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陇南红色美术文化研究述论

2022-04-08豆海红

焦作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陇南红色美术

豆海红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与设计学院,甘肃 成县 742500)

陇南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陕、甘、川交界地带,境内多山,地势险要,素有“秦陇锁阴,巴蜀咽喉”之称,古往今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陇南文化底蕴深厚,古有先秦文化、氐羌文化、巴蜀文化等。今有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形成的红色文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这块红色的沃土上,习仲勋等领导的“两当兵变”,打响了甘肃武装革命的第一枪。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及红二十五军长征,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入川都曾经过这里,在革命斗争中与人民群众建立了深情厚谊,产生了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遗留了丰富的红色美术文化资源。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陇南红色美术文化资源也在逐渐减少。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红色文化的重视,国内学界对红色文化的研究成果逐渐丰富起来,主要包括:红色文化的形成、内涵与特点的研究,红色文化对人思想道德形成的影响,红色文化与经济建设、红色文化与旅游业的研究。但总体来看,学界对红色美术文化的关注尚处于起步阶段,陇南红色美术文化是红色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因而,陇南红色美术文化的研究必须放置在保护与开发地方文化资源的大背景下,对陇南地域现存红色美术作品、书籍报刊、建筑、遗迹、服饰等进行美术考察研究,分析其文化意蕴,跟踪调研红色美术传承人,了解其传承状态、展演情况,理清发展脉络,使陇南红色美术文化能够得到有效保护、良性承传和发展。

1.关于红色美术文化的界定和论述

红色文化是一个结构复杂的体系,其学科构成上有哲学、文学、历史、政治、文艺等,红色美术文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关于“红色美术文化”一词,笔者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以“关键词”的形式检索,从2019年1月始至2021年1月止共发表8篇相关论文。对“红色美术”一词进行检索,从2014年8月始至2021年10月止共发表17篇相关论文。从检索情况来看“红色美术文化”“红色美术”一词出现较晚,且对概念的界定数量有限,研究的深度、广度不够,总体来看研究尚处起步阶段。

关于概念的界定,周国琴、吴继金认为:“红色美术文化是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既指建国以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美术文化,又包括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及改革开放新的历史阶段的弘扬革命精神、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美术文化。”[1]王松提出:“红色美术文化就是红色文化美术形式的反映,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历程中形成了革命理论和革命精神,由其凝结而成的优秀革命传统和革命历史遗存,以及现当代国内外表现这一主题的优秀美术成果,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进程而不断发展的一切有价值的精神和物质财富的统称。”[2]邱扬认为:“红色美术文化资源可以概括理解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生产劳动和国家建设中创造的各种美术作品和美术产品,可以说这些红色美术资源,既表现为物质性形态,又具有丰富的精神性特征,极具丰富的革命感召价值。”[3]

国内学界近年来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红色文化从不同方面进行了论述,论著规模较大,涉及范围较广,诸如红色文化的形成、红色文化的内涵与特点、红色文化对人思想道德形成的影响、红色文化与经济建设、红色文化与旅游业的发展等。但总体来看,学界对红色美术文化的关注尚处于起步阶段,从发表文献的检索看,叶中锋《中国红色美术本质探索》(2012),从艺术风格学的角度,对红色美术艺术风格的形成要素和发展进行了本质探索[4]。郑川《红色美术经典的当代人文素养养成价值》(2014)指出:“红色美术经典作品的‘红色’‘经典’‘美术’属性,使其具有独特的阐释深度、强烈的情感力量和动人的艺术感染力,在当代人的人文素养养成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和功能。”[5]卢昉《“红色美术”的国家意识与时代精神》(2016)“审视‘红色美术’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状态,挖掘其时代特征与历史意义,强调‘红色美术’对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6]李东风《红色美术象征图式的解析》(2019)指出:“红色美术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象征性,红色美术的象征图式可以分为:个人象征图式、团体象征图式、角色象征图式和事件象征图式四种类型。红色美术象征图式具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写意精神三个主要特点。红色美术象征图式的主要作用可以分为:影响注意的选择、影响集体记忆、影响自我知觉等心理认知图式。”[7]周国琴、吴继金《红色美术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2019):指出“红色美术文化具有德育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和有效载体之一,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艰苦奋斗教育等方面,红色美术文化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1]

综上所述,红色美术文化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结合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历程中产生的蕴含革命精神的革命遗迹、美术作品、遗物以及书籍报刊等。红色美术文化是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红色美术与红色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红色美术是红色精神的物质载体,红色精神是红色美术的灵魂。红色美术是时代精神生活的物化关照的一种特殊形式,反映当时的社会现状、生产力水平,直观体现人们的审美特征。

2.陇南红色美术文化发掘和研究现状

陇南红色美术文化的研究在历时性上主要集中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围绕土地革命时期的“两当兵变、长征时期的哈达铺整编、人民解放军南下入川途径陇南开展革命斗争等重大历史事件而创作的美术作品、编写的书籍报刊,遗留的革命遗迹、遗物以及后人据此题材创作的美术作品、建造的纪念碑、纪念馆等。

