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 愿

2022-04-12张健

青春 2022年4期
关键词:张大妈围观乡亲们

张健

“啪”的一声脆响,似乎是谁拍了一个巴掌,还没有等人听出声音是从哪里发出的,又有一个尖利的女声以拔高了的音量从一扇敞开的大门里传出来,紧接着,一个瘦高个的男人,以“窜”的速度冲到了门外。

男人约莫四十岁,穿着一套蓝色的西服,身高在一米八左右,皮肤很白,有些惊慌失措的神情。此时,他正捂着右边的脸颊,有些胆怯地站在门口。

一个年龄和他差不多的女人走到门口,满面怒容对着男人吼道:“于四新,今天,你不把事情说清楚了,咱们离婚。”

正是早晨要上班的时候,门口一下聚集了好几个人。有左右隔壁的街坊邻居,还有一些路过的喜欢看热闹的人,人们不知就里,议论纷纷。

于四新看了看那些围观的人,低声道:“高静,你能不能有话好好说?这大喊大叫的让邻居们看笑话。”

高静瞪了他一眼道:“怕丢人?你把五万块钱偷偷地取出去的时候,你怎么不怕丢人?”

于四新张了张嘴,却什么声音也没有发出来。

高静哼了一声道:“这下理屈词穷了吧?于四新,我跟你说,你今天不把钱拿回来,对不起,咱们民政局见。”

住在于四新隔壁的张大妈上前几步说道:“高静,你两口子这大清早的吵什么啊?一个公司干部一个中学老师,都是有文化的人,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说呢?”

高静换上一副笑脸说道:“大妈,也没有什么事,就是四新这个家伙,不知道什么时候把我去年过年的时候才存的五万块钱取了,您说气人不?”

张大妈一愣,说道:“五万块钱不是个小数目,难道他没有跟你说吗?”

高静苦笑道:“大妈,您说他要是和我说了,我能跟他吵起来吗?”

张大妈点点头,转过身向着于四新说道:“四新,不是大妈多事啊,我们是多少年的邻居了,你是从来都不会撒谎的人,你把钱用到哪儿去了?这两口子过日子,你有什么事要跟高静商量啊。不能告诉她吗?”

于四新低着头,小声地说道:“大妈,我……我把钱给了别人了,别人曾经帮过我的忙。”

高静怒道:“好啊!于四新,你是比尔·盖茨还是马云?自己穷得叮当响还一下拿出五万块钱给别人,别人是帮你妈也不是帮你,你真是牛啊!”

围观的人也都议论纷紛,有人笑道:“四新,该不会你在外面养了人,把钱给了人家吧?”

高静瞪了那个人一眼,对于四新道:“四新,你跟我说老实话,那钱你到底给谁了?我等着这钱用。”

于四新愁眉苦脸地说道:“老婆,你如果急等着用钱,家里不是还有吗?”

张大妈也劝慰道:“高静,四新肯定是有什么难言之隐,你要是等钱用,差多少,大妈先借给你。”

高静摇了摇头道:“大妈,您不知道,家里是还有些钱,可是都是在银行里存的死期,一拿出来定期利息就没了,损失大,只有那五万块钱才存了几个月,损失一点也就算了,没有想到被他偷偷地取出来了,我这要不是急等钱用,也许几年都不知道这件事。”

张大妈点点头说道:“那是,你究竟为啥急等着要钱用啊?”

高静眼中溢出两颗泪珠,哽咽着说道:“大妈,您还记得我以前跟您说过的我的一个老师吗?”

“一个老师?”张大妈挠了挠头说道,“没什么印象了。是不是那个你曾经住在她家里读书,后来还给你大学交学费的那个老师?”

高静点点头,思绪回到自己的高中时代,说出了一段令人难忘的往事。高静家在山区,父亲当过兵,在部队里入了党,有一点文化,退伍回来以后做了一名乡村干部。他深知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因此夫妻俩节衣缩食,供高静和哥哥高安读书。这兄妹俩也非常争气,从山里的小学一直读到山外的中学,高安考上了大学。因为父亲平时对乡亲们很好,这下出了一个大学生,村子里的乡亲们都非常高兴,勒紧裤腰带帮高安凑够了学费和生活费。轮到高静读高二了,她知道家里的贫困,实在没办法供她上学了,求亲告友,乡亲们也都穷得几乎揭不开锅,每家每户自己家里也有孩子,哪里有闲钱供她读书?所以她跟父亲说自己不想读书了,要到外面打工挣钱去,父亲虽然舍不得,但是家里实在是拿不出钱了,只能默默地同意了。

高静把想法告诉了自己的班主任张师娟老师。张老师一听就急了,对她说:“高静,你这么小的年纪,就是到外面打工,没有文凭没有技术的,也打不到什么好的工啊,你的成绩在全年级都是名列前茅的,继续努力下去,考个好大学肯定不成问题。”

高静流着眼泪说道:“张老师,我也不想放弃,可是我家里实在是没办法了,我哥哥读大学都是乡亲们帮的忙,我爸我妈腰都累弯了,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

