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下结肠癌手术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优势分析

2022-04-11周林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2年6期

周林

关键词:腹腔镜下结肠癌手术;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苏醒时间;认知障碍发生率

【中图分类号】 R574.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06--01

近几年来,腹腔镜技术已广泛用于结肠癌的手术治疗,并逐渐替代开腹手术,这对患者而言也是非常有利的,在达到治疗目的的同时又能显著降低手术所致的创伤性,使其早日康复。实施手术需多学科协作,包括护理配合、麻醉干预等等,麻醉质量可直接关乎到手术的开展与患者整体预后,加之结肠癌患者多为老年人,其对麻醉药物与手术的耐受性远不及青壮年人群,倘若在术后伴随认知障碍等并发症,那么也会干扰其病情恢复,亦增加了家庭负担,所以对这类患者的麻醉流程加以完善是关键[1]。本文围绕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方案展开分析,以此来明确其在腹腔镜下结肠癌手术中的作用优势,并就单纯全麻方案展开对比,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以奇数偶数随机1:1分组原则,划分我院符合手术指征的50例结肠癌患者至2组,即对照组25例,观察组25例,研究起止时间2020年12月份至2022年1月份,两组患者病历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呈P>0.05,详见表1:

1.2方法

对照组:在开展腹腔镜手术时施以全麻方案。首先,选择咪达唑仑(0.04mg/kg)、舒芬太尼(0.4μg/kg)与丙泊酚(2mg/kg)来达到麻醉诱导目的,给药方式为静脉输入,在此基础上,选择维库溴铵行间断静脉输注,剂量控制在0.1mg/kg,以保障镇痛、肌松效果,在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后,给予七氟烷吸入来维持术中麻醉,期间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来间断性追加相关药物。

观察组:在开展腹腔镜手术时施以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方案。首先,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在其L1-2椎间隙行穿刺操作,待穿刺成功后,选择7ml罗哌卡因推注,初始剂量控制在4ml,确保患者无全脊髓麻醉表现后,注射罗哌卡因,保证麻醉阻滞平面低于T6,在实施手术期间,结合其实际情况来追加罗哌卡因,通常情况下,每间隔1h追加1次即可,待麻醉起效后再实施全麻,流程与对照组相同。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经SPSS19.0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对比,觀察组麻醉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且认知障碍发生率更低,呈P<0.05,详见表2:

3讨论

发生于结肠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即结肠癌,是一类发病率极高的消化道癌症类型,该病的发生与家族遗传、结肠性疾病等因素有比较密切的联系,相对而言,结肠癌早期症状表现往往不明显,常被患者所忽视,在确诊时疾病多已过渡为中晚期。倘若患者符合指征,临床会尽早对其实施腹腔镜手术,以此来达到提高治愈率、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的目的,较于传统开腹手术而言,腹腔镜手术存在诸多优势,但为保障手术的安全性与效率,使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对麻醉流程加以完善也是非常重要的[2-3]。以往对结肠癌患者实施麻醉时常选择全麻方案,虽然其麻醉效果良好,却也存在局限性,大脑是全麻的作用靶器官,由于其麻醉程度较深,也会增加机体内的药物残留量,所以不能忽略全麻对患者神经系统所造成的损伤,另一方面,结肠癌患者多为老年人,鉴于其生理特殊性,更容易在术后伴随认知障碍等并发症。

而硬膜外阻滞麻醉方案则是通过在硬膜外腔注入局麻药物,以对脊神经根起到阻滞作用,暂时性麻痹其所支配的区域,将其与全麻联合用于腹腔镜结肠癌手术中,能弥补全麻存在的弊端,在促进麻醉药物代谢等方面亦起到了重要作用,是改善麻醉相关指标、规避认知障碍发生的有效手段[4]。基于此,本文尝试将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方案用于观察组患者腹腔镜手术当中,发现该组患者麻醉相关指标要优于接受全麻方案的对照组患者,术后4h认知障碍发生率仅为12%,对比呈P<0.05,这验证了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方案在腹腔镜下结肠癌手术当中的适用性。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得知,对结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时采取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方案有确切优势。

参考文献:

[1]李永辉, 张瑞波, 鲁文静. 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在老年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20, 40(8):2.

[2]严俨. 探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对老年患者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18, 15(7):4.

[3]王友亮, 卯时芬. 比较单纯全麻和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临床效果[J]. 医学信息, 2020, 33(02):2.

[4]杨建勇, 荆宁宁. 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细胞因子水平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 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