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的功能角色
2022-04-08郭怀玉林
郭怀玉林 欣
(安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 河南 安阳 455000)
“国际中文教育”的名称,由“对外汉语教学”及更早的“汉语国际教育”演变而来。2019 年12 月召开的首届国际中文教育大会提出了“国际中文教育”的概念[1]。国际中文教育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项属于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2]。国际中文教育顺应时代而生,而新时代又对其有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国际中文教育角色定位与功能构建决定了它的转型发展道路。国际中文教育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复合型高层次的教学人才、增强中文学习者的学习信心以及推动教育资源的建设整合等方面的作用显著。
一 弘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文明未被打断的国家。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无论是传到海外的“四大发明”,还是中国的儒释道文化,都显示着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就具有其优越性。清朝就有传教士学习并翻译中国经典,甚至公元3 世纪或更早以前,日本、朝鲜、越南就开始学习古汉语[3]36。中华文化影响深远,日本京都的建筑风格以及韩国端午节的起源等都与中华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由此可见,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就向世界散发出迷人的魅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直至流传海外。这与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中国人注重文化的传承息息相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文化自信”,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必须对我们的中华文化保持热爱与自信。
学好一门语言是通往一个国家文化的钥匙。一种语言的学习通常伴随着对其中蕴含着的文化的了解与深入体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中文映射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正如汉字的起源是甲骨文,即人们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这就透露着几千年前中国人的生活场景。正如当今的一个世界共识——如果你想真正地了解中国人,学好真正的中文,那么你需要去学习他们的文化。国际中文教育就如同一座桥梁,为世界揭开中华文化的神秘面纱作出了贡献。白乐桑先生曾在《我的汉学之路》中把西方人觉得中国神秘的根源归结于汉字[4]。
在“中文热”的趋势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中文。中华文化自有其独特魅力,有些人正是基于对中华文化的极大兴趣而开始学习中文的。许多孔子学院每年举办的春节活动,受到不少中华文化热爱者以及当地居民的喜爱与支持。他们不仅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感兴趣,而且对中国的书法艺术十分着迷。书法艺术正是最有代表性的中华文化。书法艺术在数千年的演变与沉淀下,已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宝之一。古人在创造中国方块字的时候就已经融入了古代中国人的审美观。美国汉字书法教育学会主席屠时新每周都给美国学生上一节书法课,他说:“把书法和西方的文化做一种对接和对话,在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西方,其实有些东西是相通的,文化审美和心灵启示方面,有很多互补的东西和他们缺少的东西,这也是西方学生喜欢的原因。”[5]书法艺术中灵活多变的书写方式以及汉字的间架结构也都蕴藏着中国古代人的智慧。另外,世界各地还有不少研究《红楼梦》《孙子兵法》等经典著作的中文爱好者。
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华文化元素出现在世界舞台上。现在,中国的汉服、太极、大熊猫、中国结甚至麻将等许多中华文化元素出现在世界各地的不同场所。外国人对中国的认识不再只停留在“乒乓球”“成龙”等上面。中华文化以其统一性、连续性、包容性和多样性,“俘获”了不少海外人士的“芳心”。中国舞蹈、中国功夫在非洲、欧洲等地区的孔子学院里面广受欢迎。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必将在未来的时间里发挥重要作用,而更多的中华文化也会随着“中文热”走出国门,走向更远的地方。
二 鼓励培育复合型、高层次教学人才
如今,国际中文教育专业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与其他学科相比,国际中文教育与国家综合国力的联系更加紧密。国际中文教育的生命力来源于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这些就决定了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的独特性、复杂性和多样性。首先,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的课程与独具一格的人才培养方案都给专业学生提供了一个良性的成长氛围。其次,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的实习地主要集中在海内外的国际学校或者开设中文课程的大中小学。因此该专业学生会感受到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融合,这样不仅能够开阔其视野,而且能够培养其优秀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专业的语言教学能力。最后,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走向呈多样化态势。正如丁安琪提到的,在新形势下很难为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合适的相关岗位,应当培养学生的“通才”能力,使其具有更广阔的就业面[6]。
当然,发展国际中文教育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学习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们必须时刻认清所学专业,为成为国际中文教师打好专业基础。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的发展需要专业学生对自己要求严格,同时也需要学校对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引起重视,认真实施人才培养计划,为祖国培育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专业化、复合型、高层次人才。所以各个学校需要对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定位、人才培养、实习就业等各个方面作出调整,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发展的社会环境日趋优良。早在2012 年,教育部就发布了针对“赴外汉语教师志愿者”的政策。[7]凡满服务期两年且考核通过者,3 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可在初试成绩上加10 分,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近几年,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生的国内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的免试认定已经付诸实践。此外,我国还推行了一系列促进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这些都为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选择性。
