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与开拓:文化消费语境下军事题材电影的时代嬗变

2022-04-07彭国斌李雨泽肖代柏

三明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题材军事消费

彭国斌,李雨泽,肖代柏

(1.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2.澳门城市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澳门 999078)

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蓬勃发展,国产军事题材电影无论是在电影题材挖掘还是在电影制作技术方面都有了前所未有的进步。电影公司为了满足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努力提升军事题材电影制作口碑,并趁热打铁获得理想的高票房收入。例如,电影 《湄公河行动》(2016年)票房达 11.84亿元,《红海行动》(2018年)票房达 36.51亿元,《长津湖》(2021年)票房达44亿元,《战狼2》(2017年)票房更是高达56.8亿元[1]40-43。这些票房数据一方面说明军事题材电影在市场化的环境下,促使电影公司转型和发展获得较大成功,另一方面说明军事题材电影在市场中获得了观众的认可和喜爱。因此,本文从历史维度和消费视角去解析和探讨军事题材电影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如何进一步促进电影产业更有效的文化消费。

一、关于文化消费的内涵阐述

文化消费与一般消费有所不同,文化消费既是消费品也是精神文化活动,既是娱乐互动也是意识形态的运作,既有突出的经济效益也有深远的社会影响。在《文化产业概论》中,阿尔文温·托夫勒就曾提出:“一个高科技的社会必然是一个高文化的社会,以此来保证整体的平衡。”[2]文化消费的基础首先是满足物质消费,当物质消费得以满足,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情况下,需要更高层次的文化消费来提升自身文化的底蕴,以满足自身的文化消费需求,这是文化消费的基本消费层级属性的发展逻辑。文化消费总是有多方面消费需求和满足,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例如,消费者的文化层次和文化素养不同,对文化的认识理解也会不同,对文化消费的需求也会不一样,并且消费的文化产品质量、消费环境都给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产生巨大差异,其结果也将影响到消费者进一步的消费动机,并通过市场循环效应影响到文化创作主体与文化产品市场运营策略的改变。在当前市场化条件下,军事题材电影不可避免要面对时代变迁下消费群体消费观、市场化消费规则等因素的变化。军事题材电影创作者需要进一步改变创作规则和市场化运营策略,以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要,获得良好的消费口碑,进而增强更多观众对军事题材电影的消费意愿,实现军事题材电影创作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

关于军事题材电影,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展开了讨论。例如,王玉良从建立文化自信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当代军事题材电影走向海外传播的路径,提出在国际化视野下实现跨文化传播的价值意义[3]20-22;祝明对我国军事题材电影的市场化进行分析探讨,从我国电影工业历史发展的历程和军事题材电影的创作维度出发,分析军事题材电影的市场演进关系,指出军事题材电影制作主体从单一发展到多元,叙事模式向“微观化”呈现等[4]54-61;英颖等对军事主旋律电影的发展历程进行研究,从当下军事题材热门影片分析主旋律军事电影的呈现特点、电影创作的时代要求以及影片对内对外的发展意义[1]40-43;曹祎遐、廖繁指出,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居民总消费中的20%将是文化消费支出,我国2016年人均GDP远超3000美元,但是人均文化消费仅为10%[5]179-192。由此可见,中国居民文化消费仍然存在较大缺口。加强文化产品质量与服务、提升居民文化消费仍然有巨大发展空间,当前军事题材电影创作更是面临良好机遇和市场化转型升级契机。本文将从文化消费语境出发,分析军事题材电影的消费转向,解析军事题材电影多年以来在制作主体、营销策略、文化消费等方面所产生的变化,提出促进军事题材电影发展的策略。

二、军事题材电影的消费转向

(一)20世纪70年代前军事题材电影的文化消费

在文化消费语境下,文化消费不仅仅局限于对有形文化产品的消费,也包括对无形文化进行消费,军事题材影片就是将无形的文化与有形的作品相结合创作而出,并最终成就一部成功的影视商业作品[6]。首先,对军事题材电影的消费表现出对文化价值高度认同的一种文化消费模式。军事题材电影在思想内涵上着重表达在艰苦生存环境中军民团结奋斗的朴素而崇高的理想价值和追求,深刻刻画了 “最可爱的人”这一时代楷模,这种精神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文化消费价值需求,并促进了观众文化消费的需要。例如,20世纪50年代《智取华山》《渡江侦察记》等反映解放战争时期的影片,20世纪60年代 《英雄儿女》《打击侵略者》等反映抗美援朝时期的影片……此类影片着重表现中国军人为了新中国、为了解放劳苦大众,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崇高品质,其创作也符合时代的文化价值认同和精神需求。中国军人是当时人们所尊崇的偶像和心中的英雄,这种对英雄的高度认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人们对军事题材电影的消费意愿。在20世纪电影工业数字化技术出现之前,电影消费的供需矛盾较为突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与生产力并不匹配,加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营电影公司成为电影的主要制作和发行机构,实行统一制作、统一销售的经营策略,电影消费成为那个年代人们生活中极其难得的文化消费品,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奢侈品。有的城市连一座像样的电影院都没有,甚至连露天电影都成为人们难得的期盼,电影消费成为当时的一种稀缺消费。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军事题材电影制作的文化意识和类型高度集中统一,在这种消费模式下,观众虽然选择比较有限,但在非市场商业化大肆宣传造势的消费环境中,没有受到外界过多的干扰,消费的动机和出发点是比较单向度的,从而表现出电影从制作到消费的线性化消费模式。这种文化消费模式促成军事题材电影的制作与传播范式,对人们的精神文化产生重要影响,很多影片成为时代经典,这是当时历史条件下军事题材电影消费所呈现的消费现状和特点。

