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如何运用合理猜想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022-04-08祁明磊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教育者文本阅读教学

摘 要:牛顿是非常著名的科学家,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若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会有伟大的发明。猜测实际上属于一种设想,是一种思维过程,也是指引个体不断探索和发展的前提以及依据。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顺应小学生的天性,善于为学生营造一个猜想的氛围,让学生带着疑问,带着思考进入学习。本文就猜想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意义进行阐述,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提出合理应用猜想优化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合理猜想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5.004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师最大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掌握阅读的方法,体会文本中作者表达的情感和心声。但是没有不断的尝试、思考,又怎么能够达到最终的目标呢?目前的教育界研究了很多的教学方法,比如小组合作法、情境法,旨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维,但却忽略了猜想法,即让学生先猜想内容,再通过探索进行验证。这种方法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也更有利于调动课堂的氛围,提升整个阅读教学的效果。

一、猜想阅读概述

何为猜想?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给出了如下解释:猜想又释为猜测,根据并不明显的线索,或利用想象力来寻求正确的答案,猜想本身是建立在已有经验或事实的基础上所展开的合理性推测。因此,猜想本身是基于已有资料或者已经掌握的知识所展开的推测性想象。随着新课改工作的持续推进,阅读教学的地位逐步提高。如果想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育者必须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不断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课程的整体质量。从这一角度分析,如果能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合理猜想,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形成质疑性的态度,始终对阅读材料抱有期待和探索欲望,另一方面则可以让学生与文本内容产生直接的互动,结合已经掌握的知识来展开不间断的猜想。让语文课堂的教学氛围变得更加轻松愉快,在高效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

总结来看,猜想阅读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其一,自主性。学生在阅读课堂中占据主体地位,教育者需要根据学生的动态表现,结合阅读课程的教学主题来为他们提供相应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自主完成阅读任务,并展开想象,整个学习过程需要由学生主动完成,不可在其中掺杂强制性的因素。

其二,自我建构性。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不间断地展开猜想,并且在猜想中产生更加多元的阅读感受。让学生的知识内涵变得更加丰富,懂得站在作者与文章主人公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随着猜想能力的逐步提高,学生的认知结构也会愈发清晰,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己独有的阅读框架。

其三,创造性。在实践猜想阅读的过程中,随着学生阅读感受的逐步丰富,他们还会出现令人感到惊喜的自我突破。此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已经不再局限于书本或教学大纲,而是被赋予一双想象的翅膀,可以飞向更加宽广的天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也在提高。

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猜想的意义

猜是一个思维过程,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一种体验,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学习氛围,将学生和文本有效连接,也能够逐步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下面笔者从三个角度,分析猜想融入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1.有利于增强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探究兴趣

每一个小学生的天性都是好动的,猜想这个手段可以为事物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学生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往往会主动去揭开这层面纱,这就是所谓的提升探究的兴趣。比如《去年的树》这篇课文,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题目猜一猜为什么叫“去年的树”,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被充分调动,也开始了自己的想象。接着,教师再让学生自主阅读去寻找答案。这样便增强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

2.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小学生的思维是比较简单的,需要不断学习,才能够开阔视野,提升能力。就语文这门课程而言,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语文教师大多数的教学时间都在开展阅读教学。然而文本阅读并不是一件易事,学生需要学习字词、优美的语句、文本的思维、情感等多项内容,很多学生在对文本进行理解时并不透彻。通过将猜想融入题目、文本内容、字句含义、人物的心理活动、作者的意图等,便可以在文本和学生思维之间建立一条纽带,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度分析和理解。

3.有利于提升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猜想实际上就是充分调动学生在语文阅读课堂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猜想让学生主动了解文本的题目、内容、中心思想。同时也会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分析,了解文本阅读、文本写作的方法。总体而言,猜想确立了学生本位的思想,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在千锤百炼之中,必然可以不断提升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1.过于注重对文本的背景、内容进行分析

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即在传递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提升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丰富学生现有的情感和品质。但是由于传统的评价方式并未真正改变,也导致一些教师在教學过程中比较重视作者、背景的介绍,生字词等一些内容,而忽略了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

2.忽略了学生本位的思想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很多教师也将大多精力放在了阅读教学上。比如积极探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新型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融入多媒体情境法、小组互动法等。但是在融入这些教学方法时,都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即学生并未真正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思维也未被调动。比如在小组合作中,基本都是成绩较好的学生在思考,长此以往,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3.学生难以掌握阅读的思维和能力

小学阶段开展阅读教学的目的包含:掌握文本中的生字词、内容;了解作者以及写作的背景;学习文本中的优美语句;挖掘文本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和能力。而当下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主要集中在第一点到第四点,忽略了第五点。比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并没有通过合理应用猜想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一旦课堂处于教师陈述的阶段,学生就会出现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从而影响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四、合理应用猜想优化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1.根据题目引导学生猜想文本内容,增强学生探究的兴趣

在阅读一篇文本时,题目是学生最早接触的一个要素。通常小学语文课文的题目文字非常少,却是整个文章主题的一种浓缩,也是精华。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可以针对题目让学生进行分析,猜想整篇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抒发的情感,达到激发学生对整个文本阅读和探究的兴趣。

比如《在牛肚子里旅行》,这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属于童话类的故事。针对该篇课文,教师就可以运用猜想的策略,将学生带入课堂。

教师:同学们,通过看题目,你们觉得这是一个什么事情呢?

