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名著批注提高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

2022-04-12张穗芳

课外语文·上 2022年2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摘要】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各项能力,是新课改对教师群体提出的全新考验。名著批注将阅读、思考、语言组织、语言表达等各项能力相结合,是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可行之举。但在实际推广中,名著批注遇到了各种阻碍。本文结合实际教学,以初中一年级(即七年级)为研究对象,对名著批注和语文核心素养内涵予以概述,从而进一步分析依托名著批注提高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现实意义、具体措施和注意问题,并对名著批注的未来发展加以预计。

【关键词】名著批注;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2)04-019-03

【本文著录格式】张穗芳 .依托名著批注提高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J].课外语文,2022,21(04):19-20,24.

当今社会教育发展迅猛,新课改逐年增加新的要求,对教育从业人员提出严格要求。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学生综合能力及核心素养的提升得到广泛重视,名著批阅的举措屡被提出。名著批注,既能增加学生知识储备,拓宽学生阅读视野,又能锻炼学生语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名著批注,需要教师从旁辅助,对名著类别予以抉择,对名著较难部分予以讲解,让枯燥的文字转变为生动的生活化场景,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方法提高自身语文素养。

一、名著批注与语文核心素养概述

(一)名著批注的含义

简言之,名著指具有一定知名度和独特艺术价值的,历经长时间检验的文学作品。被称为名著,必是教育阶段推荐学生积极阅读的具有警示、教育意味的优秀作品。

批注是一种阅读方式,指阅读时在书边空白处加以标记、注解,便于读者理解书中内容。如《红楼梦》这一著作便有声名在外的“脂批版”,既是脂砚斋本人对《红楼梦》的点评,也是后人研究红楼梦甚至清代历史的佐证。

综合而言,名著批注便是对名著的注释、点评,是当今语文教学中一种培养学生阅读、思考能力的重要方式。

(二)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学生需具备的综合性质的语文能力。语文核心素养涵盖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大方面,彼此间互有影响、层层递进。

语言指语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在字词基础稳固后便是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学生掌握了足够的理论知识和正确的思维方式后,便是对具体作品的审美鉴赏,这是对学生文化内涵的进一步提升。在语言、思维、审美能力兼具后,便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自身文化的对外输出。

(三)名著批注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关系

名著批注是新课改提出的学生应具备的阅读能力,名著批注既考验学生知识量储备,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意识。名著批注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故而,自主和差异兼具的名著批注能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且完美切合语文核心素养内涵。

二、依托名著批注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现实意义

(一)有益于学生积累字词、培养语感

名著批注的实质仍是阅读,区别在于批注要求学生“用心”阅读,而不是“眼到”即可。传统教学中学生阅读往往是囫囵吞枣,将开头结尾草草看过便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整部作品。这种阅读方式会让学生忽视作品所拥有的独到描写手法及人物塑造,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并无益处。

七年级上册名著推荐是《朝花夕拾》,这是鲁迅回忆往事的散文集,十篇文章有写人的,有写事的。虽说《朝花夕拾》文字较为简练,可作品完成的时代背景及鲁迅特有的行文风格,还是让许多学生望而却步。批注阅读极为适合这类作品,学生只有查找资料了解成书背景,反复阅读才能理解作者特有的遣词造句,在阅读中培养自身语感。

(二)有益于学生发散思维、独立思考

新课改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能够主动接受知识,促进自我思维的形成。名著批注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诚如那句“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学生对同一部作品的见解不尽相同,这便是独立思维、发散思维的开端。

七年级下册名著推荐是老舍的《骆驼祥子》,这部作品借由祥子这个人力车夫的形象,真实再现那个时代背景下底层小人物的悲惨生活。针对祥子这个人物,有学生哀叹祥子的不幸,也有學生不理解祥子的选择。无论学生持何种见解,都可在书中留做标记,在与他人分享中交换彼此的思考。

