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途径
2022-04-07山东省济钢高级中学刘晓燕
山东省济钢高级中学 刘晓燕
审美能力即为艺术鉴赏力,指的是人们感受美、鉴赏美、评价美与创造美的能力,审美能力一般都是后天培养的,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既是审美教育的核心任务,还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美术是我国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除传授给学生一些美术理论知识与绘画技巧以外,还应加大对他们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其获得长远发展。高中美术教师需将审美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地位,善于发现契机与制造机会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他们的美育品质。
一、高中美术教学中影响审美教育的主要因素
(一)过于注重高考升学
美术教学作为我国高中教育体系中的关键构成内容,肩负着美育的重任,不过同其他文化课教学相比,美术就被贴上辅科的标签,认为没有文化课重要,同高考升学关系不大,而文化课教学效果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升学率。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大部分高中教师都深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把升学率当作判断高中教育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过于注重文化课教学,美术教学则遭到忽视,学生的审美能力自然很难得到有效培养和提升。
(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目前,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为赶超教学进度,仍然习惯于运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且严格按照既定教学步骤对美术作品展开机械式欣赏,以至于他们难以对美术作品进行有价值的欣赏,更是无法深入感知与体会美术作品的内涵。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导致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形成端正的美术态度与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审美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在现阶段的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一些教师虽然也认识到培养与增强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不过采用的教学方式显得过于单一,难以体现出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艺术造诣。而且当代高中生的生活经历与社会阅历较为匮乏,对于美术课堂教学,部分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较为随意,纯粹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开展,忽视美术艺术中的雕塑美术、工艺美术与建筑艺术等,很难调动起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他们也无法释放自身的审美个性。
(四)学生审美能力不强
高中生经过小学和初中两个教育阶段的学习以后,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审美能力,特别是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他们拥有更多机会接触到丰富的图案与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但是高中生接触到的素材与内容多样而复杂,很难形成端正的审美观与价值观,专业化的审美能力并不强,只是掌握浅层的、简单的审美方法,难以真正鉴赏出美术作品的深刻内涵与艺术价值,教师应把侧重点放在高端审美能力的培养上面,继续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五)忽略审美能力培养
想象力是绘画中的核心内容,借助想象能力可以将有形的东西变得无形化,将无形的东西变得有形化。同样的,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需着重培养学生鉴赏美与感知美的能力,利用美育教学提升他们的美术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使其借助所学美术知识和技能展开创新与实践。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不少高中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忽略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只是简单地讲解美术作品的基础知识与历史背景,他们的审美能力很难得到培养与发展。
(六)缺乏重视美术价值
正所谓“画为心迹”,画家的创作是心灵的历程,只有对大自然与社会产生真实体验,才可以创作出拥有真挚感情的美术作品。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认识到学科教学的价值,引领学生从情感、心灵等方面深入感知美术作品,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高中美术教师缺乏重视美术价值,仍将侧重点放在理论知识储备、绘画技巧提升等方面,没有展现出美术教育的自由性、进步性与普及性,更是没有体现出美术教学的审美价值。
二、高中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途径
(一)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在当前的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要想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首先需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与更新教学思路,制定正确的教学目标,引领学生全新认知美术,有效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使其慢慢养成良好的美术素养。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除讲授基本的理论知识、绘画技巧、鉴赏方法以外,还要将侧重点放在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方面,以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带领他们认知、欣赏美术作品,使其善于发现美术作品中的各种美。
例如,在进行“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教学时,教师先在课件中展示齐白石的《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与毕加索的《手拿烟斗的男孩》,讲述:这两幅名画都以上亿元的价格拍卖出去,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的追求以后,对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当面对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时怎么辨别好坏?什么样的作品价值更高?如何认识和理解艺术家的表现方法与作品意义?告知学生这都涉及美术鉴赏问题,关系到他们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接着,教师展示天安门的图片,由学生欣赏后尝试说出天安门的美,使其发现会产生一种神圣、壮丽、崇高的情感,而这种情感既来自天安门的空间布局与周围建筑,更来自对天安门的认知、想象与回忆,让他们知道审美鉴赏的概念,为审美能力的培养做铺垫。
(二)充分利用教材内容,锻炼学生审美能力
