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促进作用
2022-04-09王丽萍高慧珍
王丽萍 高慧珍
精神分裂属于临床中常见疾病,发病原因目前在医学界尚无定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当前全球精神分裂症的终身患病率高达38%~84%,患者普遍伴有思维、判断、行为以及情绪方面的障碍,而且此病具有迁延不愈的特征,容易反复发作[1]。另外考虑到很多患者长期需要进行封闭,与社会隔离,行为能力受到严重损害,使之难以回归社会。叙事强调个人经历和感受,无论对叙述者还是倾听者,都能产生相应意义。将叙事融入护理工作是当前护理中兴起的一项新理念,即强调患者身体、心理、社会、精神均得到满足。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叙述护理的研究也逐渐由关注层面转向干预层面,尤其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中,希望通过叙事护理来干预患者行为,改善其情感体验,提高工作效率,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基于此,本文深入对叙事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展开讨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8 月—2019年12月,选取本院6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试验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6~65岁,平均(46.62±3.16)岁,病程1~7年,平均(4.36±0.26)年;参照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36~64岁,平均(46.37±3.29)岁,病程1~8年,平均(4.41±0.34)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所选患者均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2];在研究前未采取其他治疗干预;有家属陪同;知情研究内容且签订同意书;经本院医学伦理会批准。排除标准:有智能障碍;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患者出现严重躯体疾病;已被纳入其他研究。
1.2 方法
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主要为日常性的基础护理,例如用药监督、心理干预、体征监测等。
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前提下采取叙事护理干预,具体为:(1)成立专项叙事护理小组。挑选护理骨干作为组长,各岗位护理人员成为组员,组长负责安排组员日常叙事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邀请专业护理人士来院指导,对护理人员叙事护理相关专业护理知识以及技能操作进行强化训练,须专业技能考试合格后才能应用到具体护理实践当中,以期提升护理质量。(2)以叙事护理的理念和方法与患者交流,建立聊天本,书写叙事护理平行病历,定期进行叙事护理病历汇报与分享。在叙事护理中首先需要引导患者亲口讲述疾病经过,因为叙事护理的理念需要帮助的不仅是患者生理层面上的痛苦,而是通过患者表达解开内心困扰,尽可能地消除恐惧和焦虑感,以此来改变患者的实际社会功能。在引导叙事中,每周选择两次对患者进行访谈,访谈时尽可能引导患者主动将一件事完整叙述清楚,从而更好地宣泄自身情绪。(3)虽然叙事的主体为患者,护理人员为倾听对象,但是在大量的临床护理中表明,往往患者自主迅速完一件事情后,内心会处于空档期,而这一阶段患者也能更好地听取他人意见,所以抓住这一空挡,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展开深度的健康教育指导,在结合患者刚刚叙述故事的基础上,以回答的方式融入健康教育内容,帮助患者了解自身发病的原因,同样也能解开他们心中疑惑,对于疾病预后有极大帮助作用[3]。(4)在叙事护理中,必须有两个主体方能展开,显而易见,护患是这一工作模式中的主体。因此在叙事护理中需要构建良好的护患纽带,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状况,感知自己被关注的感受;并且有人积极听取他们内心想法,通过二者间的相互协助,使患者自身的情绪得到最大化宣泄,改善以往低迷的精神状态[4]。不过在叙事护理中需要注意的一点为,该护理方式不仅仅局限于口头表达,也可以是书写、音乐、视频等。(5)本次叙事护理中,虽然患者处于绝对的主体地位,但是家属亲人的联合护理也不容忽视,护理人员引导患者主动谈及自己的家人朋友,聊聊过往的相处趣事,交谈对不同亲友的看法,必要时可邀请个别人员共同参与到日常叙事护理当中。护理人员可着重激发患者对于亲情、友情。爱情层面的情感共鸣,使患者回想起家庭的温暖、朋友的情谊、爱情的甜蜜,使得自身情绪能够转移到关心亲友方面,而非自我沉浸在悲痛纠结当中,释放其负性情绪,肯定自我价值,强化患者自尊,激发其自我改变的强烈意识,提高患者在护理中的依从性。(6)患者日常接触主要以护理人员为主,导致患者社交圈狭小,其自我社交功能将逐渐退化。人是社会人,同不同个体之间的沟通交流十分重要,能够有效拓展个人社会思维,强化群体社交功能,进一步开发自我潜力,更好的实现自我社会价值。因此对于病情好转或症状较轻患者,可适当组织团体社交活动,例如集体健康宣导会、集体影展等,丰富患者日常生活,可完善社交场所的安保措施,同时严密监察患者行为动态,防止出现过激行为;鼓励各患者进行自主交谈,患者之间因为病情缘故更易产生共情,病友可在互相鼓励当中共同成长、共同战胜疾病。
1.3 观察指标
在护理3个月后,以本院自制量表评价生活质量,内容分为角色、运动、情绪、交流;每项满分为15分,得分越高质量越高。
分别在护理前和护理3个月后,采取由Zung编制,国际通用的焦虑(SAS)抑郁(SDS)自评表[5]进行测量,焦虑自评量表(SAS)共20个条目,标准分<50分为无焦虑,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所得分值越高其焦虑症状越明显。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64。抑郁自评量表(SDS)共20个条目,标准分<53分为无抑郁,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为重度抑郁,所得分值越高其抑郁症状越明显。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73。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情绪越差。
