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故园情·学院派·太行风
——谈陈才生《自在文录》集

2022-04-07王兴舟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故乡教授情感

王兴舟

陈才生教授的《自在文录》出版,是我们安阳文学界的一件大事。这段日子,大家都在传播这个喜讯,也在评论这部著作。《自在文录》分为两卷各有其题:《林虑纪事》者,为小说卷;《太行漫笔》者,为散文卷,卷帙浩繁,总字数在60万以上。《自在文录》是陈才生教授近年来创作作品的集中展示,创作量大,风格独特,有文本意义,所有作品皆是真诚写作,都是他对这个世界的关心、忧虑、赞美和承担,真正深入进去研读,就会感觉整个世界从心底里不一样了。《自在文录》就是一个文学世界,其中有因缘际会、惺惺相惜、孤独穿越、情感簇集、回忆过去、等待未来……情感拥抱情感,歌声亲吻歌声,生命托举生命,忧虑牵着国运,好的作品总是这样声息相通的。

一、 浓浓的故园情

故园情,就是思念家乡的情感。陈才生教授升学离开家乡正好40年了,这40年是中国历史变化最大最深刻时期,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创新、突破、繁荣的重要时期,陈才生教授可以说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参与者、亲历者、观察者,同时也是思考者、记录者,这为他的文学创作营造了较为清晰的时代背景,扶风先生有名言:“有一个好故乡,就有一个好靠山。”他用一个学者和作家最质朴的情感,表达对养育自己的那片土地最真挚、最原始的眷恋,是对文化家园、精神故乡的灵魂追求,也是因为故乡这个靠山,靠山吃山,写出了太行山的锦绣文章。我与陈才生教授是中学时代的同学,又是一个乡上的老乡,同生活在那片山水之间,他叙述的事、描写的景、记述的人,对我来说一点都不陌生,不是亲历,也是耳有所闻、多曾相见,特别是小说里的一些人物,不仅“二淘”,还有“崔方”“老邦”“五常”等,我多能找得到,说得清他的原型,所以我能理解他在作品中流露出的“爱重如山”“血浓于水”“故园情深”那种游子之情。季羡林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个故乡,每个人心中都有个月亮”,正因为如此,陈才生教授写我们故乡的那些散文与小说,我陆陆续续研读了二十多年,感觉每篇作品又都是唯一和独特的,对我来说每一篇总是那样的新奇和美妙,值得回味。正如周艳丽教授在评论《自在文录》中所说:“不同的人,写作经验和写作感受不同,对此的理解也各不相同。”陈才生教授正是写出了这些“不同”。循着这个主题溯源,能从《自在文录》中找到心的归宿,呈现在著作中的浓浓的乡愁和淡淡的诗意,构造出了山里人的精神谱系和生活的大叙事。人的阅历和所处地域的差异,能够让作品呈现出不同的创作风格和思想维度,再加上他经常在林州这片山水之间游走和思考,所以他写出那么多美妙的故事和性格不一的人物,每一个瞬间、每隅山水、每个角度都得以光华和灿烂,饱含深情和眷恋。当他把一面山坡、一条河流、一个村庄、一对瓦当、一块石头、一处残垣、一棵老树……都渗透在作品的细节中来讲述故事时,已经散发着穿越时空的魅力,把故乡的生活逼真成工笔画一般细腻了。

陈才生教授在《自在文录》中的书名、文题、故事、人物等都浡郁着故乡情结,洋溢着文化的“还乡情感”,又赤诚地写出了人生的“颠沛流离”,他的这些作品诞生自独特的地理自然风物和民风民俗民情,有神通广大的传奇、巍峨雄伟的风景、土得掉渣的仪式、洋气十足的风情,你读到任何一篇,大概都避免不了一见倾心。但我们还是不满足,陈才生教授和读者之间不是一篇散文、一篇小说的关系,他是写“这一个”的作家,像天空一个独特的星宿,有自己明确的坐标,在今天这样一个濒临故事乏味、文趣流俗、审美疲惫、油腔滑调、虚构泛滥的阅读现实中,他的大道至简,便是一种回归,他用真诚正召唤着大家重新回来,走进他构造的美丽乡村和创设的纯净的文学世界。

