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云龙式”干部担当精神与新时代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研究

2022-04-09莫申容

领导科学论坛 2022年3期
关键词:基层干部干部

摘要:“李云龙式”干部有敢担当的本质、善担当的本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大批“李云龙式”干部积极担当作为。但当前仍存在部分基层干部不敢担当作为、不善担当作为的现象,其中既有担当意识、担当勇气、担当能力不足等主观原因,也有体制机制不完善等客观原因。因此,激励新时代基层干部勇于担当作为、推动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应从提升基层干部的担当意识、勇气、能力入手,同时还要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构建科学的干部评价指标体系,探索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建立约束和支持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问责工作机制。

关键词:“李云龙式”干部;基层干部;担当作为

作者简介:莫申容,中共重庆市沙坪坝区委党校讲师(重庆400038)。

中图分类号:D2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2)03-0111-04

电视剧《亮剑》自2005年播出以来,其主人公李云龙一直备受热议,贯穿这部电视剧始终的“亮剑精神”一度成为观众口中的热词,剧中,李云龙的英雄形象就是这种精神的最好诠释,即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

2021年9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党把干部放在各个岗位上是要大家担当干事,而不是做官享福。改革发展稳定工作那么多,要做好工作都要担当作为。”面对新时代赋予的新任务、新要求,迫切需要更多的“李云龙式”干部来披荆斩棘、拓新破旧,让“李云龙式”干部的担当精神成为新时代干部队伍的主流。

一、“李云龙式”干部担当精神的内涵

(一)有敢担当的本质

在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每次都能坚决完成组织交给他的任务。敌人大扫荡时,面对一个旅团的敌军兵力、数十倍于自己的敌人,李云龙带着仅剩的部队与日军顽强战斗,体现了他为民族抛头颅、洒热血的赤胆忠心。可见,是否敢于担当是检验“李云龙式”干部担当精神的试金石,这类干部政治可靠、信仰坚定,始终把对党忠诚放在首位,能自觉践行党的宗旨,把敢担当体现到实际行动中,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求其效,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丰功伟绩。

(二)有善当的本领

面临困难和挑战时,李云龙既能鼓起勇气、冲锋在前,又能随机应变、勇于创新、善作善成。在与长崎部队作战时,李云龙仔细观察敌情,先以土工作业的方式构筑圆形作战工事打乱敌人阵脚,再带领突击队趁机挺进,采用靈活的战术使敌军全军覆没。可见,善担当是“李云龙式”干部践行敢担当的根本途径。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爬坡上坎”的关键阶段,“李云龙式”干部能克服畏难思想、敢于亮剑、勇于创新,不仅有敢担当的意识和勇气,而且具备善担当的智慧和能力,具有干事创业的真本领,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每项工作,“李云龙式”干部都会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向群众学习宝贵的经验,做到解决问题有思路、有措施、有保障、有落实。

二、当前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精神缺失的表现及其原因

总体来看,我国大多数基层干部都有敢于担当的勇气、善于担当的能力,能够在各自工作岗位上担负起职责与使命,但也有一些基层干部存在不愿担当、不敢担当、不善担当的懒政、怠政现象,主要表现及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愿担当作为

一是在其位不谋其政。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大环境下,有些干部觉得待遇低、晋升空间小,因此工作热情消退,做事情没精神,工作拈轻怕重,不肯吃苦受累,整日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工作态度做“太平官”,满足于看摊子、守位子,对群众的合理诉求,不是积极解决而是消极应付。二是作风散漫。对上级的重大决策部署不进行深入调研,态度不积极,行动缓慢,面对改革发展过程中的新挑战和复杂棘手的问题,不敢开拓创新,总是消极等待其他地区、其他单位先行先试。

基层干部出现不愿担当的现象,从主观上来看,一是宗旨意识淡薄,使命感、责任心缺失,没有把党的事业、国家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不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己任,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淡薄,习惯于听工作汇报、发文件、作指示,而不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对基层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透、把握不准,仅凭感觉、经验决策。面对责任清单,有些干部怕出错担责,为了不出错,宁可不干事。二是功利思想作祟,将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没有把党、国家、群众利益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的最高行动准则。当自身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以保全自己利益为首选,畏首畏尾,不愿担当。

