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画散谈

2022-04-11林海钟

老年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情性倪瓒山林

□林海钟

纵观整个绘画史,每个时代都呈现出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元朝画家们面对前朝的绘画实践总结经验,对隐逸的超然提出“散淡悠远”的格调。因此,他们的绘画也呈现出与前朝不同的境象。

《容膝斋图》元·倪瓒 74.7cm×35.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朝的文人圈子有自己的研究,文人们走在时代的前沿,成为那个时代的代表。但在当时,他们只是小众的,并不广为人知。就像画画材料,现在大多人认为元人用得最多的画材是纸,而笔者推断他们用绢更多,因为纸只在这个小圈子里流行。

元代画家之所以创造了山水画的高峰,是有原因的。当时优秀的汉人(文人)不能参与政治,地位卑贱。他们没有出路,只能修道和隐迹山林,思想必然是散淡、隐逸、无为的。他们从消极中生存,生出智慧,从山水画中找到了自己的天地。他们把心性放在山水中,借山林来抒情,并不着意于呈现自己的东西,这更加契合他们的心理。这就使得元代山水画出现散淡面貌,在散淡里面寻找心灵的去处。

“淡”,既是元人的追求,又是他们艺术的特点。“淡”反映了他们各自对“淡”的解读和表达,如吴镇温润圆浑、倪瓒险峻奇峭。与其说是不同情性对“淡”的呈现,不如说是元人呈现了“淡”的诸象,他们将书画变成隐逸的世界、修为和成就的途径。

读书和画画都是学习修养的方式,图像和文字是门径,重要的是透过图像和文字去参悟绘画至理。元人的绘画是智慧的结晶,是绘画之道的一个现象,我们可以利用任何一种场景去体悟,就不会茫然无所适从。古代文人的气节、精神不可侵犯,贫穷或富贵都不能移志,物欲都是过眼云烟,重在养其心智、养其情性。

《九峰雪霁图》元·黄公望 117cm×55.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猜你喜欢

情性倪瓒山林
刘月华
枫 叶
倪瓒题跋在书画作品中的意义
荷风
图说书法(155)
无问西东,看风过山林月掠海
两岸皆故土 山林寄乡愁
元末画家:洁癖是一种生活方式
《倪瓒·墨竹诗》
论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