张师娟想了想毅然说道:“高静啊,你爸妈他们就是吃了没有文化的苦,你不能再走他们的老路。你跟你爸妈说,你的学费我帮你交,我再跟学校领导商量一下,看能不能帮你减免一点学杂费。”

张老师自己家里也有两个孩子,可是她认定高静一定能够考上大学,不能让一个成绩这么好的孩子辍学,那样她会难受一辈子。

在张老师的倾情帮助下,高静终于又能坐进教室读书了。张师娟不仅在学费上帮助她,还在学习上用心辅导她,家里有时烧了一些好吃的菜,她也带到学校里给高静吃。高静有时不肯吃,她就假装生气地说:“你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补充点营养,怎么能够好好学习?”有时为了辅导她方便,她还让高静住到自己家里,和女儿一起学习。

高静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师范大学。有的同学不理解,对她说:“高静,老师的待遇也不好,你的成绩这么好,可以上更好的学校,为什么要读师范大学呢?”

高静笑道:“因为我要向张师娟老师学习,做一个像她一样的好老师,教书育人。如果能够帮助到张老师,就更好了,因为这是我最大的心愿。”

高静说完往事,眼角嘴角都是盈盈的笑意,整个人沉浸在对往事的幸福回味中。之后,她用手背擦了一下眼角的泪花,轻轻地说道:“张老师就像我的妈妈一样,我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在老师的有生之年,我要竭尽所能地回报她。昨天,我接到老师的女儿小云的电话,说老师生病住院了,情况很严重。我知道老师夫妻俩清苦一生,没有什么积蓄,这次生病要花很多钱,所以我准备送上五万块钱,算是我的一点心意。对于老师给我的恩情,这区区五万块钱又能算得了什么?”

围观的人们都说高老师是个重情重义的人。于四新扯了一下领带说道:“老婆,你说的这个老师叫张师娟,退休前是东山中学的语文老师?”

高静点点头说道:“是的!四新,你说我应该为老师做点什么吗?”

于四新点点头说道:“老婆,你做得对!你知道吗?我捐款帮助的就是她啊!”

高静瞪大了眼睛,问道:“你说什么?你帮助的人就是张老师?你怎么会认识张老师?”

张大妈也觉得奇怪,问道:“是啊,你怎么帮助的人是张老师呢?”

于四新说道:“这还得从三十年前说起。有一天,我妈带着我到东山镇我姑妈家去,那时候我妈正怀着我妹妹,已经七个多月了。那个年头,到东山镇的公交车一天只有一班。在车站下车以后,到我姑妈她们村子里没有公交车,但还有八九里地远。就在我们好不容易走了三四里地的时候,我妈突然中暑晕倒了,那时我才八岁,什么也不懂,我吓坏了,只会哭。”

张大媽着急地说道:“哎呀,东山镇那边几乎都是山,路不好走,那后来怎么样了啊?”

于四新点点头说道:“是啊,我妈晕倒的那个地方前不靠村后不着店的,那时是大夏天,天气非常热,我也不认得到我姑妈家的路,真是束手无策,只能拼命摇晃我妈的身体,希望她能醒过来。正好张老师夫妻俩骑着自行车从那里经过,他们用自行车带着我妈和我到镇上的医院去治疗,医生说,要不是送来得及时,我妈就没命了,妹妹也就不会出生了。我妈一直到去年去世都还在念叨张老师的好,叫我和妹妹一定要经常去看看张老师。可是张老师总说这是小事,不要我们放在心上。这些年我虽然经常去看她,但是怕你说我就没有告诉你。昨天我听一个认识张老师的同事说她病了,就立即赶回家取了五万块钱,开车给她送去了。老婆,我真没有想到,原来你要感谢的人也是张老师。你知道吗?感谢张老师也一直都是我最大的心愿啊。”

高静听完,抬起了巴掌,吓得于四新赶紧想躲,不过高静的巴掌轻轻地落下的,在他的肩膀上拍了一下。她笑道:“老公,你说咱俩怎么都跟张老师有缘呢?你做得没错,老公,我冤枉你了!”

于四新点点头笑道:“老婆大人,你说得没错,不过,你下次可不要再抬巴掌了,我看了害怕。”

围观的人们都笑了起来。张大妈笑着说道:“夫妻之间讲究的就是一个缘分,所以说因为你们投缘,才成了一家人啊。”

高静点点头说道:“嗯,大妈,您说得有道理。老公,开车去,咱们买点水果和康乃馨,一起到医院,去看望张老师。”

于四新笑道:“好嘞!老婆,你稍等,我们一起出发!”

围观的人们都笑了。知恩图报,也是和谐社会的一种美德,这美德,就像一缕春风,温暖着每一颗善良的心。

猜你喜欢

张大妈围观乡亲们
“团长”何八斤让乡亲们便利购物
开饭啦,快来围观一场餐桌礼仪秀
为乡亲们奔小康当好“领头雁”
乡亲们叫我“卖光光”书记
被围观的网络生活
围观古代名人的错别字
张大妈的开心事儿
朋友圈,欢迎围观
老头晕
老头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