从客观上来看,一是基层干部考核机制不科学。有些地方侧重“显绩”指标考核,不重视事关人民群众长远利益的“潜绩”指标考核,导致有些干部热衷于搞“政绩工程”。有些地方在考核方式上,以结果为导向,动不动就“一棒子打死”,挫伤了干部担当作为的积极性,致使他们被动产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不愿担当作为。二是选人用人机制不完善。有些地方把干部提拔当作福利待遇,提拔任用时论资历、阅历,导致年轻的“李云龙式”干部缺乏干事创业的舞台。有些地方过度依赖选票,将其当作解决矛盾的工具,不利于“李云龙式”干部脱颖而出。票选的本意是将工作踏实、业绩突出、群众评价好的干部选出来。过度依赖票选却会导致左右逢源的“老好人”被选拔出来,而敢说敢干、业绩显著的“李云龙式”干部却往往因为得罪人而无法获得高票,甚至还被贴上“群众基础不好”的标签。

(二)不敢担当作为

一是有些基层干部打着严守规矩纪律的旗号,不主动干事,奉行“不干事就不出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处世哲学,面对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复杂工作,担心出乱子,不敢直面矛盾,不敢迎难而上,更不敢果断决策。对于职责范围内的事,也要层层请示汇报,面对改革发展新任务,不敢大胆尝试、攻坚克难、啃“硬骨头”。二是有些基层干部不敢较真碰硬、真抓实干,涉及复杂的利益矛盾,选择当“老好人”以明哲保身,不表明态度,不正面回应,看似害怕动别人的“奶酪”,实则担心自己在民主选举中丢掉选票。

基层干部出现以上不敢担当的现象,从主观上来看,是缺乏担当作为的勇气,怕干得多出错多,怕丢掉“乌纱帽”,因此宁愿做“和事佬”。

从客观上来看,一是问责机制被过度运用。问责机制可以有效督促干部认真履责,减少权力滥用,杜绝腐败现象。在实际操作中,有些地方却将问责机制当作推动工作的目的而不是手段,导致问责泛化,甚至滥用一票否决制,不管问题大小、干部是否尽职尽责,一切以结果为依据,只要不符合要求,就被问责。而且这种做法层层传递,束缚了“李云龙式”干部的手脚。当前,改革进入深层的利益调整和权力重构阶段,阻力越来越大,干部干事创业必然要攻坚克难、先行先试,不可避免会出错,这种稍有不慎就被问责的做法,会严重挫伤冲锋在前的“李云龙式”干部的积极性。二是容错纠错机制没有发挥效力。近年来,中央和地方都出台了容错纠错保障机制,但在落实上不好把握政策的分寸,要么瞻前顾后,不敢兑现,致使一些“李云龙式”干部心有余悸,不敢放开手脚改革创新;要么缺乏分析研判,笼统对待,粗放落实,致使容错纠错机制在具体对象上畸轻畸重;要么观望上头,环顾左右,不会落实,致使容错纠错机制形同虚设,没能发挥效力[1]。更没有在全社会形成容错纠错的良好氛围,致使一些“李云龙式”干部工作时如履薄冰,不敢放开手脚大胆干。

(三)不善担当作为

有些基层干部能力不足,遇到问题不能全面深入分析并作出正确判断,面临突发事件时更显得力不从心。遇到任务重、难度大的工作时,这类领导干部习惯于转嫁压力:一方面向下级单位分派任务,一方面等上级给政策,唯领导、唯文件、唯指示干事,没有自己的思路和见解。

基层干部出现以上不善担当的现象,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有些基层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不强,很少深入基层走访调研,对群众的真实情况缺乏了解。二是有些基层干部欠缺专业知识、专业素养,对本职工作不懂行、不熟悉,对相关领域的新知识学习不及时,工作时思路狭窄,出现“本领恐慌”和“能力危机”。三是有些基层干部面对新任务新要求缺乏创新能力,一味因循守旧。

三、新时代选育“李云龙式”干部的对策建议

(一)助推干部成长,让基层干部愿担当作为

一是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在电视剧《亮剑》中,尽管李云龙是个“粗人”,但他敢于碰硬、能打胜仗,因此被一些领导赏识,正是旅长极力推荐,老首长大胆任用,李云龙才获得了打硬仗大仗和关键战斗的主攻机会,其才华得以施展。可见,组织及时识人用人才能让“李云龙式”干部脱颖而出。因此,要把敢于担当、善于作为这一标准贯穿于选人用人工作的全过程,让有为者有位、无为者让位。在新时代的工作实践中,要把那些善抓经济社会发展、敢闯敢试、业绩突出,困难和矛盾面前敢于担责、顶得上去、有思路有方法,大是大非面前敢于较真碰硬的“李云龙式”干部选拔出来,让他们在重要岗位、重点项目上贡献才智、施展才华。一方面坚决摒弃唯GDP、唯学历、唯资历的选人用人方式,营造谁能胜任、谁能成事谁就被选用的氛围。另一方面,选拔方式要多样化,投票选举之外,还应把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群众反馈、工作业绩、担当精神等纳入选人用人的指标体系[2]。

