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战略、迈向未来

2022-04-08王凯

先锋 2022年3期
关键词:示范区成都公园

【专家简介】

王凯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清华大学工学博士。主持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设计项目,是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北京总体规划、杭州、宁波、厦门等城市发展战略负责人。发表论文40余篇,专著《国家空间规划论》、《中国城镇化的速度与质量》、《中国城市群的类型和布局》、《规划知与行》等。

立足新发展阶段,中央先后设立雄安新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成都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以探索不同模式下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2022年3月16日,《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简称《总体方案》)正式发布,标志着成都公园城市由“地方实践”上升为“国家战略”。通过四大示范区的分析比较,在四者之间找出差异、强化共性、彰显特质,凸显中央设立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战略意图、特殊价值,展望未来发展。

中央设立示范区的意义与基本要求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发展进入开放创新、绿色低碳、人文魅力、人本共享、区域协同的时代。在国家新的历史方位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先后设立雄安新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成都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基于不同的地理位置、基底条件、优势特质,四者的设立目的、基本要求、路径导向存在差异。

雄安新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

雄安新区地处京津冀腹地,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部分区域,规划范围1770平方公里。作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国务院关于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的批复》明确,雄安新区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有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核的重任,在生态保护利用、尖端创新、未来城市等方面先行先试、率先突破,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讲话,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12月1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以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在不打破行政区划的基础上探索跨界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共赢的有效路径,明确了“生态优势转化新标杆、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四大战略定位。

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2019年8月9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印发,支持深圳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全面扩大开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明确了“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五大战略定位。

成都:踐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2022年2月10日,《国务院关于同意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批复》公布;3月16日,《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正式发布,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成为党中央国务院为成都度身定制的重大战略指引,赋予了成都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实践、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的时代使命,明确了打造城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示范区、城市人民宜居宜业的示范区、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强调了生态、宜居、宜业、治理四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要求。

四大示范区差异化导向与共同价值观

第一,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差异化导向。雄安新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深圳、成都等国家战略地区作为新阶段新理念下率先开展新实践的空间载体,首当其冲肩负着规划建设新理念新模式先行先试、示范引领的使命。四大示范区的实践探索,恰恰反映了中央在新发展阶段推动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四个不同导向。

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强调功能疏解、结构优化,反映的是新城规划建设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作为超大特大城市地区的远郊腹地与跨界共建的创新探索区,强调一体化、高质量,反映的是乡村振兴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强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反映的是开放竞争背景下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成都作为拥有2300余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和西部地区超大城市,强调绿色生态、以人为本,反映的是城市更新背景下如何实现绿色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四者之间模式导向各有不同、功能价值相互补充,共同探索高质量发展特色路径,共同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

第二,关于规划建设所践行的共同价值观。总结四大示范区的规划建设实践,虽然有着不同的历史使命、探索路径、价值导向,但对于新时代城乡发展与规划建设的新理念认知,对绿色生态、创新驱动、品质生活、文化传承、韧性智慧的关注,正伴随着实践得到一以贯之的深化。

一是站在“生命共同体”的高度培育人与自然和谐生境。成都公园城市建设实践,始终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大力开展全域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提升、结构性绿色空间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创新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雄安新区在规划过程中,统筹城水林田淀系统治理,实现蓝绿空间不低于70%,保育白洋淀“华北之肾”。深圳自1984年《深圳经济特区总体规划》编制之初,就高瞻远瞩地提出“把城市建在公园里,而不是把公园建在城市里”,始终坚持绿色营城,实现经济和生态效益“双提升”。“生态绿色”既是四大示范区坚守的“底色”,也是四大示范区发展的“亮色”,在坚持生态绿色的前提下,将理念从“共存”转向“和谐”,将人类与外部自然作为“全生命周期、相互支撑的共同体”来看待,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是示范区的首要愿景。

二是将创新驱动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成都作为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拥有非常活跃的文化氛围和勇于创新的思维模式;公园城市建设发展坚持创新驱动是第一动力,围绕科技创新、新经济培育、建圈强链、高品质科创空间建设开展系列创新实践,实现“有风景的地方就有新经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报告(2021)》显示,成都排名已跃升至全球前20位。深圳作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排名中位居第一的城市,建立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多点布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大创新平台、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通过创新驱动创新链与产业链共进,集聚高端产业要素,发展现代化产业集群,引领区域和城市高质量发展。

三是创造城园融合、全龄友好、舒适便捷的品质生活。成都作为连续13年位居“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的城市,巴适、安逸、烟火气成为全国皆知的代名词;公园城市的规划建设始终将“城市的核心是人”作为逻辑起点、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为使命方向,加快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深圳作为从小渔村蜕变而成的大都市,始终坚持以人为中心、全民友好,强调城市环境品质与活力营造,实现城市与人民相伴成长。进入城镇化的下半场,“人”的角色由服务于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转向城市发展的主体、城市消费与服务的首要对象,“城园融合”、“全龄友好”、“舒适便捷”、“美丽宜居”等成为全球城市规划建设的新风尚和重点关注。

四是将韧性智慧理念贯穿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近年来,全球城市面临地质灾害、气候灾害、公共卫生安全、社会异常事件等多个领域的威胁,城市规划建设越来越关注韧性、安全、智慧。雄安新区从选址之初到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都高度重视城市安全与智慧,聚焦水源能源供应、防洪排涝、应急安全等城市“生命线”领域,构建安全韧性的保障体系,适度超前布局智能基础设施,与现实城市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建设,实现“数字城市”与“物理城市”同频共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地处太湖流域下游,落实“人退水进”理念,通過保护核心水面、完善各级泄洪通道、提升蓄滞洪能力,提高流域与区域安全。

对成都的启示与展望

《总体方案》的印发,标志着成都从公园城市“首提地”转为“示范区”,中央层面明确了公园城市的发展主线为践行新发展理念,成都公园城市由“地方实践”上升为“国家战略”,由城市特色发展模式上升为国家先行示范。

未来成都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建设发展,要落实《总体方案》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得益彰,在生态、宜居、宜业、治理四个方面重点着力、强化示范。既要进一步强化四大示范区规划建设所践行的共同价值观,又要彰显成都以熊猫为代表的多样性生态资源、天府之国的历史文化、勇于创新的精神氛围、巴适安逸的生活气息、温暖包容的人文关怀等城市特质,走出一条城市更新背景下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打造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公园城市。

一要更全面地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持续优化城园融合格局、完善全域公园体系、修复自然生态系统、提升城市环境风貌、实现生态产品价值。二要更明确地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中心城区、城市新区、郊区新城优质均衡地配置公共服务设施,有序推进城市更新,重点建设公园社区,加快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三要更坚定地坚持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承,从历史和地方经验中汲取智慧,挖掘历史文化的现代活力,运用新形态、新模式来承载与重塑传统文化,为公园城市注入更广阔的内涵、更持久的生命力。四要更积极地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优化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运输结构,执行绿色建筑要求,推行绿色建造方式,开展绿色生活创建,创新构建绿色低碳技术体系,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五要更科学地健全现代治理体系,提升市政网络安全性,推进市政公用设施、公共服务的数字化、智慧化建设,建设海绵城市,将智慧、韧性、安全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

猜你喜欢

示范区成都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在公园里玩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穿过成都去看你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
成都
着力打造“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升级版
一见如故
在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