(二)20世纪90年代后军事题材电影的消费解构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市场商业化的发展,军事题材电影的文化消费也开始变得更复杂和多元化。当代军事题材电影相比以往,在文化消费上既有本质上的相同性也有局部的差异性。在当代军事题材电影中,其主要文化体现在政治视角上提倡主流意识形态、维护国家安全和军队形象,要求电影制作内容上对内积极弘扬民族精神,培养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对外塑造良好的民族形象和国家形象[7]146-148。而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军事题材电影更偏向突出个人英雄主义和人民军队形象,从英雄故事出发讲述英雄事迹,向观众展现人民军队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的崇高品格。虽然不同时代军事题材电影在具体内容侧重上有所不同,但军事题材电影所要坚持的文化核心价值本质没有改变,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国际主义等,这些文化价值认同已经深入观众心中,成为军事题材电影文化消费不可或缺的文化价值导向[7]146-148。

面对时代的变化和新兴消费群体的出现,当代军事题材电影创作也发生巨大改变,进而对电影消费产生较大影响。成长于和平年代的年轻一代观众群体,没有亲身经历过战争岁月时的艰苦生活,缺乏对以往时代生活背景的切身感受。这就要求军事题材电影从贴近现实出发,去构建对新兴消费群体的文化价值认同。现在的军事题材电影不再局限于过去传统的写实性,而是融入了多种现代元素,进行转化创新,包括题材创新、技术创新以及拍摄表演等其他元素的转化创新。例如,《战狼2》的拍摄视角从国内转向贫穷的非洲国家,从街头突发军事动荡到镜头切入贫民窟与传染病四散的生活场景,在这种现实生活题材下阐述中国军人的坚强品质和过硬的军事素养,以现实比对唤起人们对和平生活的珍惜和“有国才有家”的爱国情怀。又如,《红海行动》讲述了中国海军突击队奉命执行撤侨任务的惊险故事,电影借助现实故事原型来讲述军人故事,重塑当前和平环境下中国军人担当时代重任、守护一方平安的英雄本色以及面对强敌和生死考验时永不退缩的精神品质,重构了电影消费者对和平生活的理解和现实语境中对英雄的认识。

此外,年轻观众群体在面对电影消费可供给的多元化选择时,可能更关注电影消费的娱乐性和刺激性,并对军事题材电影充满了好奇心和新鲜感。例如,《战狼2》中出现了大量新型武器,而现代化军舰、先进导弹、无人机作战、坦克对决、街头枪战等战场元素和场景被搬上银幕,让电影充满了视觉震撼与真实感。这些现代军事内容和元素不仅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和关注度,而且很好地塑造了新时代的英雄形象和国家形象。现代军事题材电影除了在创作上加入新元素和新内容外,先进的电影数字制作技术、超高清的视觉效果、5.1声道的立体环绕音效等新技术也对消费者的消费意愿产生积极影响,让现代军事题材电影在坚持新时代爱国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增添更多商业元素,带来全新的观影体验,从而使影片更具吸引力,更好地促进观众的电影消费。

