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航天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问题研究
2022-04-09卢慧玲陈国玖王莹赵贺鹏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系统总体研究所
卢慧玲、陈国玖、王莹、赵贺鹏 /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系统总体研究所
2020 年5 月31 日,美国SpaceX 公司载人“龙”飞船成功将两位商业宇航员送往国际空间站,成为有史以来第一架将人类送入太空轨道的私营企业,这次成功发射打破了航天领域以国家力量为主的局面,凸显出商业航天公司在技术创新、运行效率和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巨大优势,再一次证明了商业化将是航天产业发展的必然路径。近年来,商业航天异军突起,已成为全球航天发展的新动力。深入研究探讨我国商业航天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问题对促进商业航天企业及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一、我国商业航天发展概述
对于商业航天,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定义。笔者认为,商业航天是指运用商业、市场模式发展、运营航天项目,并按照市场规律开展航天活动。商业航天的应用领域包括:卫星应用、商业火箭、商业测控、商业发射、商业气象、空间廉价实验室、太空旅游、深空探测、太空开矿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国家领导集体对航天事业高度重视,并在商业航天发展领域从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多层面开展了诸多工作,为我国商业航天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法律法规方面,自2013 年起航天立法研究工作逐步进入国家立法计划。在政策制度方面,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国防科工局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商业航天发展。国内涌现出一批商业航天公司,先后进入卫星制造、发射服务、卫星运营和服务以及地面设备制造等领域。但总体而言,我国的商业航天还处于起步阶段,务必奋起直追,力争在短时间内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二、国外商业航天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做法
国外商业航天起步早,在国家政府大力支持下,参与商业航天的主体越来越多,业务涵盖面十分广泛,并在管理模式和机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有益做法值得借鉴。
1.采用灵活高效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
从国内外大型企业的管理模式看,知识产权管理分为集中管理和分散管理两种模式,前者是指在企业总部设立统一的高度集权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各子公司的知识产权事务接受总部调度和管控;后者是指企业在各子公司分别设有独立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两种管理模式的共同点是归口管理知识产权部门都属于企业核心部门,并且强调知识产权战略与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例如,美国波音公司设立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隶属于波音工程、运营和技术部,既有助于对整个公司知识产权进行战略规划和布局,也有利于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与企业技术密切融合;在日本,拥有知识产权最多的是企业,几乎所有企业都设有知识产权部。
2.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布局
以蓝色起源公司为代表的商业航天企业非常注重对已有和潜在市场提前进行专利布局,例如,该公司将解决现有火箭不能够重复使用问题的两个专利族,分别在世界各国和相关组织进行了专利申请布局;航空巨头波音公司非常重视围绕企业发展方向和未来业务开展前瞻性专利布局,如随着3D 打印技术的不断成熟,波音公司在2015 年提交了主要涉及更换飞机零部件的3D 打印应用专利申请,针对3D 打印等前沿技术进行专利布局。
3.利用知识产权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技术门槛高、系统结构复杂的商业航天领域,专利是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该企业的技术基础和关键能力。例如,在美国商业航天领域,SpaceX 公司一直得益于美国航空航天局资助,与其他商业航天企业相比,在资源获取或项目竞标方面具有优势,加之其采用为防止仿冒而不申请专利的保护策略,企业及技术骨干申请的专利相对较少,而蓝色起源公司利用其40件涵盖火箭关键技术的专利,获得了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合同,充分说明商业航天企业拥有核心技术知识产权是其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三、我国商业航天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现状
目前,传统航天公司纷纷通过改制重组改善企业组织管理行为,提高企业竞争力;新兴民营航天企业在项目管理、公司运营、快速响应和成本控制方面更为灵活。当前,我国商业航天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有待完善