地域上,陇南现辖8县(两当县、徽县、成县、西和县、礼县、康县、宕昌县、文县)、一区(武都区),境内多山,属秦巴山区、黄土高原、青藏高原的交汇区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形成崇山峻岭与山谷盆地交互出现的复杂地形。平均海拔在1000米左右,东有秦岭,西有岷山山脉延伸入境,为革命战争提供了天然的保护屏障。境内水资源丰富,气候湿润。主要河流有嘉陵江、白龙江、白水江、西汉水,气候呈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由南向北分布,多山多水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陇上江南”,是战时休养生息、物资补给的“加油站”。

笔者世代居住于陇南,自幼耳闻目睹了当地的民俗文化与风土人情,红色美术文化或隐或现贯穿其中,影响深远。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20世纪上半叶,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红色美术文化。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发展,红色美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受到一定的冲击。

据陇南红色美术文化资源《甘肃省革命遗址通览》[8]一书收录的数据统计,主要集中在红色主题纪念馆,散见于历史事件发生地、军事遗址与古战场、文化活动场所、名人故居、历史纪念馆、烈士陵园等。

陇南八县一区,共有9个红色主题纪念馆,其中“两当兵变”纪念馆、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建设规模较大,馆藏丰富,历史文化意义深远,是人民群众和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军事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其余七馆是徽县徽成两康战役纪念馆、成县红二方面军长征纪念馆、康县陇南根据地纪念馆、武都革命历史纪念馆、文县程海寰烈士纪念馆、西和会议纪念馆、礼县龙池湾战役纪念馆。虽建筑规模较小,馆藏有限,但所藏红色美术文化资源集中、丰富、完整,蕴含的革命传统文化特征鲜明。纪念馆的建筑风格与周围环境设计依当地地域文化及当时的革命事件的特征而设计,各个县的设计风格不尽相同。纪念馆内陈列物品类别基本相似,有雕塑、绘画、书法、书籍报刊、服饰、劵票设计、标语口号、国旗国徽、遗物等。革命事件发生地有宕昌县哈达铺邮政代办所旧址、红军干部会议旧址、哈达铺苏维埃政府旧址、两当县苏维埃政府遗址等27处,多数由民居改建而成,在历史进程中,后人不断进行修葺与维护,融入不同时期的社会风尚与时人观念,是建筑、标志、壁画、雕塑、遗物等构成的综合体。

军事遗址与战场有宕昌县哈达铺红一方面军司令部遗址、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遗址、礼县红二方面军指挥部遗址、五龙山战斗遗址、文县摩天岭战斗遗址等共计29处。当初的军事遗迹与古战场位置在城镇核心地带的,在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过程中多数已不复存在,在郊区或田野山间的少部分保护完好,今人依然能够感受到当年战争硝烟散尽后的静穆与祥和,美术文化遗存如纪念碑、军事设施遗迹、建筑雕饰艺术等依稀可见。

红色主题文化活动场所有哈达铺红军长征一条街、武都农校旧址。革命领袖故居有宕昌县哈达铺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贺龙、任弼时住所,成县刘伯承住所。革命英雄人物故居有徽县城关镇吴治国住所、伏家镇山炯堂住所。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及旅游开发的背景下,对文化活动场所、名人故居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借助旅游加速红色文化的传播与弘扬,红色文化融入旅游,形成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红色旅游,为旅游业的发展开辟出一条与时俱进的道路。

纪念碑有两当起义纪念碑、成县革命烈士纪念碑、五龙山伏击战纪念碑、文县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塔有徽县吴山革命烈士纪念塔、柳林镇庙坪村革命战士纪念塔。纪念碑、纪念塔的艺术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书法美,二是造型美。成县革命烈士纪念碑,1962年经国务院批准,建于成县裴公湖东北角紫金山下,为砖石混凝土结构,碑阳为郭沫若题“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字。文革后,因地形狭窄、潮湿,碑体受损,1980年重建于成县紫金山西北侧。造型仿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砖石混凝土结构,琉璃瓦盖顶,碑体白色,碑顶嵌红五角星。正方形碑基两台,台高约1.61米,碑身高约11.2米。碑阳镌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字行书,是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兰州军区政委肖华将军书写。碑阴镌刻红一方面军长征时在成县的战争概况和对革命先烈的怀念之词。

对于陇南红色文化的研究有李荣珍的《甘肃红色文化资源的基本内涵和特点》(2012),马勤学、王漫青《陇南红色文化资源的发掘保护与开发利用》(2015),杨垚的《陇南红色文化资源及其价值》(2016),杨垚、马勤学的《论陇南红色文化的形成发展、基本特征和历史地位》(2018)等论文,以上从不同角度对红色文化进行了论述,但不够系统。一是论述多从宏观入手,微观层面的论述不够,红色美术文化的地域特征没有凸显出来。二是多从教育取向论述红色美术文化,美术本位取向的论述较少。

就陇南地区而言,近年来,国家对红色文化非常重视,随着硬件设施的不断开发和建设,理论性的红色文化研究成果慢慢增多,但对于红色美术文化的研究还是空白,随着时间的推移,红色美术文化的原始资料在慢慢减少,全方位搜集、整理和研究势在必行。