如上所述,国际中文教育不仅是一门学科,还是富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事业。我国的国际中文教育事业(旧称“对外汉语教学事业”)自1950 年开创至今已有70 余年历史[3]59。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国际中文教育事业也发展得越来越好。据统计,截至2020 年全球已有70 多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外国正在学习中文的人数超过2000万[8]。可见,国际中文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语言文化交流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一大批专业的国际中文教师将源源不断地输送至世界各地,借以解决各国各地区对国际中文教师的实际需求问题。另外,提高国际中文教师的质量也将促进国际中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 充分给予中文学习者求知信心
学会中文的信心对于中文学习者来说,十分重要,必须给予中文学习者以充分的求知信心,而现在的主客观条件也使得中文学习者能够获取极大的求知信心。
第一,中文本身并不难,中文具有其独特性。存在于人们心中的“中文难学”属于一种谬论。中文作为联合国六大官方语言之一,联合国大楼里《联合国宪章》的中文译本是六种文本中最薄的,这就体现了中文的简洁性。不少翻译学家在翻译中文古诗时总需要用双倍或多倍数量的文字来进行翻译,即使这样有时还不能完全表达清楚诗中的意境。另外,汉语的各语言要素都具有其优点。比如语音上音节简洁,词汇上广泛使用词根复合法。那么,我们可以对同一词根的词进行分类学习,这样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李泉说:“信心和信念,在外语教学和学习中至关重要。”[9]所以,中文学习者没有必要过多纠结“汉字难学”问题,应该树立学习中文的信心。我们只要使用合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能够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第二,学习中文的环境日趋改善。我国为外国留学生提供了奖学金以及一系列优惠政策。同时,来华学习的留学生可以在预科班学习中文,等到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后再选择相应的学校就读。2020年教育部设立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与孔子学院共同深化世界各地的国际中文教育。可见国际中文教育的力量正不断增强。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不仅体现在国家一系列规划政策上,还体现在不断创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上。教学是教育的主要活动,国际中文教学不仅包括国际中文教学的课堂,还包括国际中文教学的教材开发编写、国际中文教学的理论研究等。顺应时代发展的教材研发与编写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目前出现了国别化、本土化的中文教材。
第三,学习中文的平台日渐丰富。信息时代背景下,中文学习的软件逐渐增多。从用途上看,市场上中文学习的软件大致分为功能类、综合类和应试类。其中功能类包括翻译类、词典类、词汇类、文化类等,应试类主要针对参加各类中文考试的人群,综合类则更注重整体系统地学习中文,这都说明了中文学习者的学习选择趋向个性化和多样化。疫情更是给各类中文学习平台带来了快速成长的机会,一些民间组织或者企业在学习平台的搭建方面已经作出了努力。中文学习的线上平台给国际中文教育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又为软件的开发与平台的创建提供了保障与支持。
四 努力推动教育资源的建设整合
国际中文教育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其转变发生在专业名称和地位上,还发生在国际中文教育的“教”和“研”上。“教”的转变即国际中文教育的教学环境、内容和方式的转变等。“研”的转变即国际中文教育研究的方向、内容和研究群体的转变等。为了提高发展质量,我们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作出了调整与改变。比如国际中文教育逐步从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转变为线上线下并行的教学模式,从开发单一教材到构建国际中文教育资源体系。赵金铭也提到了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正在“筹备建设国际中文教育资源体系”[10]。
2021 年,教育部发布的《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是国际中文教育进一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的标志性成果,体现了中国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体系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11]。这一标准体现出国际中文教育已从“热”起来走向“实”起来。2021年末举办的《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学术会议上就有学者提出,我们也要对国际中文教育所要传播的中华文化划分具体的层次,这说明国际中文教育事业正往更专业化、更精细化的方向前进。无论是国际中文教育标准体系的确立,还是国际中文教育资源体系的构建都给国际中文教育带来了更多的明确方向和前进动力。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中文教育表现出了巨大潜力。“中文+职业教育”概念的提出表明了国际中文教育开始以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为导向,推动与各项职业教育相融合,优化整合资源。目前全球许多国家都开设了“中文+”课程,同时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教育资源也得以开发。我国“十三五”和“十四五”规划提到的“鲁班工坊”建设开启了中国特色海外国际学校的试点之路,更加强了中国与亚洲、非洲和欧洲等地区的教育交流[12]。这都显现出国际中文教育的坚实基础与光明前景。2022 年,国家教育部发布《教育部2022 年工作要点》,其第二十八条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加快推进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13]。互联网时代下的国际中文教育将大放异彩,以后将会出现更多系统全面的中文学习软件、更多操作性且实用性强的网络教育平台,同时人工智能与国际中文教育的碰撞融合也令人期待。这些都将成为国际中文教育转型发展的必经之路。
国际中文教育处在转型升级时期,其角色定位与功能建设尤为重要。我们在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的道路上要明确其功能角色,在功能角色的定位上,既要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又要为未来发展做好铺垫,在此基础上,创新国际中文教育的理念与方式,构建国际中文教育的资源体系,让更多学习中文的人了解中国,弘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世界人民感受到中华民族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