传统国有航天企业或科研院所都设有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负责整个集团或单位的知识产权管理、研究和代理等工作,但企业内部知识产权部门多为集团直属单位,挂靠在二级研究院,而大型科研院所有些会设置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子研究所的知识产权多由科技处某个岗位兼职管理,这种模式既不利于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与企业技术发展相融合,也不利于形成重视知识产权的文化氛围,使这项工作逐步沦为协助申请专利、科研成果归档等辅助性事务,没有充分发挥激励知识产权创新、改善市场竞争地位、支撑企业持续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民营商业航天企业目前规模都比较小,一般不单独设置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只是由负责项目管理的人员兼职代理,这也不利于对整个企业的知识产权进行战略规划和布局。
2.知识产权管理机制不健全
传统的航天企业多采取项目管理制,然而在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中,与知识产权管理的融合度较低,没有从立项之初采取专利分析数据作为支撑,也没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知识产权评价,只是在项目结束时才申请专利,作为完成项目指标的例行性工作。因此,在申请专利时没有根据整个企业的技术发展路线进行专利布局,导致专利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另外,传统的知识产权评价机制以数量为导向,知识产权质量普遍不高,转化运用经济效益不大。对于民营商业航天企业来说,知识产权是其占领市场的杀手锏,多数企业比较重视知识产权的占有,但在管理机制上还需要继续贯彻落实《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标准,构建符合自身管理运行理念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3.知识产权布局意识不强
由于传统航天企业或科研院所多接受国家和军队的政府采购项目,竞争压力小,导致知识产权的申请只是为了技术人员评定技术职称或单位应对各种检查评估。因此,企业不太重视从企业发展目标进行知识产权规划和专利布局,对于知识产权的申请也不从宏观角度进行审查把关,一方面导致申请的专利质量不高,对于企业占据市场没有帮助;另一方面有可能泄露企业秘密,因为在时机不成熟时,有些技术不宜采用专利申请,而是采用技术秘密进行保护。
四、构建中国特色商业航天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商业航天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是指企业在商业航天发展过程中开展的一系列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活动,包括创造、运营、运用和保护等,以实现最佳经济效益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体而言,我国商业航天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应该包括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设置、战略规划与布局、创造与保护、运营、管理模式及流程、管理评价等。
1.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
商业航天企业应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在管理架构上使知识产权管理与技术密切融合。其主要职责是在保护商业航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通过有效的知识产权运营,如战略规划、专利组合、专利分析、专利挖掘、专利许可等,提高商业航天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2.开展知识产权战略规划与布局
知识产权战略规划与布局,是商业航天企业开展知识产权管理的基础,是指围绕企业发展定位和核心技术构建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并运用专业的专利分析工具和策略进行专利布局。知识产权战略规划是在全面考虑产业、市场、技术、法律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对产业长期发展态势进行预判,以此形成企业的技术发展目标和方向,并围绕目标的实现开展核心技术专利布局,以期在未来市场中具有技术控制力和竞争力。例如,运载火箭制造企业应该根据自身优劣制定知识产权战略,考虑自身拥有的哪些技术应该采取何种知识产权保护策略,包括申请专利、企业秘密、授权许可等;哪些技术需要在哪些国家或区域申请技术专利,以防止竞争对手的技术突起和超越;哪些技术可以进行申请组合专利,以形成技术群保护;哪些技术可以提供给供应商和客户共享。所有这些策略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保持企业的市场地位,提高未来竞争力。
3.促进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
商业航天企业知识产权权利类型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其中专利权是关键,是企业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驱动要素。
当前,航天领域的巨大市场和我国创新协同机制为商业航天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企业应当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和要素,提高自身技术创造创新能力,形成核心知识产权成果。