陇南红色美术文化研究总体上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它本身的性质,二是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红色美术文化的文脉渊源。这一部分的研究要从历史的维度结合当时的人文环境、政治与经济文化演进及嬗变的轨迹。第二,红色美术文化的形式特征与文化意蕴。首先,美术作品的形式特征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是具有明显差异的,因此,它是动态的、变化的,研究时注意纵向比较。其次,应注意美术作品的形式特征与文化意蕴的关系。美术作品的审美文化决定造型特征,人类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活动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第三,红色美术文化的审美内涵。红色美术文化是社会历史的缩影,在特定时期、特定文化土壤中,孕育出庄重而严肃的精神沉积。透过红色美术作品可以感知作者的审美趣尚及精神意旨,探寻隐藏在作品背后的情感心理。

3.陇南红色美术资源与红色文化保护传承

近年来,红色文化在官方的正确引领和倡导下受到学界的高度重视,不同形式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中国特色的红色美术文化是红色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既是共产党人的智慧结晶和审美追求的生动体现,也是红色文化的重要标志。从现有文献资料来看,红色美术文化相比红色文化的其他方面,研究起步晚,形式单一,内容不够系统、深入,对陇南红色美术文化的研究是顺应了时代需求,将会填补该领域的空白。目前,陇南红色美术文化资源的保护存在一系列问题,制约着红色美术文化的弘扬与传承。近几年,在国家脱贫攻坚大政方针的引领下,广大民众把优先发展经济这一主导思想放在首位,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一方面,人们的意识形态出现多元化态势发展,主流意识形态减弱,对伟大革命史迹、革命英雄人物及崇高革命精神开始淡漠,红色美术文化的精髓在逐步丧失。另一方面,在脱贫攻坚进程中,一部分红色文化遗迹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或被新建筑代替,一部分红色文化遗迹得不到有力保护和修缮而逐渐消失。红色美术文化是革命先辈留给后人的珍贵文化遗产,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各种原因正在逐渐减少、消失,搜集与整理势在必行。

对红色美术文化的研究是历史研究的一个方面,对历史的研究离不开以文献资料作为依托,还需要参考和借鉴考古、美术史资料以及民俗学资料。在充分吸收前人对陇南红色文化研究的基础上,将前人考古、美术史领域的资料转化为可供参考的历史资料,在研究的过程中拟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拓展。

一是从美术本位出发进行研究。红色美术作品是美术文化的物质载体,是由各种因素综合铸就的图像模式,试图综合多方面因素展开重点实例分析,针对不同时期不同作品分析其外在形式、探究其所包含的文化意蕴。二是借鉴考古学的方法对红色美术文化遗迹和遗物进行搜集和整理。目前是首次对该区域、该时段红色美术文化的搜集与整理。进行过程中将引入考古学、历史学和美术学的视角全面系统对陇南红色美术文化进行搜集和整理,力争对这一时期的资料有个总体的、根本性的把握和研究,为陇南红色文化建设提供科学扎实的史料依据。

红色美术是党和人民在革命战争及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的物化关照,随着研究的展开,将把本区域所开发的红色美术文化运用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推向社会,让红色美术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人们的生活,促进社会主义核心素养的形成。美术作品自古以来具有“成教化、助人伦”的作用,红色美术文化的灵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是国家意识和民族精神的形式表现。现今,在经济浪潮的冲击和多元文化的影响下,人们的人文素养严重缺失,尤其是 80、90 后的年轻人在思想、意识、道德和情感等方面问题重重。好的美术作品能够陶冶人的性情,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红色美术文化走向社会,对促进人的社会主义核心素养的形成是行之有效的。二是把红色美术文化融入高校美术课堂教学中,与课程思政紧密结合,开发出一门有地域特色的红色美术文化校本课程。现今,高校美术课堂无论是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还是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对红色美术文化的渗透很有限。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着眼点在教育本身,通过美术教育能够提高人的审美修养、塑造审美意识、引导审美生活。高校美术公共课教学面向全体师生,量大面宽,如果能够与红色美术文化相结合开发出一门有地域特色的红色美术文化校本教材,将是对高校美术公共课教学的完善和补充。三是把红色美术文化融入甘肃省教育厅“互联网+师范院校支教服务项目”,让红色美术文化融入小学课堂。甘肃省教育厅“互联网+师范院校支教服务项目”为期三年,辐射甘肃边远村镇小学。在项目实施两年多的进程中,从设备的跟进到上课流程、结构的逐步完善、师生间的磨合等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授课内容形式单一,课程教育功能不强。陇南红色美术文化的融入将会给该课程注入新鲜血液,红色美术文化和地域文化进入课堂,能够增进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猜你喜欢

陇南红色美术
红色是什么
青青之岛 悠悠陇南
红色在哪里?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追忆红色浪漫
陇南记忆
圆梦陇南
Epidemiology of visceral leishmaniasis before and after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in Longnan City,China,2005-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