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负压置换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的应用研究

2022-04-08吴记梅吴记红杨图宏资晓玲周金艳

重庆医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毛细负压分泌物

吴记梅,吴记红,杨图宏,资晓玲,周金艳

[1.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长沙 410005;2.湖南省株洲市中心医院 呼吸科 421000;3.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部,长沙 410005]

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下呼吸道疾病,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最为常见[1],是<6个月龄的患儿急诊就诊和住院的主要原因之一[2-3]。临床表现为咳嗽、憋喘、发热及口鼻腔分泌物增多等,严重者可出现呼吸暂停、呼吸窘迫,甚至呼吸衰竭[4]。鼻腔分泌物增多可导致患儿氧合作用减少,易发生呼吸困难,同时还会影响患儿的饮食和睡眠[5]。研究显示,RSV引起的毛细支气管炎与哮喘的发生直接相关[6-8]。目前,指南建议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减轻气道阻塞,改善氧合作用,从而促进患儿饮食和改善睡眠质量[9]。鼻负压置换是一种无创技术,具有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改善通气的优点[7,10]。研究证明,鼻负压置换治疗是一种副作用小、方便、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11-12],在成人和儿童中取得了一定疗效,但在≤12个月龄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鼻负压置换治疗对毛细支气管炎小月龄患儿血氧饱和度(SpO2)及呼吸窘迫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科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60例RSV感染所致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RSV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2];(2)年龄1~12个月;(3)入院时患儿存在咳嗽、呼吸窘迫症状,且经皮SpO2为88%~94%;(4)患儿监护人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进行干预前6 h接受过鼻腔冲洗、雾化药物治疗的患儿;(2)入院前接受过口服类固醇治疗的患儿;(3)合并任何慢性疾病的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在研究期间,所有受试者均受到严密观察,病情需要时将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湖南省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30)

1.2 方法

1.2.1成立团队

团队由2名医生和4名护士组成。2名医生包括1名儿童呼吸科的副主任医师,主要负责治疗工作;1名儿童呼吸科轮转学习超过1年的儿科医生,主要负责患儿的筛选及呼吸窘迫症状评分。4名护士中1名为副主任护师,从事儿科护理工作超过20年,负责研究的质量控制;1名主管护师,从事儿童呼吸科工作超过10年,负责患儿家属的日常宣教及鼻负压置换治疗操作;1名为护师,从事儿童呼吸科工作超过5年,负责数据收集;1名为护师,硕士在读,负责资料整理与分析。

1.2.2治疗方式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包括雾化吸入、持续鼻导管吸氧1 L/min、抗感染、静脉补充液体等治疗,给予患儿家属病情介绍和心理护理。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鼻负压置换治疗。具体内容如下:(1)协助患儿取仰卧位,将枕垫置于肩下,头后仰,观察患儿下颌部和外耳道口呈垂直后协助保持该体位;(2)使用0.5~1.0 mL 37 ℃的生理盐水注射液顺患儿鼻腔滴入,将吸引连接管连接电动吸引器,鼻塞头连接患儿鼻孔,进行负压吸引,设置压力为80~150 mm Hg (1 mm Hg =0.133 kPa),每次吸引3~5 s,间隔10 s,共操作3~5次,反复冲洗直至两侧鼻腔无分泌物吸出为止。在操作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调整负压压力,避免对患儿鼻腔造成损伤,鼻内负压置换选择在每天的早上、中午和晚上各实施1次。

1.2.3评价方法

(1)SpO2:采用便携式无创性SpO2监测仪(Prince-100D指式脉搏血氧饱和度仪,力康生物医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进行SpO2的测量。(2)呼吸窘迫评分:评分由包括呼吸频率(次/分)、哮鸣音、呼吸肌凹陷(三凹征)、一般症状4个部分构成,每项分值为0~3分,各项得分相加得到总分。根据呼吸窘迫评分进行疾病严重程度评估,总分<5为轻度,5~<9分为中度,≥9分为重度。由1位经过培训的护士在患儿入院时收集一般资料和SpO2,由1位经过培训的医师进行呼吸窘迫评分。分别于治疗后第1、2、3天进行动态测量SpO2和呼吸窘迫评分。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两组不同时间SpO2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第1、2、3天试验组SpO2水平和SpO2>94%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时间SpO2比较(n=30)