知识产权保护,包括通过知识产权主动申请进行法律保护,以及对侵权行为进行制止的被动保护。商业航天企业应通过专利分析,把握产业和竞争对手的专利申请趋势、专利申请地域、专利申请和授权类型、专利法律状态、专利技术构成、专利权人分布、核心专利布局等状况,尽可能早地获取关键技术知识产权状态,在产品生产和销售地域及时申请专利,展开布局,从而达到保护核心竞争力的目的。另一方面,知识产权侵权不仅带来利润损失,还使企业丧失竞争力优势。因此,企业知识产权部门应监控外部侵犯自身知识产权的行为,如专利侵权、仿冒零件、非法互联网销售公司软件或出版物、盗版等,并开展知识产权预警、侵权认定、诉讼和风险防范等工作。
4.提高知识产权运营能力
知识产权运营,是指“通过知识产权产品化、市场化、商业化、资本化等形式具体运作,以知识产权许可、转让,知识产权投资、收购、资产重组等形式,提高知识产权资产配置效率和利用水平”。知识产权运营是充分实现知识产权价值的必然途径,也是优化企业技术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对于商业航天企业而言,知识产权运营主要指专利运营,包括许可与转让、构建“专利池”、专利二次开发、专利产业化投融资、专利权质押融资、专利协同运用等。
在商业航天企业发展过程中,利用外部资源与内部资源同等重要。在促进自身知识产权创造的同时,可以利用已有成熟的技术专利,比如知识产权的许可与转让便是关键途径,既包括企业通过交易方式引进其他权利人的技术许可,以节约成本、缩短研发周期、迅速抢占市场;也包括企业转让自己的技术专利以获取直接经济利益,同时帮助公司打开新的市场分销渠道。对于初创商业航天企业而言,获得必要专利许可权是其知识产权运营的主要形式。
“专利池”又称专利联盟、专利联营、专利联合授权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专利权人用以相互许可专利或统一对外许可的协议或组织,这对于系统复杂、技术难度大的航天领域来说非常重要。在政府部门牵头下,商业航天企业之间应该积极参与相关“专利池”的组建,利用自己的专利换取使用更多其他必要专利的机会,提高自身创新能力。
专利的质押融资,是指商业航天企业以自身拥有的专利权作为标的物出资、质押、担保等方式,进行专利资本化运作,尤其是在公司需要融资、上市等重要时节,允许知识产权作价入股以反映其价值。
5.实行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
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是指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贯穿于企业研发项目管理的整个过程,包括规划、立项、实施、验收、成果管理等各阶段,促进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运用。
一是将知识产权管理前移到企业战略规划制定实施阶段,即利用知识产权图谱等工具手段,分析把握商业航天产业、主要竞争对手以及在该技术领域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企业在制定战略规划时提供数据支撑。
二是在企业重点项目立项过程中,对项目涉及的核心技术通过知识产权数据库进行查新和查重,并通过对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布局、趋势等分析,拟制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发展路径。
三是在项目实施阶段,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实时跟踪技术进展情况,进行专利挖掘,剖析和甄选创新成果,并根据不同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如申请专利或作为技术秘密保护等。同时,在研究及研制过程中,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配合技术部门开展相关技术专利文献的跟踪检索,灵活运用知识产权许可等机制,引进已有创新成果,争取利用最先进的技术开展工作,缩短研制周期,节约成本。
四是建立企业内部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机制。在规划计划阶段,完善企业内部规划计划体系,建立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流转机制,打通成果转化链路;采取知识产权入股等激励措施,构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收益分配机制,吸引更多创新要素参与企业创新活动。
6.培养专业知识产权人才
为了快速发展和控制成本,商业航天企业应直接招收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由于商业航天背景专业知识比较强,更需要一直在航天领域开展知识产权战略规划、保护或运营的人才。同时,在企业内部开展知识产权培训,培训对象需涵盖企业所有人员,上至企业领导、下至刚入职的员工,培训内容应尽量囊括企业涉及的所有知识产权要素,包括知识产权战略规划,专利布局、专利分析、专利挖掘,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转化运用,知识产权运营,知识产权预警、风险防范,知识产权评价等,在企业内部营造重视知识产权的文化氛围,逐步提高全员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和管理能力。
商业航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难度大、创新性强。为此,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必须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知识产权管理和激励方式,为创新主体创造更加宽松、灵活、便捷、高效的良好环境,以推动商业航天产业快速发展。同时,商业航天企业还应利用知识产权战略和布局,提前抢占市场份额,提升核心竞争力,并通过知识产权激励政策,提高企业内部自主创新能力,达到技术突袭和超前引领的目的,尽快使我国在这一领域追赶世界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