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2-04-11赵尔康
赵尔康
(东海县中医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0)
0 引言
急性胆囊炎主要是由于胆囊管阻塞、细菌感染等多种原因导致引起的胆囊炎症,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患病人群不受限[1]。急性胆囊炎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能出现高热等症状,需及时对患者采取治疗干预[2]。传统手术治疗虽然能够帮助解除临床症状,切除胆囊达到治疗的目的,但该类手术措施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大,影响了患者术后康复[3]。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等优势,治疗时手术视野广,方便医师发现病灶部位,手术治疗中能够避免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患者手术治疗后康复更快,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4-5]。对此,本次研究针对本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旨在分析其临床干预效果,详见下文所示。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在2017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78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均为急性胆囊炎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为23~67岁,平均(42.65±2.64)岁。对照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为22~69岁,平均(42.63±2.62)岁。两组患者年龄等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均经由临床检查确诊;手术开始前患者均知情研究内容并自愿加入;临床资料完整,无手术禁忌证;意识清晰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干预措施;经由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功能异常、全身免疫、代谢疾病;临床资料不完整;有手术相关禁忌证者;合并精神障碍、心理异常者;意识障碍或不愿积极配合治疗干预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手术治疗措施,治疗方式为:常规定位剖腹后注意辨别胆总管、胆囊血管等,夹闭并切除胆囊管与胆囊动脉,穿过剑突下取出已经切除的病变胆囊,电凝止血,使用生理盐水清理,根据患者炎症情况选择是否放置引流管。
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治疗方式为:适当抬高患者头部与右侧身体,建立气腹,气腹压在10mmHg,通过三孔治疗方式将胆囊与周围组织器官分离后进行胆囊切除,分离胆囊周围动脉,完成胆囊底积液穿刺引流后切除胆囊,冲洗腹腔,使用生理盐水清理,根据患者炎症情况选择是否放置引流管,关闭手术切口。
1.3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在治疗完成后临床检查相关指标均恢复至正常状态,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疾病无恶化;有效:在治疗完成后临床检查相关指标均逐渐趋近于正常状态,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疾病无恶化;无效:在治疗完成后临床检查相关指标并未出现明显变化,临床症状并未消失,病情逐渐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100%。
VAS评分: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量表对患者手术治疗前、手术治疗后1d、3d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总分为10分,分数越低说明患者疼痛越小。
对比分析在分别对患者采取治疗干预后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观察分析在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可见,观察组更高,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分析[n(%)]
2.2 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后VAS评分
两组患者分别治疗前VAS评分无差异(P>0.05),在分别采取干预措施后,观察组患者明显更低,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分析()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分析()
2.3 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
在两组患者分别干预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可见,观察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3所示。
表3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对比分析()
表3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对比分析()
3 讨论
急性胆囊炎主要是由于患者胆结石、胆囊胆汁瘀滞等因素导致胆囊血流减少、胆囊壁与黏膜损伤,引发胆囊炎症,可导致胆囊坏死、穿孔等情况发生[6]。目前,由于环境、生活习惯等的影响,导致该类疾病的发病率之间提高,发病人群不受限制,好发于饮食不洁、长时间吸烟饮酒者[7-8]。在以往临床治疗中,对急性胆囊炎患者主要采用手术切除的方式进行治疗,传统的手术治疗能够帮助切除病变胆囊,对改善临床症状有明显优势,但该类手术创伤较大,在手术治疗后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因此延长了患者的康复时间[9]。对此,如何有效提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减轻手术对患者正常组织的损伤,促进手术后身体康复是临床关注的重点[10]。而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腹腔镜等一系列微创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同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而目前,临床更是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作为对急性胆囊炎患者的第一治疗方式,其较传统治疗措施具有微创、疗效高、术后康复快等优势[11]。一般情况下,急性胆囊炎患者由于病情原因导致胆囊周围组织严重水肿,传统手术治疗时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胆囊或胆管正常组织的损伤,甚至可能提高了胆漏发生风险[12]。而腹腔镜手术能够直接通过腹部穿刺器对患者采取手术治疗,该种术式所需的手术切口更小,同时,在腹腔镜辅助下能够扩大手术视野,对病变部位具体情况进行观察,通过灵活调节腹腔镜器械位置能够清晰地分离胆囊等组织,避免了切除过程中对正常组织的损伤[13]。因此,腹腔镜手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患者腹腔内正常生理环境的损伤,从而降低了对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手术完成后胃肠功能康复更快,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患者的术后康复时间[14]。而正是由于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减轻了对患者周围组织的损伤,因此在手术治疗中出血量更低,避免了失血较多对患者免疫能力造成影响,术后容易发生感染,此外,在治疗完成后对患者造成的手术疼痛更小,手术切口更容易愈合,因此所需的住院时间更短[15]。
本次研究针对本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研究表明,在两组患者分别干预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可见,观察组更高(P<0.05),提示在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同时在对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后可见,患者在手术中出血量相对更少,手术更简便,因此手术时间更短,由于降低了对患者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因此患者手术后功能康复更快。此外,本次研究中还发现,两组患者分别治疗前VAS评分无差异(P>0.05),在分别采取干预措施后,观察组患者明显更低(P<0.05),提示腹腔镜手术能够在保证患者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临床应用优势更明显。
综上所述,在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干预中对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术中出血量更低,在手术后患者身体康复时间更快,较常规手术治疗更有利于患者术后减轻疼痛,值得临床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