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对腹腔镜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研究
2022-04-11洪小燕
洪小燕
摘要:目的:对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实施后,腹腔镜手术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对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舒适度等指标进行评估,为后续相关护理工作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将我院接收的12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此次评估对象,患者入选开始时间:2020年07月、结束时间为:2021年12月,按照抽签分组法,将所有入选患者分为各60例的两组,组别设置研究组、对照组,上述组别分别给予患者早期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对上述措施的应用价值进行对比,评估早期护理干预的有效性。结果:研究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对比后,研究组各指标均短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研究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大,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行性高,在腹腔镜手术患者护理中发挥了显著优势,可以帮助患者提升舒适度,缩短疾病恢复进程,对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抑制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腹腔镜;术后深静脉血栓;舒适度
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和技术的成熟,腹腔镜手术逐渐广泛应用至临床,该措施优势显著,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对泌尿外科、腹部外科、妇科手术等治疗具有积极意义[1]。腹腔镜新技术的发展,无疑为护理工作提出了一个新要求,即如何进行护理干预,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2]。近年来,腹腔镜手术后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逐年上升,患者早期一般无明显症状。目前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措施包括机械方法(包括腿部肌肉电刺激、弹力绷带、充气式间歇序贯加压装置等)、药物方法(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静脉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在国外,大多数医生对腹腔镜手术患者采取与常规手术患者相同的预防措施来控制深静脉血栓形成[3]。术后深静脉血栓多发生在下肢,但栓子也可通过血流向上流入肺部或向下流入下腔静脉,导致肺栓塞或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情况下会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4]。因此,预防腹腔镜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是对12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实施的有效性,对该措施实施后患者的舒适情况及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抑制情况进行评估,为后续护理工作提供科学指导,现具体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以120例患者(腹腔镜手术)为研究对象(研究开始、结束时间分别为2020年07月、2021年12月),分为(抽签分组法)研究、对照两组。前者60例:平均年龄(66.11±0.20)岁(50岁-80岁);病程区间:1-5年,平均为(0.33±0.29)年;男性、女性患者分别40例、20例。后者60例:男性、女性患者分别37例、23例;平均年龄(65.10±0.19)岁(52岁-81岁);病程区间:2-5年,平均为(3.36±0.22)年。上述指标均纳入SPSS22.0统计学软件中,对比显示P>0.05,结果无意义,可以进行下一步分析。
纳入标准:(1)入选患者均符合腹腔镜手术相关指征;(2)120例患者临床资料完整;(3)腹腔镜手术时间>45分钟;(4)患者及家属均自愿配合,对此次研究均知情;(5)中心静脉置管;(6)平均年龄>60岁;(7)需要卧床>72小时。
排除标准:(1)严重肝、肾、骨髓等脏器病变者;(2)心力衰竭者;(3)期间参与其他研究者;(4)依从性差;(5)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6)中途退出研究;(7)重大疾病史、过敏史;(8)血液疾病;(9)凝血功能异常者;(10)中毒心肌梗死者;(11)全身性感染性疾病;(12)自身免疫性疾病;(13)恶性肿瘤疾病。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主要落实方案为:对患者实际状况进行分析,随后给予患者常规术前准备,做好病情观察口头健康知识教育等。术后给予止血、补液、抗感染等对症护理方案,出现异常后给予常规处理。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实施措施为:(1)术前,对患者在实际状况进行分析,随后选择最佳穿刺措施,输液时尽量选择大隐静脉穿刺,尽量避免下肢穿刺,防止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做好患者病情观察及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因素评估。下肢慢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能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疼痛、恶心,随着下肢肿胀逐渐发展,腓肠肌压痛等为重要体征。急性深静脉血栓可表现为明显的腿部肿胀和疼痛、高烧、皮肤发绀。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这些体征,并注意患者主诉,以防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必要时可以测量下肢不同位置的周长,进行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以明确诊断。如果两下肢周长差超过0.5厘米,需及时告知主治医师,并做好相关辅助护理工作;(2)病房负责护士对患者进行积極的运动指导,包括踝关节的外翻、背屈以及股二头肌、股四头肌、腓肠肌的长期收缩训练,并配合深呼吸练习。指导家属为患者做好被动锻炼,被动锻炼包括足背屈、内翻、外翻、伸膝、踝关节背屈、跖屈等活动,按摩股二头肌、腓肠肌、股四头肌,按摩方向从远到近。对于手术较大、卧床时间较长的患者,手术当天,麻醉苏醒后可进行收缩下肢训练,最佳时间控制为15-20分钟/次,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患者自身承受能力为标准,实现最佳运动效果,提升患者机体素食。对于手术较小、卧床时间短的患者,护理人员可鼓励患者进行早期下床活动;对于疼痛状况较为严重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在相关医护人员的指导下,给予患者运动或起床后服用镇痛剂,降低患者的疼痛感。(3)进入手术室后,在进行皮肤消毒前,根据患者体型,在双下肢包扎松紧度适当的弹性绷带,将患者小腿微微抬高。患者取截石位时,调整麻醉前的体位架,使小腿略高。(4)手术后返回ICU,在患者仍处于麻醉状态整整18小时时给予间歇性气动泵治疗。气压治疗后,给患者进行全身按摩,主要实施方案为:床边护士洗手后,从患者脚后跟远端向上按摩。双手的按摩压力要适中,对患者的腓肠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等采用抓捏按摩法进行按摩。每次应抓揉5s,放松5s,最佳按摩时间控制为5-6min。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术前将双下肢缠绕适宜松紧度的弹力绷带,高小腿患者垫一个垫子,术后麻醉状态不清醒的患者给予间歇性通气加压泵治疗,做18小时,结束通气对全身按摩进行压力治疗,从而降低腹腔镜术后DVT患者的发生率。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内容为: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计算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本院自制舒适度评估表(总分100分):0-60分、61-80分、81-100分,上述分别表示为不满意、一般舒适、非常舒适,舒适度=(总例数-不舒适例数)/总例数*100.00%。
