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经济格局背景下的长沙市产城融合实施机制研究

2022-04-12张雪琳

商业文化 2022年5期
关键词:产城长沙市融合

张雪琳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之下,产城融合成为制约“空城泛滥”“园区竞争表现不足”的重要途径,笔者基于当前长沙市产城融合发展现状,分析其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为进一步强化长沙市产城融合机制研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说明了产城融合机制的制定标准,从机制实施推进产城融合研究,为刺激新经济格局下长沙市产城深度融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全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逐渐由“速度至上”向“质量至上”发展。在现阶段,如何刺激内需、调整经济结构、激发企业创造活力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建设的重点内容。而长沙市作为全国创新试点城市,要紧抓产城融合发展的机遇,朝着打造高效宜居生活、山清水秀生态、科学发展布局等目标奋进,并对产区内发展空间进行统筹布局以及功能分区,以产城融合建设来刺激长沙市整体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目前来看,长沙市产城融合建设始终脱离不了实体产业建设不足的主要问题,其新区建设定位偏离实际,主体功能以居住功能和行政功能为主,严重缺乏实体经济的支撑,致使很多人面临“工作”、“居住”不同域的严重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产城功能规划过于单一。除此之外,新城区内服务设施普遍不足,商务、商服等服务设施难以规模化发展,新城区无法发挥其带动作用,致使人口调整速度一直以来都跟不上社会事业的发展速度。

产城融合是指以产业经济建设为基础、以城市为空间载体,深度推进产业和城市的融合发展的一种新趋势,要确保城市与产业之间匹配度相适应,两者不可分离脱节,城市在没有产业支撑的情况下,不管是表现如何的繁华,始终无法逃脱“空城”的命运;而产业如果没有城市为依托,那么即便是发展的如何先进,最终也只能是“空转”,产城融合发展无非是纸上谈兵。

产城融合发展与当前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城市转型的要求相契合,其也是人文意志的重要体现,可将其概括为是“产业”“人”和“城市功能”三者的融合,最终目的还是在于服务育人,进而推动产业与城市的共同发展。

公共服务无法支持产城融合

产城融合建设主要分为软件规划和硬件建设两个部分。其中,硬件建设泛指交通、鐵路等日常设施,而软件建设则专门指教育、医疗等无形规划措施。从各项软、硬指标来看,长沙市产城建设始终处于全国的靠后位置,教育、医疗等软件建设也不能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相媲美,而这两项指标建设作为与务工人员生活发展息息相关的基本需要,也是长沙市产城融合建设过程中留住和吸引人才的关键,一旦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不能匹配,那么将会严重制约长沙市的产城融合进程。

产城融合水平参差不齐

长沙市现行的财税体制主要效仿中央集权的做法,所以财政税收支配上级进行层层分配,在这种情况下长沙市的产城建设确实要优于省内其他城市,但在内部也会出现不同区域纵向财力差距不断拉大的问题,各县区的产城融合差距迅速扩大、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直接影响到长沙市的产城融合一体化发展。

产业与城市发展要保持一致

如果产业建设与城市发展目标不一致,那么产城融合发展的过程必将是艰难痛苦的。就好比一个环境优美的城市是难以发展起来重工业的,因此在产城融合建设过程中,我们首先要考虑的一面就是产业与城市发展要保持一致,在融合机制建设之前,要全面掌握城市的地理气候、资源禀赋、风土人情等情况,根据其实际发展情况培育相应产业,才能确保产业与城市发展相扶相持。

价值取向要保持一致

一段良好的婚姻关系首先要确保彼此之间有共同语言,而共同语言是建立在“三观”一致的基础上。城市与产业融合发展同样也存在价值取向问题,具体来说就是城市发展所追求的目标、理想应该是产业建设的基本出发点,我们应该在山清水秀、风景优美之地去建立与之相匹配的旅游产业以及观光产业,如若是非要发展重型加工产业,那么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将会南辕北辙、离心离德。所以说在大力推动城市与产业融合发展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找准城市定位,积极培育与之相适应的产业。

行动步调要保持一致

城市与产业融合发展也需要走出一条行动步调一致的道路。如若不然城市发展与产业建设必将会分崩离析。比如说城市在建设道路、桥梁以及市政工程时,需要考虑当地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严禁出现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需要相背离的情况。除此之外,产业发展也不能自管自发展,而需要掌握长沙市的发展定位以及资源储备情况,切莫脱离城市实际情况而搞独立王国式的产业发展。

