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劳动教育塑造旅游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路径研究

2022-04-07丁唯也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劳动旅游

丁唯也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江苏 扬州,225000)

职业道德是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是诚信为人的底线。高校在培养旅游专业学生时要思考,注重技能培养以外,还应关注职业道德情操养成、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问题。

一、旅游行业职业道德的内涵与要求

(一)职业道德的内涵

职业道德是道德的一种,是道德的一个分支。道即一种规则或规律,德则是对这些规则、规律的遵守。职业道德较早地出现在唐代孙思邈所著《大医精诚》中对医生的职业道德的描述,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高冰认为,职业道德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为了维护行业生存和长期利益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范围内较为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1]山秀宁则将劳动者与劳动对象、劳动者与职业、职业之间的各种关联,囊括到职业道德定义之中。[2]

本文中,职业道德具体是指体现在职业活动各主体之间的,与道德规范、职业性质相匹配的道德观念、道德品质和道德情操。

(二)对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要求

根据《加强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见》的规定,我国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内容可分为:爱国爱企,自尊自强;遵纪守法,敬业爱岗;公私分明,诚实善良;克勤克俭,游客至上;热情大度,整洁端庄;一视同仁,不卑不亢;耐心细致,文明礼貌;团结协作,顾全大局;优质服务,勤学向上。

可以看出,旅游行业的职业道德要求,在普遍的“爱国敬业”“遵纪守法”的要求基础之上,增加了符合行业特色的“热情大度”“不卑不亢”“文明礼貌”等素养。旅游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对于游客感官、景区宣传、城市印象、行业发展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行业转型发展时期,出现的从业人员服务态度恶劣、诚信意识匮乏、收取回扣、索要小费等不良现象,对于旅游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消极负面的影响。在高等教育阶段,针对旅游专业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意义重大,不仅有利于培养行业内部良好的道德交往关系,增强旅游业的行业竞争力,更能够促进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3]因此,需要思考如何塑造旅游专业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的问题。

二、劳动教育与职业道德培养的耦合性

(一)高校劳动教育的使命、价值与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高校都更加重视劳动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并要求努力构建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4]而在新时代职教体系中,劳动教育需要着重“营造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调尊重普通劳动者和劳动成果。[5]

高校劳动教育的使命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将劳动伟大、劳动崇高、劳动光荣的观念渗透到学生的内心,让学生摒弃不劳而获的错误观念;二是塑造积极的劳动情感和劳动态度,培养学生的内在认同感,学会尊重劳动,尊重劳动人民,愿意用劳动去提升自我和贡献社会;三是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让学生通过劳动实践构建生理和心理上的惯性,固化行为;四是掌握劳动技术和经验,除了标准化流程和基础本领之外,更要让学生自觉生成劳动智慧,形成创新创业的思维和能力。

劳动教育的意义,可以用三个“有利于”来概括:有利于完善高校育人体系,有利于学生认清自我价值,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劳动教育作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重要补充,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强化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同时,通过劳动教育可以让大学生认识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必然通过个人劳动来实现,当然这里的劳动既包括体力劳动,也涵盖脑力劳动,只有全心全意为祖国和人民奉献自己的劳动,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的价值。大学生在劳动教育中可以不断强化爱国之情、敬业奉献精神和诚实守信等高尚品质,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起正面的激励作用。高校作为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更要在劳动教育的观念、内容、形式上多创新,狠抓落实,实现学生劳动教育的目标成果。

(二)“劳”“德”结合的哲学内涵

劳动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是一本同源的。劳动过程衍生出职业道德,同时职业道德也在劳动中演化和发展。教育同样起源于劳动,是“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个体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7]。劳动教育又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劳动知识,掌握生产技能,还能引导学生加强自身修养,形成美好品德,塑造职业道德,提升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与劳动密切相关。黑格尔曾提出,德性与劳动直接相关,因为德性与劳动关系密切,劳动因而成为一种精神塑造活动,即“劳动陶冶事物”[8]。在我国,苏颂兴早在1984年就提出“不应该把职业道德的教育从劳动后备大军中排除出去”的观点。他认为,在行业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只是在“补课”,化被动为主动的做法应当是在其进入工人阶级队伍之前就有正确的职业道德。[9]劳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一致,即两者都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养,使他们明白什么是劳动、为什么要劳动、怎么有效劳动,端正劳动态度,懂得感恩,敢于奋斗。其次,两者的实现路径也极其相似,既可以在学历教育过程中实现,伴随着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而同时成型,也可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强化。另外,职业道德教育需要以劳动观念为基础,正确劳动观的形成对职业道德的形成有正面的促进作用;反过来,职业道德又能促进劳动观念的树立,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劳动理论教育是提升职业道德认知的主要途径。劳动理论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培育正向的劳动价值观,弘扬“体面劳动”观念,树立“合法劳动”观念;在劳动理论中还应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劳动思想、现代劳动制度等多方面的内容。[10]中华文化中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思想,同时也是文化自信的一个体现。王朋军认为,劳动与社会实践是塑造旅游职业道德教育的间接途径之一,应于学生参加社会公益劳动或者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对学生实施职业道德教育。[11]

