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逆向设计的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导读实践探究

2022-04-09

英语教师 2022年3期
关键词:逆向整本书教学活动

顾 艺

一、问题分析

王蔷、陈则航(2016)在《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标准》中提出的中国中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的概念取代了传统的阅读能力概念。然而,要实现基于阅读素养的阅读教育改进,势必需要打破现有的阅读课程形态,引入更有活力的课程资源,即整本书阅读教学(张金秀 2018)。目前,在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方面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但是也存在以下不良现象:教学目标表层化,教学设计形式化,教学评价机械化等。在整本书教学过程中,教师直接从阅读材料和常见的课堂活动入手,忽视教学目标,花费大量精力设计花里胡哨的教学活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教学评价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刘丹2012)。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基于逆向设计的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以终为始,重视评价,确保教学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二、逆向设计理论与方法

(一)逆向设计理论

维京和麦克泰(Wiggins&McTighe 1999)提出了逆向教学设计理论,也有人称其为“通过设计促进理解模式”。有别于传统教学设计,逆向设计要求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思考教学活动,确定如何证明学生实现了目标的手段与措施,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使得预期学习结果、学习成绩、教学与学习行为之间实现有机联系。教师在教学活动前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达成学习目标需要怎样的行为表现(魏惠 2013)。

(二)逆向设计步骤

逆向教学设计的三个步骤为:明确预期教学目标、确定达成预期目标的证据、围绕目标安排学习和教学活动。

1.明确预期教学目标

逆向教学设计的第一步是“明确预期教学目标”,首先要回答在英语整本书阅读中“学生应该知道什么?应该理解或能够做什么?什么样的内容值得去理解?”等问题。在这一步中,教师需要全面、充分地考虑英语课程标准要求,结合《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标准》(王蔷、陈则航 2016)中对于每个阶段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各要素所需达到的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整本书阅读目标。目标的制订应考虑知识获得、意义构建、知识迁移三个维度。

2.确定达成预期目标的证据

即要求教师考虑如何收集证据,确认整本书阅读目标是否顺利达成。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考虑评价方法。对于学生熟悉即可的知识,可以采用教师提问、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等相对简单的方式开展评价;对于学生需要学会并运用的知识,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测试、复述、演讲、表演和学生自评等。

3.围绕目标安排学习和教学活动

在这个阶段,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方式预先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技能水平及可能出现的认知误区,然后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设计中,教师要时刻关注通过什么教学活动达到什么教学目标,以及如何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此外,逆向教学设计提倡按照WHERE的思路进行课堂教学,即明确教学目标(Where)、激发学习意愿(Hook)、逐步探究主题(Explore)、反思学习过程(Rethink)和展评学习所得(Evaluate)。

三、基于逆向设计的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实例

教师利用每周一节的选修课开展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了逆向设计,下面以Charlotte’s Web导读课为例,探索逆向设计在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导读课最重要的目的是激活学生的阅读欲望,使其形成阅读期待。教师如果能够在导读课中适当带领学生感悟纯正地道的语言,渗透阅读策略,扫除词汇障碍,建立阅读自信,那么整本书阅读对学生来说就不再是一件难事。由此可见,导读课对学生能够有效完成整本书阅读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明确教学目标

在本堂课后,学生能够:

1.根据标题、封面预测故事内容,同时根据封底验证预测信息,初步理清整本书大意;

2.初步感知基本的阅读策略,如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意思;

3.根据 when、where、who、what提取事实性信息,总结梳理故事大意;

4.鉴赏感悟 sobbed、screamed、moaned 等几种“哭”的生动描述,在角色扮演中通过肢体动作、语言等再现故事情节。

(二)确定达成目标的证据

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知识制订有针对性的评价方法,见下表:

