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融合,开启创新人才培养新篇章

2022-04-08梁丽玉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33期
关键词:校企融合人才

梁丽玉

【摘要】随着我国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国人民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新目标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视。企业与学校合作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但现时国内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还处于萌芽阶段。因此,必须逐步加快校企融合,更新教育理念,建设特色课程,加强学生系统思维的培养,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更多的机会,推进中小学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的步伐,促进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

【关键词】校企融合;创新人才

一、国内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创新人才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和源泉,要大力推进创新人才计划,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根据百度百科描述,所谓创新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并具有良好的创新人格,能够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取得创新成果,在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某一工作上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了创新贡献的人。由此看出,创新人才并不单纯指创新知识和思维,而是一种综合全面的能力和人格的体现。

在传统应试教育和普遍认知观念影响下,大众普遍认为高学历者才是创新人才。另外,由于高校相对中小学来说,有更多的实践平台及科研经费,现阶段我国对创新人才的培养着重放在高等院校。因此,尽管国内创新人才数量急剧增加,但拔尖创新人才数量仍存在较大的缺口。

国内中小学教育阶段,大部分片人面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只注重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如何,使得大部分学生在早期未能形成批判性、创造性的思维,更不用说动手实践了。换句话说,其创造性能力也大大减弱。相比之下,英、德、美等发达国家在创新人才的培养方面是从娃娃抓起,创新性教育贯通于整个教育阶段。其次,发达国家也较多地实施产教结合,在日常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操作、反思的机会,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增添动力。有研究表明,中小学与大学生相比,在解决同一问题时,其创造潜力呈随年龄下降的趋势,为此,中小学教育更应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打好基础。而校企融合,引进企业,正是培养创新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校企融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意义

在国内,校企融合、产教协同已经不是新鲜话题,但正如前文所述,校企融合主要在职业学校或或高校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几乎是处于一种“脱产”状态。在人们的普遍认知里,义务教育阶段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知识,因此,一批批“书呆子”“考试机器”应运而生。

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合作,就教师团体而言,可及时了解科技发展,避免传授知识的滞后性,保证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对学生而言,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形成创新思维,从小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对学生创新精神的树立、创新人格的塑造提供了原动力;最后就是为学生动手实践提供更大、更广、更多样的平台,学生能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创新、智造。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也会形成初步的职业方向,一定程度上为今后发展打好草稿。对企业而言,校企联合培养,减少人力资源成本。这些拔尖创新人才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能为国家现代化发展保驾护航。

三、校企融合,推进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与举措

(一)更新理念,重构课程

培养创新人才,改革传统的课堂和教学方式是第一步,利用教学形态的变革支撑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首先在教学理念上,要转变传统课堂满堂灌的思想,变单向输入为双向互动,通过特色课程的开设,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大、更广的平台。切忌把中心放在知识的灌输上,教师重在引导,学生重在自学、思维与实践。另外,教学形式上需有所改变,建议实行“1+1+N”的导师制形式,即1位学校教师与1位企业讲师形成一个导师团,N即2-3个学生小组。导师团对所负责的学生小组实行承包责任制,因材施教。学生采用小组组合形式,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思维的交流与碰撞。最后,校企共同讨论研究,制定相应的校本教材。课程的内容难度要适合对应阶段学生的认知与思维水平,通过类型丰富的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选择。在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二)发展思维,重在创新

在授课过程中,导师对学生的引导至关重要,从分工、素材的收集、决定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动手操作等等。必须把知识、能力、素养融入到“认识——实践——思考——创新”这个反复循环的过程,使学生的感性形象思维提升为联想发散思维。这方面可以把近几年在比较流行的STEAM教育和创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引入到课程中,着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校企合作之所以能更好地促进思维型教学的实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交流能力是因为在思维型教学实施过程中,导师在企业协助下可以灵活创设更多情境,而不是单纯的课本例子。在整个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反思、应用迁移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思维能力在不断的尝试中得到发展。

当然,在教学评价这一块,更不能单纯以分数定好坏,导师需要不断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质疑、提问,进行思维的碰撞;积极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挑战权威,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因此,教学评价需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制定多维度评价方案。

(三)校企融合,重视实践

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此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应是第一目标。任何再好再新的想法,如果不能落实到实践上,一切都只是“纸上谈兵”。现时国内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一大问题是学生实践机会少,而企业恰恰能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企业生产中涉及到各个学科的相互融合与应用,理论知识与动手操作相结合,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好地方。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走进科研院所、企业,在导师的指导下,以科技实践或竞赛等形式,增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企业讲师也可以到中小学开展面对面的科普交流活动,双向推进科创人才培养。

学校可以结合当地实际,与周边企业合作,校企之间通过开设定期的理论和实操课程,搭建实践育人平台。如,顺德中小学与广东工业设计城内企业或当地创客基地合作,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等假期参与课程学习和实践中去。虽然这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课业学习的时间,但产生的积极作用更为明显,其形成的早期科技实践创新能力,与培养拔尖人才是相互衔接的。

中小学阶段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期,为此需要遵循创新人才成长的身心、智力发展规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借助企业的力量,组建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找准创新人才培养方向,为学生成长创设更多的机会,开设丰富的课程,为爱好创新的学生搭建平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形成。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育研究课题“初中研学旅行中创新教育研究——以广东工业设计城研学基地为例”(编号:GDJY-2020-Y-b001)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朱林,马颖莉.创新人才的培养的现状与对策[J].市场周刊,2020(4):147-148.

[2]史高峰.中外创新人才培养現状与比较[J].经济研究导刊,2014(1):68-69.

[3]成尚荣.用“第一”的理念撬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J].中国教师,2021(5):23-26.

[4]徐科军,黄云志.校企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4(7):52-55.

责任编辑  李  源

猜你喜欢

校企融合人才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刚柔并济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破次元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融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