职业道德是劳动教育的价值体现之一,也使得共产主义道德和劳动观念更加具象化、更加深入化。旅游业作为重要的服务产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会直接影响行业的社会印象,且对社会的幸福指数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以劳动教育塑造职业道德都是必要且可行的。

三、以劳动教育塑造旅游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路径

闫伟曾提出“四位一体”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以有效促进劳动教育的实施,体系中包括劳动价值观、劳动品德、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等四方面的教育内容。[12]而在具体实现路径方面,要倡导以劳动教育课程为主导、与学科专业课程相融合、注重校园文化熏陶和从实践活动中感悟四种途径互促互进的实践方式。基于此,笔者提出旅游专业以劳动教育促进职业道德树立的四种路径。

(一)注重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加强课程思政作用,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

建立旅游专业特色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制定相应的劳动教育课程标准,将旅游行业基层岗位的劳模榜样事迹纳入劳动教育课程范畴,如景区售票员、酒店礼宾员、旅行社接待人员、纪念品店销售人员等。同时,加大线上劳动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力度,结合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职责和功能,将思想政治理论融入劳动教育课程,也将劳动教育思想嵌入思政课,即采用“劳动教育+课程思政+思政课程”的模式,强调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利用理论课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把劳动观教育贯穿教学始终。比如,充分挖掘校园文化、校史文化和校友资源中蕴含的劳动教育元素,以及各类旅游服务过程中凸显出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系统建构具有校园特色的多元化的劳动教育体系。可以将景区、酒店、博物馆作为劳动教育场所,亲临现场感受如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旅行社导游张宇的榜样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同样作为旅游从业者,榜样是怎样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征服游客的,实现学生职业道德意识的初步构建。

(二)注重劳动教育与专业实训课程相融合,发挥专业协同育人效应,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自觉

积极挖掘学科专业教学中的劳动教育元素,例如旅游专业里的导游服务、计调服务、酒店餐饮服务、客房服务等实训实操,实现旅游专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的彼此融合。要将劳动教育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专业教育当中去,在课程学习中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适时地融入“不卑不亢”“耐心细致”“整洁端庄”等职业道德的内容,使学生在培育专业素养的过程中,实现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目标的统一,发挥专业协同育人效应,进一步强化学生职业道德情操的养成。

(三)注重校园文化熏陶,提升多维度能力,强化职业道德氛围

将劳动教育融入思想引领和校园文化中,比如积极打造劳动教育社团品牌,与旅游相关的导游社团、调酒社团、酒店服务社团、礼仪社团、茶艺社团、插花社团都可以成为寓教于乐、潜移默化输入劳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通过与地方文旅局长期合作,开展特色化的景区引导、志愿讲解、出入口健康码查验、社区党史故事宣讲等志愿活动,鼓励学生在劳动中学习领会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通过文化墙、文化景观、实训场所等在校园里形成促劳动、善劳动、爱劳动的良好氛围。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倡导创新性劳动,拓展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和空间,引导学生通过习得新知识和新技能,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积累劳动经验,领悟职业道德的深刻内涵。促进通过勤奋劳动形成优质服务、勤学向上的职业品德,进而扩大校园影响的良性循环。

(四)注重政行校企四方联动,落实工学结合成果,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践行

通过政府和行业协会与学校共建导游工作室、企业与学校共建酒店订单班的形式,一方面强化实践教学的基地建设,整合各方资源,丰富学生的实践形式,另一方面,也通过实际行动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实际参与劳动实践,从而升华学生对劳动精神的认知理解以及体验感受。学生可以在工学结合、毕业实习、社会实践、科学调研等项目中,真正开展实习实训,拓展劳动知识、提升劳动技能、养成劳动自觉,自然而然形成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劳动情感。实践出真知,在真实岗位上积极践行职业道德规范。

四、结语

职业道德教育是旅游专业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也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所以高职院校要重视旅游职业道德教育。旅游专业在建立专业课程体系的同时,必须强调劳动教育和职业道德课程的融入和渗透;同时还要重视校园外部资源的整合,以“劳”育“德”,用劳动教育为职业道德的培养提供滋养;而一线专业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不仅锻炼学生的技术技能,还要注重渗透职业道德教育,不断为旅游行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进一步促进旅游业有序、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劳动旅游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司法职业道德》课的教学探讨
热爱劳动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旅游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