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以学促写”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2022-04-08喻佳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杰里亨特悬崖

喻佳

摘 要:本文以《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教学为例,运用文本中描写心理的有效方法,以学促写进行写作训练,读写结合,提升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心理描写 以学促写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5.015

202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能够解读好语文教材中的名家经典,基于文本总结提炼出相关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在探究、领悟教材文本内容的同时,掌握并运用好写作技巧,使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上下求索、一生探寻的内容。笔者以《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教学为例,在教学中实践以学促写的教学策略。

一、文本是本,依本得法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章,选自美国作家、心理学家莫顿·亨特的《心理学与成长》,原题是《悬崖上的一课》。值得关注的是,莫顿·亨特不仅是一位擅长写励志故事的作家,更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他的《心理学与成长》一书,利用精巧朴素的短文,使人们用轻松的方式了解、学习心理学知识,也成为很多人在成长道路上的指路明灯。所以重点关注、分析其中的心理描写内容,指导学生学习本文心理描写,掌握相关的心理描写技巧,是教授本文时不可忽视的环节。

心理描写是展现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形象的重要手段,精彩的心理描写既可以体现层次,又可以写出人物内心的波澜。描写人物的心理,往往更能深入人物心灵,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但在初中生的记叙文写作中,学生通常重点刻画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特点,而忽视了心理描写,或者是描写心理有时停留在抽象不可感的层面,有时过分用力,显得冗长又虚假。基于此,笔者首先研读《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所涉及的心理描写片段,归纳总结、提炼方法。

本文的心理描写是一个连续的、富于变化的整体,在“我”的“冒险——脱险”过程中,从被弃于悬崖时“全身颤抖,冷汗直冒,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心惊肉跳,吓得几乎要晕倒,软弱地哀求,头晕目眩,啜泣”的恐惧,“我想掉头回去,但知道我绝对回不去了”的绝望,到“不,我不行!太远了,太困难了!我做不到”的毫无信心,再到父亲耐心鼓励后“这看起来我能做到”的顿生信心,“再一次,我做到了”的信心大增,最后是“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这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过程是有层次的,有起伏的,所以令读者阅读时身临其境,产生共鸣。值得关注的是,莫顿·亨特在描写人物心理时,综合运用了多种描写心理的方法,使心理描写具体可感、丰富全面。下面,笔者用文中四处例句,谈一谈其中用到的描写心理的方法。

【例句一】我想掉头回去,但知道我绝对回不去了。这太远,也太危险了。

这句话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方法,用第一人称,展现了主人公被困悬崖时的害怕恐惧。用内心独白的方法描写人物心理,就好比电影中人物思考时的画外音,也是自己对自己讲的无声的话语,真实再现自己的内心感受,从而让读者也能够感同身受。在使用内心独白法时,常常可以用“我想”“心想”“我认为”“心中默念”等标志性词语。

【例句二】在悬崖的中途,我会逐渐感到虚弱、无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死。

这句话采用了幻觉想象的方法,“掉下去摔死”是主人公在被困悬崖时预设到的一种事件结果,是事件发展可能性的最坏打算。通过这种最坏打算表现出主人公的极度不安和担忧恐惧。人的幻觉和想象虽然是一种假设,但也能够反映人物的愿望或情感,人在特定环境中,感官会跟随思想而自动感受,如眼前浮现、耳边听闻等,这就是当时人物内心活动的最好写照。

在朱自清的《背影》中,最后一段“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这是幻觉想象的绝妙运用,是朱自清在与父亲冷战三年后,再读到父亲来信中“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后,又回忆起当年父亲笨拙地、努力地翻过月台、穿过铁道,只为买来橘子的背影,在幻觉想象中,情到浓处,对父亲的理解与疼惜自然流露。由此可见,幻觉想象的运用可以跨越时间、空间界限,让思绪更加自由,使人物内心得到充分展现,使文字内容更加丰富,情韵更加深刻。在使用幻覺想象法时,常常使用“似乎看见”“仿佛听到”等提示语。