2.2 两组不同时间呼吸窘迫评分、疾病严重程度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第2、3天试验组呼吸窘迫评分和疾病严重的患儿比例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同时间呼吸窘迫评分、疾病严重程度比较(n=30)

3 讨 论

鼻内负压置换治疗可明显改善患儿的SpO2。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后,由于其解剖特点、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鼻腔黏膜充血水肿致分泌物增加,患儿无法自行有效清理,尤其是对于小月龄的患儿更为明显,当鼻腔分泌的黏液蓄积,患儿逐渐出现鼻塞、流涕,甚至发生吸吮困难、张口呼吸等症状。及时清理鼻腔内的分泌物可保持呼吸道通畅,可采用鼻腔吸痰的方法,但鼻腔吸痰易导致患儿长时间哭闹,容易引起鼻出血,甚至引起严重的刺激和呕吐等[13-14]。近年来,鼻内负压置换逐渐被用于治疗儿童鼻窦炎和呼吸系统疾病,已取得较好效果。而鼻内负压置换治疗是否适用于≤12个月龄的患儿是未知的,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第1、2、3天试验组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鼻内负压置换治疗可同样可改善小月龄患儿的SpO2。鼻内负压置换可将冲洗液滴入鼻腔,利用负压原理清除鼻腔内的鼻涕、炎性分泌物或病菌,达到减轻鼻腔黏膜水肿、恢复鼻腔自身的排毒功能、协助鼻腔纤毛运动的作用。且鼻内负压置换为无创、刺激性小的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患儿因操作带来的痛苦和不适,更易让患儿家属理解、接受,并配合治疗。

鼻内负压置换治疗可明显减轻患儿呼吸窘迫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在鼻内负压置换治疗后第2天开始,呼吸窘迫症状和疾病严重程度分级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童科珍等[15]探讨了鼻腔雾化冲洗在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治疗中的疗效观察,其结果表明鼻腔雾化冲洗后有助于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与本研究结果类似。毛细支气管炎早期与持续症状的临床表现是分泌物多引起鼻塞,患儿在无外界帮助的情况下无法清除鼻腔分泌物,常导致呼吸窘迫,而鼻内负压置换有利于缓解急性上呼吸道的症状。这是由于鼻内负压置换可将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置换,并减少局部水肿和液化干燥分泌物,从而改善黏膜纤毛清除率,达到彻底清洁气道的目的,进而改善呼吸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在鼻内负压置换治疗后第2天,患儿的呼吸窘迫评分较对照组降低,而第1天两组呼吸窘迫评分和疾病严重程度比较无差异,这表明鼻内负压置换可能需要多次重复的治疗后才会改善患儿呼吸窘迫的症状,然而,多次重复的鼻内负压置换治疗可能会给患儿带来不适,本研究并未观察多次重复的鼻内负压置换治疗对患儿可能产生的影响,这是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未来可进一步探索。

综上所述,鼻负压置换治疗有利于改善患儿SpO2,有效减轻呼吸窘迫的症状及疾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仅纳入SpO2在88%~94%的患儿,研究结果的外推受到一定限制。此外,未探讨鼻负压置换引起的不适症状及多次鼻负压置换治疗对患儿喂养的影响,今后将进一步探索。

猜你喜欢

毛细负压分泌物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封闭负压吸引治疗技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临床研究
金属3D打印复合毛细芯孔径配比对环路热管特性影响
毛细水在矿山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绿化养护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自动控制技术的创面软组织负压给液系统研究
浅谈毛细水上升影响因素
褐色分泌物一直不干净是怎么回事
眼屎给你的健康忠告
关于粘土的毛细水上升高度测量方法的论述
负压技术在45例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