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2-04-09陈玲玲

英语教师 2022年3期
关键词:语篇导图高中英语

陈玲玲

引言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确整体的学习目标及学习机制,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展开教学。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且内容复杂。将思维导图运用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有利于完善学生对英语语言的认知,加快整体记忆速度,综合提升英语素养。此外,教师应用思维导图可以使英语知识点逻辑化,为高中生提升综合能力奠定基础。

一、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是一种发散性思维工具。它从整理笔记活动转化而来,可以帮助人们通过分析、思考构建相关知识体系,完成概念梳理及知识点总结(李白兰 2018)。思维导图从一点出发,呈辐射状向四周延伸,形成具有逻辑的知识体系。在应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左、右脑同时发挥作用,锻炼抽象思维及感性思维,扩充知识架构,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将思维导图运用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可以提升学生的英语素质。在通常状态下,思维导图的树状分析图能够以其变化且充满逻辑的思维模式,帮助学生找到相关知识点的分支,形成多层知识点,不断细化,完成知识框架建设。思维导图可以不断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其思维能力,使其具备强大的思考张力,对教师后续教学提供引导。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思维导图被我国教育体系吸收采纳,并运用到教学中,实现了全面融合(林景 2018)。将思维导图应用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有助于全面梳理教材知识点,分析相关概念,全面理解知识。例如,在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如以“介词”为中心词,将相关知识点运用树状分析图进行分析。在后续教学过程中,以此为思维导图的中心,在黑板上绘制思维导图。学生以教师绘制的思维导图为模板,以认知思维导图的分支对介词的作用及介词的种类实现有效认知,并自发根据介词种类掌握对应思维用法。教师帮助学生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可使知识点更加全面且富有层次感,使其更好地认知整体概念,提升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

第二,有助于解决学生在课堂笔记中的问题。在教学中,受教师课堂讲课速度及自身对知识点认知的影响,很多学生在记笔记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失误(王晓芳 2020)。即教师所讲的每一句话均记录,不仅无法实现全面复习,且效率不高。学生在课堂上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记录关键词及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便于补全笔记,提升学习效率,构建知识结构。

第三,思维导图可以使教师及学生之间形成高效互动。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互动非常重要。学生通过互动,可以有效吸收教师的指导意见,弥补自身的学习缺陷。教师基于互动可以了解学生在英语阅读中出现的问题,调整教学结构,全面提升其学习效率。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与教师出现严重的沟通不足问题。教师运用思维导图,可以促进与学生沟通,了解彼此的想法。同时,教师可根据与学生的沟通情况,改进教学模式,提升整体教学效果(李岩 2020)。

三、思维导图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要素连接

(一)想象力连接

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实现想象力连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部分学生反映阅读文章偏长,难度较高,无法进行有效阅读。思维导图基于学生的基础、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能减轻他们的逆反心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提升阅读教学质量(李大虎 2019)。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实现深度思考,拓宽知识体系,激发思维及想象力。此外,可以全面优化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记忆力连接

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根据某一知识点,串联全文,在后续阅读中,实现重点认知。利用思维导图展开阅读,学生能不断加快学习进程,增加信息量,提高阅读水平(朱巧平 2020)。因此,运用思维导图,通过分析,学生将对单个知识点形成牢固记忆。其中,树状分析图可以将单个知识点实现有效串联,对学生的英语阅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无法有效学习文章结构及脉络等,有效运用思维导图,可培养其阅读思考能力,使其具有独立处理问题的思维。

四、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有效运用思维导图的策略

(一)加强思维导图与英语阅读之间的联系

阅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及思维品质,引导其运用相关语言信息达成认知发展,获得审美提升。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深入讲解文本,加强学生对阅读及思维导图的全面认知,引导其通过思维导图了解文章的深刻含义,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达成与作者的思想共鸣。另外,教师要通过思维导图,使学生借助相关阅读技巧及策略,对语言符号进行分析、处理。同时,基于思维导图,解码阅读文本中的知识点,构建以语篇阅读为主的相关图形,如结构图形、题材图形、语境图形等。这些图形围绕某一主题设定,可以使学生完成知识点的有效关联,实现意义构建,形成结构体系。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发散性思维工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隐性知识点。教师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时,可以对所教授的单词进行梳理概括,促使学生通过单词完成相关语篇记忆,锻炼其思维能力。

(二)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相关语境

阅读是掌握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掌握技能的基础。因此,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相关语境,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运用思维导图可以直观、清晰地呈现文本语言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可基于思维导图创设语境,引导学生寻找文章的主题词及关键词,实现语境阅读。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一Unit 4 The Paradox of Choice—Why More Is Less时,教师结合思维导图(见图1)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知识,为后续阅读扫除词汇障碍,降低阅读难度。

图1

(三)设立相关的学习目标对学生进行引导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情分析与思维导图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全面引导,做到因材施教。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须结合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设计相应的思维导图,激活学生的相关认知。以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一Unit 4 The Paradox of Choice—Why More Is Less教学为例,教师通过设计以字母为开头的思维导图(见图2),引导学生全面解读思维导图中的相关信息。在语篇结构中,教师借助思维导图标记语篇的结构主线,激发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全面认知。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有效认知作者的写作思路及创作逻辑、思维,解读语篇结构,分析构成语篇的句子,全面梳理作者的思想情感,认知语篇结构。

图2

此外,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整理文章逻辑,增强写作技能,还能利用相关学习目标对其进行引导。例如,教师在模拟写作中,通过思维导图分析不同的写作基准点。例如,让学生写一篇包含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等的文章,要求他们结合The Paradox of Choice—Why More Is Less的观点,重新绘制思维导图,从而完成写作。The Paradox of Choice—Why More Is Less文章主体结构清晰,遵循“三段式”写作模式。教师让学生根据“三段式”写作模式展开写作,并理清知识点及相关论证之间的逻辑关系,关注作者的写作情感,分析作者在写文章时的逻辑思维及写作手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语言、知识、结构、题材等角度,以思维导图为基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其阅读思维,增加其阅读技能,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语篇导图高中英语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高中英语集体备课的探索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第6章 一次函数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