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学探索

2022-04-08雷小艳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33期
关键词:融合创新内驱力跨学科

雷小艳

【摘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科学课程则是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向的培养目标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向的课程培养目标实质是一致的。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内驱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好奇心,是影响小学生学好科学的重要因素,也是吸引学生无意注意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小学科学教学效率的良好开端。开展探究活动与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學方式。本文从多角度探索小学科学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科学;内驱力;核心素养;跨学科;融合创新

随着小学科学课程越来越受重视,大部分学生已从原来的不重视科学学科,到能认真对待科学课堂。以现在任教的教科版小学科学教科书为例,全书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又分为8小节,按照每周两课时来计算,要在一定的时间内达到学期教学标准,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内驱力,点亮学生求知的好奇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提质增效,增强学生核心素养的效果。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小学阶段的科学学习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奠基意义,内驱力是点燃学生学习动机的源动力,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从点亮求知的好奇心开始。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我不是什么天才,我之所以能够有一点贡献,就是因为我对这个世界始终保持了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是打开未来世界之门的“钥匙”,是通向未来未知世界的“桥梁”,世上所有的发明和创造,都源自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课堂教学中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现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实验探究方面,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积累生活经验,发展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增强课程的意义性和趣味性。

例如,开学第一课,教师并没有直奔主题进入教科书的教学,而是抛出了一个课堂小游戏“站立的硬币”。教师在讲清楚游戏要求后,检验一下学生是否认真听清楚要求,使学生认识到认真听讲的重要性。给予学生一段时间思考,变传统的“教师讲授”为“学生主动动脑,积极思考”,这样能增强学生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然后鼓励、邀请学生上台挑战游戏。挑战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碰撞出新想法的过程。也许最终百分百挑战成功的小组少之又少,但没有关系。笔者认为,给学生留有思考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工具和机械》时,教师并没有按照教科书的步骤询问学生知道什么工具,使用过什么工具,直接填写第二页的表格,而是带着一块木头和若干不同款的钉子,如,铁钉、图钉、大头钉、螺丝钉等,外加一个密封的百宝箱,请学生帮忙把钉子钉进木头。学生们跃跃欲试,通过徒手钉钉,桌脚踩钉,到问教师“能使用工具吗?”这时,教师出示百宝箱,任学生挑选里面的工具,有锤子、剪刀、一字螺丝刀、十字螺丝刀、镊子等。很多学生一开始只知道用锤子,或是拿螺丝刀来锤钉子,分不清一字螺丝刀和十字螺丝刀的区别。在多次尝试或是同学的提醒、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慢慢地掌握了工具的使用方法。最后,教师可再请学生拔掉钉好的钉子。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兴趣越来越浓。活动结束后,教师直接引申出概念,像锤子、螺丝刀、剪刀这些工具,就是简单机械。

二、动手与动脑相结合,深入探究实验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开展探究活动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也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基于学生的前概念,在动手与动脑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理解自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科学课程中要培养学生像工程师一样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的第3课《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如何让沉在水底的橡皮泥浮起来呢?学生运用已学知识,一边动手捏橡皮泥,一边动脑思考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还往小船中添加了承重物。通过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不断地增大橡皮泥的体积,或是改成不同的形状,最终得出影响橡皮泥沉浮的因素。

在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设计制作一座桥》中,让学生利用环保材料动手制作拱桥或是悬索桥。学生都能在动手制作的过程当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动手动脑完成制作。

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关注持续发展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师要善于创设条件和环境,让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例如,在学习完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太阳钟》后,学生需要走出课堂测量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的变化。笔者布置观察任务并提问:一天中影子最短是什么时候呢?很多学生会回答是“正午十二点。”“真的是正午十二点吗?”笔者追问,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于是,笔者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一个日晷,并在课后测量,隔一段时间画出影子,得出影子方向和长短的变化。学生利用环保材料制作日晷,观察阳光下的影子,测量影子的方向和长度,将课堂知识持续到课堂外,体会古人不畏枯燥的测量,用认真严谨的态度,得出精准的数据和正确的答案。

四、跨学科融合创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课程。”跨学科融合的STEAM课程,能依据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各学科的优势,综合已有的学科知识,促进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科版小学科学第二单元《沉和浮》拓展部分,教科书要求学生做一个潜水艇。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学生的个性特长。通过课堂教学,学生知道了潜水艇之所以能够沉浮的原理。融合信息技术,学生运用3D设计技术或和美术绘画设计一个潜水艇,运用Scratch编程设计出动画模拟潜水艇沉浮的原理,课堂形象生动,直观易理解。最后,学生再根据自己的设计自主选择实验材料,动手制作一艘潜水艇,增加工程与技术,达到高效课堂的效果。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要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内驱动力,关注持续发展和跨学科融合创新模式的应用,在动手动脑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他们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2017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  杨  杰

猜你喜欢

融合创新内驱力跨学科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人生需要『内驱力』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多措并举,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学习,促学生创新发展
高一学生物理学习动机与物理成绩的相关性调查研究
初探价值观提升内驱力
浅析中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影响因素
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组织模式创新
试论融合创新思想对新时期图书策划和营销的指导作用
小学“优课”教学模式的多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