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
——以Unit 3 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中Friendship on the rocks:please advise为例

2022-04-09张婷婷

英语教师 2022年3期
关键词:逻辑性批判性语篇

张婷婷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把语言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作为教育发展中一项重要的战略性任务。《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将思维品质列为英语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强调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性,并从观察与比较、分析与推断、归纳与建构、批判与创新等四个层面分别作出具体阐释(教育部 2020)。《课程标准》明确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教师设计的课堂活动应有利于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根据《纲要》和《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在阅读课堂上应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发展语言技能,培养语言思维。

为了探索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以译林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3 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阅读文章Friendship on the rocks:please advise!为例,探究如何在语篇分析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为译林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3 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的阅读文章Friendship on the rocks:please advise!。该单元的中心话题是“友谊”,旨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友谊观,习得有效的沟通交流技能,促进人际交往的健康发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根据《课程标准》中列出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主题语境,本单元主题属于“人与社会”主题语境中“人际沟通”这一子主题。在备课时,教师从读前预测、阅读理解和内化与应用三个角度对文本进行教学设计。

Friendship on the rocks:please advise!是一篇发布在网络平台上的论坛交流帖及回帖,属于新媒体语篇,由一篇论坛主题帖和两篇回复帖组成,即针对楼主遭遇的“友谊危机”,网友们给出不同的建议与理由。主题帖讲述朋友交往过程中的一个矛盾冲突,其中包含叙事情节发展的基本要素:情节交代、情节发展、情节高潮、情节回落,在文本中故事结尾则由读者自行合理推断,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此外,文本中多处使用转折含义的连接词,有助于学生理解语篇内部的语义逻辑关系。语篇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并学会处理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文章通过探讨青少年的友谊危机,引导学生审视友谊的重要性与深刻内涵,选择理性的交友方式,妥善处理交友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锻炼人际交往的能力,磨练应对困难的意志力,从而为其身心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

授课对象为江苏省常州市一所四星级高中一年级学生,共56人,英语基础扎实,具备较好的沟通和交流能力。在教学前,学生已经进行生词预习,为阅读课文扫清了障碍,为课文理解作好了准备。本单元的热身部分通过让学生观看一段三位青少年自述他们在交友中所遇的问题的视频,激发其联系个人与朋友相处时的真实感受,理性分析交往中产生摩擦的原因,并给出妥善处理朋友之间关系的具体措施。整体而言,虽然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表达观点,但是分析、概括、综合、质疑、批判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即逻辑性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待培养和加强。

三、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认知水平、阅读能力和教学内容,确定三个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总结论坛交流的帖子,并给出结尾;

2.引导学生运用情节线理论,理解其中的对比衔接手段;

3.使学生学会采取积极的态度和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友谊问题。

四、教学设计

(一)读前预测

《课程标准》列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主题语境,其中涉及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内容,因此,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包含道德情感方面的教育。与情感相关的素材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其积极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通过几个问题激发学生感受主题的重要意义,引导其利用已有知识打开思维。问题如下:

After leaning Unit 2,do you know more about how to deal with family tension and fell unconditional love from your parents?Apart from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what kind of relationship is the most important one in your life?Have you been in contact with your friends in the junior school?Do your friends feel jealous while you have new friends in high school?Can you keep close friendship without hanging out with your friends?Do you have difficulty maintaining your friendship?

以上问题由浅入深,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并独立思考友谊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然后运用英语交流自己的观点。

之后,教师通过问题导入本课主题:“Please predict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written by Amy according to the title.”并根据学生的反应通过追问逐步打开其思维:“What could‘on the rocks’possibly mean?Why is there is a crack on the tag and why does she seek for advice?”通过这些问题的引领,增强了学生对文本的兴趣,使其更积极地参与阅读过程。此环节能够培养学生预测、质疑、分析等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阅读活动

学生快速阅读文章,检验自己的预测是否准确,并在全班讨论得出的结论。之后,学生第二遍阅读,整理艾米(Amy)和珍妮(Jenny)之间发生的故事主线。为避免学生盲目阅读,教师设计以下问题为其提供“支架”:What happened according to the time line?How have Amy’s feelings changed?How does Amy tell her story?

理解课文是课堂的输入环节。在这个环节,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文章,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主线,培养其逻辑性思维能力。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对事物的理解却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因为原有经验不同,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事物的理解可能会有所不同(孙静 2018)。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议以原有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建构新的经验。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梳理、加工、整合、转化、迁移、创新文本知识,帮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及经验建构对所学语篇的新的理解,从而构建起新的知识体系(周倩 2015)。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见下页图1、图2)帮助学生梳理、归类信息,提高语篇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图1

图2

通过以上两张思维导图,学生对艾米和珍妮之间发生的故事有了全方位和系统的认识。教师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复述艾米和珍妮之间发生的故事,回顾文本的主要内容,再次熟悉和学习文本信息和语言知识,为后续主题探究作好铺垫,从而找到解决艾米和珍妮之间矛盾的关键。

(三)内化与应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个体行为,而是学生相互交流的结果。以交流合作为特点的“群学”模式很好地体现了这种思想。群学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启发、优势互补等方式,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提高阅读效率。

此环节旨在让学生深度加工语言信息,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创造性思维。艾米的主题帖旨在寻求帮助,在理清她的困扰后,学生必须深入思考:“What advice can you offer to Amy to get her out of trouble?”教师鼓励学生依据语篇提供的信息进行“头脑风暴”,思考出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法,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学生给出答案后,教师带领他们阅读文中森迪(Cindy)和大卫(David)的回复帖,并引导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回复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进行评价,并采取小组辩论的形式分析各种方法的利与弊。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进行多元解读和有效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阅读内容,体会阅读内容的情感,升华情感,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识(李蕾蕾 2017)。最后,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见图3)给艾米和珍妮的故事设计一个结尾。

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学生需要利用本堂课所掌握的文本信息和语言有逻辑地表达。至此,教学活动达到迁移运用阶段。

五、教学反思

这堂阅读课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有意识地促进了其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基本达成了所设定的学习目标。对此,总结如下:

(一)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培养其逻辑性思维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以主题意义探究为核心对文本进行充分解读。首先,教师让学生思考与朋友之间的关系,引发他们进行“头脑风暴”,充分利用情感素材。其次,教师通过设计预测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感受主题的重要意义。最后,教师通过设计时间线和情节线,帮助学生处理细节信息,理清故事情节,并利用思维导图构建新的知识体系,较好地培养其逻辑性思维。

(二)组织分享活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分享活动是文本问题化、问题思维化、思维互动化的过程。它要求学生通过阐述、倾听、交流、互动等方式,在分享中分析和判断同伴所说的内容,达到互促互生的目的。教师利用思维导图的分享环节让学生复现事实信息,继而讨论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比较几种方法的利与弊并进行辩论,从而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设计表达任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教师通过设计对话这一任务,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个性化和条理化,并巩固所学语言知识。同时,让学生深入思考应如何理性地分析交往中产生摩擦的原因,如何妥善处理与朋友的关系,有助于其形成正确的友谊观,掌握有效的沟通交流技能,促进人际交往的健康发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发展创新性思维能力。

结语

思维品质是高中生应具备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心。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体系和学习能力,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借助思维导图、群学等方式,培养其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促进其思维品质的发展。

猜你喜欢

逻辑性批判性语篇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科技书稿的逻辑性审查方法归纳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逻辑性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学生个性化学习
浅谈法律解释的重要性和方法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