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度评价与优化

2022-04-12贺小京

商业文化 2022年5期
关键词:保险制度筹资老年人

贺小京

长期护理保险对于我国的老龄化发展来说极为重要,长期护理保险是基于老龄化社会提出的一种新型商业保险模式,能够使参保人员在出现日常生活困难时,能够获得一定经济补偿,用于偿付所必须的生活照料服务。在近年来老龄化问题日益凸出的现代社会,针对老年人开发更具人性化的保险服务,对于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合理应用,一方面能够与我国已有的医疗保险有机融合,为因伤病、年龄、意外等情况而产生的失能人口提供一定保障,为当下社会的生活幸福提供一个发展方向;另一方面还能够促进相关的护理产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我国区域经济环境。目前针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我国很多城市已经建立起相对应的框架结构,将在未来几年内逐步稳定实施。但目前在实践中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无法与区域经济发展形成有效的协调,依然存在保险定位模糊以及保障水平有限的情况,保险管理理念整体来说较为落后等,基于以上问题,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分析长期保险制度的特征,使其与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进行有效的融合,实现制度化的管理,借此保障我国长期护理制度,逐渐走向成熟和定型。

近年来,社会老龄化进一步加深,我国需要长期护理的老人、失能人口逐渐增多,长期护理服务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为了解决目前这部分人的护理难题,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建立老龄化社会下的可持续经济发展,国家在2016年开始针对全国多个城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工作,并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建立了多项政策所引导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并建立了相应的发展体系。在护理保险制度管理环境下,将15个地区纳入制度试点名单中。其中,北京石景山区采用了政策性的长期护理保险;另外12个试点城市在进行护理保险制度建设时,将政策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进行有机融合,并建立了与医疗保险相对应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长期的保险资金筹集和个人偿付方式进行优化,以便长期护理保险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有机融合,进而达到双向促进的效果。

在不同国家所应用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管理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而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也就是社会保险和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两种不同的形式。根据我国国情以及社会环境,我国所应用的制度,以社会长期护理保险为主,而这项保险业务依托于我国的基础医疗保险,我国推行的医保政策更倾向于具有福利特性的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在我国的社会环境下,这一保险业务发展速度较快,这与我国的国民环境和经济环境有一定的关联性,而这也成为了社会长期护理保险进行全国推广的重要经验。虽然目前我国的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良好,但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整体来说相对滞后,而在试点城市中,仅有少部分城市建立并发展了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以青岛市的人保健康为代表。长期护理保险在进行制度的建设时,虽然社会长期护理保险与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能够提供的服务和保险保障是有所不同的,故而在进行选择、管理、政策调整时,需要引起相关工作人员重视,并建立完整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管理方案。

长期护理保险政策体系的建立

近年来,针对我国老年失能、失智人员的占比幅度的明显提升,对社会的护理和照料等相关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人员针对长期照料和护理问题的关注度有了明显的提升。基于此,我国针对长期护理保险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根据我国国情建立了对应的管理体系,至此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也投入到长期护理保险领域的研究中。促进我国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建立的主要因素在于我国的老年人口呈现持续性增长的趋势,并且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老年人口数量将会进一步增加,尤其是老年人会进一步发展为失能失智的功能障碍老年人。同时,受到我国前些年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我国的现代年轻人群不仅工作压力较大,并且也存在较大的生活压力,在日常生活中更无法抽出时间和精力再去照顾失能失智的老年人,并且在近年来的调查研究结果中发现,大约有80%左右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居家养老,但这一养老方式会对现代年轻人造成一定的负担。故而在这一背景下,在年轻人和老年人双重要求下,我国需要建立长期护理保险政策体系,这样既能够满足年轻人的发展需求,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老年人提供更为良好的养老环境。