二、真正的学院派

陈才生教授大学学的是中文,又在大学教写作,应该说是经过长期专业训练的。为了教学需要他也要研究各个时代、不同地方、不同流派作家的作品,取法乎上,对个人的创作都会构成一个很高的参照维度,有严格的专业训练,吸古纳今,在技术层面上构筑了很高的门槛,所以他的“记”类题材的作品如《黄华石刻记》《洪谷山记》《小西天记》等视野开阔,技法熟练,叙述写状并兼有议论,呈现出较高的学术性,并拥有丰富的学养和知识结构,从而获得了它的文体意义。即使文中一些幽默性叙述,也有一定的学科背景,展示出他的大自在来,他在平静的叙说中藏着美妙的笔法,让每一篇的文字都有力量,也有魅力,使得他的每一篇作品都可以拿来当作个案分析的范本。

职业上得天独厚的优势,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从事写作,使他解放了身心、放开了手脚。阅读、授业、教学等职业属性,也为他行走在创作第一现场创造了条件。他的教师、学者、作家的复合身份不仅使他的创作既有文学性、思辨性又有前瞻性和探索性,使其具备了更加独立的品格与追求,让作品在语言文字间构成一个独立、自足的系统,进入文本意义上的、可供借鉴的、接近于理想的写作状态,在这方面陈才生教授有着天然的自觉。

三、 独特鲜明的太行风

陈才生教授《自在文录》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他在生活和创作实践中形成的,通过人生经历、个人气质、人格精神、审美情趣、艺术成就等因素呈现出一种独有的风格。由于这种风格带着一些太行山的特点,我称之为“太行风”。

中国的根在乡村,文学作品里一个个乡村,其实就是故乡的缩影,也是中国的缩影。陈才生教授就是通过《林虑纪事》《太行漫笔》,用他热忱而深情的笔,记录和展现太行山区的变迁。我很清楚陈才生教授几十年来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去深切感受时代在家乡的深层律动,真实记录和表达南太行山里人们在时代大变局中的奋斗史、沉浮史、精神史和风俗史。在创作实践中,积累了描写传统与怀旧方面的很多经验,他面临历史与现实、真实与虚构、思想扎根与艺术飞跃所带来的矛盾,通过艺术的融合,使之实现了统一,提供了别具一格的超越现实的审美体验。艺术的细节和想象的跨越,让故事和人物饱满起来,小说和人物都立起来,使山乡变化的现实成为了文学的意象,所以他所记述的故事都有浓浓的山乡氛围和气味、语言特色和风俗。陈才生教授的小说很抓人,人物鲜活,结构绵密,有劲道、有味道、耐品嚼,干脆利落,直钻人心。小说有一股南太行和山里人的气息,渗透着情感与生命的地理意识。无论是伤痛还是死生,幸福还是得意,追忆还是畅想,多有幽深的迷思以切近人心,周旋于现实的凋敝不致于沉落,生活的得意不致于狂欢,又能从迷茫和徘徊中走出来,另寻一个像是陈才生教授希冀和设计了的世界。陈才生教授创设的情节与矛盾基本上都不激烈,都是经过事情的碰撞,对过去的和未来的世界进行描述,作者自己还原自己,自己放飞自己,把自己重新融入过去的情景中,用过去熟悉的思维和生活方式,去看待南太行山里的人们,并用他们的方式和眼光当作看待问题的异质方式,以达到同构文学世界的目的。这让我们约略读懂了这块土地生长着的善良和美好,可以为未来的世界或多或少增添了一些抵抗现实和精神磨难的力量。所以,《林虑纪事》和《太行漫笔》已具有了某种救赎的意义,从而使作品中呈现的现实变得更加现实了。作为读者,我在阅读过程中始终提着那口气,不仅来自情节的跌宕和波折,更源自作品中字里行间弥漫着的一种无形却又分明的“太行风”,像平静水面之下的汹涌与沸腾,我们知道一定会有一个出乎意料的谜底在等着,但那种悬置感,又让人实在猜不出那个最关键的“包袱”会在哪一刻突然抖落,让我们永远充满着期待!

猜你喜欢

故乡教授情感
故乡的牵挂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走在故乡
刘排教授简介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月之故乡
《故乡》同步练习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