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史料教学

2022-04-10陈志琴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史料教学初中历史核心素养

摘 要:史料即历史发展进程中遗留下的各种资料,能帮助人们认识和解释历史发展过程。人类认识和研究历史无法脱离史料,一旦脱离史料则会使历史教学陷入毫无根据的理论说教,不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综观历史教学现状,虽然部分教师具备史料教学意识,但选取的史料和采取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未发挥史料优势,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对此,初中历史教师可结合学生学情与课程特征,多方面开展史料教学,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历史教学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初中历史;史料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2)06-0070-03

引  言

历史是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但与初中生实际生活距离较远,所以学生在学习时难免会存在理解差异和理解困难。引入史料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历史背景下事件的意义和产生的影响,使其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提升历史综合素质。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学目标和内容,全面且细致地引领学生探究史料,创新史料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史料的优势作用,消除学生学习和理解历史知识的障碍,激发学生深层次探究知识的欲望,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明确史料特征

史料实证是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受到师生高度重视,要求教师善于运用多元教学方式,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并通过史料教学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使其学会基于客观角度评价历史。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史料,对学生学习和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历史教师所选的史料,应在事件、人物、地点、时间等多方面与课堂教授内容相符,否則,即使史料再准确,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史料作为某一特定时期的产物,必然会有一定的局限性。正因史料具有局限性,教师可引用不同类型史料互相补充,并在此基础上证明相关结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基于史料视角深入研究教学内容,以便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借此帮助他们理解与掌握历史理论知识,使其能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学会正确认识历史现象、人物、问题与事件,切实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事实上,历史事件多姿多彩,但大部分历史教师片面认为历史学科较为严肃,需要运用严肃的素材,证明已发生的历史事件,因而未考虑所需史料的趣味性,导致历史课堂气氛极为沉闷。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应结合学生兴趣选取史料,将教材理论转化为生动故事,再通过鲜明具体的历史人物与完整的故事情节打动学生,增强学生情感体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从以往灌输知识转化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得到凸显。优秀问题能促使学生刷新已有认知,启发思维和智慧,所以,历史教师在运用史料时应在合适时机提问,引导学生深入解读史料,使其形成良好的史料素养。一般历史史料包括图文结合、图表、文字等类型,不同类型材料有不同的分析技巧,如文字型历史史料需注重对学生阅读、提取有效信息及归纳总结等能力的培养。

以“美国独立战争”为例,教师为学生选取五段材料并在此基础上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两种经济制度间有何矛盾?学生阅读史料后了解到北方工业资产阶级在于保护本国工商业市场,所以要求提升关税;南方种植园则在于满足进口需求,提议降低关税,所以,关税之争是两者的首要矛盾。同时,北方工业资产阶级强调对奴隶制发展有所限制,并解放广大黑人奴隶,所以劳动力之争是第二个矛盾。三即新增西部土地归属权,主要问题为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斗争。学生经过讨论后得出以下结论:奴隶制的存废是南北主要矛盾的焦点,只要废除奴隶制就能顺利解决上述问题。可见,初中生在历史史料引领下,能有效对南北方制度矛盾进行归纳总结。

基于史料分析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明确各种史料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具体教学需求有的放矢地引用史料和设计问题,让学生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收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能够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知的桥梁,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辨析与使用史料,助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选取精确典型史料

毫无疑问,初中历史史料教学无法脱离史料收集、运用、分析等一系列过程,其中运用史料的起点即为史料选取,只有保证史料的准确性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初中历史教师在选取史料时应遵循准确性与典型性原则,其中的准确性,即选取的史料需“精”且数量适宜,避免课堂教学中堆砌大量史料;典型性即历史教师需围绕每个章节的内容和目标,选取与教学主题相符的史料,保证史料的客观性与多元化,避免出现所学史料脱离历史教材和学生学情等现象。

综观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部分历史教师为了讲解更多的知识,选取过多史料或运用大量大篇幅史料,未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历史教材与史料间的平衡,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降低了课堂的教学效率。由于历史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在选取史料时应凸显“精”,换言之,要选取集典型和简洁于一体的史料,借助史料引领学生更好地体验和感悟历史,并高度还原历史场景。与此同时,教师选取史料时还应着重凸显典型性,选取能说明问题、代表性较强及高度精练的史料,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此外,初中历史教师选取史料时还需围绕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关调查研究显示,部分初中历史教师选取的史料缺乏生动性,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与史料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学习需求和兴趣,选取有利于营造生动课堂氛围的趣味性史料,引领学生高效参与课堂教学。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应结合学生兴趣选取史料,将教材理论和制度转化为生动故事,再通过鲜明具体的历史人物与完整的故事情节打动学生,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以“金与南宋的对峙”一课为例,教师在导入阶段可以为学生讲述岳飞抗金的故事,随即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直观展示北宋、辽、西夏形势图和南宋、金对峙形势图,指导学生基于历史角度认识岳飞被后世称为民族英雄的原因,促使学生深层次思考史料,并学会站在理性与客观角度分析北宋灭亡的原因,在增强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发挥问题价值优势