战略前瞻要保持一致

战略前瞻是对未来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的科学规划。人类若想实现长效性的发展,就必须对未来日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未来发展规划不仅仅包含着人们对于未来日子的憧憬,还是一个家庭成员创造幸福美满生活过程中共同奋斗的具体目标。只有两者之间对未来定位保持一致,才能够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进而相得益彰,在建立产城融合发展机制时要着眼于多规合一,充分考虑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并且联系城市建设的具体目标,推动城市与产业携手共进、共创辉煌。

乡村旅游益贫机制

长沙市周边各县区依托于其良好的自然风景以及人文景观,可以强化对乡村旅游业的扶贫政策及资金支持,打造更具长沙市地域特色的旅游区,进而吸引越来越多的消费群体到此观光体验,为长沙市乡村农户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升当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确保长沙市乡村旅游产业能够与城市发展步调一致,在全市范围内构建旅游示范区,进而实现以长沙市为中心、以周边各乡镇为核心的都市休闲旅游产业,打造出一条城乡融合、产城融合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模式,为长沙市周边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脱贫目标而不懈奋斗。

行政体制改革机制

产城融合发展体制创新要从强化行政体制改革入手。以此为基准淡化经济考核指标,不断地就当前的政绩考核机制进行完善和创新,将民生指标加入到社会发展考核指标之中,弱化官员升迁与产城融合建设之间的联系,进而使得越来越多的居民福利和公共服务能够贴合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需求,使得政府行为能够更加贴合民众利益和夙愿,这是推动产业与城市进行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创新发展建设机制

产城融合发展建设水平以及质量也是创新规划的一个重要体现。再加之创新发展直接影响着产城融合发展质量。因此,建立有效的创新发展建设机制,引导全市各城镇科学合理布局,打造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也是促进长沙市加快实现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措施。坚持以长沙建设特大城市为主要依托,对周边各乡镇城乡一体化发展进行创新性规划,充分利用好长沙市与周边各行政地区之间的联系,优化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与产业之间的布局,都离不开创新发展理念的支持,要以创新发展建设为契机,依托国家推进长江经济带和黄金水道建设,在长沙市构建起产城融合发展的全新模式。

公共服务完善机制

一个城市的基础建設以及公共服务水平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品质以及良性社会建设的质量。因此,长沙市在推进产城融合良性发展过程中,也不能忽略对于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的完善,强化固定资产投入力度,不断地增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坚持将促进就业放在产城融合发展的优先位置,为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在岗就业机会和渠道。除此之外,公共服务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另一主要方面还体现在医疗卫生服务以及教育体制改革不足等方面,要着力于为人民建立保障机制、办好医疗教育等服务,进而从根本上消除公共服务以及基础设施分配不公等问题。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新经济格局背景下,要善于紧抓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积极与周围地区开展空间上的经济联动与合作。使得长沙市的城市综合竞争力能够得到明显的提升,进而形成以长沙地区为中心向外衍射扩散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和新态势。除此之外,产城融合建设还需要政府在政策以及机制上予以支持,进而全面推进长沙地区的产业升级和转型,使得城市品质、良性社会建设都能够稳步提高和推进。

(中共长沙市委党校(长沙行政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鹏鹏.新常态背景下的长沙市产城融合建设模式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13):229-230.

[2]林章悦,王云龙.新常态下金融支持产城融合问题研究——以天津市为例[J].管理世界,2015(8):178-179.

[3]李园.基于产城融合视角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空间布局规划研究——以绵阳经开区为例[D].绵阳:西南科技大学,2018.

[4]李丹,陈锦富,苗华楠.基于新型城镇化的小城镇“产城融合”实施路径探讨——以富池镇总体规划为例[C].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章),2014:208-214.

猜你喜欢

产城长沙市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最融合中流击水,从产城融合到产城人一体
爱上写信的大树
刚柔并济
对六师五家渠市产城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
破次元
创造高品质生活,践行产城融合的典范案例
创造高品质生活,践行产城融合的典范案例
融椅
浅谈华夏幸福产城融合恰逢其时,资本运作格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