三、从创作主体到新技术,军事题材电影变革与消费体验

(一)从电影制作主体到消费的变革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02年,电影长期属于宣传教育的政治理论产品,在生产流通制度上实行国有国营、计划生产、中央审查、统购统销。伴随着长春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等四大国有电影厂的成立,军事题材影片也均以传播中华文化、弘扬人民军队为中心思想,实行国家整体管理、整体制作、整体发行与宏观控制电影创作的主基调[8]30-31。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部分国有电影制片厂依旧沿用过去模式创作、拍摄军事题材影片,但是由于经济条件不足、题材创新受限、市场推广乏力等一系列原因,导致军事题材影片的播放量不尽如人意。随着2003年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等文件之后,众多国有电影制片厂开始逐步改制合并,新的民营电影制片厂也逐步成立,形成了博纳影业、万达影视、中影集团、上影集团、阿里影业、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等电影巨头,电影制作主体多元格局形成。民营电影制片厂的成立为我国军事题材电影带来了新的血液,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一些军事题材电影不再局限于传播形式老旧、缺乏时代创新的故事,而是在影片中加入了更多符合现代年轻消费者喜爱的新元素,通过赋予影片新的看点和时代热点,吸引更多的年轻消费群体关注和消费,创下了军事题材电影票房的新高地,展现了近年来军事题材电影发展的强劲势头,实现了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完美融合。这得益于军事题材电影通过市场优化与资源配置实现了创作的题材创新到市场的消费创新。军事题材电影从现代消费者视角出发进行题材创新,既抒发了爱国情怀,也以高质量的影片制作带给观众全新的视听体验,打通了创作主体与消费主体的有效衔接。

(二)新技术与多元消费体验创新

随着电影事业的高速发展,消费者对于电影消费不但在制作要求上不断提高,在观影体验上也对电影消费有了更新的追求。宽敞整洁的现代化影院设施、高清晰度的大型环幕、良好的服务质量,都能带给消费者轻松愉悦的休闲氛围,从而吸引他们从家中走向影院,去体验不一样的观影感受和享受现代都市的文化生活。作为一部优秀的军事题材电影,影片本身的质量是核心,这是吸引观众消费和良好口碑的关键。一方面,军事题材电影通过视听具像化形成观影印象,通过影片故事的合理架构,巧妙融合现实社会发生的事件场景,并加入观众渴望认知的新鲜元素,创新影片的创作风格,形成电影剧情与电影文明的精神内涵。另一方面,军事题材电影在制作技术上融入高科技手段,带给观众震撼的视听体验,让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如经过精心策划制作的3D效果、超高清的画质、流畅的镜头,都使得影片的质量和观影体验上升到了一个新台阶。

军事题材电影中最难创作也最吸引观众的莫过于紧张危险的战斗场景的营造。逼真的战斗场景制作,震撼的影视特效加持,战场中大场景的集群作战与局部细节的个体搏斗,大量武器和道具的忠实还原,加上5.1声道立体环绕音响,这些都能够让军事战斗更加清晰立体,让战场环境更加真实,让观众在仿佛身临战场之中增添其参与感。例如,《战狼2》的海下激战、坦克漂移、无人机群作战等都体现出这部军事题材电影完美的制作技术。战场上枪林弹雨的形象在数字音效的渲染下更具有身临其境的惊险刺激感受,超过1700个特效镜头塑造出一部具有现代特色风格的军事题材电影。又如,《红海行动》以非洲撤侨为线索,展示战斗小队在这种特殊任务和困难面前的遭遇。伴随着剧情的推进,观众始终被故事内容和精彩场面所吸引,影片由此形成一种“有形”与“无形”双线索的视听具象化体验。这些军事题材电影改变了以往模仿“美国大片”的创作范式,带给观众全新的观影认知和视觉感受,在获得良好口碑的同时,也为影片带来了理想的票房收入,这都得益于电影制作技术在创作中的成熟应用。

四、从品牌到精准营销,军事题材电影的消费策略

(一)电影角色形象与品牌塑造

在如今电影消费多元化的市场环境下,一部成功的军事题材电影应该重视品牌打造与品牌营销,重视内涵建设,通过讲好生动的故事来感染人和教育人,也通过影片形象树立电影角色形象和电影品牌形象。例如,演员吴京从背水一战完美演绎军事题材电影《战狼》,到功夫不负有心人迎来电影《战狼 2》的再次成功,续写了更加突出的票房业绩,这不能不归结于潜在的品牌营销力量。《战狼》很好地塑造了吴京作为特种兵在战场中的突出表现和特殊的作战技能,影片将特战场面首次搬上大银幕,并获得最佳动作、最佳特技、最佳打斗场面等多项大奖。而在《战狼2》中,故事视角切入非洲国家叛乱,以吴京扮演的主角冷锋进行战场救援与解救人质等事件展开叙事。两部电影的故事内容虽然不同,但吴京在电影表演中依然展现出中国军人高超的作战技巧和不畏艰险的顽强意志,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其所扮演的军人形象,续写了其作为电影银幕中军人角色的鲜明个性,也为吴京个人塑造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电影演员的良好品牌形象能够获得观众的认可和信任,从而可以很好地带动观众对影片的消费意愿,电影品牌也具有同样的作用。从《战狼》到《战狼 2》对特战行动的成功演绎,从《长津湖》到《长津湖之水门桥》对抗美援朝战场的内容续写,无不体现出这些军事题材电影在品牌营销战略方面的成功,不仅抓住了观众的消费心理,还发挥了电影品牌化的力量。此外,由于军事题材电影在人们心中拥有特殊的地位,人们对军人也有着特殊的情感和形象认知。因此,在现代文化消费语境下,要恰到好处地结合典型热点事件表现具有“时代感”的英雄形象或是再现真实历史中的战场英雄,通过塑造高度认可的英雄形象,以顽强奋斗的精神意志来教育和激励当下观众,这也是构成电影品牌的重要部分。

