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2022-04-07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西苑幼儿园侯月琴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西苑幼儿园 侯月琴
在幼儿教育中,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较为重要。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能在将来的生活中更加快速地适应生活,而且能在之后的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因此,幼儿园教育如何帮助幼儿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已经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
一、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
(一)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实现幼儿健康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与培养能帮助幼儿尽早形成优秀的生活习惯,例如,讲礼貌、讲道德、勤洗手、遵守行为规范等。一方面,能防止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不良习惯,影响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在通过教育帮助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进行行为习惯的示范以及讲授之外,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自身的思想,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念以及价值观念,对幼儿的成长以及生活实现更加有效的指导。
(二)完成幼儿教育目标
幼儿园教育阶段,主要是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幼儿进一步意识当前的社会规则,促进幼儿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快速地融入当前的社会生活,提升幼儿自身的社会适应水平。因此,在该阶段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能及时地纠正幼儿在社会生活以及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以及接受到的不良思想行为,而且能提升幼儿自身进行思考以及事物认识的水平,从而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实现幼儿园教育阶段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教育目标。
(三)提升幼儿自身素质水平
幼儿园教育阶段,不仅需要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思想观念,还应当帮助幼儿进一步掌握一些简单的知识以及基础生活常识。一方面,教师在进行幼儿良好思想行为习惯培养中,会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教材或者素材对幼儿进行启发,教师在使用此类素材进行教学中,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幼儿对当前事物的思考方式,以及之后对类似事件的处理方式,从而提升了幼儿看待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在进行幼儿良好思想教育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幼儿会学习到较为先进的理念以及知识,拓展幼儿自身的知识储备以及看待问题的视角,从而提升幼儿自身的综合素质,帮助幼儿更加快速和全面地掌握教师的教学内容。
二、进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原则
(一)寓教于乐原则
由于幼儿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幼儿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于某一项事物,并且对一些较为枯燥的事物会极易丧失兴趣并产生烦躁的心理。因此,在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使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帮助幼儿在一起玩耍过程中逐渐形成规范自身行为的意识,从而帮助幼儿更好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自身的行为素质。幼儿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前幼儿的年龄阶段以及其感兴趣的新奇事物的特征进行课程教学的设计及实现,并且所设计的课程教学以及教学内容不应该过长,应充分地考虑到幼儿自身集中注意力水平不强的问题,教师可以使用一次教学一个小故事的方式,来帮助幼儿在聆听故事的过程中了解到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对自身发展以及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潜移默化地实现对幼儿的教育与培养。
(二)宽严并济原则
在幼儿教学当中,较为严格的教育或者较为宽松的教育均不能够帮助幼儿正确且快速的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当中需要使用宽严并济的方式,让幼儿快速地了解到当前行为所出现的错误以及应该怎样进行错误行为的改正,从而实现对于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纠正。一方面,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当中不应当使用过于严格的教学方式,例如,幼儿在出现错误的行为以及错误的思想时,不应对于幼儿进行非常严格的教育,这会造成幼儿恐惧心心理,不利于幼儿自发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幼儿之后的发展过程当中,当幼儿成长到一定的年龄,会出现一定的补偿心理,而对于教师或者家长的指导或者意见不进行聆听,从而导致出现一定的错误行为以及错误理念,影响到其自身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在进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过程当中,也不应当使用过于宽松的教育方式。教师使用宽松的教育方式能够帮助幼儿更为快速的接受当前的行为习惯以及教师在进行教学当中所传授的思想。但是,在该年龄阶段幼儿并没有对于错误与正确有较好的认识,当幼儿出现错误行为时,教师对于幼儿的批评并不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不正确的批评方式甚至会导致幼儿误认为该批评是对于其行为的肯定。因此,幼儿园在进行幼儿良好思想行为培养过程当中,需要使用宽严并济的原则进行教学方式的设计以及教学内容的设计,从而更加有效的实现对于幼儿的良好思想教育品质的培养。
(三)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
在进行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家长对幼儿的教育同样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幼儿园在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家长自身的作用,可以要求家长在幼儿回家期间对其进行严格的要求,主动发现幼儿在生活中出现的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行为习惯,并对其进行纠正。其次,幼儿园还应当要求家长在与幼儿的生活中应当进行积极的正向模范作用,避免出现幼儿在学校学习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受到家长的影响而逐渐退化成为不良的生活习惯,从而影响到幼儿自身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最后,教师可以要求家长对幼儿生活行为习惯的变化及时地与教师进行沟通,帮助教师了解幼儿自身行为习惯的养成特征,从而帮助教师对幼儿进行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育,促进幼儿的思想行为的健康发展。
