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事件常见心理危机干预技术(上)

2022-04-12宋珺

心理与健康 2022年4期
关键词:创伤性突发事件当事人

宋珺

心理危机是指人们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生活事件所出现的心理状态的严重失衡。一个事件是否构成危机,除了事件本身的性质以外,也与当事人有效应对事件的能力有关。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所谓心理危机实际上是一个人丧失了有效应对各种内外困扰的能力,处于一种心理失衡状态。由此可见,心理危机干预就是针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使之尽快重新建立适应当前情况的心理平衡状态。

遭遇创伤性事件而处于心理危机状态时,人们通常会出现如下反应:在情绪方面,感到害怕、无助、有罪恶感或内疚感、悲伤以及愤怒等;在认知层面,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反复回忆和警惕性增强等;在躯体方面,则会出现失眠、做噩梦、心跳加速、恶心、喉咙及胸部梗塞、呼吸困难、拉肚子、月经失调、发抖或抽筋、肌肉酸痛等身体症状。我们要牢记的是,遭遇严重的创伤性事件时,人的身心都会经历超出一般生活状态的危机,因此以上的反应都是正常人在特殊状态下的正常反应,而不是病态的。

心理急救(PFA)是目前较为公认的、一种有循证依据的,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可以早期应用于帮助受直接影响人群的模块式干预方法。心理急救不仅可以减轻灾难初期给人们心理带来的巨大痛苦,而且可以增强短期和长期的功能性适应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核心干预模块:

目的是建立良好的关系。通过积极回应当事人,或者以非打扰性的、富有同情心的、助人的态度接触当事人。在这一模块中,倾听和共情尤为重要,通过合理的共情,切身体会和理解当事人在特殊情况下的心理行为反应,通过词语的选择、语音和语调以及面部表情等,向当事人表明自己的投入和对当事人的理解。

目的是增进当事人当下和持续的安全感,使其得到身体和情绪的舒适与放松。包括确定当事人的人身安全,协助提供必需的生活用品;及时向当事人提供关于突发事件和救援行动相关的信息与交流反馈;提供必要的现实服务,比如照顾小孩、老人等。这里提示作为心理危机干预人员,要对发生的突发事件提前有所了解,或者明确获取可靠信息的途径,切忌向当事人提供模棱两可的信息,或做出无法实现的承诺。

目的是安抚和引导情绪崩溃或精神紊乱的当事人。大部分经历创伤性事件的当事人不需要进行特别的情绪稳定干预,再次强调焦虑、紧张、麻木等情绪反应是人们遭遇创伤性事件后的正常反应。只有对那些情绪反应强烈且持久,以至于严重影响正常功能的当事人,可以考虑使用情绪稳定化技术,如着陆技术。必要时联系当地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提供药物辅助治疗。

目的是识别当事人的直接需求和担忧,以便制定心理急救干预措施。收集当事人关于创伤性事件经历的基本信息,如亲人离世、财产损失、躯体和心理的反应等等,以及相关的需求信息,便于制定个性化心理急救干預措施。

目的是面对当事人的直接需求和担忧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帮助当事人确定最迫切的需求,一起讨论并确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并帮助当事人采取行动。

目的是帮助当事人尽快建立起社会支持系统。采取现实步骤,帮助当事人与他们关系密切的人取得联系。例如,在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我们会要求医学观察点创造条件(电话、网络),使得隔离观察人员能够与家人联系交流。如果当事人不能与他以往的支持系统取得联系,可以鼓励他尽可能利用当下可用的社会支持资源。

目的是帮助当事人了解应激反应并掌握压力应对技巧,从而提高当事人的适应功能。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当事人充分了解突发事件发生后,身心会出现哪些反应,并将其正常化。同时,教授当事人一些应对方法,如放松技术、情绪管理等,以改善睡眠,增加适应性能力。

目的是帮助当事人与需要的(目前和未来)机构建立联系。根据当事人的需求,帮助当事人与相应的服务机构建立有效的联系,比如带当事人到提供服务的机构代表那里,或提供相关机构的基本信息给当事人。

猜你喜欢

创伤性突发事件当事人
超早期微创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龄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研究
我不喜欢你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分析舒适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处置及应对策略
中西方饮酒文化大对比
收益共享—回购联合契约下应对突发事件的供应链协调策略
影响急诊非创伤性腹痛分诊准确率的相关因素探讨
从梦想到现实
话说“灾难和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