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细微处架构文言文有效阅读

2022-04-10陈玉林

民族文汇 2022年8期
关键词:有效阅读文言文细节

陈玉林

摘 要:针对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分析文本存在的浅层、无度、无效解读等现状,本文将“品味细节”作为文本解读的研究重点,通过咀嚼、推敲与质疑重点的词语、句子、场景等细节的方式,推进对文本的解读,让文本中的细节自己说话,走近古人,准确把握古人心境,架构文言文有效阅读。

关键词:文言文  细节  心境探寻 有效阅读

平时给学生上文言文感触良多,觉得学生对文言文存在畏难心理。究其原因有二:一是要识记大量文言文词汇,并要求长篇背诵;二是语句晦涩难懂,古今诸多因素差异,很难“入境”与古人“相亲”。那么,文言文该如何细化,消除学生畏难心理,掀开古人神秘的面纱呢?

一、咀嚼细节,探寻古人心境。

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咀嚼重点词语、句子,场景,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把握主旨,走进作者内心,与作者产生感情共鸣,体验语言文字的美感与语感。

1.词语的品味

文言文虽然晦涩难懂,但个别词语简洁传神,教师要用心引导,帮助学生高效阅读。比如《记承天寺夜游》》中“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中的“寻”、“遂”与“亦”。引导学生展开想像,强调“遂”义为“于是就”,“于是就”此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带有不假思索之意,可引导品读出苏轼与张怀民关系友好。后一“亦”字,可引导学生体悟出苏轼与怀民心意相通,这一咬文嚼字的过程,也是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把握人物性格的过程,起到有效架构的作用。

2.句子的品悟

古文简短,它往往存在直达心灵深处的重点句子,抓住这些句子就抓住了课文的点睛之笔,感人之处、灵魂所在。这些句子可以是文章提示主旨的领起句或结尾句,或是文章中议论性或抒情性的句子等等。阅读古文应抓住这些重要的句子,细细咀嚼,感悟语言文字背后蕴涵的东西,仔细揣摩其味所在。

《陋室铭》中的“何陋之有”,本文刘禹锡只用“何陋之有”,兼含著“君子之居”的意思,可探寻出刘禹锡虽被贬为和州刺史,但他刚直不阿,不向权贵低头,采用反问句、倒装句强调“不陋”,语势凝重,以君子自居傲岸的气节跃然纸上。引导学生探讨这句话在文中存在的意义,有利于理解刘禹锡的心态。

3.场景的体悟

场景描写是刻画人物,展开情节,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段,阅读记事性古文,尤要细细咀嚼重要场景的细节魅力,体悟精彩场景渲染气氛,浸润人物心境心绪的作用。

比如《湖心亭看雪》中张岱在湖心亭中巧遇两个金陵人这个场景,通过 “强”字可引导学生读出一种喜遇知音,哪怕不会喝酒也要强迫劝勉自己痛饮“三大白”的惊喜豪迈之情,文行于此大可收笔,但张岱忍不住:“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金陵人答非所问,作者为何着意此三句话?“一问”是微扬起,余波,金陵,朱明龙兴之地,《陶庵梦忆》开篇“钟山”中太祖曰:“孙权,亦是好汉子,留他守门!”君临天下,何等慷慨意气!客此,在崇祯五年,现在“金陵人”还能客在西湖吗?这是梦中人语还是荒山中人语?这是痴人语!“莫说相公痴,更有痴的相公者!”痴人在说梦,一句梦话,悠然出纸。细读场景描写,我们恍然推开了明末清初的大门,走近了张岱,站在隐处倍加同情地看着满怀伤感却又“强饮”欢笑的张岱。

二、推敲细节,叩击古人心灵。

细节展示美,细节见真性情。品读细节,可以通过替换比较,引导学生推敲文本中的重点标点、词语、语序等细节,可以让学生体会文本语言丰富、优美、生动、形象的个性魅力,从而做到高效阅读。

1.标点的替换

小小的标点符号起到传达无穷之意的效果。因此,解读文本时我们要更多地关注标点的修辞作用,“沉入”地发现标点的亮点与深意,以替换比较的方法引领,唤醒学生的品味体验,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朦胧走向清晰。

《石壕吏》中“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有的老师上课时形象地把“!”比作锥子,我们会发现“!”犹如锥子般刺入老妇因儿子战的战,死的死,白发人送黑发人那颗血淋淋苦难的心。而换成“。”则力度不够,情感平淡。推敲一个标点,带出一颗受难的心灵,因此,作为语文老师自己平时要多细读,研究文本,多留意举重若轻的标点,带领学生走入丰富多彩的古文世界。

2.词语的增删

《孙权劝学》是篇人物形象鲜明的小品文,人物形象大都通过语言简洁表达,笔者在备课时添加了表神态、心理的词语——

初,权(郑重地)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笑嘻嘻地)辞以军中多务。权(语重心长地)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自豪地)曰:“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佩服)拜蒙母,(欣慰地)结友而别。

上课时让学生根据文意自由添加表神态或心理活动的词语,并说明添加的理由。这样一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思维完全扩散,从而加深了对主题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3.句子的调换

语序、句式是语言体式重要的表现形式。用替换比较的方法可以很直接地让学生体会出作者使用特定的语序、句式表现的作品的主题与内涵。

比如《愚公移山》中:“愚公之妻”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而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有的老师在上课时把这两句句式内容看似相同相互替换,就发现因身份不同,人物的语气、内心情感也不同:“其妻献疑”,作为妻子诚心诚意地为愚公担心着想,“智叟笑而止之”,智叟是嘲笑制止看不起,这两个人物内心世界微妙活动,与愚公情感亲疏关系,通过调换跃然纸上。

文言作品中,古人看似离我们遥远而又神秘,如果我们掌握“品味细节”这把钥匙,通过对文本中标点、词语、句子、场景等细节的细细咀嚼,深入推敲,大胆质疑,开掘言语的多层内涵,就能揭开古人心灵的面纱,走近古人,浸润文本,为有效阅读架构兴趣的支架。

参考文献:

[1]《课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 北京师获大学出版出.

[2] 王先霈主编,《文学文本细读讲演录》[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有效阅读文言文细节
文言文阅读专练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关注48个生活细节
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
细节取胜
时尚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