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漂”青年发展调研报告
2022-04-08李佳林
李佳林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近年来,成都致力于“青年友好城市”建设,积极营造支持青年成长发展的优渥环境,用最大诚意助力“蓉漂”实现价值、成就梦想,越来越多的青年把成都作为乐业栖居、追梦筑梦的首选地,“迁徙”、“扎根”、“成功”已逐渐成为“蓉漂”的内涵和标签。
为客观反映“蓉漂”青年发展情况,共青团成都市委以“蓉漂”青年为调研对象,深入高校、企业、机关单位等开展调研,深入摸排“蓉漂”青年职业发展、创新创业、幸福生活、城市融入等情况,了解其现实需求,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
“蓉漂”青年基础画像
(一)“蓉漂”青年呈年轻化趋势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成都常住人口2093万人,其中18~45岁人口约为901万人,比第六次人口普查约多160万人。2017年成都“人才新政”以来落户的50余万“蓉漂”青年中(截至2021年4月),30岁以下落户占比78.9%。
(二)“蓉漂”青年呈高学历化趋势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市拥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有535.63万人,占比25.58%,比第六次人口普查提高近10%。落户数据显示,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约9成,其中本科学历最多,占比77.38%,硕士学历占比10.27%。
(三)“蓉漂”青年呈多来源化趋势
落户数据显示,成都对中西部城市青年吸引力强劲,重庆、新疆、甘肃排名省外青年来源前三。同时,成都对一线城市青年吸引力增强。北京、上海、广东来蓉落户青年人数分别从2017年第17位、第28位、第6位上升到2020年第6位、第18位、第4位。
(四)“蓉漂”青年呈向中心城区聚集趋势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中心城区(12+2区域)18~45岁人口达724.35万人,占中心城区常住人口的46.98%。落户数据显示,94.2%的“蓉漂”青年落户中心城区,其中,落户四川天府新区(33.7%)、成都高新区(23%)超过总人数一半,其次是传统五城区。
“蓉漂”青年创业就业
(一)“蓉漂”青年在蓉发展意愿强烈
问卷显示,88.83%的“蓉漂”大学生毕业后计划留蓉;92.78%在职青年意向留蓉。《2021年三季度人才流动趋势报告》显示,成都是企业招聘需求、求职者关注双“第二城”。
《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2021》显示,成都是“95后人才吸引力第七城”和“95后硕士以上人才流入第四城”。“城市发展机遇大”(20.19%)是“蓉漂”青年选择来蓉的首位因素。
(二)“蓉漂”青年创新创业氛围活跃
2020年,成都新增市场主体数量61.83万户(副省级及以上城市首位),由18~45岁青年担任法人代表的占比74.95%。
问卷显示,58.44%的社会青年、66.38%的青年大学生有创业意愿。“机遇大”(61.35%)、“政策好”(38.38%)、“人力资源丰富”(28.92%)是“蓉漂”企业管理者和创业青年主要认可点,“政策支持”(58.38%)、“资金扶持”(54.86%)、“专业人才”(31.35%)是其主要需求。首科蓉智研究院发布的创新创业发展数据对比分析中,成都多项指标靠前。
(三)“蓉漂”青年聚焦产业蓬勃发展
问卷显示,生活服务业(16%)、电子信息(14%)、文旅产业(9%)、新经济(8%)等是“蓉漂”青年最想从事的产业领域。电子信息产业(3.02万人)、文旅产业(2.76万人)、新经济领域(1.74万人)也是人才净流入(2019年)排名靠前领域。
“蓉漂”青年人才流入领域与成都主导产业发展趋势基本一致。2020年,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10065.7亿元,同比增长19.8%,成为成都首个万亿级产业;文创产业增加值跃升至1805亿元,同比增长23.7%;新经济领域增加值为4445.3亿元,占GDP比重达25.1%。
“蓉漂”青年幸福美好生活
(一)住房安居保障性好
问卷显示,41.56%的“蓉漂”青年最关心“住房安居”;77.46%认为成都房价“可承受”,其中,37.68%认为“房价相对温和”,39.78%“压力较大,但能承受”。41%的受访青年已在成都购房,其中,30~35岁购房比例66.32%,已婚购房比例66.79%。
(二)子女教育期待度高
问卷显示,26%的“蓉漂”青年表示“子女教育”是当前最关心的问题。“公立幼儿园学位”(53.03%)、“私立学校学费”(49.93%)、“优质学校资源供给”(46.66%)关注度靠前。同时,“蓉漂”青年二孩生育意愿达38%,需加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应对潜在教育资源供给问题。
目前,成都有幼儿园2732所、小学623所、初中473所、普通高中162所,幼儿园数量(多于北京、深圳)、义务教育阶段入學率(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8.26%)均在前列,教育发展水平指数居副省级城市榜首。
