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迎春永丰林场林业产业与环境景观整合规划设计研究

2022-04-11王海峰

林业科技情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林场林业规划

王海峰

(黑龙江省林业设计研究院,哈尔滨 150080)

1 研究背景

黑龙江省的林场都坐落于广袤的森林环境之中,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但是建设之初一般情况都在满足林场经济功能需求,缺乏合理规划和可持续、多元性的发展理念。尤其是到了今天,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北方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而导致大量的人口流失,林场环境日渐衰败。因此利用林业产业、林业环境以及林业经济这个统一整体,深入研究林场整体环境与林场产业融合才能促进林场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在村镇建设上有较深入的研究,并且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德国除了依托市场化力量之外,政府在城镇化过程中做了有效引导措施,最终推动并实现了“小而美”德国小城镇群发展特色,以“多中心、主题化、组团式、共生型”为四大典型特点,与大量人口聚集的城市化以及日渐衰败的中小城市相比,更能够提供中小城市发展的相关经验。例如温泉养生小镇巴登,以温泉疗养为核心;文化教育小镇海德堡,是内卡河畔的文化古城和大学城;居特斯洛围绕贝塔斯曼集团形成了以产业为主导的小镇特色等[1-3]。

2.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其他省份在对村镇的研究上也较为深入,取得了显著成果。村镇的建设依托自然资源、文化资源,有着优秀案例。

江湾镇在开发中以山水做文章,自然山水与民居相得益彰,增加了空间的叙事性和序列性,从而将村镇与居民的绿色健康生活有机联系起来。以绿色做文章,绿化建设与城市文化、自然文化合理运用,绿色宜居的生活环境深入人心;以历史做文章,有效保护江湾人家、三省堂等古建筑,对集镇建筑进行“改徽修旧”改造,既保留了历史人文元素,又与现代生活价值观合理结合,更深入挖掘了徽文化建筑的内涵并将其发扬光大。

3 永丰林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产业结构单一

林场现状是林业结构调整下的封山育林阶段,因此主要的林业产业为粮食种植和养殖业为主。受自然地理条件制约,永丰林场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产业单一,再加上耕地面积小,粮食产量低,收益不高(图1)。养殖也以个体户粗放式散养为主,养殖周期长,品种差等现状,同时林场基础设施不完善,未能跟上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因此乡村旅游以及第三产业也发展缓慢。

图1

3.2 人文环境薄弱

林场职工老龄化严重,年轻人的大量流失导致现有林场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思想固化,从而导致新技术、新品种难以得到普及和应用。

4 产业布局及规划

充分结合迎春林管局林区四大经济板块中的东部养殖经济板块特色属性,按照“一产提升、三产开发”来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按照“层次清晰、功能明确、布局合理、连带发展”的区域发展思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重点开发农业的深加工,同时做到科学养殖。

永丰林场依托现有水稻、杂粮等种植业,积极发展高产高效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尤其是黏玉米种植。规划在场址西南角建设速冻黏玉米加工企业、冷库和仓储企业。根据市场调研,黏玉米加工发展有稳步上涨的空间,其不仅可以成为职工增收的主要项目之一,还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带动永丰林场的经济发展,并努力将之打造出品牌,让产品带动地区发展。

在林场东北部规划建设综合养殖区,将场址分散的小规模养殖移至该综合养殖区,既能达到科学养殖,产量提高,又能保护林场职工的生活环境。

4.1 结合林场发展需求,引导林场更新与格局调整

充分利用林场现状条件,完善配套设施、整治居住环境、更新住宅,形成林场与周边景观资源的紧密联系,引导林场开敞空间向休闲娱乐区域转移,形成富有特色的公共活动区域(图2)。

图2

4.2 整治林场整体环境,改善居住环境品质

林场着重进行道路、给排水和环境的治理,完善基础设施,调整改善街边巷尾的功能现状,根据自然环境因地制宜整合规划公共空间,提高林场居民的生活环境。紧凑发展、先易后难,分步建设。

4.3 规划布局引领,科学生态可操作性

规划要与客观实际相结合,既要高标准、高起点,避免重复建设,又要考虑实际开发成本,具有可操作性。要以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林场为前提,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基础设施的改造与建设需统一规划并走在各项开发项目的前列。在林场的建设规划过程中必须注重生态保护,加强地方生态培育,使村庄的绿地景观系统与大生态系统和谐共生。规划注重通过林场建设为载体,塑造林业特色,弘扬林区精神。