(二)精准营销策略

以往很多军事题材电影大都围绕背景故事进行长时间宣传,对于影片人物形象的介绍较为模糊,观众对剧中人物缺乏准确认知和良好印象。同时在背景故事宣传阶段,制作方将剧情大段剪辑到宣传片之中,导致在观影之前观众对于整体的故事剧情已经基本了解。这样的宣传会让观众在观影前缺少一定的神秘感,进而影响观众的观影好奇心和观影热情,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影片上映之后的票房收入。军事题材电影在宣传策略上应该多浓缩融合人物形象和故事背景,通过几分钟的视听感受式介绍,既能够保证观众在观影前有着一定的神秘感,也能让观众在观影前对人物形象和故事产生深刻印象和好奇心,进而对影片内容产生观影兴趣。

在国有电影制片厂原有体制机制和统购统销的环境中,军事题材电影的宣传存在一定局限。传统影片的发行最初一般以院线放映为基础手段,再以DVD光盘形式进行售卖,最后以有线无线相结合的方式对影片进行传播[9]114-116。这种模式在以往的卖方市场尚且可行,随着市场化电影商品向买方市场转变,制作方需要加大电影宣传力度和找准电影发行时机,避免同类影片上市的时间冲突和产生消费分流。在影片上映阶段,现在的军事题材电影多会选择“国庆档”“春节档”“建军节”等重要时间节点进行新电影的首映。这类具有重要意义的时间节点更能激发民众的消费热情,给影片带来消费人气和更好的票房收入。“国庆档”“建军节”这种特殊档期能给观众带来更好的消费体验,让观众在特殊的节日里更好地接受爱国主义思想的洗礼,感受当今建设强大祖国和珍惜美好生活的现实意义,也有利于对军事题材电影消费口碑的宣传推广。例如,《红海行动》在上映前定档为大年初一的贺岁献礼片,通过控制影院的排片率,避开同类型影片的上映时间冲突,精准锁定观影的节庆时间窗口,以大气磅礴的宣传片场面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取得了不错的宣传效果。

随着现阶段数字化短视频的高速传播,军事题材电影的宣传手段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一方面,军事题材电影要着重考虑对影片整体IP的宣传。在影片上映初期,制作方往往会组织电影团队和主要演员参加热门综艺节目、组织首映典礼、召开粉丝发布会等,用最快的速度为影片带来上映传播热度。另一方面,军事题材电影要借助微信、网站等新媒体进行宣传,通过大数据精准推送、发放宣传预告片等方式提高电影人气,增加票房收益。

(三)打造专属电影IP及衍生品

一部完善的军事题材电影应做到全方位、多角度的产业链延伸,仅局限于影片本身的制作不利于电影的文化消费和品牌传播,打造军事题材电影IP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我和我的……”系列、“战狼”系列、“长津湖”系列等都有着专属的IP。在系列电影的制作中,当前电影打造出较好的质量和口碑,将为后续影片带来稳定的消费群体和更好的票房收入。IP的打造有利于电影品牌的建立,用现有的影片IP为之后的影片形成品牌宣传,将为军事题材电影带来更好的消费人气,同时军事题材电影的相关IP衍生品也能给影片带来较好的宣传效果。例如,在《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我和我的父辈》系列影片上映之后,制作方在线上推出官方收藏卡片,在《我和我的父辈》收藏卡中包含主演签名,电影胶片裁剪卡片,银块、金块主演卡片等。全新的电影衍生品可以在线上和线下共同促进电影IP品牌的形成,进而提升影片的文化消费力度。

五、总结

军事题材电影带给观众深刻的教育和启发意义。随着时代的嬗变,当代军事题材电影展示出新的创新模式和消费特点。从不同时代下军事题材电影的发展历程中,不难看出技术进步、市场机制改革、商业化电影制作能为军事题材电影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可以看出当代军事题材电影既传承早期军事题材影片的文化内涵,又开拓现代消费语境下新型军事题材电影的创新范式。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出现和现代电影消费的多元化发展,电影制作主体要充分发挥电影题材的时代创新与新技术的利用,为消费者创造良好的观影体验和消费环境。同时,电影制作主体也要加强军事题材电影的品牌化建设,以精准化的有效营销,打造自身专属IP和衍生品,让我国军事题材电影在适应现代市场消费环境下迸发新的发展生机。

猜你喜欢

题材军事消费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40年消费流变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新消费ABC
广电总局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信息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3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军事幽默:局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