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异化视角下农村老年群体抖音短视频使用探析
2022-04-07刘建新
刘建新,聂 伟
(长沙理工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6)
基于现实环境和网络环境2个维度,一方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乡村60岁及以上老人、65岁及以上老人的比重分别为18.70%、13.50%。据全国老龄办数据,2020年空巢老人达到1.18亿,预计至2030年空巢老人将超过2亿。另一方面,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第49次报告,截至2021年12月,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网民规模达1.1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43.2%。现实环境中农村老年群体占的比重较大,网络环境中农村老年网民数量急剧增加。而抖音作为深耕二三线市场的下沉社交软件,不仅拥有高日活量的用户基础,而且风靡于多个群体之中。因为相较于其他一些社交媒体来说,抖音的圈层壁垒较低,已经走向了全龄化[1]45-46。
综合来看,老年群体的网民数量在快速增加,且网络时间消耗很大程度上集中在短视频领域,出现了“数字沉迷”的现象。一方面,不难发现这是当下对于数字鸿沟问题的一种弥合,技术的进步让老年人有时间利用媒介去了解更多的信息与话题[2]14-23;另一方面,由于农村老年群体的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过多沉溺于短视频之中会使思维与行为出现异化的问题。
一、文献回顾:从异化到新异化——数字传播时代下人的自我消逝
回溯历史,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异化理论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在他看来,当时资本主义工业化的生产造成了人与物的关系出现了不同的异化类型[3]119-137+202-203。第一,产品异化,机器时代由工人自身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仅不能服务于工人,反而在资本的控制之下变成了剥削工人的工具。第二,劳动异化,在机器大生产时代,工人可以通过劳动满足自身需求,但是在资本掌控之下的劳动却是充满痛苦的。第三,人本质的异化,资本劳作之下出现了分工,人不但不能通过劳动提升自我,反而迫于资本分工的需求从事束缚自我的工作。第四,人与人之间的异化,早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是互助友爱的相处,而在资本生产的情境之下,工人与资本家乃至工人与工人之间的关系都因为劳动而出现了变化。
此外,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提出了“物化”的概念,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存在物的性质。换言之,在他看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旦用物来衡量就表示人生命的丧失,一旦生命被锁定在物之中时,人就像是异化了的“幽灵”[4]105-114。
随着智能经济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水平大幅提高,学界对于异化有了新的理解与诠释。法兰克福学派哈特穆特·罗萨指出:“在数字化的全球化时代当中,社会亲近性和物理邻近性之间越来越脱节了。那些与我们有亲密社会关系的人,不必然在物理距离方面也离我们很近,反之亦然。同样地,社会相关性也与空间邻近性脱节开来。”[5]40-46国内学者基于数字技术对人的异化也提出了见解,在孙玮看来,数字化社会人与手机的关系紧密且难以剥离,随着对手机依赖性的逐渐增强,人们已经陷入了媒介设定的数字化场景之中,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软件让人们通过“节点主体”实现“现世存有”的“地方实践感”,逐渐无法与其脱离[6]5-18。 喻国明认为,互联网技术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社会场景,信息技术不是通过内容来影响我们,而是通过改变社会生活的场景来塑造人们的行为[7]6-27。
总而言之,“互联网+”的大背景之下,社会以“2倍速”在运行,从宏观的角度上看,社会关系、环境、经济等方面都以较快的速度发生变化。这也必然导致新的异化问题,即在数字传播时代中出现一定的“黑暗资源”。换言之,我们在享受数字传播时代“一点即达”的便利时,其深藏在背后的技术对人的“剥削”与“异化”也会持续增加[8]17-21。相比马克思所处的时代以及他指出的资本控制下人与物的异化,本文所言的“新异化”,即指数字传播时代下人的喜怒哀乐、思维方式乃至举止行动都被数字技术控制着难以自拔,人的主体性逐渐消逝。这种“新”意味着新的时代背景、新的技术方式、新的沉浸场景、新的趋向和影响。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选择抖音这一媒介形态作为分析对象,原因有二:第一,抖音是一款短视频社交软件,在中国当前的短视频行业中位于第一梯队,占据优势地位;第二,抖音作为深耕二三线市场的下沉社交软件,不仅拥有日活量达6亿的用户基础,而且风靡于多个群体之中,根据田野观察发现,农村老年人普遍使用的是抖音。
