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麻醉方法对剖宫产术中产妇的影响研究
2022-04-11陶拥军
陶拥军
关键词:剖宫产;全身麻醉;应激反应;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06--01
前言
当遇到有椎管内麻醉或区域麻醉禁忌症的女性需要术中抢救和气道安全时,应考虑全身麻醉。目前已知,除肌松剂外几乎所有全身麻醉剂均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因此鉴于麻醉剂对胎儿的影响,在分娩前限制镇静剂和麻醉镇痛剂的应用。本研究旨在观察和比较两组常用全身麻醉方法对产妇应激反应、术中意识及新生儿的影响,以探索一种更优越的剖宫产全身麻醉方法,可提高在提高产妇舒适度的同时,为产妇健康和婴儿安全提供了临床应用剖宫产全身麻醉的依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基层医院不同麻醉方法对剖宫产术中产妇的影响
2.2研究方法
2.2.1实验法
实验时间为2020年3月至2021年10月。研究对象选自黄州区妇幼保健院的50例全麻剖宫产患者,排除多胞胎、早产、严重器质性损伤、意识及精神障碍、肥胖、已知胎儿畸形及胎儿窘迫、妊娠高血压等合并症,所有入组患者均知情同意研究过程。符合试验要求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静吸复合麻醉组和全凭静脉麻醉组,每组25例。所有患者术前均常规禁食8小时和6小时,术前未使用任何药物,并为新生儿复苏做好提前准备。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采用左倾15-25度。使用心电图仪监测心电图 (ECG)、呼吸频率(全静脉麻醉)、脉搏血氧饱和度(静脉和吸入麻醉联合 pO2)、呼气末二氧化碳 (PETCO2) 并连接 BI IV。复合吸入麻醉脑电监测仪监测麻醉深度。打开上肢静脉,滴入林格氏乳酸钠溶液。对低血容量或预期术中出血的患者进行中心静脉穿刺和有创血压监测。诱导前,面罩吸氧3分钟,氧气流速为6L/min。
2.2.3数理统计法
使用Excel表记录和存储问卷调查数据,并使用统计软件spss17.0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数据结果表示为平均值±标准差,并分析了指标数据变化趋势,同时使用T检验比较组之间和组内部的差异。
3结果与分析
3.1实验对象基础信息对照比较分析
两组年龄、胎龄、身高、体重及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用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吸入麻醉组采用8%七氟醚、6 L/min氧气流量、1.5 mg/kg丙泊酚、0.6 mg/kg罗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呼气末七氟醚浓度调整为1.2%-1.3%,丙泊酚2.5 mg kg-1 h-1维持麻醉;全静脉麻醉组给予丙泊酚1.5 mg/kg、瑞芬太尼1 μg/kg·kg、罗库溴铵0.6 mg/kg进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成功后开始手术,瑞芬太尼0.05 μg·kg-1·min-1 ,丙泊酚2.5mg·kg-1·h-1維持麻醉。切开腹膜时停止所有药物吸入和输注。胎儿娩出后立即加深麻醉,给予咪达唑仑0.05 mg/kg、舒芬太尼0.3 μg/kg、丙泊酚3-4 mg kg-1 h-1、瑞芬太尼0.2μg/kg~0.3μg/kg-1 min-1 以维持麻醉直至手术结束。
3.2静吸复合麻醉组及全凭静脉麻醉组各项指标对照比较分析
测试时间节点为T0麻醉诱导前、T1麻醉诱导后、T2气管插管即刻/手术开始以及T3胎儿娩出时,两组静脉吸入麻醉BP、DBP在T1、T2均较基线T0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之间没有差异。两组在T1、T2、T3全静脉H麻醉均快于基线T0,联合静脉吸入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静脉麻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T1、T2时,联合静脉吸入麻醉组和全静脉麻醉组的心率明显快于全静脉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剖宫产中全身麻醉方式要慎重选择,所用麻醉药物的种类、剂量及给药时机更要谨慎。
4.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方式均能满足剖宫产手术的要求,术中产褥期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通过两组比较研究,全凭静脉麻醉组较静吸复合麻醉组能更好地控制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应激反应,患者生命体征更稳定,但静吸复合麻醉组可能较全凭静脉麻醉组能更好地控制麻醉深度。
参考文献:
[1]李智.不同麻醉方法应用于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术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21,13(10):90+92.
[2]李宁,杨丽娟.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对剖宫产术中新生儿及产妇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10):11+31.
[3]何丽君,于敏.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对剖宫产术中血压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4(08):687-688.DOI:10.16821/j.cnki.hsjx.2004.08.007.
[4]吴成富,刘丽,郑莉莉,刘建树,王春亭.重度心衰患者剖宫产术不同麻醉方法的对比观察[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2(12):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