(三)有益于学生审美鉴赏、提升修养

语文学科不单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学生在批注阅读中,总会发现令他们触动的文字,并在这串文字边上留下自身思考。

如七年级下册名著推荐的《海底两万里》,这是法国作家凡尔纳的科幻探险小说,作者以其丰富的知识和想象构建了以尼摩船长为首的一群人在潜水艇“鹦鹉螺号”上进行的一系列大冒险。学生或被海底奇妙的景象吸引,或为冰山下的脱困而揪心,或是单纯好奇“鹦鹉螺”的内部构造。学生对其感兴趣的文字做出标注,即便是简单情感表达,也是学生审美能力的一次培养。学生看得越多,想得越多,其文化素养自然而然地便被提高了。

三、依托名著批注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学生基本语文学习观念

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念是名著批注的第一步。语文教材挑选文章有其具体要求,既要涵盖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文学形式,又要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理论上,一个作者的作品在教材中不过三两篇,要想对其了解更多便需学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

名著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也为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思想及作者所处时代背景提供便利。以七年级上册名著推荐《朝花夕拾》为例,便是让学生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之外更进一步了解鲁迅。鲁迅是我国近代史上无法回避的名作家,但其行文对初中学生来说略显晦涩,学生阅读时便需教师加以引导。针对这类作品,学生应首先对不明白的字词标注解释,其次将文章自主拆解逐步阅读,在反复阅读后整理作者的思想并记录学生的感受。

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既锻炼了其自身阅读、思考能力,又便于教师推动教学进程,可谓事半功倍。

(二)把握作品细节

名著批注应找准阅读切入点,若是写人的作品便确定一个人物为主视角,通过观察其动态确认文章进程。若是写景的作品便牢牢把握时间变化节点,以景色切换掌握文章进展。从中可见名著作品字数虽然庞大,但从小处细节下手,对整体作品把握便不会有较大偏差。

以七年级上册名著推荐的《西游记》为例,“孙行者一调芭蕉扇”便是今人較为熟知的“师徒四人过火焰山”情节。孙行者初遇罗刹女因其有求于人,行为是“躬身施礼”。被芭蕉扇扇走再归来,便是“使铁棒打着洞门”。孙行者前后动作的变化,既是其火暴性子的真实体现,也是知晓“好言相劝”无用的另行他法。此外,孙行者的语言既有“老孙在此奉揖”这样较为客气的一面,又有“他如今现在菩萨处做善财童子……与天地同寿,日月同庚”这样巧言一面,通过孙行者不同的言语,使其直率、洒脱的形象跃然纸上,学生能较为直接地理解孙行者嫉恶如仇、言出必行的特点。而孙行者的性格特点,也是《西游记》想要传递的邪不压正的思想体现。学生需具体标注的,便是这类细节。

(三)分析作者手法

每个作者有其独到的写作风格,或细腻,或洒脱,带给读者不一样的观感。且作者在作品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也不尽相同,但比喻、拟人、排比等这类技巧是国内外作者皆有所涉猎的技巧。

以七年级下册名著推荐《海底两万里》为例,其虽是外国小说,但译者按照中国人的阅读习惯在不改变原文意义上有所润色。“我”即作品主视角教授在漫步海底时,发出了如下感叹:“我怎样才能把我心中所有的新奇感觉告诉康赛尔呢!怎样才能跟他一起发出赞叹呢!我怎样才能跟尼摩船长和他的同伴一样,利用一种约定的记号来传达我的思想呢!”“我”作为教授被海底奇妙的景象深深折服,作品内感情充沛之处皆是这般排比,既体现教授激动的情绪,也符合其知识水平所能进行的表达。“我”在情感抒发后,会加一句“说这些话消耗的空气恐怕比预定的要多”这般煞风景的话,却是极为切合教授身份的。因而手法技巧始终是为了辅助故事进展,针对不同人物使用不同手法,这便是学生应予以标注的。