5 环境景观规划

5.1 规划结构

规划结构为:“一心、两轴、六区、多片”的空间格局(图3)。

图3

“一心”即结合林场办公建筑,在其周边布置绿地、活动广场、停车场等,形成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的林场综合服务中心。“两轴”是指林场内一条东西向主路与一条南北向主路构成了整个林场的两条主要发展轴线。“六区”即中心区、居住区、休闲娱乐区、产业区、种植区和养殖区。“多片”由林场主路分割成的多个居住组团。

5.2 规划设计与实施

林业林产与景观设计规划过程中紧密围绕地方特色和文化背景,尤其是对人文内涵的挖掘和整理,形成独特的、符合林场民情的风格与理念并贯彻始终。

5.3 景观规划布局

规划绿化结合广场主体,绿化采用对称式布局与林场主要办公空间及建筑形成统一风格,打造以休闲娱乐为主题的开放空间,加强林场环境的亲民性。在林场内对外公路两侧、外环道路两侧、道路交叉口附近规划若干小型街头绿地,营造亲切、宜人的景观形象。

为保障居民生活安全卫生,保证各种设施安全、正常运转,规划在水源地、变电站周围和生产设施用地等地段边缘设置10 m宽的防护林带,防止灰尘、噪音和有毒气体泄漏等[4-6]。

在进场公路及外环道路两侧规划5~10 m的防护绿带,以隔离并减少过境车辆对林场的干扰。同时在林场内推广庭院及厂房立体绿化,提高总体绿化覆盖率,改善生活环境。植物设计中以原有绿化为基础进行层次划分,选择管理粗放型、造价较低的优良树种,另外根据沿水路等不同功能和景观需求,采用疏林草地和乔灌混交林形式,形成四季不同的景观类型和多种复合混交种植结构(图4)。

5.4 景观特色体现

凸显北方林业风情,倡导自然民居,打造生态康养的景观特色和美丽林场规划理念。公共建筑物、民居以及自然景观色彩搭配和照明设计中注重提示、美化以及氛围营造的作用,充分体现出永丰林场全天候、全季节、全时段的美丽环境景观文化内涵和风格特点,成为村镇建设过程中振兴文化的一种形式,也是村镇的符号与象征。

图4

5.5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保留林场办公室,警务室等公共服务设施。现有卫生所建筑面积74 m2,设有诊断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值班室。在林场办公室的东侧规划建设休闲广场,建设凉亭1座,并规划建设篮球场1个;在顺风街南侧、光明路两侧规划建设文化活动广场,配备健身器材和儿童游乐器材;在卫生所和扑火队的西侧近期规划建设公共洗浴空间。

5.6 道路交通规划

规划道路原则上在原有路网基础上选线定线,结合厂区的功能划分需求以及环境现状设计重新规划道路交通,道路等级按公路、干路、巷路和田间道路4个等级,规划干路宽度为6 m,巷路宽度为3~4 m,规划田间道路宽度控制在2~3 m[7-9](图5)。

图5

5.7 水资源节约利用规划

生活节水必须大力提倡采用节水型洁具和节水型洗衣机等设施,同时开发节水技术。配水管网合理控制水压,采用优质管材,保证施工质量,减少管道漏水、爆管现象的发生,提高用水利用率(图6)。

图6

加强维护管理,取缔非法用水。用水应当计量,并按照批准的用水计划用水,用水实行计量收费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自来水管理单位会同物价部门制定合理的收费制度,按用途定水价,采取有效措施,如实收缴水费。在园林绿化、道路喷洒、水洗公厕、汽车清洗等方面应尽可能使用天然水及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再生水[10-12]。

5.8 美丽林场文化特色规划

依托G229饶盖公路便捷的交通条件,集合现有种植业和特色养殖业特色,通过产业提升、文化挖掘、村庄整治、土地整理和生态保护等综合实施,形成一个生态优良、设施完善、功能齐全、交通顺畅、优美宜居、产业发展的美丽林场,无论是使用功能还是从整体鸟瞰规划效果上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图7)。为加快林场的建设步伐,实现“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的总体目标,从根本上改变林场功能不完善、建设规划随意落后、缺少人性化和缺乏生态保护意识的固有理念,让林场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努力为林区职工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13]。

图7

6 结语

美丽林场规划与景观环境整合按照“科学规划、生态景观、产业结合、民风谐美”的总体目标,有效的提升了迎春美丽林场建设的整体景观环境风貌,提升了林业职工群众的生活水平,打造出“宜居、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美丽生产生活环境。

猜你喜欢

林场林业规划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山西省两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八步沙林场人的新愿望
land produces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林场住宅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基于GIS的林场营林管理信息系统研建
迎接“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