(三)交通出行更加便捷
问卷显示,“蓉漂”青年绿色通勤比例超75%,其中,34.5%采用骑行或步行方式、41.23%选择公交地铁。出行方式低碳化得益于绿色交通体系不断健全及对共享单车和网约车柔性管理。82.5%青年认为成都的出行通勤效率和过去相比有提升。
(四)医疗健康备受关注
问卷显示,20.09%的“蓉漂”青年最关心“身心健康”。“十三五”时期,居民个人现金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由25%下降到20%;“十四五”期间将新增三级医疗机构15个以上。
值得关注的是,青年每周运动300分钟以上占比8.53%;150~300分钟占比27.07%,多数青年低于世界卫生组织《2020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指南》最低运动量标准。“跑步、骑行”是“蓉漂”青年最喜欢的运动。
(五)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问卷显示,20.01%的“蓉漂”青年因“生态气候宜居”选择成都;“持续改善空气质量”(81.12%)期望度最高。2020年成都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80天,较2016年增加66天。地表水I~III类水质断面占比达95.4%,比2016年提升24.9%。《2020中国蓝天百强城市榜》成都综合排名第7。89.4%的“蓉漂”青年认可成都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六)娱乐社交网络程度高
问卷显示,56.3%的“蓉漂”青年主要休闲方式是“上网、玩游戏”,而成都拥有全国最多的茶馆、酒吧,网吧电竞馆、汉服体验馆、剧本杀场馆、宠物店数量均居前列。过半“宅在家”反映互联网已成为“蓉漂”青年主要社交渠道。同时,“蓉漂”青年对“打造更多户外休闲公共空间”(47.77%)、“组织丰富多样的社交活动”(28.07%)有期待。
“蓉漂”青年城市融入
(一)身份认同感强
问卷显示,对“蓉漂”的理解更多是奋斗(66.92%)、梦想(49.54%)、机会(30.9%)、幸福(28.69%)、包容(17.65%)。97.5%的“蓉漂”青年“能够与本地人友好相处”,70.6%“没有碰到过偏见或歧视”;80.86%的省外“蓉漂”青年会说四川话;60.56%的“蓉漂”青年坚信在成都能实现价值。
(二)婚恋观积极向上
问卷显示,79.35%的“蓉漂”青年婚恋意愿积极,人品性格(84.64%)、三观一致(68.33%)、综合能力(37.98%)是“蓉漂”青年择偶最关注因素,传统认知中的门当户对、经济实力则排名靠后。整体来看,“蓉漂”青年大多婚恋观积极向上、价值多元。
(三)社会参与意愿强
问卷显示,88.61%的“蓉漂”青年愿意参与社会活动,社会组织和社群活动(52.33%)、公益性活动(48.31%)、政府主导的社会活动(40.97%)是参与意愿集中领域。同时,企业管理中层和企業家更倾向于参与政府主导的社会活动;高校学生更倾向于参与社会组织和社群活动;民营企业和自由职业者倾向于参与社区活动。
思考与建议
(一)聚焦“蓉漂”城市认同,实施青春城市品牌塑造行动。以“青年让城市更美好,城市让青年更有为”为导向,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为青年发展带来机遇”主题开展研究,为青年来蓉、留蓉发展,及发挥青年人才作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广泛开展“青年友好城市”宣传,打造青年获取政策资讯、了解天府文化、融入城市发展、参与常态活动的专属平台,提升城市在青年中的美誉度。
(二)聚焦“蓉漂”发展需要,实施青年职业服务提升行动。以“青年创业就业机会释放和职业素养提升”为导向,增强青年职业服务能级,助力青年在蓉“乐业”。聚焦主导产业发展趋势和青年需求,全面整合孵化载体、资金支持、导师帮带等资源,为青年提供更加便捷的双创服务;加强对科技类小微创新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小而精、小而专”的科技创新企业。建强实习见习平台,提供常态化的专业培训和实习机会,提升人才与企业需求“匹配度”,引导青年向主导产业、重点区域流入。
(三)聚焦“蓉漂”生活期待,实施青年城市融入赋能行动。以“青年是否知晓、是否参与、是否认同、是否满意”为导向,探索建立中长期青年发展指标监测体系和需求收集机制,常态化深入青年“倾听”心声。定期研究青年集中关心的婚恋交友、户外运动、文娱赛事等方面问题,在此基础上实施培育青年社群、建设青年户外社交空间,提高青年赛事参与度,优化购房、教育、医疗等政策信息服务等举措,为青年更好地融入城市、扎根成都赋能增效。
(四)聚焦“蓉漂”价值追求,实施青年社会参与聚力行动。以“青年城市获得感、参与度提升”为导向,健全城市发展青年参与机制,发挥青年活动和志愿服务承载作用,引导青年积极参与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分层分类构建与青年代表、普通青年常态化沟通机制,推动青联委员、青年企业家以及广大普通青年一起积极为城市建设发展、青年成长成才建言献策、奋勇争先,为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贡献更多青春力量。(作者系共青团成都市委书记)
(注:数据更新时间为202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