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精神”融入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2022-04-07朱敏
朱 敏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
中国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战略成果,铸就了伟大的抗疫精神。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伟大抗疫精神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何将抗疫精神融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抗疫精神”的内在联系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抗疫精神”的同根性
1.1.1 共同的文化之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这无疑点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成的文化土壤。具体来说,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分别对应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富国强,众安道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等思想理念;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分别对应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从心所欲不逾矩”、“不患寡而患不均”、“惟公然后可正天下也”、“法不阿贵,绳不挠曲”等思想理念; 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分别对应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等思想理念[1]。
“抗疫精神”始成于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抗疫实践,其五个方面都凝聚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生命至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深厚的仁爱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中华民族向来尊重生命、敬佑人民,“爱人利物之谓仁”、“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等充分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民本”思想。“举国同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的团结伟力,中华民族向来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都充分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人和”思想。 舍生忘死,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顽强意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等充分体现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体现中华儿女浓厚的家国情怀。尊重科学,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实践品格。“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终日乾乾,与时偕行”都充分彰显出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俱进的格调。命运与共,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和衷共济、爱好和平的道义担当。“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等都彰显了中华文化“和”的核心价值[2]。
1.1.2 共同的理论之根—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理论是马克思的价值理论。马克思的价值理论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基础和依据,保障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马克思的价值理论的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在其指导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然也闪耀着人全面发展的思想光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每个词,都渗透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一言以蔽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为理论基石,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承继与进一步的拓展,彰显了人类对美好社会的追求。
抗疫精神的理论基石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实践思想和集体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表达了对人的终极关怀,为抗疫精神中的“生命至上”提供了价值支撑。在阻击战中,党和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始终紧紧依靠人民打赢人民战争,充分彰显出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价值遵循;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思想为抗疫精神中的“尊重科学”提供了思想支撑。“尊重科学”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思想的坚持与运用,并且在实践中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充分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思想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的集体思想认为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有机统一的。这一思想为抗疫精神中的“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命运与共”提供了思想领航。14亿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肩并肩、心连心,绘就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时代画卷,凝聚了“举国同心”的强大力量。各条战线的勇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困难面前豁得出、关键时刻冲得上,以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众生,彰显了“舍生忘死”的顽强意志。在自身防控仍然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中国尽己所能为国际社会提供援助,这是马克思主义集体思想的生动写照,也是“命运与共”的形成基石[3]。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抗疫精神”的同质性
1.2.1 两者的价值追求同质—以人民为中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追求是为人民服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必须将人民的利益放在全党全国工作的首要位置,不断丰富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境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要以人民为主体,为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归根到底就是致力于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4]。
抗疫精神同样体现了人民立场。阻击战发挥了人民的主体作用,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其次,从本质上讲,防疫战是保卫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战争。这一理念贯穿抗疫全过程。在党的团结带领下,迅速集结全国资源,举全国之力守卫每一个生命。总的来说,防控阻击战是尊重人民、依靠人民、保护人民的战疫,来自于抗疫实践的伟大抗疫精神无疑具有人民性[5]。
1.2.2 两者的实践基础同质—党的领导
二者都是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统一于我们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的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逐步淬炼并提出的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价值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凝练的价值导向与纷繁复杂的社会行为对接起来,为全体中国公民提供了明确的思想领航和原则性的行为指导我们党始终是践行、推动、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锋力量[6]。
面对未知困难,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英勇抗疫,共克时艰,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的人间奇迹。我们党在百年赶考中,以实际行动向全国人民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向世界诠释了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领导力、强大的战斗力、强大的凝聚力[7]。
1.2.3 两者的目标导向同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将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转化为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价值追求,凝聚了不同层面价值认识,是我们党和人民面对各种艰难险阻、风险挑战的价值引领,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力量源泉。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抗疫斗争中砥砺和淬炼的强大精神力量,极大地拓展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外延,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将抗疫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能够更好地为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提供价值遵循,领航人民品格锻造,形成良好社会风尚[8]。
2 将抗疫精神融于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途径
2.1 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引领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育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修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作为思政课教师要注重利用课堂主渠道,创新教学方式、改革教学内容,旁征博引、纵横对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抗疫精神融入高校学子的思想。同时,思政课教师要加强自身理论知识学习研究,依托高校科研条件,开展对抗疫精神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研究,准确理解并把握二者的科学内涵、现实意义,结合防控期间的先进典型、英雄人物的事迹,通过和身边抗疫英雄的连线等形式,让学生充分理解抗疫精神的理念,让抗疫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更具象地引发学生共鸣[9]。
2.2 强化校园文化的熏陶影响作用
优良的校园文化能起到怡情养志、涵育思想的作用,因此,营造崇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培育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方面,可以在学校物质文化建设中融合抗疫精神,以起到更好的文化教育作用。比如在学校宣传大屏、教学楼橱窗、校园公告栏等处滚动播放抗疫实践、抗疫人物,张贴抗疫精神的作品等。另一方面,可以在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中融合抗疫精神,以起到更好的文化熏陶作用。比如,高校可以结合本校实际,各部门可以协同组织弘扬抗疫精神的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征集主题文章、征集主题书画作品、邀请抗疫英雄进行事迹宣讲、举办抗疫主题情景剧大赛等[10]。
2.3 重视校园网络舆论正能量的宣传引导作用
大学生是网络时代的弄潮儿。将抗疫精神融入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就要重视网络的作用,利用网络平台,加强舆论引导,占领宣传的高地。一方面,要拓宽弘扬抗疫精神的宣传渠道,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利用校园官微、微信公众号、自媒体号,加强对抗疫英雄事迹、社会道德模范案例、本校师生践行抗疫精神事迹等正能量的宣传,开设抗疫精神主题讲座、抗疫精神线上讨论,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弘扬抗疫精神,引发高职学生对抗疫精神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思考;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高职学生网络文化节”和“抗疫精神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等活动。鼓励学生就抗疫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进行绘画创作、音乐创作、短视频创作,让学生在互联网里展示新作为,用“青春风暴”掀起践行网络正能量的新风潮。同时,要加强舆情监管,加强舆论引导[11]。
2.4 深化社会实践的砥砺前行作用
将抗疫精神融入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落脚点在于实现学生的自觉践行,通过外化于行激励高职学生将抗疫精神内化于心,再用于指导自己的日常实践,以真正实现抗疫精神“入脑入心入行”。一方面,高校可以引导高职学生用抗疫精神引领校内实践,用抗疫精神点燃学习热情。高校教师应当积极引导高职学生发扬抗疫精神,知识报国、技能报国,到国家的重要行业和领域建功立业。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引导高职学生用抗疫精神引领校外实践,用抗疫精神激发生活动力。高校应当鼓励支持高职学生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让高职学生在扎根人民、奉献社会中,深刻体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进一步升华情感认同、价值认同,砥砺品行。当然,高校应当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制定相应的可操作的实践方案,积极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模范作用,对于将抗疫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予以正面宣传与奖励,以更好地起到示范推动作用[12-13]。
3 结语
站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在高职院校中,如何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弘扬抗疫精神,将抗疫精神融入高职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以更好地激发高职学生的奋进力量,迸发高职学生的青春活力,都是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理应并必须探究的问题。当然,要将抗疫精神融入高职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不仅需要学校的教育,也需要家庭的熏陶,社会的引导。我们相信,在我们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学校、家庭的协同努力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下,必将能激发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内省驱动力,促使高职院校的学生自觉将抗疫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以之约束、指导自己的言行,以更好地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