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鹤琴幼儿教育视域下幼儿混龄交往的作用和策略

2022-04-11陈海莉

速读·中旬 2022年2期
关键词:混龄教育同伴交往

◆摘  要:幼儿在同伴交往中有一种非常重要的交往方式—混龄交往,混龄交往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独特的价值,中国学前教育之父陈鹤琴先生在其教育思想中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提出了“活教育”思想的“儿童教儿童”等有关幼儿同伴交往的教学原则。本文即基于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分析幼儿混龄交往的2个案列,并以此阐述幼儿混龄交往的作用和教师促成幼儿混龄交往策略。

◆关键词:陈鹤琴教育思想;同伴交往;混龄教育;混龄交往

混龄交往即打破幼儿的年龄界限,让不同年龄的幼儿通过混合的组织方式在一起游戏、生活和学习。陈鹤琴在其《家庭教育》一书中分析了儿童的心理特点,书中指出小孩子是喜欢和群的“幼小婴儿,离群独居就要哭喊,两岁时就要与同伴游玩,到了五六岁这个乐群心就更加强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幼儿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性发展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幼儿在同伴混龄交往的过程中通过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来满足自己社会交往需要。陈鹤琴在《家庭教育》一书中还分析指出小孩子是好模仿的“小孩子未到一岁大的时候就能模仿简单的声音和动作了...到了三四岁的时候他的模仿能力发展得更大了”,“因为儿童善于模仿,我们可以利用模仿来教育儿童”,幼儿在3到6岁这个阶段是模仿能力最强的階段,因此在混龄同伴交往过程中为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幼儿提供一个很有利的模仿和认知环境非常有必要。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的十七条教学原则中也提到“儿童教儿童”,意思就是以儿童来教育儿童,以儿童来指导儿童,是儿童之间的互教互助活动,这一教学原则也是对陶行知先生提出来的“小先生”制的发展。《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也指出“幼儿教育中可以同龄编班,也可以混龄编班”,这就更加肯定了幼儿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是与不同年龄的幼儿之间的交流学习,幼儿通过与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相处,他们会很自然而然跟着有经验有能力的孩子学习,不需要老师花费很多的时间去提醒,并通过模仿彼此身上的优点来满足自己的情感和社会认知需求。

一、幼儿混龄交往的实践案列

实例分析一:

明明是大班的孩子,年龄较大,龙龙是小班的孩子,年龄较小,两个在玩“摘桃子”的游戏,首先明明用小木棍打桃子,因为明明身高不够,没成功。随后他俩开始探索第二个方法:明明抱起龙龙,让龙龙用小木棍打桃子,因为龙龙力气不够,也没有成功。最后他俩想了第三个办法:明明站在小凳子上,用小木棍打桃子,龙龙在下面扶着小凳子,终于成功打下了桃子。

在此情境中,教师通过开展合作游戏,在整个过程中老师不需要过多的参与和讲解,而是大小幼儿自己通过互助合作的方式解决了问题,体验到了大小合作取得成功的快乐。陈鹤琴幼稚教育之目标中提出了幼儿教育要做让幼儿成为有合作精神的人,而幼儿混龄交往的优势就在于它增加了大小幼儿间进一步玩耍的可能性,培养了混龄幼儿的合作习惯和精神,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丰富了幼儿的情感体验。

实例分析二:

在角色扮演混龄区域游戏中,倩倩是大班孩子,小雪和小阳是中班孩子,强强是小班孩子。在游戏过程中倩倩会进行角色分配,组织整个游戏,倩倩让小雪和小阳在游戏中扮演“妈妈”和“爸爸”带领强强在游戏中扮演“宝宝”,开展了“家”的生活情景模拟游戏。在倩倩规则意识的提醒下,小雪和小阳树立了游戏的规则意识,小雪和小阳在带领强强进行游戏时,也增强了角色责任意识,强强在小雪和小阳的带领下也知道了如何进行游戏。