教学目标 评估证据根据标题、封面预测故事内容。观察学生是否能够回答问题,如“What do you find on the cover?Who is Charlotte?”在学生发现封面上的重要信息后,教师追问:“What is the book probably about?”这个问题给学生充分的空间预测故事,同时激活了他们的阅读欲望。根据封底验证预测信息,初步理清整本书大意。根据封底提供的重要台词及本书的大意总结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初步感知基本的阅读策略,如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意思。教师通过演示如何通过上下文得知runt的含义,在后面的阅读中通过提问detested、loathed的意思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此项阅读策略。此步骤是对本活动的即时评价。根据 when、where、who、what提取事实性信息,总结梳理故事大意。学生能够完成表格中相应的问题。鉴赏感悟sobbed、screamed、moaned等几种“哭”的生动描述,在角色扮演中能通过肢体动作、语言等再现故事情节。让学生根据威尔伯(Wilbur)的话语猜测sobbed、screamed、moaned的情感色彩,同时辅以英文解释;最后的输出环节即角色扮演,教师通过观察学生能否使用本节课学习的目标语言及肢体动作、神态从侧面描述几种不同的“哭”实施评价,即表演是不是从最开始的啜泣、大声喊叫、叹气到最后的哭泣。

(三)围绕目标安排学习和教学活动

1.读前:激活阅读欲望,形成阅读期待

第一个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封面,包括书名、封面人物,并回答问题:“What do you find on the cover?Who is Charlotte?”在学生发现封面上的重要信息后,教师追问:“What is the book probably about?”激发学生对本书内容进行预测。此环节教师顺便向学生介绍作者和插画者,通过作者写给读者的信,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在第一轮预测结束后,第二个活动引导学生在看书之前,除了观察封面,还要观察封底。学生阅读封底上的重要人物台词及大意验证猜测。在此过程中,教师一方面抓住大意中的单词runt,渗透上下文猜测生词意思的阅读策略,即鼓励学生根据上文中的熟词small和weak猜测前文runt的词义。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明白即便不能准确猜出该词的词义,也不影响对所读内容的理解,不要因此而焦虑。另一方面,教师提问学生:“What’s the usual fate of pig?How could Charlotte save him?”

以上两个活动,不仅灵活地培养了学生“看”(Viewing)的技能,而且有效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2.读中:验证阅读猜想,感悟地道语言

第一个活动,学生快速阅读第七章bad news,完成表格 4W(when、where、who、what),并借助4W总结本章故事大意。通过本活动让学生对材料内容有初步印象和大致了解。

第二个活动,细读文章,感悟纯正地道的语言。鉴赏文中不同的“哭”,学生需要在文中迅速定位,勾出威尔伯说的话,圈出对应的动作,并通过威尔伯的话语猜测sobbed、screamed、moaned带有的情感色彩,同时辅以英文解释。在学生感悟作者用词变化的基础上,教师追问威尔伯情绪发生变化的原因。

第三个活动,小组活动,角色扮演。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再次运用本堂课所学的目标语言并辅以肢体动作、神态再现本章重要的故事情节。

3.读后:小组“头脑风暴”,进行思维碰撞

教师提出问题:“If you are Charlotte,what will you do to save Wilbur?”小组“头脑风暴”提出本组的拯救方法。

至此,学生在导读课上读了本书第七章,对故事阅读有了较清晰的思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What will Charlotte do to save Wilbur?Will Wilbur be saved finally?”让他们大胆猜测,激发对故事结局强烈的好奇心,使其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开启整本书阅读。

回顾上述整个教学设计,教师始终遵循逆向设计教学理念,首先确定整节导读课的教学目标,然后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最后根据预设的目标和评价方法,确定材料处理的顺序,采用多样化的导读活动,引导学生与文本、作者、他人进行对话,让他们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感知文本的整体性、内容的丰富性及语言的地道性。这一过程使得目标、教学、学习和评价融为一体,体现了以终为始的顺序性,重视评价的保障性,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逆向整本书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逆向而行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逆向工程技术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