学生:谁在牛的肚子里旅行。

教师:那你猜一猜是谁呢?

学生:草、小鱼……

教师:你们觉得它们为什么会去牛的肚子里旅行呢?

学生:因为牛肚子里好玩,因为它们被牛吃到肚子里了。

教师:同学们的想象力都非常丰富,接下来就让我们来阅读这篇文章,看看是不是同学们所说的那样吧。

借助题目的方式,引导学生猜想文本的内容,将学生从课外带入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也提升了阅读课堂的氛围。

2.引導学生猜想文本的词和句,提升学生的文字分析能力

对于一篇文本而言,是由字、词以及句连接而成的,小学生需要学习这些词、句,可是究竟如何学习才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呢?在语文新《课标》中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即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推理词句中的含义,并感受表达的效果。这属于理解性阅读,是比较复杂的智力活动,同时也是阅读的核心。其实从这一点中就看到了“猜想”的影子,这种猜想不是凭空的,而是联系上下文以及自己的积累进行的,下面以《观潮》为例进行阐述。

教师:从哪些词语中,你们可以感受到钱塘湖大潮可以被称为天下奇观?

学生:人声鼎沸、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教师:同学们知道这些词语的含义吗?比如“山崩地裂”是什么意思?

学生:山崩了,地裂了。

教师:而实际上山真的崩了,地真的裂了吗?

学生:没有,从文中看,就是形容声音非常响亮。

教师:还有其他的词语可以表示声音非常响亮吗?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针对文本中的一些新词、新句,教师不妨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用猜一猜的方式思考词句的含义,再帮助学生进行总结。这样便于学生对新的字词进行记忆,也能够提升学生对整个文本内容的理解。

3.猜想人物的心理活动,把握文本的内容

在小学阅读文本中,有很多是关于人物的描写。为了给整个人物塑造一个鲜活的形象,课文往往会对人物进行隐性或者显性的心理活动描写。学生如果能够从人物的心理揣摩人物的形象,那么整个文章的难点便能突破。下面以《守株待兔》为例,进行分析:

教师:同学们,学习这篇文章后,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本讲述的内容。

学生:从前有个宋国人……

教师:你们猜一猜宋国人在白白收获兔子后,是怎么想的?

学生:如果每天都有一只兔子撞到树上,那么“我”就不用辛苦劳作了。

教师:你觉得兔子撞上树的概率有多大呢?

学生:很小。

教师:那么宋国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和心理呢?

学生:侥幸心理。

在一问一答、一猜一想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文本的中心思想,即做事情不要不知变通,不要死守经验,更不要有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

4.猜想作者的写作意图,增强学生对文本主旨的理解

在对文本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题目、字词、内容等领域合理融入猜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了解了文本的内涵。通过对这些猜想进行总结,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升华情感。下面以《妈妈睡了》为例,进行分析:

教师:妈妈睡着之后是什么样呢?

学生:慈祥的、疲惫的。

教师:学习这篇文章之后,你们猜一猜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呢?

学生:表达对妈妈的爱,妈妈对孩子的付出。

通过这样的分析,就可以清晰看到学生思维的变化,也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掌握文章的中心以及情感。

五、合理猜想阅读教学的强化建议

1.提高对合理猜想教学的重视度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合理猜想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教育者必须要一改往日传统模式下的教学理念,对合理猜想给予足够的重视。首先,校方需要面向语文教育者展开系统化的培训活动,将合理猜想教学方法的概念以及应用方法告知语文教育者,同时还要在整个行业内邀请名家讲师来到校园中,将最新的教学理念传授下去。其次,教育者本身也要认真分析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找到合理猜想教学方法与语文阅读课程之间的融合点。通过自我学习来实现自我提升,利用课下时间,多多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丰富自身的理论储备。

2.保证合理猜想教学法的多元化应用

虽然合理猜想教学方法具有十分明显的教学优势,但如果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仍然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此,教育者一定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状态来灵活设置教学方案,使得猜想教学可以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教育者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来挑选阅读资料,在课堂中通过情景构建的方式,为学生营造真实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在主题情境中完成猜想,进而产生更加愉悦的阅读体验。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上文中强调,在应用阅读猜想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占据主体地位。教育者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和引导角色,尽量避免为学生设置强制性的猜想任务。为此,在日后的小学语文课程中,教育者一定要明确自身在课堂中的合理定位,将更多的课程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可以在更加轻松自如的状态中完成阅读猜想。此外,教育者还应当通过组建微信群的方式,将学生在课堂中的具体表现及时告知家长,并向学生家长适当传授阅读猜想方法的应用技巧。在家长的配合下,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综上所述,合理融入猜想可以提升学生对语文文本探究的兴趣,帮助学生对文本进行理解,提升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在融入猜想时,可以将猜想渗透到文章的主题、重点的词句、人物的情感、心理活动等方方面面,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静《猜想在童话类文本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基础教育研究》2020年第6期。

[2] 汪伟《合理猜想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小学生作文辅导》2020年第7期。

[3] 张小鹏《浅谈猜想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当代家庭教育》2019年第23期。

[4] 周孟婷《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初探》,《小学生》2021年第9期。

(祁明磊,一级教师,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教育者文本阅读教学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
教育者应当不断充实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