整个游戏中倩倩处于游戏的组织者计划者的地位,体现了游戏的自主性,小雪和小阳形成了社会责任感和规则意识,而强强在倩倩、小雪和小阳那学会了交往技能和丰富的游戏经验。陈鹤琴先生认为要注重孩子交往能力和培养和锻炼,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交往技能,鼓励和提高孩子与人交往的勇气和兴趣。上述案列充分体现了混龄交往对幼儿游戏的价值,让幼儿体验了与人交往,与人合作的愉快,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增强了规则意识还促进了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二、幼儿混龄交往的作用

(一)提高真实社会中的交往能力,学会与不同年龄孩子的沟通,体验成长角色的变化

陈鹤琴“活教育”思想中认为,孩子需要良好的小朋友来做伴侣,与他们交流相处,以获得友谊,活泼身心,这是成人代替不了的。孩子是一个社会中的人,因此他有自己的人际交往和情感需要。在幼儿园混龄班中孩子可以很容易的选择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有比自己年龄小的、有和自己同龄的小伙伴、也有比自己大的伙伴。幼儿在交往的过程中他可以自由的选择伙伴进行沟通交流,此时会发现小孩子天性喜欢和比自己大的孩子交往,去模仿学习大孩子的身上的习惯,当大孩子发现小的孩子以他为榜样学习的时候,如果小的孩子出现不正确的示范时,大孩子会指出错误并帮助小的孩子一起改正,在大孩子帮助的过程中首先自己对这件事情或者这个行为习惯有了正确的认知,通过自己的需求重组后再表达出来,这是他对已经有经验的“改造”,这无论对小的孩子的认知还是对打的孩子的自我成长都大有裨益。同时孩子在真实的交往中去学习体检到某种交流沟通技能,在对待不同的同伴会用不同的方式去交流。比如:在对自己大的同伴交流时更多的是学习到、听到更多的新词语或者新事物,在与比自己小的同伴交往中,他就可能是一个小领导他会用已有的经验去告诉比他小的同伴我们可以怎样做。

在家庭中,当孩子他还是小妹妹或小弟弟时他体验着被哥哥姐姐照顾着的愉悦,他开始在哥哥姐姐的带领下初步体验、实践、探索外界环境中的一切。在幼儿园中混龄班通常为3-6岁的孩子,从3岁的受哥哥姐姐照顾的小朋友,成长为4岁的承上启下的年龄层,再成长为班级中最大的哥哥姐姐,这个成长的过程,让孩子体验到了成长到不同年龄层时,担任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尝试着不同的角色的变化,在这个角色的转换过程中幼儿在不同的阶段学习到不同的角色应当去做什么,去完成什么我所需要做的工作等,孩子从3岁到6岁在混龄班中真实体验到角色的改变,这个角色的转化过程教会孩子学会主动照顾他人,团结有爱,互帮互助。而在独生子女家庭中成长的孩子,身边缺少伙伴的情况下,孩子的成长路上这种情感需求就没有得到满足。

(二)培养孩子的爱心,让孩子学会关爱他人

陈鹤琴先生认为“让孩子也有爱人的精神,要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同情行为,他认为同情行为不是天生的,要靠后天慢慢培养,要求孩子去帮助他人”“使人得着快乐”,“能够帮助人的一定能爱人,能够爱人的一定能帮助人”。各年龄的孩子在一起生活、學习和游戏,以大带小、大帮小、大教小的活动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哥哥姐姐主动的帮助弟弟妹妹情景,气氛非常的和谐,又或者是小孩子遇到困难时请求哥哥姐姐帮助,孩子们非常享受这个帮助或者被帮助的过程。在幼儿园阅读区角我们会看到大孩子给小孩子讲故事小孩子们津津有味的听着故事。孩子们天天生活、学习、游戏在一起,已经成了一个大家庭,当孩子们有好吃的零食、好看的图书、好听的磁带、好玩的玩具、可爱的小宠物,都会主动带到幼儿园一起分享。孩子们不理解“共同分享”这个词的真正含义,但是,他们却在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共同分享”的意义(也就是陈鹤琴先生所说的同情行为)。