初中历史教学注重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要求教师挣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启发者,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究意识提供充足条件,提高历史教学效率。综观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部分教师的提问往往得不到学生回应,整个课堂气氛沉闷,效率低下。究其原因,多和历史教师提出的问题难、偏、杂、空有关,未准确把握教学目标,造成课堂提问偏离预期方向。与此同时,部分教师提问方式单一,前后缺乏紧密连接,习惯性使用“对不对”和“是不是”等随意性较强的问题。学生长期处于简单应付状态,导致思维疲劳,降低了课堂学习效率。

传统历史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缺乏新颖性,无法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故而初中历史教师要结合史料特征和学生兴趣,设计集趣味性和新颖性于一体的问题。教师在应用史料时应优化课堂提问,注重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提问,凸显教学重难点知识,实现真正意义层面的高效教学。

以“北伐战争”教学为例,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为学生呈现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大家能否结合这幅图描述北伐军胜利进军路线?北伐军在前进时都途径哪些省份?”上述问题与常规的让学生回答北伐战争过程相比更为生动,也更能启发学生思维。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史料细微之处提问,促使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有效锻炼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历史是已发生过的事情,脱离学生现实生活,所以大部分学生认为历史知识难以理解。当前,很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已逐渐认识到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其是基于史料教学的环境更是如此,师生应在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中相互交流,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虽然大部分初中历史教师具备应用史料教学的能力,但教学效果却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并未充分重视史料教学。历史教师只有从思想层面改变对史料教学的错误认知,才能有效解决教学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与教育培训活动,为教师传授新型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鼓励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史料教学,通过适当嘉奖在创新教学方式上有突出表现的教师,以激发其他教师工作的热情。与此同时,学校还需定期组织教师前往其他学校交流学习,聘请经验丰富的教育家为教师分享教学经验,促使教师深化对历史史料教学的认识。教师只有树立全新的思想观念,在教学中才会更加得心应手。

史料教学以史料为主阵地,但并非围绕教材开展所有教学活动,教师还需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与历史学科有紧密联系的专业书目,丰富自身知识储备。与此同时,教师还可积极鼓励学生阅读与历史专业有关的书目,并在此基础上绘制阅读规划图,或为学生推荐相关書目,使学生站在更为客观和深远的角度了解同一历史事件中教材并未提到的细节,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阅读中能学会如何运用史料阐述自身观点,掌握运用史料实证的方法,提升史料实证素养。历史课外阅读书较多,教师在推荐书目时需充分考虑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情况,以及历史教材内容,选取能准确且真实地反映历史、涵盖教材中史料的准确性与真实性的书目,以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历史教材中有很多图片史料以组合形式呈现,此类图片史料呈现的内容多为相同时期的不同方面,需要学生将多张图片组合到一起获取完整信息。历史教师运用多张图片史料开展教学,能使学生了解相对完整的史实。因此,教师在此过程中,需引导学生结合多张图片内容综合思考问题。历史是有传承的,每一部分看似独立,却也是由之前的历史故事延伸发展而来,同时也是后续历史的铺垫。

例如,当学生学习了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建立秦朝之后,由于生性残暴,迫害了很多无辜百姓,致使秦国很快灭亡时,就会很自然地理解为何汉高祖刘邦在治国时如此重视百姓之基。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正是有了前车之鉴,汉朝统治才如此深得百姓之心,从而创建一代盛世。同时,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收集资料,尽可能详细地了解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历史事件或一个历史人物,并用一堂自习课的时间让每个学生介绍自己收集到的内容。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结  语

总之,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课题,更是每位学科教师重要的教学任务。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巧用史料帮助学生消除理解障碍,拉近学生与所学历史知识之间的距离,拓宽学生历史思维,从而提高历史教学效率和质量,实现预期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房亚青.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史料教学初探[J].休闲,2020,205(01):110.

[2]黄娇.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史料教学刍议[J].读天下(综合),2020(04):75.

[3]任平宽.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5):22-23.

[4]邱英莲.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法的合理运用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9(24):1.

[5]丁莉.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0(11):56-57.

[6]廖绍作.史料实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教育,2019(14):126.

[7]祝祎.初中历史课堂史料教学研究:以史料选择的基本原则为例[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1(04):21-24.

作者简介:陈志琴(1978.4-),女,福建莆田人,任教于福建省莆田第二中学,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史料教学初中历史核心素养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的“史料教学”
以史料促教学
试论新课改下史料教学的作用及运用原则
浅论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作用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