【例句三】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

这句话采用了景物衬托的方法,被困悬崖的时间越来越长,夜幕降临时周围的一切都变得暗淡无光,失去了白昼中的光彩与温暖。在这样昏暗单调的环境下,人物心理未着一字,却让读者充分感受到了主人公在当时境遇中的绝望无助。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人能够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选择自己所看到的景物,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言:“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用自己的眼光来看事物,所以物我都带有自己的主观色彩。“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这些都是“有我之境”,是因作者的主观选择而选定的景物。所以在描写人物心理时,把这些在人物主观感受下的景物描写出来,就能充分地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例句四】我努力向他们爬过去。我缓慢地爬着,尽可能贴近里侧,紧紧地扒住岩石的表面……“喂,等等我。”我哑着嗓子说。

这句话采用了言行表现的方法,“努力地爬”“缓慢地爬”“贴近里侧”“紧紧扒住”是对主人公动作描写,表现了主人公的紧张害怕;哑着嗓子说“等等我”,这是对主人公的语言描写,体现了主人公追不上同行伙伴的焦急恐慌。

人的动作是会受到心理活动的影响与支配的,所以从人物行动中刻画心理活动,是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巧妙方法。如施耐庵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描写林冲听说陆谦追杀到沧州时的大怒,用了“买”“带”“寻”等连续动词,充分表现出林冲报仇急切的激愤心理。

鲁迅说:“如果删除了不必要之点,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这里所说的“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就是具有个性特征的语言。抓住人物个性化语言进行描写,就能展示人物的个性特征。如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王熙凤在黛玉刚进贾府时的一番问话:“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别想家,要什么吃的、要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婆子们不好,也只管告诉我。”这番话是王熙凤观察到贾母对黛玉又哭又抱的疼惜与怜爱后,见风使舵展示自己对黛玉的真心与柔情,从而表现人物极力想讨好巴结贾母的心理。

除了人物的动作与语言之外,人物的神态也可以展现心理活动。成功的神态描写也应该根据表达的目的来选择材料,抓住最值得写的,最能反映出人物内心活动、性格特点的神态来写。如鲁迅的《祝福》中,祥林嫂捐门坎后四婶仍然不让她参与冬至祭祖,以至于祥林嫂“脸色同时变作灰黑”“失神的站着”“眼睛窈陷下去”。这种神态变化的简洁描写,已经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祥林嫂心灵上所受的打击,精神的全面崩溃。

【总结】结合以上四处例句分析,笔者把描写心理的方法归纳提炼为四点,即内心独白抒胸臆,幻觉梦境表心路,环境烘托衬心情,言行神态显心声。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总结提炼描写心理的方法应放在第二课时,在文章通顺、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写作方法的概括。

二、巧拟补写,学以致用

从教材中提炼写作方法,同时学以致用,再次回归文本进行个性化的扩展演绎,形成文本学习与运用的回环。为此,笔者抓住《走一步,再走一步》中三个人物:内德、杰里、父亲,设计三个情境,请学生结合四种方法来补写人物心理。设计如下:

57年过去了,内德、杰里、父亲等人回忆起当年的情形也是颇有感慨,他们纷纷拿起笔,写下了当年的那段回忆。

请同学们任选一个你感兴趣的人,结合情境,把他当时的心理写出来。要求:使用至少两种描写心理的方法,150字左右。

人物一,内德:我爬得很快,不一会儿就爬到了距离悬崖顶部三分之二路程的岩脊上,这时我隐约听到脚下传来断断续续的人声,仿佛还带着哭腔,原来是远远落在后面,连挪动一步都非常艰难的亨特。他好像在说:“但是我不能……我……”,我向下看去,不禁发出嘘声,

最终我嘲笑道:“你可以留下来,如果你想的话。”

人物二,杰里:我不是爬得最快的那个,但是也紧紧跟着大部队,想要赶紧爬上崖顶,这样就可以绕道回家。我听到了其他伙伴对亨特的嘲笑,我看向亨特,他很害怕,说话也是磕磕巴巴,我很担心他