(三)通过观察、模仿学习,得到全面发展,提高学习有效性

模仿是孩子学习的重要方式。陈鹤琴在《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书中指出“模仿动作,青年老年亦有,不过儿童来的格外充分些,儿童学习语言、风俗、技能等,一部分是模仿别人而来的”。时刻与孩子在一起的是他的同伴,当孩子们在一起完成某个活动孩子时,大的孩子会观察到小的孩子在活动中的改变,有时还会惊讶的说这明明是一个三岁的弟弟,他对这种活动中的技能的掌握竟然如此的熟练。我们会在户外活动中也会看见年长的孩子设置游戏规则,要求年幼的孩子遵守规则,他也会根据年幼同伴的接受能力考虑活动的难易程度怎么才能一起愉快的游戏,这更进一步培养了年长的孩子的自信心,领导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等等。当年长的孩子在组织游戏活动时代表他已经通过自己的方法真正掌握了理解了这个活动规则,而不是死记硬背或者半懂不懂,在这个过程中年长的孩子在更进一步构建和完善之前所学的内容。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是学习者也是观察者,随后他们也会升级为学习者观察者领导者和守护者,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教学循环过程。

我们还会看到小的孩子经常追随在大孩子的身后,喜欢模仿哥哥姐姐的样子。例如:孩子们吃完午餐后主动的收拾餐具,在大孩子的带领下小孩子学着大孩子把餐具送到指定的地方、一起取毛巾擦桌子、擦椅子,会发现大的孩子主动的整理玩具和图书,小的孩子看到后会要求主动的帮忙。孩子在这个有秩序的环境中渐渐地形成了生活自理能力,不仅生活的自理能力有了提高,同样语言能力动作发展能力都有很大的锻炼和提高,特别是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于同龄孩子在一起,混龄班的孩子会发展的更快。对于大孩子来说,他们经常会有帮助小的小朋友的经验,在教别人时,必须将自己脑中所存的有限知识再加以分析重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将自己的内在所学转化为自己的理解,再站在对方的角度用语言表达出来,让他人理解,这时他的理解会更加深入,获得的有效经验更为丰富。

(四)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合作,有利于幼儿集体意识的培养

陈鹤琴先生认为“要使儿童日后成长为社会成员之一,必须要先培养儿童习惯于集体生活开始,使幼儿无形中受到影响,能够帮助他人,爱护他人,培养其对事物的同情心,发挥团结友爱的精神”。年幼的孩子在完成某项活动需要年长孩子的参与时,在这个过程中会引发孩子发现对方的优点和包容彼此的不足,这时就是在无形的发展他们的集体意识。一个年长的孩子不会取笑年幼的孩子尿裤子,因为他们知道对方比自己小,自己小时候也这样。年幼的孩子在观察年长的孩子时,他会把年长的孩子当做榜样不断学习和成长,想要和年长的孩子一样操作更有挑战的工作,能有机会帮助别人,有机会展示自己所掌握的本领。如在户外中当活动结束时孩子们会一起合作收拾好工作区域,大孩子会选择比较重的器械玩具放回原处,年幼的孩子去收拾整理他们力所能及的东西,例如将椅子摆放好,捡起地上的垃圾,他们通过合作完成了工作,最后愉快的一起接受老师的表扬。在这个合作过程中,大孩子知道了有年幼孩子的帮忙很快的就可以完成工作,年幼的孩子了解到了重的器械玩具只有大孩子才可以搬动,他们都体验到了再团体中合作所带来的乐趣。

三、教师促成幼儿混龄同伴交往的策略

在《怎样做人民的幼稚园教师》一书中陈鹤琴先生对儿童群性和德性发展有过许多重要的论述,他强调“教t师应与儿童建立良好的关系,应帮助儿童接受群体生活的基本价值观及规范,培养儿童合作的精神、同情心、服务的精神等等,教师们应当在儿童整个生活中,集体的方式下进行养成教育。”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幼儿园教师要掌握促成幼儿混龄交往的各种策略。