教材作为一切教学计划与活动的基本依据与切入点,关系到整个教学流程的安排与实施,无论实现何种教学目标均要从教材内容出发。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为有效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在正式开展课堂教学之前需吃透教材,认真备课与研读教材内容,从中发掘与提取美育元素,以合理利用教材内容为前提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并紧跟时代发展需求,精准把握美术教材的主题与中心,有针对性地渗透审美教学,锻炼他们的审美能力。
例如,在开展“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教学时,教师先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雕塑作品《欧米哀尔》,搭配导语:美术作品是由艺术家创造出的不同于现实生活的第二自然,艺术美是艺术所特有的美,不同于一般人的“漂亮”或者“好看”,那么什么是艺术美?有哪些表现?指引学生阅读教材内容,结合之前学习过的“艺术形象”的概念以及《记录马奔跑过程的连续摄影》与《艾普色姆的赛马》这两幅作品展开学习,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分析美术作品的艺术美。接着,教师指导学生继续结合教材内容学习形式美的概念及构成,结合美术作品《雄视》深入认识形式美,使其了解到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既相互包含与渗透,又彼此具有独立性,初步锻炼他们的审美能力。
(三)善于结合生活资源,激起学生审美意识
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是生活美感的延续和升华”,美术作品作为一类特殊的艺术形式,自然也有这样的特征。在新时期下的高中美术教育活动中,针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师可结合生活资源展开,像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日月山川、江河湖海、人文建筑等,都相当具有美感,要根据实际教学需求有的放矢地引入,训练学生对自然事物的感悟能力,激起他们的学习意识和审美意识,使其在自然美景中有所思考与感悟。
在这里,以“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教学为例,教师先要求学生回忆六大艺术门类,通过提示由他们说出“建筑”这门艺术形式,引出建筑艺术的概念,并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一些生活中经典建筑物的图片,像故宫、少林寺、巴黎圣母院、克里姆林宫等,使其对优秀的经典建筑产生一定的感性认知,引出问题:大家虽然认识这些建筑,但是大家真正了解它们吗?懂得怎么欣赏建筑艺术吗?借此揭示新课主题。接着,教师展示一组当地具有代表性建筑的图片,可以是民居、办公楼、地标、古建筑、寺庙等,带领学生结合这些生活资源讨论建筑的种类,使其对建筑有一个感性的理解与相对全面的认知,让他们意识到建筑同生活息息相关,且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变化,越来越向美的方向发展。
(四)关注欣赏视角把握,提升学生审美感受
对高中美术教育来说,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大任务,教师需增强他们对审美角度的把握能力,使其有效提升美术学习能力,为审美能力的培养奠定扎实基础。高中美术教师应当引领学生从多个角度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使其在欣赏美术作品过程中从构图、色彩、线条、布局等方面展开深入鉴赏,使他们能更深层次地认识美术作品,增强自身的审美意识与能力,学会从不同风格、题材等进行深入思考,提升学生的审美感受。
例如,在“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教学中,教师先介绍我国古老的帛画《龙凤仕女图》,带领学生了解中国画基本形态确立时期的水平与艺术特色,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内容,指出这幅古画是古代葬仪中使用的旌幡,反映当时楚国上层社会流行的死后升天的意识,指引他们从多个视角进行审美,如画面右下方有一位侧身行进的妇女,上方有一龙一凤腾空飞舞,引导仕女前行;作品以毛笔绘成,画法为线条勾勒兼平涂着色,构图主次分明,造型形象生动。接着,教师带领学生鉴赏《步辇图》《文苑图》《采薇图》等中国古代人物画,使其从人物形象视角赏析作品的美,然后指导学生欣赏《溪山行旅图》《深堂琴趣图》《六君子》等中国古代山水画,使其从构图、布局、景色等视角发现作品的美,增强他们的审美感受。
(五)搭建良好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优质的教学环境不仅能渲染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还可以让沉闷、枯燥的课堂教学气氛变得更为有趣与生动。具体到高中美术课程教学来说,要求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应积极搭建良好教学环境,除利用好有限的教材内容与辅导资源以外,还可以围绕具体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引入一些课外资源,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实现,如出示图片,播放视频、歌曲、音乐等,为其提供良好的审美环境,让他们在强烈的视听冲击下增强个人审美能力。
例如,在讲授“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中国现代美术”过程中,教师先在多媒体设备的大屏幕上展示《蛙声十里出山泉》,询问:画面上有什么?有青蛙吗?观看后有什么感受?从哪里能体现出蛙声?引导学生鉴赏这幅画的审美价值,使其在多媒体技术与问题相结合的环境下发现这幅画的高妙之处就在于用图像表现出声音,让人们仿佛听到蛙声。接着,引导学生欣赏《山水册页》《记写雁荡山花》等中国现代美术作品的美,增强他们的审美能力。
(六)注重教学评价环节,强化学生审美动力
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评价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利用科学合理地评价与引导,可以进一步改善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思想情感认知能力,维系他们继续欣赏美术作品的热情。对此,高中美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注重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其中教学评价更是关键的一个环节,教师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认真反思,弥补自身不足之处,不断强化与提升他们的审美动力。
例如,在实施“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学时,教师先带领学生欣赏中外杰出的园林艺术,结合苏州园林了解中国园林的精深文化之美,利用巴洛克园林了解西方园林的特点,体验东西方传统园林艺术的不同特色,以及现代景观园林艺术的多样性特征,使其着重探讨和体验不同园林风格背后的审美文化差异,让他们体会中国园林艺术的特殊意义。之后,在教学评价环节,教师可以把侧重点放在学生的审美能力方面,鼓励他们自由交流和说出是如何发现中西方园林艺术的美,考察其审美技巧的掌握情况,如中国园林艺术的自然美、空间美与人文美。在这一环节,教师先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再在小组内展开相互评价,最后由教师加以点评,使其慢慢掌握更多审美的窍门,提高他们的审美动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教育背景下的高中美术教学活动中,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是美术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还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只有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与潮流,才能有效推动美术教育的长远发展。高中美术教师应当深刻意识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和价值,结合本学科知识的特色创新教学方法与模式,从多个方面与不同视角训练他们的审美能力与技巧,使其真正学会发现美、欣赏美、感知美、评价美与创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