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伐昔洛韦对带状疱疹患者的整体疗效及对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和疼痛物质P的积极性影响
2022-04-11彭丽
彭丽
摘要:目的:明确伐昔洛韦在提高带状疱疹(HZ)患者治疗有效性及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疼痛物质P改善程度方面起到的作用。方法:划分48例HZ患者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例,前者接受基础治疗联合阿昔洛韦;后者接受基础治疗联合伐昔洛韦,最后就组间相关数据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在指标改善、治疗有效性提升方面均有明显优势,呈P<0.05。结论:将伐昔洛韦用于HZ患者治疗工作中,更利于相关指标的改善,使近期疗效得以提升。
关键词:带状疱疹(HZ);伐昔洛韦;治疗有效率;指标改善;应用优势
HZ具备较高的危险性,倘若在患病后没有对其充分重视,导致最佳治疗时机延误,那么随着病情发展,一系列后遗症也会随之出现,以神经痛为例,这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有患者在疱疹消退后,疼痛感也仍旧会存在,甚至疼痛超过数十年[1]。因此,要及时对HZ患者采取有效且安全性高的治疗手段,这是防止后遗症发生、改善疾病转归的有利条件。本文围绕伐昔洛韦展开研究,以了解这类药物在HZ患者当中的治疗优势,并与阿昔洛韦展开对比,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遵循奇数偶数1:1随机分组原则,将来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HZ患者分别划分至对照组24例,观察组24例,研究起止时间2021年1月份至2022年1月份,两组患者发病部位以胸背部位、四肢部位、腰腹部位为主,病历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呈P>0.05,详见表1: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阿昔洛韦(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20057410,0.2g)服用,剂量控制在0.2g/次,3次/d,疗程为7d,观察组患者则服用伐昔洛韦(山东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20056675,0.3g),剂量控制在0.9g/次,2次/d,疗程亦为7d。另外,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方案,包括施以镇痛、营养神经干预以及局部外涂复方黄柏液(山东汉方制药有限公司,Z10950097,150ml)。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经SPSS21.0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对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有效性提升(参照患者疼痛程度缓解、皮损消退情况来将其划分至显效、有效、无效范围)、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疼痛物质P改善方面有确切优势,呈P<0.05,详见表2、表3:
3讨论
HZ也叫做腰缠龙、飞蛇病等等,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属临床发病率较高的炎症性皮肤疾患,在患病后,患者身体任何部位都可出现轻重不一的皮疹、水疱等症状,多呈簇状分布,伴随比较明显的疼痛感,在疱疹出现以前,部分患者会有前驱症状,比如乏力、头痛、低热等等,但往往被其忽视[2]。对于已确诊HZ的患者而言,临床会采取缓解疼痛、避免皮疹扩散、规避并发症发生的治疗原则,药物干预是HZ患者的主要干预手段,以往临床多采取阿昔洛韦进行治疗,该药物在进入人体后,对病毒DNA多聚酶可起到干扰作用,以抑制病毒持续復制,除HZ以外,对HBV病毒亦能起到一定作用。但阿昔洛韦的生物利用度仅为10%-30%,要想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需频繁用药,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下降,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伐昔洛韦现已广泛用于HZ的治疗,其属鸟嘌呤类似物类抗病毒制剂,在进入人体后,其能迅速转化为阿昔洛韦,而后作用于病毒感染细胞内,与脱氧苷激酶产生一定的相互作用,以转化为三磷酸酯,对DNA聚合酶产生抑制,从而达到治疗目的[3-5]。为明确这类药物在HZ患者当中的适用性,本文将阿昔洛韦、伐昔洛韦分别用于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工作中,发现后者治疗效果更为优异,其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83%,相关指标也有非常显著的改善,对比呈P<0.05。因此,建议对确诊为HZ的患者使用伐昔洛韦,以此来更有效地改善症状,避免病情持续发展而诱发相关后遗症,最大程度改善疾病转归。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得知,伐昔洛韦在提高HZ患者治疗有效性及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疼痛物质P改善程度方面均起到了显著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琳, 何晓华, 刘志敏. 不同剂量伐昔洛韦联合胸腺肽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 11(21):3.
[2]夏琦. 干扰素联合伐昔洛韦对带状疱疹患者疼痛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 15(7):3.
[3]冯尽意, 刘定胜, 周莉,等. 伐昔洛韦预防多发性骨髓瘤并发带状疱疹的有效性及对患者血清IFN-γ,IL-6水平的影响[J]. 现代肿瘤医学, 2021, 29(8):4.
[4]董颖, 王博, 靳卓. 伐昔洛韦联合糖皮质激素对带状疱疹患者血清IL-6,IL-2,IL-10水平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20, 17(7):4.
[5]陈健忠, 倪黔键. 伐昔洛韦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带状疱疹患者的效果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 1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