(一)有准备的环境

环境对幼儿成长过程有着重大的影响,既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也可以阻碍幼儿身心的发展。现今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的情况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独生子女反映出的不会与人交往,性格孤僻自私等等。而独生子女的缺乏同伴交往和情感需求可以在混龄班中的得到学习和弥补。幼儿园是幼儿一日生活的主要场所,它有着浓厚的教育氛围,在幼儿的健康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因此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生活、学习和游戏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混龄同伴交往的活动。在一日生活中通过大带小,大教小的方式可以开展穿衣服、穿鞋、自己吃午餐等活动,给孩子准备一个他所需要的环境,让孩子在环境中吸取知识来提高他的认识水平和情感交流。

(二)不同年龄段交叉交往

让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去和比他大或者小的幼儿一起进行游戏活动。教师采取激发、鼓励等方式引发不同年龄幼儿间发生交往的方法。在幼儿一日的生活中,幼儿混龄同伴间一同游戏、学习的时间很多,老师也可利用的丰富的活动材料引导幼儿一起阅读,讲事故,共同做一份有挑战的工作等。在这个交叉交往的过程中大孩子在重复的活动中得到知识和技能的巩固,小的孩子在重复的活动中得到了足够的时间去学习认知新事物。

(三)交往中问题引导

幼儿在交往时,也会遇到困难和争吵,这时老师先进行适当的引导,引导幼儿自己先去解决问题,如果解决不了再寻求帮助。引导幼儿进行积极地思考和探索寻找解决的方法, 老師在对幼儿混龄同伴交往中的障碍和冲突进行疏导时,不要直接告知答案或方法,而是以暗示性、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幼儿自己去探索。如在一次大小幼儿搭配进行的比赛活动中,其中一组因为年幼的幼儿没有配合好,中途出了错误,年长同伴就责备他,并表示不愿和他一起玩。这时教师借机把幼儿集合起来,引导孩子:“对弟弟妹妹的错误应该怎样?”孩子们各抒己见,教师及时给予反馈。随后,孩子们又回到了快乐的活动中。

四、结语

陈鹤琴先生在立足教孩子做人的基础上,重视培养孩子的群体意识和交往能力,以促进其社会化的发展,这种观念和做法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具有非常重要现实意义,因为这既是孩子们幸福成长、立足社会的必要条件,也是我们的社会和人类得到完美发展的必要条件。混龄交往能够让幼儿在获得人际交往经验并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学习知识和社会规则。在传统的教育和混龄教育中老师要从不同的幼儿的发展水平和认知水平去引导幼儿也就是在因材施教上得到了更好的开展。但这也是对混龄老师的一种挑战,不能用传统的方式去带领幼儿,必须学会与幼儿交流,善于观察孩子。随时要根据课堂活动的变化给每个幼儿相应的教学,教学方式上很多需要用开放式的、个别化得教学方式。不仅要针对幼儿共同的特点进行教学与老师互动,还要能够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使得每个幼儿都参与其中,要引导大的孩子与小的孩子之间的“儿童教儿童”的方法,通过异龄幼儿交往以及角色变换让幼儿在身心上得到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陈虹.陈鹤琴与活教育[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陈鹤琴全集 (第五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3]陈鹤琴,家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5]陈鹤琴.怎样做幼稚园教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6]玛利亚*蒙台梭利著.北京儿童之家教育研究编译:《吸收性心智》[M],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

[7]张博.学前混龄教育应成为我国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模式[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02):40-43.

[8]吴雅玲.试析绘本在幼儿园社会教育中的运用[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01):50-53.

[9]赵静.在蒙台梭利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J].科技风,2015(10):204.

作者简介

陈海莉(1987.01-)女,湖南邵阳人,毕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研中心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高校教师发展。

课题项目:2019年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陈鹤琴教育思想在贵州省农村幼儿园应用路径探索研究》(2019B233)的阶段性成果。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混龄教育同伴交往
初中生同伴交往归因研究的重要性及现状分析
礼貌教育促小班幼儿交往能力发展实践
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研究
角色游戏在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中学生生命意义感现状研究
浅析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
混龄教育中幼儿的别样“分享”
指南背景下幼儿园蒙氏混龄教育实施的有效策略
浅谈混龄教育中幼儿心理理论与创造性人格的关系
学前教育的“混搭”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