
[5] 郭义.课程思政导向下中职语文教学融入思政教育的途径和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20.
[6] 陆琦.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语文课程思政教学思考[J]. 福建茶叶,2019,41(8):1.
[7] None.仁德,仁术,仁人——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与路径[J]. 小学语文教学,2019(1):72-73.
[8] 陈亚超.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究及思考[J]. 2021(2020-22):14-15.
作者简介:
陈彩年:(1989.12—),女,湖南人,硕士,講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语文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