医保支出的整体降低

随着我国近年来医疗保险的不断发展,我国基本已经实现了全民医保,而在确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设时,需要将互助共济以及责任共担为主要的建立理念,建立多方位的筹资机制,而这一机制在目前我国各大试点中得到了有效的落实。在不同的试点城市已经形成了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社会捐赠为辅的多渠道筹资机制,而我国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主要以个人缴费为来源。从具体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各个试点城市在进行资金的筹集时,可以将其分为单一筹资渠道和多渠道筹资的不同模式,而其中长春市和广州市在进行长期护理保险资金的筹集时所选择的资金来源,基本完全依托于医疗保险资金的划分,而这种筹资方式属于一种单一的筹资方式。目前我国的其他试点中,也大部分以建立医保资金为主,并且政府还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为其进行补贴。例如南通市2018年在进行照护保险筹资处理时,标准设置为每人每年100元,而成都和上海等城市在进行筹资时所选择的筹资方式为按比例筹资,也就是每人每年或者每月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筹资。例如成都是在进行筹资建设是按照的标准是统筹账户的0.2%的费率,政府需的0.1%进行补贴,其中包含了社会人群的个人缴费。

推动了照护产业的持续发展

我国的长期护理保险形式包含三种不同的类型,我国目前以养老机构护理为主,而医疗机构护理和居家护理较为少见,三种不同的护理形式在进行选择时,一般会根据失能人员的需求进行个性化的调整,借此满足失能老年人的护理需求。这一护理方式能够体现出护理供给所具备的高效性和合理性,而照护产业在这一环境下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年轻人也投入到照护产业的发展中,从服务内容来看,我国以基础的失能人员基本生活照顾转变为了全天候的个性化陪伴式照顾,并且拓展出新型的临终关怀、权益保障等多方面的護理内容。例如在我国长春市2015年建立了三位一体的护理服务模式,其中包含养老护理、疾病治疗和临终关怀等多个内容,为老年人提供了可以选择的不同管理方案,产生了良好效果。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我国关于社会保障领域的制度,评价体系建设时包含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等多个领域,而长期护理保险是其中兴起的一个新型保险险种目前还处于试点阶段,所以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进行评价体系的建设是依旧存在一定的空白。现代保险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在进行评价体系的建设时,需要借鉴社会现有保障制度领域开展评价管理,主要包含资金收支以及制度覆盖率等多个方面,而长期保险制度系统包含保险基金收入、人均缴费水平以及人均保险补贴额度和长期护理保险覆盖率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在进行评价体系的建设时,可以从不同的资金费用入手,从多个评价指标来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行评价,借此使保险管理工作的发展得到促进。

协调度标准处理、权重系数确定与协调度耦合模型的建立

在进行保险制度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评价时,若其中存在多个评价指标,则需要选择相应的评价方式和评价的单位,而为了其中某个原始指标的量级不会发生变化,进而保障最终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合理性,所以工作人员首先需要对其中的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对其中的变量指标进行排除,明确数据变化的特点以及差异,而在对最终结果产生影响的数据进行记录时,需要采用标准化处理法和极值处理法等,目前这也是最主流的无量纲化处理方式。

目前进行保险制度权重系数确认时,所选择的方式包含熵值法、因子法以及层次分析法。而其中的熵值法属于一种客观赋权法,利用这种方式进行权重系数的评价时,可根据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程度来进行调整,能够有助于避免在使用统计工具的过程中出现数值受到人为干扰的状况,进而保障评价指标的可参考性,使最终评价结果具有更高的可信度。保险制度的耦合综合评价模型在进行建设时,具体的公式设置应当在子系统较高的水平上进行协调,形成可持续发展,为了避免子系统出现低水平导致护理保险制度与区域经济系统对耦合度的判断偏差,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做好子系统之间的统一协调发展水平。

地区保险方案的合理制定

首先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程度正常情况并不直接等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例如在上海和广州市中两个地区,虽然经济发展水平相较于宁波明显更高,但两个地区的协调等级相较于宁波市的协调等级来说更低,而虽然青岛市和苏州市的协调等级低于经济发展上较低的安庆和上饶,但其发展状况依旧较为良好。所以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意识到的是,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发展需要将经济发展作为基础和支撑,一方面对经济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两者之间的有效协调则能形成良性互动,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无论水平过高还是过低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水平需要根据地方保险方案的开展状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制定,这样才能够保障其发展承受能力,避免出现两者之间发展呈现不平等的状况,进而影响我国的保险行业发展。

因素关联度的全面分析

对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相对较为滞后的地区来说,同时将人均缴费水平和人均保费补贴,额度覆盖率,作为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收入的重要因素,可以建立相应的发展序列,工作人员在进行发展时可以根据不同序列中因素的关联度来进行综合化的分析,通过分析结果可以发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发展与人均缴费水平有极为密切的关联,因此需要适当在当地提高人均缴费水平,一方面能够促进护理保险制度的资金充足,另一方面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费,其次还需要适时做好制度扩面的补充,强化长期护理保险范围的制度建设,给予民众人均给付水平和享受同等化待遇。

