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

2022-04-09王妍

英语教师 2022年3期
关键词:设计说明语篇素养

王妍

引言

活动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传统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教学碎片化、表层化、模式化的现象,缺乏真实语境下的语言实践活动,忽略对主题意义、文化内涵的深度学习,制约了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梅德明、王蔷 2020)。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让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发展语言知识与技能,培养文化意识,提升思维品质,提高学习能力(教育部 2020)。英语学习活动观有三个基本特征: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活动目标,重视课程内容的整合性学习,体现学习特点的认知和运用维度(高洪德 2018)。

基于此,阐述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理念,结合教学实例,探讨如何深入研读语篇、把握教学内容,合理建构活动层次、掌握主题意义,提高阅读能力、提升核心素养。

一、理念阐释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理念包括研读教学语篇、建构活动层次、整合课程内容三个方面。

(一)研读教学语篇

有效的教学首先取决于教师对教学语篇的解读,要求探索主题、获取内容、聚焦问题、分析语言、挖掘文本的育人价值,并以此为基础设计教学活动,落实课程目标(王蔷、钱小芳,等 2019)。《课程标准》指出对语篇的主题、内容、文体结构、语言特点、作者观点等进行深入解读,回答what、why和how三个基本问题。首先,关注语篇的主题和内容,梳理语篇的结构化知识;第二,关注语篇的深层涵义,思考作者或说话人的意图、情感态度或价值取向;第三,关注语篇围绕主题选择了何种文体形式、语篇结构和修辞手法。

(二)建构活动层次

《课程标准》提出建构基于语篇的学习理解类活动、深入语篇的应用实践类活动、超越语篇的迁移创新类活动,体现了英语学习中的认知和运用维度(高洪德 2018)。学习理解类活动要求获得新知,梳理、概括、整合信息,掌握结构化知识,感知语言内涵及语篇的价值取向;应用实践类活动要求开展描述、阐释、分析、判断等交流活动,内化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并形成语言运用能力;迁移创新类活动要求推理和论证价值取向和情感态度,批判或评价观点,运用所学创造性地解决全新情境中的问题,促进能力转化为素养(教育部 2020)。

(三)整合课程内容

《课程标准》强调英语学习活动观基于六要素整合的课程内容。主题意义在课程六要素中占据统领地位,语言学习要围绕意义在情境中展开,教学活动要围绕主题创设语境。教师要以主题意义为引领,以具体语篇为依托,设计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学习活动,而不是零碎、割裂、随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获取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运用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学会表达意义和观点,使课程内容六要素在学习活动中相互渗透、融合、促进、转化,最终实现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王春晖 2019;梅德明、王蔷 2020)。

二、教学实例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以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七Unit 2 Reading Two life-saving medicines为例,详细阐述如何研读教学语篇、建构活动层次,促进学生能力向素养的转化,培养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

【what】Two life-saving medicines是介绍科技成果的说明文,主题语境是人与社会之科学与技术,讲述引发医学革命的两种药物的历史沿革和重大价值。

【why】通过描述两种药物的历史沿革和重大价值,让学生体会到医药技术进步需要无数研究人员几十年甚至几千年的不懈努力,认识到科学与技术对人类和社会的重要性。

【how】文章呈“总—分”结构,首段统领全文,介绍引发医学革命的两种药物,第二、三段以时间顺序介绍阿司匹林的历史和价值,第四、五段围绕人物和事件介绍盘尼西林的发现和提取过程。通过形容词(如 life-saving、beneficial和 vital)、动词词组(如 reduce fever、help stop pain和 increase the length of people’s lives)、名词词组(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edicines和 the greatest drug)、数字(reduce the risk of some cancers by 40%)及年份和虚拟语气(If penicillin had not been available,many people would have died from sickness or even small wounds.)等,表明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由此可以梳理出文章的信息结构图(见图1、2)和结构化知识图(见图3)。

图1:阿司匹林的信息结构图

图2:盘尼西林的信息结构图

图3:本课的结构化知识图

本课围绕主题语境,设计了三个层面的教学目标,分别是:(1)获取和梳理两种药物的事实性信息,概括和整合两种药物的发现、发展和益处;(2)描述和阐释两种药物的影响,分析作者对于两种药物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3)联系个人生活和时代背景,谈论对于医药技术进步的态度和对其影响的看法。