关于短视频的研究较多在城市语境内开展,而对乡村语境的关注相对不足。本文选取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南山村为考察案例,该村位于望江县鸦滩镇东北端,是拥有约5000人口的村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年轻人普遍外出求学和工作,该村呈现出空心化趋势,留守人群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人和未成年儿童。据观察发现,该村宽带覆盖率较高,且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情况十分普遍,接触与使用抖音的现象也较为普遍。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深度访谈法,并取方便式抽样、机遇式抽样、第三者介绍抽样等综合抽样策略,于2022年3月在南山村选取了20名老年人作为采访对象,包括男性9人,女性11人,年龄均在60岁以上,并对其使用抖音的情况进行一对一的深度访谈。在访谈过程中,笔者根据拟定的问题展开半结构式访谈,每次访谈时间均大于30分钟,并有针对性地回访了部分受访者。所有访谈均得到受访者同意,为保护受访者隐私,文中以Q1~Q20的编号来表示。
三、异化表征:农村老年群体抖音短视频使用的问题
媒介是在不断更新与完善的,在施蒂格·夏瓦看来,媒介化是我们社会或文化活动中的核心要素采取了媒介的形式[9]119-131+172。换言之,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媒介不仅是在专业的新闻采编层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还融入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消费当中,甚至会重塑我们的生产生活环境。在数字媒介时代,人们媒介使用方式出现了较大的变化,短视频的体验感与便捷度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媒介以一种全新的逻辑渗透到社会中,人们利用媒介开展实践活动,媒介也在逐步驯化人的认知,甚至还对人们的行为举动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10]101-109。在整理访谈资料之后发现,农村老年群体在此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异化主要体现在迷信小道消息与固化封建思想、追崇美颜滤镜与高度自我封闭、盲目跟风复刻与过度娱乐消遣3个方面。
(一)迷信小道消息与固化封建思想
就南山村老年群体来看,使用抖音获取资讯和信息是其发挥抖音短视频作用的一部分。基于日常观察发现,一部分人会通过抖音去了解新闻,而所谓的新闻则包括一些治病偏方、驱魔消灾、占卜风水等内容,并且互相之间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迅速传播开来。
我在刷抖音的时候会听到熟人说哪里有疫情,并且还能学到很多妙招来预防疫情,比如喝板蓝根之类的,我也很相信熟人和朋友说的,老家这边很多消息都是大家在抖音上传开的。(Q9,67岁,女)
我在抖音上经常看到很多老人受到子女的虐待,会联想到自己会不会这样,并且还会经常看到各种地方的丧礼,我认为子女必须把老人去世后的丧礼做好,丧礼一定要做大。 (Q4,61岁,女)
我最喜欢在抖音上看那些说乡下哪些植物可以治疑难杂症的,时不时我还会自己去找一找,上次嗓子痛,听抖音上说蒲公英可以治嗓子痛的病,还专门去挖了。(Q15,71 岁,男)
还有部分老人关注抖音上给他人算命祈福的内容,他们会将自身以及亲人的运势寄托在自己相信的内容生产者身上。而信任此类没有根据的说法,一方面是该群体本身的认知有限,另一方面是媒介技术所呈现的内容窄化且加深了他们原有的认知与思维。
鼻子大的人有福气,耳垂大的人能当官,属虎的人和属蛇的人不能交朋友,孩子几岁要破财免灾……这些都是我在抖音上听来的,我觉得可以避免很多问题,可以给家人保平安。(Q8,71岁,男)
在抖音上我可以了解新闻,这些新闻包括一些治病偏方、驱魔消灾、占卜风水等,而且我学到了还能和其他人介绍,大家还会互相传开,很多时候都不用去医院了。(Q1,75 岁,女)
不难发现,老年群体在使用抖音的过程中也会依赖已有的认知。事实上,正是基于生活环境和受教育水平,他们会将传统观念带到新媒体使用的过程中去,这种潜移默化的行为实则是在固化人们的传统思想。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农村老年群体会把抖音上听到熟人说哪里有疫情的消息奉为圭臬,并且声称可以学到很多妙招来预防疫情。上述行为在认知层面产生的效果十分明显,因为老年群体很难判断消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更重要的是社交平台的传播特性扩大了消息的传播范围,因而在听到熟人的说法之后非常容易信以为真,这无疑会在思想层面上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追崇美颜滤镜与高度自我封闭