保险制度内容的持续完善

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较大,并且增长速度较快,这一国情需要引起相关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我国目前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虽然发展状况良好,但也将势必面临护理服务供给不足的窘境,其中的运行压力较大,容易在运行过程中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各种问题。所以在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时,尤其是近年来,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以临终护理为最终目的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但并没有建立相应的预防机制,在分层视角下,通过统一的管理理念,能够将老年群体划分为多个不同的等级,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护理群体,对轻度老年人提供预防性的护理服务,而中度老年人则需要选择预防性和保护性的护理服务,重度护理群体则需要接受个性化的临终护理服务,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使护理资源得到更优化的配置,还能够使保险制度更加完善,使保险能够真正覆盖于每一名老年人的晚年阶段。

个人可支配收入和长期护理保险筹资中的责任提高

工作人员可逐渐增加个人在长期护理保险筹资中的责任,尽量提高个人缴费水平,目前我国的试点地区在进行建设时所选择的方案依旧为长期护理保险跟随社会医疗保险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但也限制了这一制度在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所以需要适时地将长期护理保险与医疗保险分开管理,将其作为一个单独的社会保障版块面向所有居民开展,通过这种方式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居民的资金负担,但在这一环境中也建立了相应的享受待遇的门槛,提高人均供给水平,能够使更多的参保人员享受到长期护理保险的保障,而在这一背景下,政府需要建立一套具有动态补贴机制的补贴政策,通过这种方式使其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相应的管理体系,针对补贴力度做出科学合理的调整。

明确多方责任,建立多元化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为了保障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能够在我国可持续的发展,保障资金来源是一项最重要的内容,而针对国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筹资机制进行综合分析,各个国家所选择的管理方式都是雇主、雇员以及政府等多元责任主体共同进行筹资的活动,通过筹资能够使资金的可持续性得到保证,所以在进行现代化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时,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了解社会环境的参与状况,积极倡导不同的社会组织参与到我国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中,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机制,不仅需要形成互助共济的管理形式,同时还需要尽量改变单一筹资渠道存在的弊端,建议在进行缴费时一方面保障缴费金额总体不变,另一方面可以增加长期护理保险业务的缴费占比,建议在进行缴费时,为了避免对我国普通居民造成更大的经济负担,故而需控制总体缴费金额不变,对社会保险项目的各项占比进行调整,而尽量降低长期收入大于支出保险的费率,在此基础上,保障我国的个人缴费与我国的单位缴费能够形成与我国社会保险相同的管理形式,形成医疗保险社会的主要制度。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工作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而长期的护理保险政策是我国新兴的社会保障项目,在前期必然需要正面引导和制度保障,克服其中诸多细节问题,这也是现阶段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的关键点。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完善现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细节,这样不仅能够填补制度中存在的漏洞并建立完整的指标,同时还能够化解我国老年人由于失能风险而出现严重的社会负担,借此保障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顺利实施。尽管目前在长期护理保险的具体实践中仍会面临诸多问题,但相信随着各项技术、制度的投入使用,这一社会福利体系将会成为我国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力量。

(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

参考文献:

[1]王泽阳,郭将.中国大力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考——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J].中国市场,2021(14):33-35.

[2]王芳,余莎,陈硕.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政府间合作:基于重力模型的证据[J].中国行政管理,2020(09):106-113.

[3]李炜光,柳妍.区域协同对我国企业创新和经济发展影响及完善路径探讨——以沪港通为例的研究[J].理论探讨,2020(02):120-125.

[4]郑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度评价与优新思考[J].产业科技创新,2019,1(33):28-30.

[5]方悦.長期护理保险制度对养老经济发展的影响探析[J].经济管理文摘,2019(20):129-130+133.

[6]陈凯,赵娜.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度评价与优化[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9(06):87-93.

猜你喜欢

保险制度筹资老年人
老年人的世界越来越“小”——怎么帮他们走出出门“第一公里”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企业权益性筹资风险管理研究
国有大中型企业筹资方式的比较与选择
论中小企业的筹资方式及选择
中国失能老年人4年后达4200万
存款保险制度破冰
老年人的“甲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