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文新科幻——评《从红月开始》

2022-04-12蒋天昊

青春 2022年4期
关键词:神性网文人性

《从红月开始》是起点知名作家黑山老鬼调整状态后的一部“试水”之作,却在连载过程中因其独特的设定、奇巧的情节而广受读者喜爱,登上各大榜单,创下了优异的成绩,成为2021年度“爆款”作品。可以说,《从红月开始》不只是一个深谙商业化网文“爽点”的优秀范例,其“精神污染”“神性与人性”等具有思辨意味的新奇设定,以及一系列关于个体、社会和哲理的问题探讨,都让它足以成为一部在网络文学发展过程中留下里程碑式印迹的文学佳作。

《从红月开始》的世界观构造得奇诡而独特,“精神污染”的设定既取材于都市背景下个体的心理问题、社会的病态现象,也来源于此前在网文界流行的“克苏鲁流”“诡异流”等。对这些以“惊异感”吸引读者的流派的有力创新,带给了读者超乎以往的新鲜感、猎奇感。同时,通过稀奇古怪的能力设定、与“红月”相关的“血色”历史、荒谬的阶段性剧情、惊悚的场景、独特甚至“重口”的反派及其相關设定、“废土”中居心叵测的各大势力的有机结合,《从红月开始》成功地营造了独属于自己的带有“疯狂”色彩的故事氛围。红月降临,举世皆“疯”,这样一个时代会诞生怎样的人、怎样的故事呢?人类将在“后红月时代”前往何方,如何与“神”、与“诡异”对抗?这是《从红月开始》吸引读者之处,也是它所要讨论的问题之一。

“废土”是当下网文创作中流行的一种设定,它关注极端恶劣的人类生存环境下主角挣扎求生的过程。黑山老鬼笔下的“废土”以“东方式废土”闻名,《从红月开始》中基于现实创造的“青港”,有着熟悉而稳定的生活气息和以民为本的决策思维,与其他高高在上式的,乃至“草菅人命”、人心冷漠的“废土”设定有天壤之别。主人公陆辛虽然有复杂的背景故事,但在一开始也只以普通人的形象出现:贪财,却守规矩,只想要属于普通人的幸福生活。这些地域与人物的设定因为贴近本土读者的生命经验而唤醒了当下网文中难以常遇的“代入感”。强烈的“代入感”不仅能为作品赋予更充盈的“爽感”,也有利于读者认同陆辛的正面形象,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表达的作品主题。

小说的情节设定带有部分“迪化流”的影子。“迪化”是一个源于日本动漫的网络新词,大意是通过“脑补”他人思想,为主角的普通行为赋予深远意义。在阅文发布的《2020年度阅读报告》的“TOP热词”板块中,网文中的“思想迪化”则是指“配角通过对主角行为的无限脑补攻略自己”,是一种新型的“爽点”。近年来“迪化流”作品众多,以反套路、搞笑风闻名,代表作品有《我不可能是剑神》《平平无奇大师兄》《我真没想当训练家啊》《视死如归魏君子》等。“迪化流”自身正在不断创新,融合其他元素,而很多其他类型的优秀作品也在吸收“迪化流”元素,《从红月开始》正是如此。例如“青港”等势力对陆辛的能力判断错误,不断“脑补”,而陆辛起初也认为自己并没有相应的实力,只是在借用家人的力量。但《从红月开始》并非“迪化流”作品,只是取其部分元素。实际上,陆辛确实拥有相应实力,只是尚未发挥,能力的表现形式也不同于各大势力的预料。