但最后还是和其他伙伴一起走了。

人物三,父亲:亨特一向体弱,又经常生病,今天我特意准备了鱼虾,要给我的儿子补充营养、增强体质,让他有机会和伙伴们自由玩耍。晚饭已经做好了,这时门外传来杰里的呼喊,让我赶紧去“解救”亨特,拿上手电筒,我与杰里一起出了门。

我看到了悬崖上动弹不得的亨特。

通过学生的写作实践,笔者发现学生在补写内德心理时存在曲解问题,用冷嘲热讽、挖苦刻薄的语言把内德塑造成了一个内心冷漠自私的坏孩子,这与人物本身形象和作者的情感价值观不符。内德是一个好胜心强烈的孩子,在他的认知中,“我”的恐惧是软弱的表现,他作为攀爬悬崖的强者,无法体会出“我”的无助,无法理解“我”在攀爬悬崖时的恐惧与无能为力,这是在拿自己的能力去衡量“我”的能力,所以很自然地嘲笑了“我”,但也只是一个能力较强的孩子对一个能力偏弱的孩子的单纯嘲笑罢了。由此笔者借这个问题,与学生探讨了关于孩子的天性与人类人性的问题,较好地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内德这个人物,从而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

三、习作点评,精益求精

通过学生的课堂写作片段展示、点评、完善,既深化了课堂教学效果,又巩固了描写心理的写作方法。

【学生习作一】杰里:我不是爬得最快的那个,但是也紧紧跟着大部队,想要赶紧爬上崖顶,这样就可以绕道回家。我听到了其他伙伴对亨特的嘲笑,我看向亨特,他很害怕,说话也是磕磕巴巴,我很担心他,怕他一不小心没有抓紧岩石,掉下去了怎么办?他可是我最好的朋友啊!我也想要快点回家,但是又不能放下他不管。我还是选择爬上去吧,再去喊他的父亲解救他,这是为他的生命着想,尽管我还是放心不下,但最后还是和其他伙伴一起走了。

在这个片段中,学生运用内心独白法展现了杰里当时的纠结心理:想救却没办法救,想走又放心不下。但也暴露出内心独白法在使用时容易产生的问题,如果心里所想不加取舍,全部都用人物和自己“自言自语”的方式和盘托出,就会让文字冗长烦琐,表现人物心理状态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该生可以结合当时的环境特点来表现解救的困难,从而衬托出杰里“想救却不得法”的失落,通过描写杰里救助的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不放弃尝试的努力。

【学生习作一修改】杰里:我不是爬得最快的那个,但是也紧紧跟着大部队,想要赶紧爬上崖顶,这样就可以绕道回家。我听到了其他伙伴对亨特的嘲笑,我看向亨特,他很害怕,说话也是磕磕巴巴,我很担心他,这悬崖十分陡峭,碎石分布在每一块可以踩踏的石头上,还有一些青苔散布在这些岩石上,使人看起來无路可爬。亨特的病刚好起来,身体还没完全恢复,万一他踩到青苔和碎石跌下悬崖该怎么办啊!我用脚去够脚下的岩石,脚尖左右寻找却始终找不到着力点,我只好对着下面大喊:“亨特你要加油!下面的路要靠你自己啊!”我实在放心不下,但最后还是和其他伙伴一起走了。

修改后的片段,综合运用了景物衬托、内心独白、言行表现的方法,真实形象地表现了杰里的担心、焦急和无助,丰满了人物形象特质,也为后文杰里找到亨特的父亲求助做了更自然的铺垫。

【学生习作二】父亲:亨特一向体弱,又经常生病,今天我特意准备了鱼虾,要给我的儿子补充营养、增强体质,让他有机会和伙伴们自由玩耍。晚饭已经做好了,这时门外传来杰里的呼喊,让我赶紧去“解救”亨特,拿上手电筒,我与杰里一起出了门。一路上,我担心不已。亨特怎么了?他遇到什么危险了吗?我要快点赶过去!天昏沉沉的,风把树叶吹得沙沙作响。亨特不会害怕吧?现在我只希望可以快点看到儿子,拐过一个弯,前面就是一个峭壁,我突然意识到了什么,打开了手电筒,赶忙将光照在了悬崖壁上,我看到了悬崖上动弹不得的亨特。