护理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指标。满意:患者配合度极好,对护理工作持正面评价,十分满意;良好:期间服从护理人员各项安排,对护理工作比较满意;一般:护理后患者提出相关护理意见及建议;不满意:患者不配合此次护理,对护理工作予以差评。总满意率=满意率+良好率+一般率。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0.0处理,护理满意度等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生活质量以及负性情绪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生活质量对比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比较,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生活质量对比(分,±s)
表1 生活质量对比(分,±s)
组别 角色 运动 情绪 交流试验组(n=30) 13.38±1.26 14.02±1.32 13.69±1.24 13.39±1.28参照组(n=31) 9.98±0.67 10.35±0.66 10.65±0.84 9.62±0.59 t值 13.218 13.802 0.840 14.852 P值 0.000 0.000 0.840 0.000
2.2 负性情绪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数据显著降低,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表2 负性情绪对比(分,±s)
表2 负性情绪对比(分,±s)
组别 焦虑抑郁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试验组(n=30) 46.16±3.28 37.26±2.41 53.48±4.63 39.38±2.27参照组(n=31) 46.67±3.16 45.85±3.36 53.69±4.15 48.47±3.13 t值 0.618 11.440 0.186 12.947 P值 0.538 0.000 0.852 0.000
2.3 护理总满意率对比
试验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6.67%,高于参照组的77.42%,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护理满意度对比[例(%)]
3 讨论
当前由于我国社会压力极大,例如就业、工作、住房等问题导致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持续上涨,并且逐渐呈年轻化发展[6]。一般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中,由于疗程极为漫长,另外患者在治疗期间会对患者家属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而治疗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患者改善极端情绪,尽早回归社会[7]。但是从单一的治疗方案来看,由于患者长期处于狭小、封闭的病房,日常接触仅限于护理人员,社交范围小,使得患者性格极易发生转变,逐渐孤僻、自闭;另外严重缺乏共情心理,团体社交能力也逐渐降低,对周遭事物也将不抱有任何好奇心与新鲜感,精神状态进一步恶化,使得最终的康复效果难以满足预期。因此需要通过对护理方式的研究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叙事护理便在这一背景下诞生[8-9]。
叙事护理是当前全新的护理干预理念之一,起源于上世纪末,主要通过采取叙事手段,引导患者自我倾诉、谈论自身经历、情感、生活等方面的问题,护理人员做到倾听、理解,产生情感共鸣,在充分尊重患者的前提下,引导患者走出原有不良状态,重新帮助其建立优良价值观的护理过程[10]。近年来,在针对肿瘤癌症、精神疾病以及临终等患者方面应用广泛,并取得良好的护理成效。相关研究显示,叙事护理能够帮助患者适应病情管理、减轻癌因性疲乏、纾解过度负性情绪、提升生活质量水平,对患者病情康复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此次研究中,首先比较生活质量,试验组得分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比较负性情绪,护理后试验组得分低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分析为:在护理开始前,首先成立专项叙事护理团队,选择能力出众者担任组长,安排具体科室护理事宜,带领各岗位护理人员积极开展相关叙事护理工作,另外邀请护理权威人士来本院开展叙事护理专题培训,增加专业知识技能的储备,强化实际操作水平的提高,一定程度上提升团队护理质量,以提供优质叙事护理服务。此外需要护理人员引导患者尽可能地主动讲述某件事情,但是讲述过程中力求保证事件经过完整,在叙述过程中患者一方面可以表达自身情绪,另外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生理痛苦,通过讲述和倾听让患者清楚感知到被尊重[11]。当讲述完毕后,此时大部分患者内心处于放松状态,因为内心压力得到缓解,护理人员借此需要把握机会,在回答的过程中融入健康教育培训,通过专业的角度为患者解答故事中疑惑,帮助他们了解治疗对于自身病情的作用[12]。再者需要在护理工作中维护好护患间的沟通纽带,因为叙事护理中沟通是最重要的环节,而维持这一环节最重要的因素为相互信任[13]。可见,护理工作中需要做好各项护理细节,保证患者对护理人员充分信任,例如在患者讲述故事时护理人员需要耐心倾听,并且目光直视患者,不可所顾右盼,这对于两者间的关系维护十分重要。此外亲友的助力也是本次提升护理效果的关键所在,护理人员主动抛出话题,引导患者积极提起家人亲友,可聊及过往成长旧事,谈及对各位亲友的诸多看法,与此同时在叙事交谈过程中,可邀请个别亲友来院辅助进行护理,亲友的出现可激发患者更强的共情心理,引起患者在不同层面上的情感共鸣,使得患者感触颇多,感受到自我被需要的价值认同,且易滋生强烈的自我改变力量,从而可以战胜诸多负性情绪的困扰,提升叙事过程中的配合度,利于自身病情缓解[14]。最后帮助患者强化社会功能也同等重要,患者由于自身病情不得不入院治疗,期间接触人员主要为护理医师,长此以往患者自身社会思维将不断退化,性格也随着转变,逐渐孤僻、自闭,因此需要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处理。对于病情好转或症状较轻患者而言,院内可适当安排集体宣教、观摩影片等活动,增强治疗期间趣味性,做好公共社交场所的安保,避免过激行为的产生,病友间可互相激励,共同促进病情康复[15-16]。
综上可见,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叙事护理可以提高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高,另外也能缓解负性情绪,患者普遍认可,值得后期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