1.4统计学分析
SPSS22.0统计学软件(P<0.05,统计学有意义;P>0.05,差异无意义):12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数据资料{计量资料(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T检验( );计数资料(舒适度、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X2检验(%)}。
2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状况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各时间指标均长于研究组,统计学差异大,对比分析有意义(P<0.05)。具体见表一:
2.2 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统计学数据分析显示:对照组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16.67%(10/60),研究组为1.67%(1/60),前者高于后者,数据差异大,对比分析有意义(X2=8.1068,P=0.0044)。
2.3 两组患者舒适度分析显示:对照组、研究组对比显示,前者低于后者,对比显示P<0.05,差异结果有意义。具体见表二:
3讨论
腹腔镜手术是临床常用、有效治疗措施,该方案的实施可以帮助患者加快疾病恢复速度,对预后具有积极意义[5]。由于将二氧化碳气体注入腹腔,腹腔镜手术会导致腹压升高,从而改变血液流变学特征。此外,患者睡后活动减少。在静脉血液流变学改变的基础上,血液粘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的增加,进而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率较高,数据研究结果显示其发病率为40%-60%左右[6]。如果不采取预防措施,会延长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对机体健康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加强对深静脉血栓的认识,做好健康知识教育,了解或掌握各种深静脉血栓的预防,进而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率,缩短疾病恢复进程。临床研究结果显示[7-8],单独物理预防或药物预防不能避免腹腔镜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高发,对腹腔镜手术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適度,降低复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本文主要是以腹腔镜手术后入住ICU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患者舒适度的影响。研究显示,研究组舒适度较高,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较短,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较低。由此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早期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可以对相关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给予患者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进而帮助患者加快术后恢复速度,提升患者舒适度,实现术后并发症的有效预防。其原因分析结果显示:随着社会的发展,腹腔镜手术的普及,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此类患者早期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为避免此类医疗纠纷,需警惕[9]。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具有简单、方便、易于实施等优势。对腹腔镜手术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腹腔镜手术后复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10]。
综上所述,早期护理干预推广价值较高,对腹腔镜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具有积极意义,可以作为首选干预措施,为术后恢复创造更多价值。
参考文献:
[1]赵惠英,曾颖,陈萍萍,等.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护理体会[J]. 护理与康复,2021,20(5):39-41.
[2]孟效莉,何雯娟. 循证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静脉血栓、预防知识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分析[J]. 贵州医药,2021,45(11):1844-1845.
[3]王丽霞. 针对性护理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 中国当代医药,2020,27(29):219-221.
[4]高玲,李炳芹,张承丽,等. 基于Wells评分和网络宣教的分级护理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2020,17(23):108-111.
[5]景利娜,崔保宁,赵云云.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J]. 中国民康医学,2020,32(5):161-163.
[6]陆宇露,武丹,史秋莲,等. 弹力袜联合改良截石位护理对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术患者DVT的预防效果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32(1):143-144.
[7]邓子兆,吕芳. 气压治疗仪联合针对性护理对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J]. 黑龙江医学,2021,45(14):1534-1535.
[8]杨娟,房喜英. 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护理对策[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0,27(12):1468-1470.
[9]王敏,陆彩萍,王晓倩,等.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联合集束化护理对腹腔镜下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病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21,19(3):383-385.
[10]王婉荧,陈蕾. 腹腔镜全子宫+双侧输卵管切除术后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效果及对动脉血气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血栓与止血学,2020,26(6):1065-1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