四、依托名著批注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注意事项

(一)名著批注应从学生实际出发

名著选取是依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的,太过深奥或太过浅显都无法完全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初中学生特别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正是系统接触古文、杂文、诗歌等形式多样文学作品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已具备基本的知识储备,阅读、书写习惯也在小学阶段得到基本确立,教师应针对学生这些特点进行名著的挑选。

以七年级上册名著推荐《西游记》为例,受电视剧影响,学生对书中大部分内容或多或少有所了解,但这类章回体小说始终带有文言色彩,学生实际阅读可能会受到影响。教师可推荐学生配套阅读岳麓书社或中华书局出版的名家《西游记》标注,结合名家经验进行自我思考。

另一方面,结合学生实际便是要求教师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学生标注《西游记》可结合评书或电视剧等不同演绎,将书中改编之处予以注释,并分析为何会进行改编。教师对学生的批注,应抱以鼓励态度,即便标注浅显,也应鼓励学生坚持阅读标注。

(二)名著批注应指导学生具体方法

阅读是有其独到的技巧的,通常而言,作品标注应经历粗读、细读、精读这三大环节,有时要想“吃透”一部作品,反复通读四五次也是正常的。粗读是为了了解作品大概,细读则是逐章、逐句阅读,有所感受便要及时记录,精读指的是细读完毕后针对批注进行再次思考,结合批注对同一作品的思考可能会有所转变。

七年级上册名著推荐的《朝花夕拾》,想去看会的“我”被父亲要求背书,“……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颤,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空中鸣叫似的”。这段描写表明“我”心态的变化,秋后的蟋蟀很难存活,“我”对看会的热情慢慢消退了。鲁迅的作品是需要反复阅读的,教师应对这类作品的人物、手法、情感一一掌握,并布置成作业让学生标注这些不同的元素。作品的语言、结构、情感都是学生可以借鉴的内容,加以标注是为学生未来的写作积累素材。

此外,学生进行名著标注也应积极想象,对作品进行续写、仿写。学生的标注应是心得体会,虽字数不做严格要求,但表达需是真诚的。且名著批注应成为学生的自觉习惯,而不是为了完成作业而批注。

(三)名著批注应生活化、生动化

名著是历经时间沉淀的作品,其时代背景与现实社会存有不同,如何使其生动化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

以七年级下册名著推荐《海底两万里》为例,其内容虽多是作者的凭空想象,但现代科学的探索已为部分想象找到现实载体。教师在布置这部作品时,可事先以幻灯片方式介绍海洋基本知识,或是播放海洋相关纪录片加深学生对大海的认知。此外,潜水艇模型介绍也可以适时加入课堂中,或是安排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亲自制作潜水艇模型,在这些前期准备下,学生便会对名著批注更感兴趣。

但教师需时刻谨记,批注的重点仍是阅读和思考,前期准备再花样繁杂仍不能喧宾夺主。教师不定期抽查学生的批注作业,真实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无法注释的问题,教师应及时解答,以免打击学生的阅读热情。

五、结语

诚然,名著批注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有明显助力,但在实际教学推广中仍有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受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限制,学生批注往往局限于字、句解释或是作品背景补充,难以深入分析作品实质,或是对作品传达思想认知不完全。学生遇到的这些瓶颈便需要教师帮助,学校也应开展专门的鉴赏技巧课程。另一方面,教师在名著批注中的位置尴尬。教师不可完全放手,任由学生阅读批注,这便失去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但教师若加以干预,教师过多的指导便会影响学生自我思考、审美能力的锻炼。因此,教师指导的“度”需要制订明确的标准。

参考文献

[1]朱庆格.浅析初中生语文素养的培养[J].学周刊,2021(20).

[2]梁军.优化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策略[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1(Z2).

[3]王洁.浅谈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J].新课程,2021(21).

作者简介:张穗芳,女,1993年生,广东普宁人,本科,中学语文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语文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