(二)教学过程

1.学习理解类——基于语篇

(1)读前导入和激趣活动。

教师围绕单元主题Fit for life提问:“Put under quarantine at home,what can we do to keep fit?”让学生回顾新冠疫情防控措施。教师展示三句话:A good_____tastes bitter./Laughter is the best_____in the world./There is no_____against death.学生得出答案medicine,由此导入语篇Two life-saving medicines。

【设计说明】教师结合学生的亲身体验,激活已知,激发求知欲,为学习新知作好铺垫。

(2)读中获取和梳理、概括和整合活动。

教师让学生快速阅读语篇,以问答形式获取两种药物的事实性信息(见图4),划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大意(见图5)。

图4

图5

【设计说明】通过获取和梳理、概括和整合活动,让学生掌握科技类说明文的写作思路,为分析写作特征建立基础,同时掌握学习策略,有利于从发展历史和作用影响等方面理解类似主题的语篇。

2.应用实践类——深入语篇

(1)读中描述和阐释活动。

教师让学生完成两种药物的时间线,找出两种药物的作用和体现作者如何看待两种药物的语句。

【设计说明】为了让学生深入文本,建立语言和意义间的关联,教师设计描述和阐释活动,促进下一步分析和推断活动的展开,有助于在其他科学与技术主题语境的语篇中开展描述和阐释活动。

(2)读中分析和推断活动。

教师提问:“Though Aspirin was invented in 1897,when was the basic chemical found in nature?”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追问:“Why did it take so long?”经过讨论,学生能够理解医药技术革新的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需要数代人的不懈奋斗。随后,教师提问:“How about penicillin?What problems did scientist(s)face?Why did Fleming,Florey and Chain sharetheNobelPrizein Medicine?”学生回答后,对于医药技术革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设计说明】通过回答为何从发现有关物质到发明阿司匹林历经几千年,为何发现和分离盘尼西林的过程如此艰辛,学生分析和推断信息间的逻辑关系,更深入地建立信息之间的关联,并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有助于分析其他医药技术革新,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和批判性。

(3)读后内化和运用活动。

教师播放Ted视频How aspirin was discovered和How penicillin was discovered剪辑片段。原视频介绍了两种药物的发现过程和影响,区别于课文的是,视频后半段介绍了服用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为提高课堂效率,教师播放视频后半部分,并提问:“What is the speaker’s attitude toward aspirin and penicillin?”要求学生用视频中的词汇和句子回答问题。

【设计说明】通过该活动,学生使用恰当的表达支撑观点,达到内化和运用知识的目的。了解药物的副作用,有助于学生对医药革新形成更全面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情感态度。

3.迁移创新类——超越语篇

(1)读后推理和论证活动。

教师播放视频Covid-19 vaccine side effects:separating facts from fiction,让学生观看并记录人们对于疫苗的反应,思考背后的价值取向和情感态度。

【设计说明】为改变目前英语阅读教学中过度重视较浅层次学习理解类活动的倾向,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学情较好,教师创设全新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结合多模态教学资源,对视频中人物的价值取向和情感态度进行推理和论证,提升思维的逻辑性和批判性。

(2)读后批判和评价活动。

教师提问:“What do you think of people’s reactions to Covid-19 vaccines?Why?”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对视频中人物的观点进行评价并加以说明。

【设计说明】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设计批判和评价活动。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其学习能力。

(3)读后想象和创造活动。

让学生回顾课文中的“If penicillin had not been available,many people would have died from sickness or even small wounds.”(Lines 51—52,Page 19)随后展示“If there were no Covid-19 vaccines,the world would...”要求学生用虚拟语气续写段落,讨论后作集体展示,互评、自评,教师点评。

【设计说明】通过创设全新情境,教师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和技能,评价医药革新的影响,表达个人的价值取向和情感态度。尤其在了解阿司匹林、盘尼西林、新冠疫苗的益处和副作用后,学生灵活迁移,理性看待人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提升思维的创造性。

结语

英语学习活动观既是教育教学理念,又是课堂教学实践路径,确保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为整合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方式,设计有情境、有层次、有实效的英语学习活动提供了保障。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要求教师从what、why、how三个层次解读文本,挖掘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分析文本信息之间的关联,设计从理解到应用、从分析到评价等有层次的问题,促进学生思维从低阶到高阶的发展,围绕主题语境,依托具体语篇,开展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英语学习活动,通过探究主题意义,促进学生能力向素养转化,培养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设计说明语篇素养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参加2018年江西省图书馆新馆馆徽(LOGO)设计
Unit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Section A 1a—1c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次氯酸分解的数字化实验”设计说明
Unit 4 Making the newsReading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