在南山村,老年群体在抖音上追求土味视频和追崇审丑文化。不难发现,这是亚文化与主流文化抵抗和融入的产物,而在此过程中窥私和猎奇的问题随之产生。例如,农村老年群体在刷抖音的过程中总是倾向于关注一些低俗劣质的视频。抖音拥有强大的美颜功能,对于任何一个拍摄者来说似乎都可以塑造一个不一样的自己。当下抖音中也有许多直接恶搞变丑的视频,审丑现象泛滥。另外,基于老年群体本身的特性和抖音平台算法逻辑,农村老年群体很关注土味视频,比如利用非主流的音乐与田间干农活相搭配,并辅以夸张的美颜效果。农村老年群体出现了较多窥私与猎奇的情况,如打探他人的隐私、聊八卦、传播谣言等问题。一方面是人的好奇心使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短视频的过度推送,诸如此类“狂欢式”的窥私猎奇需要引起警惕。
每一次拍抖音我都会开美颜和特效,在抖音上,我可以看到许多搞笑的人和事情,比如开心的音乐配上干农活会让我感到很舒适,我尤其喜欢声音很大的音乐,并且看到很多人将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在视频中展演出来,感到非常有趣。(Q2,女,64岁)
我一般喜欢看和自己认识的人发的抖音,可以看人家两口子有没有吵架,看人家是在做什么事情。(Q17,女,68岁)
年轻的时候没有穿过这些花衣服,现在用美颜特效装扮起来觉得很好看,不过真的完全不像自己了,有时候刷到熟人都认不出来。(Q10,女,62岁)
事实上,老年群体对抖音上各种土味视频都有较大的兴趣,绝大多数受访者表示这类视频贴近自己的生活,并且能够带来欢乐。另外,本次20位受访者中有16位老人表示,日常休闲活动的大多数时间都放在刷抖音上面。
我现在每天起床,烧火做饭都会看抖音,我老伴现在也是每天和我一起刷抖音,就是有时候经常“刷晕了”,忘记要做的事了。 (Q13,男,71 岁)
我在刷抖音的过程中总是不自觉地模仿,比如看到有意思的广场舞视频后会在家里学习,学完后也会拍抖音,每天只要有空闲时间就会去刷抖音,而且现在晚上睡觉的时间也比以前不刷抖音的时候晚很多。 (Q11,女,73 岁)
这个手机啊也是害人,现在一天到晚都是刷抖音,以前还经常出去转转,现在基本上都是在家里刷抖音。(Q18,女,65岁)
长时间接触与使用抖音短视频,使农村老年人消耗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另外,面对同质化的内容时无法辨别与抵抗,从而形成信息茧房,这无疑会对老年群体产生精神上的侵害,进而出现自我封闭的问题。
(三)盲目跟风复刻与过度娱乐消遣
南山村老年群体在刷抖音的过程中总是不自觉地模仿,比如看到有意思的广场舞视频后会在家里学习,学完后也会复刻一个同款视频,也就是常见的“拍同款”,甚至给拍同款贴上了“紧跟潮流”的标签。然而,同款视频的风靡也意味着会逐渐呈现趋同化的问题,时尚潮流在一定程度上是随波逐流的体现。在盲目跟风的心理作用下,农村老年群体极易受到影响,从而走上模仿复刻的同质化之路。
我经常看到别人发好看的特效装扮后会拍同款,比如说戏曲装扮和各种古装,就好像是真实的一样,那些装扮让我有新的体验,我还会带着孙子孙女一起拍抖音。(Q12,男,61 岁)
我最喜欢拉着老伴一起拍抖音了,看到大家都在拍一样的视频,觉得非常感兴趣。(Q19,女,65 岁)
儿女不陪,平时没什么事,我觉得跟别人拍一样的视频会显得很时髦,也很方便,自己也开心,也喜欢别人给我 “点红心”。(Q16,女,74 岁)
此外,由于抖音短视频注重眼球经济,所以势必要以吸取用户注意力的内容为主,这样才能产生各种各样的“洗脑神曲”。由于对新生媒介技术的不了解,农村老年群体很容易对其产生依赖。抖音本身只是一个纯粹休闲的工具,但迫于算法的压力与人本身的惰性,老年群体在抖音上耗费大量的时间,形成泛娱乐化的消遣模式。抖音上点赞量和浏览量较高的视频大多都是以娱乐为主,娱乐本身没有错,可一旦变成以娱乐为中心就会泛娱乐化,就像尼尔·波兹曼在 《娱乐至死》中谈到的人变成娱乐的附庸一样。从日常观察发现,众多老年群体因为孤独和无聊而去接触抖音短视频,但耗费较多的时间在刷抖音上,变成了一种过度娱乐的状态。
我会经常将家人吃饭和日常田间劳作的事情发到抖音上,然后也会选择大家用过的喜庆的配乐,并且会和邻居分享,现在吃饭的时候都会用抖音聊天和拍照了,我起床后就要刷抖音,家里人只要坐在客厅就会开始刷抖音了。(Q7,女,73岁)
抖音能让我有事情做,刷着刷着一天就没了,看别人吵架也很有意思。(Q3,男,77岁)
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现在一天的时间都耗在刷抖音上了,有时候一刷就一下午。 (Q5,男,63 岁)
总体而言,农村老年人缺乏子女的陪伴,加上受新媒介技术的诱引,他们从思想认知到行为举止上都出现了较大的变化,甚至面对新生的媒介技术无法适从。但抖音短视频不一样,无论是拍摄方式还是内容呈现都十分简单,可以说没有门槛,即使不会拍,但是刷抖音这种方式几乎只要有手机即可做到。然而,算法逻辑背后给人定制的专有菜单就像“精神鸦片”一样反噬着人们的身体和精神。换言之,由于抖音短视频本身具有较高的传播力,加之技术赋权抓住人的特性进行针对性推送,双重影响使得老年人沉浸在抖音的媒介环境中,造成认知的固化,出现各种异化问题。
四、问题审视:解决农村老年群体新异化问题的对策
