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小组讨论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策略研究
2022-04-09施帅帅
唐 颖 施帅帅
引言
教育部(2010)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2016年9月,我国提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 2016),认为小组讨论可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之一。教师应进行小组讨论技巧培训、掌握学生的语言水平、重视形成性评价(陈锦英 2017)。
所谓小组讨论式教学,指教师引导学生基于小组讨论对新知识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得以充分发挥,得到更多开放性的答案(Anwar,K.2016)。同时,学生能亲身体验新知识的构建过程,这对其学习兴趣及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张力 2018)。另外,通过小组讨论学习,能够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融入主动学习的过程,提升整体的课堂参与度(Burke,A.2011)。
一、初中英语课堂小组讨论实施情况
小组讨论在初中英语课堂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实施却面临困难。研究者通过网络向初中英语教师发放了“初中英语课堂小组讨论实施情况调查问卷(教师版)”,收回有效问卷73份。
(一)教师使用小组讨论的频率
从表1可以看出,参与问卷调查的教师都在初中英语课堂上组织过小组讨论活动,而且使用频率比较高;教师使用小组讨论的时机存在随机性,甚至部分教师“想到就会使用”,还有部分使用小组讨论频率高的教师可能没有想清楚小组讨论的必要性,不清楚为什么要设置小组讨论活动,更没有思考如果使用其他课堂活动能否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表1:教师使用小组讨论的频率(单选题)
(二)教师使用小组讨论的课型
从表2可以看出,参与问卷调查的教师在初中阶段涉及的各个课型中都使用过小组讨论活动,其中在听说课和阅读课中使用次数最多,这两种课型也是研究得最多、公开课中最常见的;在语法课中使用小组讨论次数最少,这与牛津英语(上海版)教材中在六、七年级没有单独的语法课有关。在不同的课型中,教师可以使用小组讨论达成不同的教学目标,并为后面的教学活动服务。
表2:教师使用小组讨论的课型(多选题)
(三)教师使用小组讨论的困惑
从表3可以看出,虽然教师一直在使用小组讨论活动,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多困惑。其中一个共同的困惑是: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小组讨论。虽然小组讨论给了学生较大的自由,但是组内的学生学习基础有差异、学习主动性不同,部分成绩较好或喜欢表现的学生会占据讨论的话语权,而个别学生会被边缘化。
表3:教师使用小组讨论的困惑(多选题)
二、小组讨论的布置策略
针对调查问卷中反映出的现状,结合教师在教学中的做法,研究者结合教学实际,在小组讨论的布置环节,从小组划分和座位安排、角色分工、任务解读和布置三个角度提出以下策略。
(一)小组划分和座位安排
从表4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在进行小组划分和座位安排时并没有预先计划和考虑,主要按照座位就近分小组;一些教师有目的地提前分好小组或者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结合。
表4:教师的小组划分方法(单选题)
研究者给出的策略是教师在开展小组讨论前有目的地分好小组。课堂时间有限,如果让学生自主结合,寻找小组同伴的过程又会花费一些时间,而且可能会出现部分“学困生”没有小组可去的情况,因此教师应提前分好小组。
每个小组4—6人为宜。如果人数过少,可能会因缺乏思想碰撞而难以有效完成小组讨论任务;如果人数过多,难以保证每一个学生有充足的发言时间。
在确定小组组员时,不能简单地按照座位就近划分,而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合理划分。教师在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每一个组中都应有优等生、中等生及“学困生”,以保证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在组内学习、交流的过程中能互相帮助、发展思维。相较传统教育模式,小组讨论可使班内成绩“两极分化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除了要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外,还要考虑其性格,要将特别愿意表达和内向的学生分布在各个小组中,且要避免有矛盾的学生被分在同一个小组中。这样能够保证每组的实力均衡,同时处理好学生的人际关系。
在上公开课时,教师如果要在课堂上展开小组讨论活动,事先会将座位按照小组排好,将桌椅并成几个大组,但是这种方法不适用于日常课堂。因此,研究者提出的策略是桌椅不动、学生动。以36人的班级为例,6人一组,共分成6个小组,让组长先就座,教师宣布小组讨论开始时,再让组员快速起身,找到组长就近围坐在一起。
这样的小组划分和座位安排能让小组讨论成为一种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有助于达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难点的有效活动,而不仅仅是公开课上的展示活动。
(二)角色分工
从表5可以看出,绝大部分教师在进行小组讨论时考虑了学生的角色分工问题。角色分工有教师指定、教师指导、学生自主三种类型,大部分教师在日常课堂中选择学生自主的分工方法。
表5:教师的小组分工方法(单选题)
教师指定、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这三种分工类型有不同的效果和目的,适用于不同的情况。这三种分工按照教师的限定程度,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教师指定、教师指导、学生自主。
在限定程度最高的教师指定分工方式下,教师指定好每一个学生需承担的任务,可以使学生快速进入任务讨论状态,能够较好地维持课堂纪律;教师也可以给特定的学生安排特定的任务,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任务。但是,教师要在课前掌握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并作好分工安排,因为在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安排每一个学生的任务。
在教师有介入但最终由学生决定的教师指导分工方式下,教师要先确定好完成讨论任务需要哪些分工,具体分工是学生自主安排还是在小组内产生,保证学生拥有一定的自主权。但是,在小组讨论活动中需要预留时间用于讨论具体任务安排。
在没有教师介入的学生自主分工方式下,学生自己确定任务分工及具体安排,有充分的自主权,能培养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但是,在小组讨论活动中需要花费较多时间确定具体分工,容易导致课堂秩序混乱,以及让个别比较活跃的学生一直掌握话语权,而“学困生”在小组中缺乏参与感、被边缘化。
小组讨论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一段时间的训练,在小组讨论开展初期可以先使用教师指定的分工方式,再慢慢过渡到学生自主的分工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小组讨论训练后,学生的自主分工能做到人人参与、角色轮换。