《从红月开始》整体故事的冲突十分鲜明,甚至在故事开始之前,外在矛盾就已产生。早期网文中流行过“复仇流”“退婚流”,其实质是营造外部冲突,而在《从红月开始》中,“复仇”变成了爆炸的红月幼儿园,“退婚”变成了小鹿老师内心的阴影。这些悬而未决、几经波折的问题不仅仅是为了勾起读者的好奇心,更是一种对冲突的精巧设计、构造。陆辛的前进之路在很大程度上受幼儿园事件与老院长的影响,而他本人也随着这些事件的发展、揭秘而成长,性格变化、能力蜕变,这就是这部小说的内部冲突。此外,作者也完美地发挥了自己笔力老道的功底,在小说中埋下了数量相当的“坑”,而伏笔、线索非常齐全,只待逐一去填,尤其是精心设计了“幼儿园线”等多条线索,可谓掌握全局。情节发展层层深入,其中关于孤儿院和老院长的部分更是重量十足、扑朔迷离;剧情起伏得当,“战斗”令人热血沸腾,“升级”令人清晰可视,却没有忽略对于“日常”的塑造。叙事明白晓畅,引人入胜,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也颇见笔力,主角、配角都有大量着墨,形象丰满。前文所提到的,读者对“青港”的强烈认同感、归属感,即与沈部长等典型“青港”角色的塑造密切相关。小说的力量体系构造也展现得很有层次感,并未让读者产生困惑,但不可否认的是,小说中期之后精神量级的数值略有失衡,些许降低了它的参考价值。

从《从红月开始》中能读出一种“文学性”,这在以“通俗”闻名的网文作品中相对少见,遑论《从红月开始》的商业数据是如此优秀。《从红月开始》与其他写人间冷暖的网文作品有相通之处,它寄托着作者对美好世界的憧憬与思考,但它以“精神污染”的设定影射个体心理、社会心理甚至社会现象的主题,在以往的网文作品中却相当少见。故事整体的完成度远超同为心理科幻主题的其他作品,拥有如前文所述的诸多突出之处。本属于宗教哲学领域的“神”的位格问题在网文中被广为讨论,《从红月开始》也对此进行了思考,表达了“人性高于神性”的主题,可谓在科学幻想的土壤里开出了一朵人文主义的花朵。“人性高于神性”既是一种“爽点”,也是在网文界天马行空的创作环境下一种具有人文意义的创作立场。在此前的很多网文作品中,以各种形式出现的“神”或是最高的能力者,或是世界的创始人或支撑者,或是人想要达到的一种境界……而“造神”在此前也更多是指创造“神的力量”。但在《从红月开始》中,“神”更像是一种与“人”的美好、幸福做对比的观念性存在,神性与人性相角逐,而“造神”也从创造相媲美“神的力量”更像在构造“爽点”的这种写法,转向创造一种有“神的观念”,承担起“人”的责任的“神”。小说中这种独特而具有思辨性的“造神”设定,在逻辑上与其所营造的带有“疯狂”色彩的时代背景相符。“疯狂”的氛围将作者想要表达的,即让读者尽可能地理解心理疾病的主题,呈现得淋漓尽致,与“造神”等设定在小说中有机地统一在了一起,完成了“心理科幻”的实验。“造神”之路的层层推进在小说中得到展现,从陆辛最初“借用”家人的力量,到“使用”家人的力量,再到“给予”家人“自己的力量”……直至最终的“神之试炼”,更为直观地体现了“人性战胜神性”的主题意蕴。

可以说,《从红月开始》这部作品的最独特之处就在于它找到了兼容“爽文”和“文学经典”的道路。在连载过程中,小说也不无争议,部分读者认为主人公陆辛的行为一直受老院长引领,人物太过“老实”等,这些评价背后其实代表了一种“爽文”逻辑,一种商业性的行文标准。而《从红月开始》不只凭借其夺人眼球的设定出彩,更依凭其对于心理和社会问题的影射,对于“神性与人性”的思考,收获读者的感动和认同,以兼具文学性的叙事方式,发网络文学之新声。

作者简介

蒋天昊,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

责任编辑 孙海彦

猜你喜欢

神性网文人性
民间资源、自然神性与人文主义立场——阿来小说论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自然神性辉光下的凹村世界——雍措散文集《凹村》解读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网文撷英
网文撷英
网文撷英
春·遇见
网文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