诚然,媒介技术会持续发展与完善,新技术的出现既是“恩赐”也是“包袱”,在关注到新媒介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利好的同时,我们也要警惕技术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面对出现的这些问题,需要多方协调共促方能有所改善,对于农村老年群体来说,平台、家庭、社会协同发力具有关键性意义。
(一)平台:利用议题正向引导,规避算法叠加
算法的逻辑是对人的行为进行精准分析,从而制作精美的“专有菜单”。在算法推荐的逻辑下,人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无法自拔,这便会出现“我的抖音和你的不一样”的区别。再加上随意诱引老年人“点亮红心”与“点+号”的现象普遍存在,所以对于抖音,甚至对于此类短视频平台来说,在注重获益流量的同时,也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算法推荐背后的“千人千面”固然提高了筛选用户价值的效率,可也必然会导致人的认知固化等问题,长时间局限于自我认定的舒适圈中,人本身的个性会在一定程度上消逝,对于农村地区的老年群体来说更是如此。所以,抖音平台在算法逻辑的背后,应该针对该特定群体输出一定的正确议题,做出正确的引导和给予相应的人文关怀。例如2021年5月,抖音上线“长辈模式”,对产品多个使用场景、页面进行字体大小适配、对比度和触摸区域加强等改造工作,解决老年人看不清、不好用等问题,这体现了一定的技术关怀。也正是因为有此类针对性的技术,老年群体对于抖音的体验感才会增强。另外,也可以借鉴一些游戏针对儿童的限时设置,从平台外在限制方面去减少问题的发生。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平台需要营利,且背后的技术终归是冰冷的,但对于视频前的人来说则需要一定的关怀,也只有认识到技术要服务于人,并在一定程度上规避算法无穷叠加后对人的反噬问题,做出双重考量才能实现平台持续性发展。
(二)家庭:及时引导与多维关注,纠正媒介依赖
社交媒体在追逐利益之时会营造出一个“拟态环境”,用户沉浸于其设置的话题之下,对于媒介的依赖性较高。这从老年人刷抖音“刷晕了”,以及忘记做其他事情等方面都能有所窥见。尤其是对于农村地区的老年人来说,从规模上来看,老年人群体数量大;从生活环境方面来看,老年人多为空巢老人,文化水平较低,且缺少子女的陪伴和关心,日常娱乐休闲活动较少。所以,基于现实状况,对于子女来说,需要给予老人相应的陪伴并正确引导,要向老年人解释抖音中这些消息的真实性,尤其是对于封建迷信的内容要表述清楚。此外,子女要向老人表明许多内容都是后台根据喜好来进行推送,而不是单纯的“刷”与“拍”那么简单的行为。对于一些小道消息,子女要对老年人进行引导,可以从新闻联播等电视媒体中直接获得新闻,不要相信谣言。当然,也可以适当表明问题的严重性,向老年人解释利害关系,要引导他们对媒介技术产生一定的判断能力。
(三)社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农民素养
公民个人主体性的提升是规避新异化问题的重要因素,在数字传播时代,国家层面在顶层设计中要有关注农村地区老年人休闲生活的政策,并且要采用当下全新的方式去积极促进与宣传,从而增强公民的参与感和认同感。比如,乡村振兴战略正在大力实施中,农村地区存在许多的契机,利用这些契机在农村地区展开政策行动也更能产生好的影响和效果。另外,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村委会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将政策真正落地执行;要关心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巧妙利用抖音来丰富人民的生活,可组织相关的拍视频活动,但要解释清楚做法和原因。对于封建迷信的内容和小道消息,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公信力来阐释这些问题,而不是放任自流。媒体深度融合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在农村地区传递积极话语的一个重要载体便是县级融媒体。县级融媒体要积极将政务与生活结合起来,利用平台自身的公信力向人民群众传递正确使用抖音的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五、结语
舒尔兹说,媒介化是一个延伸、替代、融合和接纳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带来传播媒介和社会的变化。事实上,媒介技术延伸到不同的人群中,对人们的认知和行为层面都会产生影响。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利用抖音短视频进行生产和消费是必然也是偶然,“必然”是因为大环境之下媒介技术发展产生的影响逐渐全龄化,“偶然”是因为技术的发展盯上了下沉市场这块蛋糕,为获得流量而对老年群体进行了技术上的渗透。可以预见的是,媒介化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在未来也会更加完善,或者说出现更多新的机遇,但这些机遇也很有可能变成陷阱。因此我们要警惕在此背景下人的异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