内心独白表现人物心理,是这个习作片段的重头戏,也较好地表现了一个父亲得知孩子遇险后的不安与焦虑,再配以特定的环境衬托,使人物心理活动更加鲜明可感。可以改进的是补写内容的最后两处人物动作描写,文段中的“打开手电筒”“把光照在悬崖上”并没有服务于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學生习作二修改】父亲:亨特一向体弱,又经常生病,今天我特意准备了鱼虾,要给我的儿子补充营养、增强体质,让他有机会和伙伴们自由玩耍。晚饭已经做好了,这时门外传来杰里的呼喊,让我赶紧去“解救”亨特,拿上手电筒,我与杰里一起出了门。我走在林间,看一群群鸟儿飞过,飞回温馨的巢窠,太阳已经落下,光线是如此的暗淡。我的手心里满是汗水,只能不停地搓手,安慰自己冷静下来。可是我真的害怕,如果亨特此时已经摔下悬崖,粉身碎骨,我该如何面对自己和妻子呢!想到这里,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顾不上脚下的枯枝和碎石,双手加快摆动,步子迈得更大了。终于赶到了,谢天谢地!我用微微颤抖的双手打开了手电筒,光线忽明忽暗,有一个人影看不真切,我看到了悬崖上动弹不得的亨特。

修改后的片段中,“鸟儿飞回巢窠”的描写非常巧妙,表现了父亲对儿子能够平安回家的期盼,也对比烘托出儿子被困无法脱身回家时,父亲的苦楚。“不停地搓手”“双手加快摆动”“用微微颤抖的双手打开手电筒”,这些动作描写准确传神地刻画出父亲的紧张焦虑和惶恐不安。

【思考延伸】根据《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父亲找到亨特后立即用语言引导、鼓励,从而使亨特战胜了自己,一步一步顺利爬下悬崖,笔者认为父亲在一路上是进行了对施救措施的深思熟虑。他会考虑多种办法,比如自己也爬上去,爬到亨特的后面拖着他爬到崖顶;或者找一根结实的绳子,直接到崖顶去把亨特拉上来;或者去喊更多的大人帮忙,收集被子垫在地面,让亨特跳下来……这么多的方法,父亲最终却选择了用语言引导的方式,让亨特凭借自己的努力战胜悬崖。这无疑是最佳的方案,父亲不仅帮助亨特战胜了当时眼前的悬崖,更教给他方法,重塑他在面对困难时的心理认知,帮助他战胜了以后人生道路上的一座又一座高峰。在补写父亲的心理时,用内心独白的方式展现父亲的思考与选择,更能让人体会到一个父亲的良苦用心,也更好地达成了这篇文本的情感价值观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中,读和写从来不是孤立的两方面,通过学习经典文本,掌握运用相关的写作技巧,这才是语文写作教学的不二法门。

参考文献:

[1] 湛敏玉《浅谈新体验作文实施过程中的教学策略——以〈心灵之旅——心理活动描写指导〉为例》,《课外语文》2018年第19期。

[2] 王峰《多彩多姿话心扉——五招让作文中的心理描写生动起来》,《现代中学生(初中版)》2021年第Z3期。

[3] 杨颖《化心理为具体,变悬崖为奇秀——〈走一步,再走一步〉读写结合教学》,《课外语文》2019年第4期。

猜你喜欢

杰里亨特悬崖
《埃德加·亨特利》中的边疆家园与哥特暴力叙事
美国亨特工程公司 北京代表处
换锁
悬崖采割夏至蜜
我养了一头狼
悬崖
搭车疑云
悬崖边的树
悬崖边的树
Good Ange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