三、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方面,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影响幼儿今后生活品质的重要影响元素,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需要针对幼儿自身的日常生活习惯进行系统的安排和教育,让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以及纠正之下,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引导以及纠正。例如,可以要求幼儿在吃中午饭之前洗手,从而树立起讲卫生、爱清洁的行为意识以及勤洗手的行为习惯。并且,教师还可以要求幼儿之间在进行吃饭之前应当相互监督,对在吃饭之前不进行洗手的幼儿进行指导教育,对长时间表现优异的幼儿进行一定的奖励和表扬,充分地发挥榜样的作用,帮助幼儿快速地形成勤洗手、讲卫生的良好生活行为习惯。
另一方面,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之外,还应当要求家长在幼儿日常生活中对幼儿的生活习惯进行监督,对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纠正,并且应当告诫家长不应当过度溺爱幼儿,更不能对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错误行为习惯坐视不管。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家长幼儿教育作业的方式,来促进家长对幼儿生活行为习惯的监督,对不能完成幼儿教育的家长进行及时沟通,了解其在进行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困难,商讨出科学有效的解决办法,帮助幼儿及时纠正自身的错误生活习惯以及错误生活行为。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幼儿阶段的教育主要是启蒙教育,幼儿主要学习一些较为简单的基础的生活常识以及基础性的科学知识,因此,幼儿阶段的教育同样较为重要,具有开好头、起好步的重要作用。
首先,在进行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过程中,一方面,可以要求幼儿进行自主学习,或者使用合作以及游戏的方式进行学习,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并培养出幼儿进行合作与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制订出适合其自身学习特点的学习计划,并要求幼儿根据当前的学习计划进行学习,避免幼儿出现拖延学习或者虚度光阴的不良学习习惯,从而保障幼儿自身的学习效率以及学习效果。
其次,在进行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中,教师可以使用制订计划以及奖励的方式来帮助幼儿更加快速有效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制订出当天的教学计划以及教学安排,并对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设置出一定的奖励,幼儿完成该阶段的学习目标时,则可以获得该奖励,从而实现对幼儿的正向激励,促进幼儿在完成任务以及获得奖励的游戏过程中,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习惯的养成。并且在该过程中还能进一步培养幼儿自身进行主动学习的意识,引导幼儿使用更加高效便捷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提升幼儿进行创新性学习的思想意识。
最后,针对在进行学习习惯培养中出现错误学习习惯的幼儿,教师应当对其错误的行为进行严格的批评。帮助幼儿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性,纠正幼儿出现的不重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思想,促进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以及保持。
(三)培养良好的社交习惯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除了对幼儿所需要了解的基础知识以及基础常识进行教授之外,教师还应当培养幼儿自身进行社会交往的相关技能以及意识,从而帮助幼儿更加快速地适应当前的社会节奏,提升幼儿在之后的成长中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水平。一方面,教师在进行幼儿良好的社交习惯培养过程中,可以使用情境教学的方式,让幼儿在某一情境中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对话,培养幼儿自身的角色意识以及进行交流的技巧和交流意识。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模拟在餐厅进行就餐的情境,让幼儿分别扮演顾客以及服务员,并且要求幼儿在进行交流过程中使用礼貌的语气进行交流,从而培养出幼儿礼貌用语的习惯。另一方面,教师在与幼儿交流的过程中,应当以身作则,尊重幼儿自身作为独立的个体,帮助幼儿养成尊重其他人员的社交习惯。
此外,教师应该使用游戏的方式促使不同的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获得同伴的帮助,并且教导幼儿不应欺软怕硬,应当主动帮助弱者,从而进一步完善幼儿自身的社交意识,帮助幼儿形成更加优秀的社交习惯。
(四)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在对幼儿进行道德行为习惯培养中,教师可以使用课程讲述以及行为示范等方式,帮助幼儿了解道德的内涵以及道德行为的做法,从而加强对幼儿自身道德思想意识的树立和规范。由于幼儿所处的特殊年龄阶段,幼儿自身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当前教学内容的正确性以及对幼儿的教育效果,及时纠正在教学中出现的错误手段以及错误的内容讲述。例如,教师在进行课程讲授过程中,可以使用案例讲授的方式,让幼儿明白尊敬长辈以及乐于助人、爱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对社会的良好影响,从而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以及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此外,在对幼儿进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和家长也应当起到模范以及引导的作用。一方面,教师要求父母在家庭生活中尊重长辈,并且在与长辈谈话中,应当尽可能地透露出自身良好的道德习惯以及道德思想,从而形成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幼儿形成自身的道德意识;另一方面,对幼儿在日常生活以及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道德思想以及道德行为,教师应当进行及时的制止并指出,帮助幼儿尽早地认识到自身思想以及行为存在的严重问题,并讲述此类严重问题对幼儿人生成长以及学习生活的负面影响,要求幼儿以及家长重视此类问题并及时地进行纠正,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四、结语
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能促进幼儿自身的发展以及后续学习和生活的进步,同时应该使用科学的方式以及策略,实现幼儿行为与习惯科学有效地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