二是構建科学的担当作为指标体系。把那些勤政务实、敢于担当、业绩突出的“李云龙式”干部选拔出来,切实解决“是否担当作为一个样”的问题,让日常工作中不负责、关键时刻顶不上去的干部受到警醒,从而更好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指标体系应以干部干事创业的思路清不清、抢抓发展的能力强不强、狠抓落实的成效好不好、攻坚克难的劲头足不足等作为主要依据。各部门、各行业应结合实际将指标层层细化,能量化的尽可能量化,提高考核结果的客观性。指标还需针对新矛盾、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动态调整,重点考核阶段任务完成情况,避免动辄就被问责的现象发生。

三是探索干部能上能下的常态化机制。一方面要构建“能上”机制,将通过公开考核、民主测评、明察暗访等方式选拔出来的干部安排到合适岗位,充分发挥其作用。另一方面要构建“能下”机制,对于在担当作为方面表现不佳的干部,要通过谈话教育、继续学习对其进行帮助,经教育帮助仍表现不佳者,应将其调岗或清退,从而真正形成干部能上能下的良好氛围,激发干部加强学习,主动提升自己的能力。

(二)严管厚爱并重,让基层干部敢担当作为

一是建立约束和支持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对于“李云龙式”干部,只有处理好约束和支持的辩证关系,才能扬长补短,充分发挥其才干。约束就是要明确权力、责任界限,定规矩划红线,扎紧制度的笼子,让“李云龙式”干部在纪律红线和法律底线内敢闯敢干,避免出现极端性错误。支持就是科学合理地配备领导班子,确保班子成员在个性特点、年龄结构、学科背景、工作经验等方面优势互补,有利于决策时集思广益,避免形成个别领导一言堂的局面。

二是健全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的容错纠错机制。“李云龙式”干部在重大任务、突发事件面前冲得上去,但也会因突破常规面临失败的风险,需要一定的容错空间为其撑腰鼓劲,让他们能够轻装上阵,大胆作为。在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今天,面对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只有允许试错、宽容失败,才能让改革永不停顿、创新永无止境。因此,各地应从工作实际出发,创新容错纠错机制,让勇于担当、迎难而上者放下包袱、迈开步子、甩开膀子,奋发作为。首先要明确容错与纠错标准。对于基层干部在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的探索实践中因缺乏先行先试可资借鉴的经验、条件不成熟等客观原因导致的工作失误,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查清具体原因,不追究其责任,允许在“试错”中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类似错误再次发生。其次要严格监督容错免责机制的运用,把握好度,坚守容错免责的底线,以免有些干部将容错免责当作“护身符”,逃避惩罚。

三是制定科学合理的不担当作为问责工作机制。对于干部不担当作为现象,要明确问责领域、内容、方式,减少推诿扯皮事件的发生。一方面要建立责任清单,清晰界定不同层级、部门、岗位的职责范围,压实工作责任,切实解决将责任层层下移的问题,让敢于担当作为的干部有热情,不担当作为的干部有压力。另一方面要实行结果与过程相结合的问责方式,不搞不听过程、只看考核结果的追责方式,避免因一时一事处理干部,让踏实干事、敢于担当的干部吃亏。

(三)加强培训历练,让基层干部善担当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真本领的获得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实践,来弥补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领导干部尤其如此。电视剧《亮剑》中的李云龙政治过硬、本领高强,这些能力是经过多次残酷战斗不断磨练和积累得来的。因此,为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担当精神的“李云龙式”干部,一要加大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着力培养干部不惧阻力的攻坚克难本领、不畏风险挑战的改革创新本领、独当一面的科学决策本领。二要加强基层干部的实践锻炼。选派干部到担子重、矛盾多、情况杂的干事创业主战场进行历练,让他们在基层工作中增加阅历、熟悉世情,从而提高能力、增长本领。

参考文献:

[1]发挥容错纠错机制效力[EB/OL].https://www.sohu. com/a/257100345_100143231.

[2]杨延林.新时代基层领导干部责任担当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9.

责任编辑:赵春燕

猜你喜欢

基层干部干部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有坑没萝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让基层干部“心不安”
基层干部为何“左右为难”
行动学习法在基层干部培训中的探索与应用
“五拍”干部
有的在“悬浮”,有的在“游走” 挂职干部如何摆脱“挂职的烦恼”
基层干部“累”在哪里?——应当累在服务为民,而不是形式主义
一些基层干部“血不再热”
向基层干部群众问计问策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