小组讨论的角色分工方式还需依据具体的讨论任务来定。小组讨论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开放性的问题需要尽可能多的答案,可能是小组成员需要通过讨论达成观点一致,也可能是小组成员需要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在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况下,组员分工不需要非常明确,组长需要对整个发言进行引导,在此基础上,由组员发表观点、记录他人发言、指出发言中的问题。虽然“学困生”无法全程用英语参与讨论,但要尽量表述清楚自己的观点,最后由组长统一汇报,或由组员补充回答。在第三种情况下,除了组长之外,组员要根据任务要求进行明确的分工安排。不管在哪一种情况下,学生的角色分工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壁垒,即使有负责记录的学生,其他学生在发言之后同样需要记录他人的发言,而负责记录的学生同样也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在课堂上增加听说方面的训练。
具体选择哪一种分工方式,要结合课堂实际、学情、小组讨论的内容和要求进行判断。
(三)任务解读和布置
从表6可以看出,教师在布置小组讨论任务前有解读任务的意识,且大部分教师会让学生参与。
表6:教师解读小组讨论任务的方法(单选题)
在布置小组讨论任务前一定要有解读的过程,让学生明白自己在接下来10分钟左右该做什么,以及呈现什么结果。教师在解读完任务后,可以作示范,让大部分学生有更直观的了解。
在小组讨论开展初期,教师可在解读任务时细化、明确完成任务的过程,让学生知道如何一步步完成任务,使讨论更加有序。教师甚至可以介入10分钟的讨论,要求学生统一按照所给步骤完成,再一起进入下一步。虽然这样做能使课堂有序、讨论明确,但由于教师操控性强,帮助学生完成了解读过程,容易导致其能力提升有限。
在一段时间的小组讨论后,教师可以慢慢过渡到和学生一起解读任务,最终让学生自己解读任务。让学生自己解读任务并不是给出任务后直接开始小组讨论,而是让学生思考后说一说解读的结果,并进行指导。
下面结合牛津《英语》(上海版)六、七两个年级的两个课例说明初中英语课堂中小组讨论任务解读和布置的具体策略。
案例1
【教学材料】
牛津《英语》(上海版)6B Unit 9 Sea water and rain water Listening and Speaking How can we save water,本单元的话题是“节约水资源”,如图1所示。
图1
【设计思考】
学生在牛津《英语》(上海版)6A Unit 2 Friends of the Earth中已初步知晓地球面临水污染问题,在本单元Sea water and rain water的前两个课时中,也了解了海洋污染的严重性和水资源的重要性。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能反思浪费水的不良习惯。
这个课时的产出活动适合进行小组讨论,第一是因为通过本单元第二课时的学习,学生能使用use sth.to do...描述水的用途,使用条件句谈论缺水的危害;第二是因为通过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词汇和句式,讨论节约用水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活动设计】
Make a report on how to save water.
Step 1:Assign tasks for each student in one group of four.One is organizer,one is reporter,another one takes notes and the last student can check whether all students in the group have talked about the topic.
Step 2:Tell students what they need to talk about.Firstly,find out bad habits of using water.Secondly,talk about suggestions on these aspects of using less water,reusing water,protecting water resources and so on.
Step 3:Review the sentence structures that can be used to make a discussion.
Step 4:Make the group discussion.
【设计说明】
由于六年级学生刚开始初中英语的学习,属于小组讨论初级阶段,还不具备完全自主解读任务的能力,因此,本次小组讨论解读任务主要由教师指导完成。教师给每组分配了4个角色,将完成任务的过程分成3步,并告诉学生讨论内容涉及的方面及讨论时要用的句型,使其明白应如何一步步完成任务。
案例2
【教学材料】
牛津《英语》(上海版)7B Unit 2 Going to see a film Reading Choosing a film,该单元的话题是“一群学生去看电影”,如下页图2所示。
图2
【设计思考】
阅读课的话题是“一群学生在挑选去看什么电影”。阅读课共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是学生在进行对话,教授了讨论的句型,挑选电影的依据是类型和内容;第二课时给出了更多的电影指南,提供了更多电影信息,学生可以用在第一课时中学到的句型,从更多方面考虑电影的选择。
产出活动适合进行小组讨论,第一是因为学生在第一课时中学习了讨论,在第二课时中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巩固所学句型;第二是因为有值得讨论的内容,电影指南中包含很多信息,并用另一种方式呈现,可以使学生在讨论中学会阅读电影指南并从中获取信息。
【教学活动设计】
Choose a film which all group members would like to see after reading the film guide.
Step 1:Review what needs to be thought about while choosing a film.
Step 2:Talk about what else needs to be thought about while choosing a film after reading the film guide.
Step 3:Review the sentence structures that can be used to make a discussion.
Step 4:Make the group discussion.
【设计说明】
因为第二课时和第一课时紧密衔接,所以在进行小组讨论前先带领学生回顾第一课时中选择电影时考虑的因素,然后让他们阅读本课时的电影指南,并说出还需考虑的因素。在解决了讨论内容后,和学生一起回顾、讨论可能用到的句型,解决语言问题,最后进行小组讨论。
虽然七年级学生还不具备自主解读任务的能力,但是这一课时内容较简单,而且学生也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小组讨论,所以本课例的任务解读是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完成的。
结语
教师虽然已经有了在初中英语课堂上使用小组讨论的意识,但是开展小组讨论比较随意。用好小组讨论可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在使用小组讨论前应结合学情,从小组划分和座位安排、角色分工、任务解读和布置三个方面进行规划,理清为什么用、什么时候用、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